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宛如一塊沉重的黑幕,緩緩降臨在新鄭城上空,將整座城池籠罩在一片死寂之中。


    城內,韓國君臣們的麵容在黯淡的燭火映照下,顯得愈發蒼白如紙,他們的眼中滿是絕望與恐懼交織的陰霾,仿佛被無盡的黑暗吞噬了靈魂。


    曾幾何時,他們天真地以為,憑借新鄭城那高聳厚實的城牆,以及韓國軍隊往昔殘留的一絲頑強鬥誌,縱使秦軍來勢洶洶,也能堅守數月之久,如同一隻蜷縮在硬殼中的烏龜,暫保一時安寧。


    然而,現實卻似一記淩厲的耳光,狠狠地抽碎了他們這一幼稚的幻想。


    秦軍宛如虎狼之師,其攻勢迅猛得如同狂風裹挾著驟雨,所過之處,韓國的軍隊防線瞬間土崩瓦解,恰似沙築的城堡在洪流麵前不堪一擊。


    城牆上那些曾經還昂首挺胸的士兵們,此刻也都被恐懼攥住了心神,一個個驚慌失措,眼神中充滿了無助與迷茫,士氣如同決堤的洪水,潰敗之勢一發不可收拾。


    在王宮那莊嚴肅穆卻又彌漫著壓抑氣息的殿堂之中,韓國的國王韓王安端坐在那冰冷堅硬的王座之上,身旁的大臣們或垂頭喪氣,或焦慮不安地聚集在一起,徒勞地商討著應對秦軍這如泰山壓頂般攻勢的策略。


    然而,他們的內心深處卻早已被絕望填滿,好似陷入了一片深不見底的沼澤,越掙紮越沉淪,因為他們清楚,如今的局勢已如風中殘燭,搖搖欲熄,他們手中已然沒有任何行之有效的辦法來阻擋秦軍那勢不可擋的進攻步伐。


    “我等該如何啊?”一位大臣率先打破了這令人窒息的沉默,他的聲音顫抖得如同深秋裏的落葉,幽幽迴蕩,仿佛是對命運發出的絕望哀號。


    韓王安緊抿著嘴唇,一言不發,他的眼神空洞而又透著一絲難以言說的無奈和悔恨。


    往昔的一幕幕如走馬燈般在他腦海中閃現,那些被他忽視的大臣們的諫言,此刻都化作了尖銳的刺,狠狠地紮在他的心頭。


    他後悔自己當初為何如此剛愎自用,沒有聽從大臣們招募賢能之士、訓練精銳之師以及尋覓勇猛將領的良策。


    以至於讓如今的韓國陷入這般萬劫不複的危機險境之中,仿佛是一艘在狂風巨浪中失去了舵手的破船,隻能隨波逐流,等待著覆滅的命運。


    “如今,我等也隻能投降了。”


    一位大臣的聲音怯生生地響起,卻如同一聲驚雷,在這死寂的朝堂上炸開,瞬間打破了那短暫的平靜。


    刹那間,眾臣們像是被驚擾的蜂群,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憤怒、驚愕、憂慮等種種情緒如同瘴氣一般,迅速在這狹小的空間內彌漫開來,使得原本就壓抑的氛圍變得更加凝重,沉甸甸地壓在每個人的心頭。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臣猛地挺身而出,他那滿是皺紋的臉龐因憤怒而漲得通紅,雙目圓睜,眼中燃燒著熊熊怒火,伸出幹枯的手指,直直地指向那位提出投降的大臣,厲聲斥責道:


    “你身為朝廷重臣,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如今竟敢輕言投降,你有何顏麵麵對大王的信任,又有何顏麵去麵對我韓國萬千百姓?你這是要將我韓國的百年基業拱手送人,你必將淪為千古罪人啊!”


