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與慶都,那曾經承載著趙國無數繁華與煙火氣息的城鎮,此刻皆已被秦軍的鐵騎無情踏破。


    往昔熱鬧的街巷,如今隻剩斷壁殘垣在蕭瑟的風中瑟瑟發抖,仿佛在低聲訴說著趙國那無盡的悲哀與傷痛。


    街道上一片狼藉,房屋坍塌後的碎瓦礫隨處可見,偶爾還能看到幾具來不及掩埋的屍體,血腥與腐臭的氣息交織在空氣中,令人作嘔。


    趙國的邊境防線就如同那被風暴席卷過後的堤壩,徹底崩潰瓦解,百姓們驚慌失措地逃離家園,拖家帶口,在這亂世中茫然地尋找著一絲生機。


    那絕望的唿喊聲此起彼伏,迴蕩在這片滿目瘡痍的土地上,仿佛是對趙國命運的悲歎,也是對這殘酷戰爭的血淚控訴。


    秦軍在這一輪對趙作戰取得勝利後,全軍上下士氣高漲,那股昂揚的鬥誌如同燃燒的火焰,在每一個秦軍將士的心中熊熊燃燒。


    秦王政六年(公元前 240 年)夏,炎炎烈日高懸天空,熾熱的陽光毫不留情地烤炙著大地,地麵被曬得滾燙,仿佛都要冒起青煙來。


    而這酷熱的天氣,不僅沒能消磨秦軍繼續征伐的雄心,反而更似是一種無聲的激勵,讓他們渴望在這亂世之中續寫戰功,用手中的利刃和無畏的勇氣去鑄就秦國的霸業。


    在秦軍的中軍營帳內,嬴恪和蒙驁相對而坐,營帳中彌漫著緊張而嚴肅的氣氛,仿佛空氣都變得凝重起來,讓人有些喘不過氣。


    一張繪製著山川河流與諸多城池的地圖在案幾上平整地攤開,那上麵細致的標注,每一處線條與記號,都仿佛是這亂世戰爭棋局裏的關鍵落子。


    蒙驁征戰多年,歲月的痕跡已悄然爬上他的臉龐,此刻的他雖滿臉疲憊,那是連年征戰留下的印記,可眼神依舊銳利如鷹,透著久經沙場的沉穩與睿智。


    他伸出略顯粗糙的手指,輕輕在地圖上的魏地緩緩移動,一邊移動,一邊向嬴恪詳細分析著繼續攻趙的弊端,又講解著攻占魏汲城的有利之處,以及相應的戰略規劃。


    “鎮國君,繼續攻打趙國,麵對的是趙國邯鄲重城,攻打此城耗時耗力頗多,不利於我大軍後勤保障。魏國雖實力也不容小覷,但如今我秦軍剛勝趙國,士氣正盛,此乃一大利好。且魏國地勢平坦,利於我軍行軍作戰,若我們能迅速出兵,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勝算頗大。”


    蒙驁的聲音帶著一絲沙啞,卻依舊堅定有力,每一個字都飽含著他對戰場形勢的深刻洞察,“不過,魏國城池的防禦也不可輕視,汲城(今河南汲縣西南)更是關鍵所在,其城牆高大堅固,守將聽聞也是個謹慎之人,我等需小心應對,先以投石車破其城防,再遣精銳步兵攻城……”


    嬴恪微微點頭,他目光專注地看著地圖,仔細聆聽著蒙驁的每一句話,心中對這位老將的敬佩又多了幾分。


    他深知蒙驁的經驗是秦軍的寶貴財富,那是無數次在生死邊緣廝殺、在硝煙戰火中積累而來的,對於即將開啟的攻魏之戰,有著至關重要的指引作用。


    經過一番細致而深入的商討,兩人達成了共識,眼神交匯間,已下定決心,決定放棄繼續攻打趙國,領軍揮師攻魏,去為秦國的版圖擴張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秦軍旋即整頓兵馬,那場麵好不壯觀。士兵們迅速而有序地集合,鎧甲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兵器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戰馬嘶鳴,仿佛也在為即將到來的征戰而興奮。


    很快,大軍便如滾滾洪流般,帶著一往無前的氣勢湧向魏國。


    一路上,秦軍所過之處,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周邊的鳥獸被驚得四散逃竄,而沿途的一些小村落,百姓們聽聞秦軍將至,嚇得緊閉家門,大氣都不敢出,整個氛圍緊張到了極點。


    不多時,秦軍便風馳電掣般抵達了汲城之下。


    魏國汲城的守將登上城樓,望著城外那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盡頭的秦軍,心中不禁膽寒,臉色瞬間變得煞白,手也不自覺地微微顫抖起來。


    但他強行壓下心中的恐懼,強裝鎮定,扯著嗓子大聲指揮士兵們上城防守,安排弓箭手在城垛後就位,準備好石塊、熱油等防禦物資,嚴陣以待。


    秦軍這邊也毫不含糊,迅速展開攻城之勢。一輛輛投石車被緩緩推至陣前,那巨大的車身在地上留下深深的轍印,仿佛是戰爭巨獸的腳印,透著一種壓迫感。


    雲梯等攻城器械也在士兵們的協作下迅速就位,一切都準備就緒,隻待一聲令下。


    蒙驁騎在黑色戰馬上,身姿矯健,威風凜凜。他手持韁繩,口中不斷發出一道道清晰而果斷的指令,那洪亮的聲音在戰場上迴蕩,讓秦軍士兵們的行動更加有條不紊,士氣也越發高昂。


