此時,在趙國的營帳中,李牧正在踱步,神情凝重,目光在軍事地圖上反複遊走。


    營帳內燭火搖曳,昏黃的燭光映照著諸將領們或焦慮或沉思的麵龐。


    整個營帳內彌漫著緊張的氣氛,仿佛空氣都變得沉重起來。


    “秦國大軍兵分三路,來勢洶洶。北路是王翦,中路是嬴恪,南路則是楊端和。諸位,我們當如何應對?”


    李牧的聲音低沉卻有力,打破了營帳內的寂靜。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種沉穩和冷靜,讓在場的將領們都感受到了他的領導力和責任感。


    一位身材魁梧的大將向前一步,抱拳說道:“將軍,依我看,先攻打王翦和嬴恪兩人中的一個。隻要擊敗他們其中一路,定能挫秦國銳氣!”


    這位大將的眼神中充滿了鬥誌,他渴望在戰場上與秦軍一決高下,為趙國立下戰功。


    李牧微微搖頭,目光中透露出對王翦的忌憚:“王翦乃秦國名將,久經沙場,經驗老到。他麾下的北路軍皆是精銳,想要輕易取勝,談何容易。我們不能貿然進攻,否則極有可能陷入苦戰,損兵折將。”


    李牧深知王翦的厲害,他的軍事才能和指揮經驗在秦國乃至整個戰國時期都堪稱一流,與他正麵交鋒,趙國軍隊很難占到便宜。


    接著,李牧又說起嬴恪:“至於嬴恪,我與他交過手數次。此人謀略不凡,用兵之道更是古怪多變。麵對他,我們很難捉摸其戰術意圖,稍有不慎便會落入他的圈套,也不可輕易進攻。”


    李牧迴憶起與嬴恪的幾次交鋒,每一次都讓他感到棘手,嬴恪的戰術總是出人意料,讓人防不勝防。


    眾將領聽聞,皆陷入了沉思。營帳內一時間安靜下來,唯有燭火燃燒的“劈啪”聲。將領們都在思考李牧的話,他們深知這場戰爭的複雜性和危險性,每一個決策都關乎著趙國的生死存亡。


    良久,李牧猛地轉身,手指指向地圖上南路的位置,沉聲道:“我們先攻打楊端和統領的南路大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決心,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一位年輕將領麵露疑惑,問道:“將軍,為何選擇南路?楊端和的巴蜀步兵也並非等閑之輩啊。”


    這位年輕將領對李牧的決策感到不解,他不明白為什麽要選擇攻打實力不容小覷的巴蜀步兵。


    李牧神色沉穩,緩緩解釋道:“巴蜀步兵雖擅長山地作戰,但他們長途跋涉至此,已然疲憊。而且,楊端和在秦國諸將中,名氣相對較小,作戰風格或許更易被我們掌握。”


    “我們集中兵力,出其不意地攻擊南路,一旦得手,既能切斷秦軍的一路補給,又能打亂秦國的整體部署,到時候再對其他兩路各個擊破!”


    李牧詳細地闡述了他的戰略計劃,他的分析條理清晰,有理有據,讓在場的將領們都信服不已。


    眾將領紛紛點頭,眼中燃起鬥誌。李牧見狀,當即開始調兵遣將:“錢進,你率兩萬騎兵,明日淩晨出發,繞道至楊端和大軍後方,截斷他們的退路,切記不可打草驚蛇!”


    李牧對這位年輕將領,錢進寄予了厚望,他相信錢進的能力和勇氣,一定能夠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


    “遵命!”錢進領命而去,身姿矯健,步伐堅定。他的眼神中充滿了自信和決心,他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一定會全力以赴,不辜負李牧的信任。


    “孫濤,你帶領三萬精銳步兵,從正麵佯攻,吸引楊端和的主力,待他全力防禦正麵時,便佯裝敗退,引他追擊。”


    李牧對孫濤下達了命令,他的戰術安排周密而細致,每一個環節都考慮得十分周全。


    “得令!”


    孫濤抱拳領命,聲音洪亮。他的聲音中充滿了鬥誌,他渴望在戰場上與秦軍展開激烈的戰鬥,為趙國的勝利貢獻自己的力量。


    “剩下的大軍,隨我一同設伏於黑虎穀附近。楊端和若追擊,必然會經過此地,我們就在此處給他致命一擊!”李牧目光如炬,掃視著眾將領,


    “此次行動,關乎趙國存亡,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信念和決心,讓在場的將領們都感受到了他的強大氣場。


    “諾!”眾將領齊聲應和,聲音響徹營帳,充滿了破釜沉舟的決心。他們的聲音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仿佛要衝破營帳,衝向戰場。


    於是,趙國軍隊迅速行動起來。夜幕籠罩下的趙軍營地,燈火通明,士兵們忙碌地準備著武器、糧草,戰馬嘶鳴,整裝待發。


    而此時,楊端和還不知危險正在悄然逼近,他的南路大軍依舊按照原計劃,在白虎關附近休整,為下一步的進攻做準備,全然不知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即將爆發 。


    在這寂靜的夜晚,戰爭的陰雲正在悄然聚集,一場決定兩國命運的大戰即將拉開帷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帝國之降生嬴氏宗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風憶流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風憶流年並收藏大秦帝國之降生嬴氏宗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