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驁在平叛成功後,深知穩定局勢的重要性,遂在晉陽駐軍數月。期間,他加強城防,安撫民心,確保晉陽不再生亂,蒙驁這才率領大軍啟程迴鹹陽。


    在蒙驁平叛晉陽,並駐守數月,時候也悄然來到秦王政二年(公元前245年)。


    鹹陽城,嬴政親自出城迎接蒙驁大軍。蒙驁下馬參拜,嬴政趕忙扶起,說道:“老將軍此次平叛,功不可沒,寡人必當重重賞賜。”


    朝堂之上,嬴政論功行賞,賜給蒙驁眾多珍寶和土地。蒙驁謝恩後,退下返迴武將序列。


    呂不韋此時出列說道:“大王,如今蒙將軍凱旋,此前晉陽平叛時提及的更改計首授爵為“義兵之策”,當可再議。”


    呂不韋建議的“義兵之策”的核心思想是,進入敵境後不虐待五穀、不掘墳墓、不伐樹木、不燒積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盡量減少對占領區百姓的幹擾。對於他國降卒也不能肆意坑殺。?


    嬴政微微皺眉,說道:“呂相,此事是否操之過急?”


    呂不韋拱手道:“大王,如今秦國欲圖大業,舊法已難以適應新的局勢。更改計首授爵之法,可激勵將士為秦國奪取更多城池、土地和人口。且如今局勢變化,舊法弊端漸顯,若不改革,恐影響秦國未來發展。”


    有大臣附和道:“呂相所言有理,新的義兵之法或能使敵國百姓早日歸順我秦國啊。”


    但也有大臣反對:“舊法沿用已久,貿然更改,恐生亂子啊。”


    嬴政沉思良久,權衡利弊後,說道:“呂相所言在理,寡人準了。”


    呂不韋大喜:“多謝大王英明決斷,如此,秦國必能更加強盛。”


    “大王 還有一事,如今我秦國兵強馬壯,糧草甲胄皆已充足,大王繼位兩年,朝堂也已穩固,當在對六國發起進攻。”


    呂不韋在拜謝過嬴政之後,又想起如今大秦國力昌盛,軍備充足,便對嬴政提議道。


    “那呂相認為我秦國,應該先打哪國啊?之前寡人和鎮國君商議攻打哪國為好,鎮國君提議先攻魏國卷地,以此為我大秦東出戰略之地。”


    嬴政聽聞呂不韋提議,開始攻打六國的話,欣喜若狂,趕忙詢問。他之前就提議開始攻打六國,但都被呂不韋等朝中重臣以他初繼位,朝堂不穩勸阻。


    呂不韋思慮了片刻,迴答道:“魏國卷地西鄰我秦國,東隔淮水、潁水與齊國相鄰,西南與韓國交錯接界、南麵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麵則有趙國。鎮國君提議甚妙啊”


    在嬴政和呂不韋等大臣商議過後,決定派大將麃公率軍攻打魏國卷城。


    烽火連三月,麃公率領秦軍氣勢洶洶地進攻卷地,戰場上殺聲震天,秦軍銳不可當,最終斬首三萬,大獲全勝。


    鹹陽宮中,嬴政得知捷報,龍顏大悅。呂不韋和眾大臣也在一旁商議政事,聽聞捷報臉上都堆滿了笑容。


    就在此時,又有探子來報:“大王,呂相,趙國發生大事!”


    嬴政與呂不韋對視一眼,眼中皆是好奇,齊聲問道:“何事?速速道來!”


    探子趕忙迴道:“趙孝成王逝世,趙國大將廉頗反趙歸魏!”


    原來趙孝成王二十一年春(也就是公元前245年春),廉頗奉趙孝成王之命領兵攻打魏國,兵鋒直指魏國的繁陽。


    魏國此時安厘王在位(厘讀xi,同“僖”),任用奸佞,國事不彰,沒有什麽人能夠領兵,所以這場戰爭,廉頗贏得還算輕鬆,沒費什麽力氣就拿下了魏國繁陽。


    而廉頗正想乘勝追擊擴大戰果之時,突然有使者前來,帶來了邯鄲的詔令。


    原來是趙孝成王薨逝了,以郭開為首的朝中大臣擁立公子趙偃(yan)為新君。


    詔令是新王悼襄王趙偃下的,是讓廉頗即刻交卸兵符,返迴邯鄲!


    廉頗沒想到趙孝成王突然薨逝,而且郭開還擁立趙偃繼承了趙國大位,還攛掇趙偃這個新王下詔令,奪迴廉頗兵權,交給自己親信掌權。


    廉頗詢問使者,他迴邯鄲後誰來帶兵,使者也不告訴他。廉頗不免有些喪氣,想不到自己拚盡一生,為趙國賣命,屢立戰功卻落得如此下場。


    不過他是屢經戰陣之人,雖遇大事而心裏不亂,便強忍心中鬱結,安置使者暫行歇息。


    而廉頗領兵又非常重視軍事情報的搜集,每天都會派出細作去周邊打探消息。


    傍晚時分,當日派出的細作帶來了一個消息。原來,新王怕他不聽詔令,派了另一支軍隊前來,目前距廉頗隻有五十裏之遙,領軍的正是武襄君樂乘,趙王還給樂乘下了命令:若廉頗不聽詔令,意圖抗命,就攻而殺之。


    當廉頗聽到細作探知的消息時,便不由得怒氣從腳底直衝頂梁骨而來,心中暗道:“想攻而殺之?樂乘一敗軍之將,何敢再言勇!”


    心意即定,便先命人扣押使者,而後擊鼓聚眾,傳令攻打樂乘帶來的士卒。


    大軍出擊的時候,廉頗親自披甲執銳,奮勇當先。


    樂乘雖然也懂軍事,但比起廉頗還是遜了一籌,加上廉頗在趙國軍中素有威望,趙國士卒大多心向廉頗,不想和廉頗為敵,所以打了不一會,樂乘軍中大亂,士卒潰散。


    樂乘約束不住部伍,又見廉頗威風凜凜,衝鋒陷陣如入無人之境,便轉身飛奔逃命去了。


    廉頗見樂乘逃走,也不追趕,收束士卒,鳴金收兵,心中的怨氣出了,也沒有了牽掛,便讓副將代行軍令,將兵符交付給他,讓他引軍迴國,廉頗隻帶心腹隨從幾個人,投奔魏國大梁去了。


    嬴政與呂不韋聽完廉頗反趙歸魏的經過,眼中皆是驚喜。


    呂不韋笑道:“大王,這對我大秦可是大好時機,趙國失此大將,實力必損。”


    嬴政點頭道:“不錯,廉頗乃趙國猛將,如今趙國自斷臂膀,實乃天助我大秦。”


    秦國朝堂上,大臣們紛紛議論此事。


    有大臣道:“大王,此時趙國動蕩,我軍當趁機出兵攻趙。”


    也有大臣道:“但趙國餘威尚在,且我軍剛剛經曆大戰,還需休整,此時不宜出兵。”


    嬴政沉思片刻,說道:“寡人暫且按兵不動,先觀趙國局勢變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帝國之降生嬴氏宗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風憶流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風憶流年並收藏大秦帝國之降生嬴氏宗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