    隨著蒙驁一聲令下,秦軍的攻勢瞬間如洶湧的潮水般猛烈而淩厲地展開了。


    投石車發出沉悶而巨大的轟鳴聲,一塊塊巨大的石塊如雨點般唿嘯著砸向汲城的城牆,每一次撞擊都讓城牆劇烈顫抖,磚石飛濺,煙塵彌漫,緊接著,雲梯被迅速架起,靠在了城牆上,秦軍士兵們喊著整齊而響亮的口號,聲震雲霄,攀爬而上,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無畏與兇狠,仿佛城牆上的魏兵隻是待宰的羔羊。


    魏國的士兵們雖心中懼怕,但也深知身後就是自己的家園、親人和同胞,他們咬著牙拚死抵抗。


    弓箭手們彎弓搭箭,朝著攀爬雲梯的秦軍拚命射擊,城牆上的士兵則用長槍、大刀奮力砍殺著靠近的敵人,一時間,金屬碰撞的聲音、喊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響徹天際,城牆下很快便屍橫遍野,鮮血將土地染成了暗紅色,刺鼻的血腥味彌漫在空氣中,令人幾近窒息。


    然而,秦軍的戰鬥力實在太過強大,無論是裝備還是作戰的勇猛程度,都讓魏軍漸漸難以招架。


    盡管魏軍奮力抵抗,但終究難以抵擋秦軍這如鋼鐵洪流般的強大力量。經過一番激烈而殘酷的激戰,汲城的城門還是在秦軍的猛烈撞擊下,轟然倒塌,發出沉悶而絕望的聲響。


    秦軍如潮水般湧入城內,瞬間淹沒了城中的大街小巷。城中百姓惶恐不安,但蒙驁向來治軍嚴明,他深知若任由士兵肆意燒殺搶掠,雖能逞一時之快,卻不利於秦國後續對這片土地的統治,於是下令約束士兵,迅速穩定了城中的秩序,讓混亂的局麵漸漸得到了控製。


    可歲月終究是無情的,它從不因一個人的功績和威名而手下留情。


    連年的征戰,無數次的風餐露宿、出生入死,讓蒙驁的身體早已千瘡百孔,每況愈下。


    秦王政六年秋(公元前 240 年),蕭瑟的秋風帶著幾分淒涼,吹過秦軍的營地,吹得營帳上的軍旗獵獵作響,也似乎在為即將發生的變故而歎息。


    蒙驁躺在營帳中的臥榻上,病重不起,麵色蒼白如紙,毫無血色,原本銳利的眼神也變得黯淡無光,氣息微弱得如同風中殘燭,仿佛隨時都會熄滅。


    嬴恪得知消息後,心急如焚,趕到蒙驁的營帳。


    一進營帳,看到眼前這位為秦國立下赫赫戰功的老將如今這般臥病在床、虛弱不堪的模樣,心中滿是感慨與擔憂。


    那過往與蒙驁這個老將一起在戰場上縱橫馳騁的畫麵,在他腦海中一一閃過,再看看如今的情景,嬴恪的眼眶不禁微微泛紅。


    蒙驁艱難地抬起手,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將手中象征著兵權的兵符緩緩交予嬴恪,那布滿老繭的手微微顫抖著,眼神中卻充滿了信任與囑托,隨後看了一眼嬴恪身後的,李信、王賁還有自己孫兒蒙恬,接著緩緩說道:“秦國的未來,就交托於鎮國君與你等小將了,老臣怕是無力迴天了,但請鎮國君莫要忘了大秦曆代先王的遺願,東出函穀,一統天下。”


    嬴恪見狀,趕忙上前,雙手恭敬而又莊重地接過兵符,緊緊握住,他神色凝重地點頭,聲音有些哽咽地說道:“老將軍放心,我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所托。”


    隨即,嬴恪強忍著心中的悲痛,迅速冷靜下來,開始有條不紊地安排後續事宜。


    他下令,李信、王賁兩人率領部分兵力駐守汲城之地,鄭重地叮囑他們:“汲城乃戰略要地,不容有失,你們務必小心謹慎,防備魏國的反撲和其他諸侯的侵擾,要守護好這座城。”


    李信和王賁領命,他們年輕的臉上滿是堅毅之色,目光中透著對這份重任的敬畏與擔當,深知此任務的重要性,當下便立刻著手安排汲城的防禦事宜,巡查城牆、部署兵力、儲備物資,不敢有絲毫懈怠。


    而嬴恪則親自帶領著其餘的將士,小心翼翼地護送著病重的蒙驁,緩緩退兵歸秦,返迴鹹陽。


    一路上,秦軍的馬蹄聲在寂靜的歸途中迴響,那節奏緩慢而沉重,仿佛也在為蒙驁的病重而哀傷。


    士兵們的身影在夕陽的餘暉下被拉得長長的,宛如一幅悲壯的畫卷,透著一種英雄遲暮的無奈與戰爭的殘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帝國之降生嬴氏宗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風憶流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風憶流年並收藏大秦帝國之降生嬴氏宗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