    他的聲音因為激動而變得沙啞,卻依舊中氣十足,在這朝堂的每一個角落迴響,聲聲如錘,敲擊著每個人的心弦,充滿了憤慨與堅定,仿佛是一位堅守陣地的戰士,在發出最後的呐喊。


    另一位大臣則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說道:“如今局勢確實危急萬分,敵軍已然兵臨城下,虎視眈眈,但我們怎能如此輕易地放棄?投降意味著國家的滅亡,百姓的遭殃,我們應當慎重考慮,切不可意氣用事,要為國家的存亡延續尋找一絲生機啊。”


    他的話語中飽含著對國家命運的深深擔憂,那緊鎖的眉頭仿佛承載著整個韓國的重量,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中艱難擠出,充滿了苦澀與無奈。


    而那位提出投降的大臣在眾人的斥責下,麵色變得更加蒼白如死灰,眼神閃爍不定,不敢直視眾人那憤怒與失望的目光,他的嘴唇微微顫抖,試圖為自己那怯懦的提議辯解:


    “我……我也是為了國家的安危著想啊。眼下秦軍如此強大,我們的抵抗無異於以卵擊石,隻會讓更多的將士白白流血犧牲,百姓也會遭受更多的苦難。若能通過投降換來一時的和平,保存我韓國的一絲元氣,日後說不定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啊……”


    他的聲音越來越低,到最後幾近蚊蠅之聲,顯然連他自己都對這番說辭沒有多少底氣。


    朝堂上的爭論愈發激烈,各方觀點如同水火,互不相容,相持不下。


    韓王安坐在那象征著無上權力的王座上,麵色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他靜靜地看著大臣們的爭吵,一言不發。隻是他似乎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權衡著投降這一選項的可行性和利弊得失,腦海中猶如有兩個小人在激烈地爭鬥,一個訴說著尊嚴與榮譽的重要,一個描繪著戰爭的殘酷與百姓的苦難,讓他陷入了深深的糾結之中。


    終於,韓王安緩緩抬起頭,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決然之色,張開嘴,聲音低沉卻堅定有力地說道:“我韓國的尊嚴和榮譽不容侵犯,我們絕不輕言投降!我韓氏一族,自建國以來,曆經風雨,怎可在此時向秦國低頭?眾愛卿,當放下成見,齊心協力,共抗秦國,守護我韓國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位子民!”


    隨後,韓王猛地站起身來,高大的身影在搖曳的燭光下顯得格外堅毅。


    他環顧四周,目光掃過每一位大臣的臉龐,那眼神中燃燒著的決心仿佛具有感染力一般,讓整個朝堂都為之一振。他大聲說道:


    “我大韓絕不向秦國屈服!我們要與秦國決一死戰!哪怕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也要讓秦國知道,我韓國的骨氣尚存,熱血未冷!”


    他的發言擲地有聲,在這殿堂內久久迴蕩,仿佛是一道劃破夜空的閃電,驅散了些許籠罩在眾人心中的陰霾。


    韓王的話語如同春風拂過心田,讓大臣們原本低垂的頭顱紛紛抬起,他們的眼中漸漸閃爍起了決心的光芒,那是對國家的忠誠,對家園的眷戀,以及對尊嚴的扞衛。


    這時,一位一直沉默不語的大臣出列,他深吸一口氣,向前一步,恭敬地說道:“大王,據可靠消息,三國聯軍已經在路上,他們日夜兼程,馬不停蹄,數日之後便可抵達新鄭城下。隻要我們堅守城池,頑強抵抗,撐過這幾日,援兵必至!屆時,內外夾擊,秦軍必敗無疑!”


    韓王安聽聞此言,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的亮光,他重重地點了點頭,說道:“好!這是我們最後的希望,我們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三國聯軍的到來。傳我命令,即刻加強新鄭城防,增派士兵日夜巡邏,修繕城牆,補充箭矢滾木礌石等防禦器械。同時,從後方緊急調運糧草、武器,務必保證新鄭城內糧草充足,武器精良!任何人不得懈怠,違令者斬!”


    大臣們齊聲應和,那響亮的聲音中充滿了力量,仿佛是對命運的宣戰。


    韓王安的話語和三國聯軍數日後將至的消息,如同定海神針一般,讓朝堂上那喧囂混亂的局麵漸漸平息下來。


    大臣們紛紛跪地,叩首請命,表示願為國家效命,與敵軍決一死戰,哪怕犧牲自己的生命,也絕不退縮半步。他們的眼神中又燃燒著熊熊鬥誌,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穿透層層烏雲,灑在韓國的土地上。


    而在秦軍營地中,卻是另一番景象。此時的營地燈火通明,士兵們的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洋溢著高昂的士氣。


    他們或三五成群地圍坐在一起,仔細地擦拭著手中的武器,那專注的神情仿佛是在對待自己最珍視的寶貝;或眉飛色舞地談論著戰場上的英勇表現,每一個比劃的動作都充滿了力量,眼中閃爍著對勝利的渴望和對下一場戰鬥的期待,仿佛他們已經站在了勝利的巔峰,俯瞰著整個天下。


    在營地的中心大帳內,嬴恪正與幾位將領圍坐在一張巨大的地圖前,地圖上詳細地標注著新鄭城的地形地貌、城防布局以及周邊的山川河流。


    他們的麵容在昏黃的燈光下顯得格外凝重,眼神專注地在地圖上搜尋著每一個可能的突破口,口中不停地討論著各種攻城方案的利弊得失。


    他們深知,三國援軍即將如潮水般湧來,時間緊迫得如同懸在頭頂的利劍,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都像是在敲響死亡的警鍾。必須盡快破城,以絕後患,否則一旦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這場戰爭的勝負便將充滿變數。


    李二,這位普通的秦軍士兵,此刻正穿梭於營帳之間,忙碌地幫忙搬運物資、照料傷員。


    盡管連續的征戰讓他疲憊不堪,雙眼布滿了血絲,腳步也略顯沉重,但他的眼神中依舊充滿了堅毅之色。


    這場勝利讓他更加堅信,大秦的鐵騎必將踏平六國,統一中原,而他也將在這波瀾壯闊的曆史洪流中留下屬於自己的痕跡,成為大秦榮耀的見證者和締造者之一。


    迴想起戰場上那血腥與殘酷的場景,他的心中沒有絲毫的畏懼,反而湧起一股莫名的興奮與激動,心潮澎湃得如同洶湧的海浪。


    他期待著下一次衝鋒陷陣的號角響起,期待著再次揮舞著手中的兵器,為大秦的霸業添磚加瓦,鑄就那不朽的輝煌,讓自己的名字在大秦的軍史中閃耀光芒。


    與此同時,秦軍的斥候們如幽靈般在夜色中穿梭,不斷地將周邊的情報送迴營地。據最新的消息迴報,三國援軍已加快了行軍速度,他們日夜兼程,風餐露宿,預計不日將抵達新鄭城外。


    嬴恪聽聞這一消息後,微微皺起了眉頭,深邃的眼眸中閃過一絲憂慮,但隨即被堅定所取代。他立刻站起身來,下達命令加強營地的防禦工事,增派崗哨,挖掘壕溝,設置拒馬鹿角,準備應對即將到來的援軍。


    他清楚地知道,這將是一場更為艱難的戰鬥,但秦軍的威名與榮耀不容有失,他肩負著大秦的期望,必須帶領著這支虎狼之師,在這亂世的荊棘中殺出一條血路,鑄就大秦的不朽傳奇。


    在他的心中,有著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那是對統一六國的執著追求,任何人、任何事都無法阻擋他前進的腳步,他將用鮮血和生命書寫屬於大秦的輝煌篇章。


    隨著夜幕的愈發深沉,新鄭城外一片寂靜,唯有秦軍營地中閃爍的火把在夜風中搖曳,偶爾傳來的巡邏聲打破這份表麵的寧靜。


    然而,這看似平靜的夜晚之下卻暗藏著洶湧的波濤,猶如暴風雨前的寧靜,壓抑得讓人窒息。


    或許在接下來的戰爭中,韓國的命運乃至整個戰國的格局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場決定無數人生死榮辱的大戰,即將在這片飽經戰火的土地上再次爆發。


    其結果將如同蝴蝶效應一般,改寫無數人的命運軌跡,也將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後人傳頌或歎息的傳奇故事。


    而此時此刻,所有人都身不由己地被卷入這命運的巨大旋渦之中,或為了生存而掙紮,或為了榮耀而拚搏,或為了野心而爭鬥,共同交織成了一幅波瀾壯闊而又殘酷無情的戰爭畫卷。


    正如那明月高懸於夜空,靜靜地見證著人間的悲歡離合,它所灑下的清輝照亮的每一頁曆史。


    或許對於我們來說隻是匆匆翻過的一瞬,但對於那些身處其中的人而言,那便是他們的一生,充滿了血與淚、愛與恨、希望與絕望的一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帝國之降生嬴氏宗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風憶流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風憶流年並收藏大秦帝國之降生嬴氏宗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