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嬴政繼位
大秦帝國之降生嬴氏宗族 作者:隨風憶流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章台宮寢殿內,燭光搖曳不定,光影在牆壁上跳躍,氣氛凝重。嬴政端坐在案前,眉頭緊鎖,目光深邃,仿佛在思考著什麽。
嬴恪、呂不韋和蒙驁三人神色肅穆,踏入寢殿後分坐兩側,安靜地等待著嬴政開啟今晚商議的話題。
嬴政率先打破沉默,他的語氣沉重而堅決:“如今局勢危急,父王新喪,王族宗親中人心浮動,本太子欲聽從嬴恪族兄之提議,提前結束守製,盡快繼位,以安人心。”
呂不韋一聽,忙不迭地起身反對,他神色焦急,拱手說道:“殿下,守製一年乃是傳承已久的忠孝大禮,不可輕易違背啊!否則於禮不合,定會遭致天下人的非議。”
嬴恪聞言,當即言辭犀利地反駁道:“呂相,此一時彼一時。若按常規守製一年,那些心懷不軌的王族宗親定會再次趁機生亂。到那時,大秦必將陷入內憂外患之境!我等切不可將精力耗費於宗族的內亂爭鬥之事上。”
呂不韋還欲再辯,蒙驁也挺身而出說道:“呂相,本將軍也以為嬴恪公子所言極是。當以大秦江山為重,唯有早日讓殿下繼位,方能穩定當前動蕩的局勢。”
呂不韋見嬴恪和蒙驁都態度堅決地支持嬴政提前繼位,無奈地長歎一口氣,緩緩坐下,說道:“既然二位都如此認為,那老夫也隻好妥協。但此事非同小可,還需從長計議,切不可草率行事。”
嬴恪見呂不韋不再反對,趁熱打鐵說道:“既如此,那明日早朝,本公子便親臨朝堂,請太子殿下提前繼位。”
呂不韋此時心中暗自思忖:“這嬴政提前繼位,對我而言並非全然有利。我原本想著趁他年幼守製這一年的時間,好好經營自己的勢力,讓其愈發強大,如此方能在這大秦朝堂縱橫捭闔、唿風喚雨。”
“可如今嬴恪與蒙驁皆力挺提前繼位,我若強行阻攔,定會引起眾怒。罷了罷了,暫且應下此事,待嬴政繼位後,再尋機謀劃。”
嬴恪看了看呂不韋,似乎察覺到了他心中的盤算,但不動聲色,隻是平靜地說道:“既已議定,那兩位我等商議完就出宮吧,免得打擾太子殿下安寢。”
四人又就一些細節商討了片刻,而後各自離去。寢殿內又恢複了平靜,唯有那搖曳的燭光,仿佛還在訴說著方才激烈的爭論。
次日章台宮早朝上,久不上朝的嬴恪,竟然出現在朝堂之上。
待呂不韋和眾大臣商議完朝堂之事後,嬴恪出列,拱手說道:“太子殿下,如今四年之內,我大秦三代君王相繼逝世,局勢動蕩不堪。為安民心,臣懇請殿下將守製一年縮短為守製一月,以表孝心,隨後登基秦王之位。如今六國虎視眈眈,意圖再次攻秦,而我嬴氏宗族中也亦有人心懷不軌。殿下若能早日繼位,一則可斷絕王族宗親的非分之想,二則能使朝堂安穩,三則可令六國熄滅攻秦之意。”
嬴政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說道:“族兄所言不無道理,然守製一事,事關重大,眾位大臣以為如何?”
話音剛落,一位老臣立刻站了出來,他神情激動,滿臉漲紅,拱手說道:“殿下,萬萬不可啊!守製一年乃是孝道之體現,不可輕易更改,否則有違祖製,定會遭天下人詬病。”
緊接著,又有一位大臣反駁道:“如今局勢危急萬分,若拘泥於舊製,秦國必將危如累卵!當以大局為重,早日讓殿下登基,穩定朝局才是當務之急。”
朝堂上頓時吵成一片,支持與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猶如洶湧的波濤相互衝擊。
嬴恪看著朝堂上吵成一團的群臣,高聲說道:“眾位大臣都是我大秦棟梁,不可如此爭吵。此事我也與幾位嬴氏族老仔細商議過,昨日嬴戚謀逆之事,讓眾多嬴氏宗親有了非分之想,所以太子應早日繼位。”
呂不韋雖然心中不情願,但昨夜已然答應此事,不容反悔,隻得站出來說道:“殿下,嬴恪公子所言甚是。如今局勢緊迫,殿下理應早日登基,方可穩定大局。”
眾大臣聽聞嬴恪和呂不韋所言,稍稍安靜了一些,但仍有人麵露猶豫之色。
這時,一位向來以直言敢諫著稱的大臣站了出來,他神色嚴肅,說道:“即便如此,守製之事關乎禮義,若輕易打破,恐有損我大秦的禮法尊嚴。”
嬴恪看著這位諫言的儒生大臣,麵露不喜,說道:“那依這位大人所言,大秦之江山社稷還不如這禮法之威嚴重要嗎?曾祖昭襄王繼位時,正值國內朝堂不穩,關外六國虎視眈眈,曾祖繼位於其兄秦武王之位,也未曾為其兄秦武王守製一天啊!”
這位諫言的大臣,聽嬴恪拿昭襄王嬴稷說事,當即反駁道:“昭襄王嬴稷繼位其兄武王之位,然秦武王為昭襄王之兄,而非其父秦惠文王。視為兄終弟繼,可不為其守製,但太子殿下不為先王守製,是為不孝。”
嬴恪看著這位大臣還在拿兄終弟繼說事,麵露微怒,嗬聲說道:“昨天在這章台宮正殿門口說兄終弟繼的人,如今還在我宗正府中呢。還有那本公子問你,後繼之君為先王守製是為孝還是為忠啊?你身為秦臣,是不認秦武王為我大秦之先王咯?還有那祖宗江山若是丟了,是視為不忠啊,還是視為不孝哇?”
看著嬴恪連發三問,這位朝臣當即額頭滿是汗水,畢竟嬴恪可不是好相與之人,他趕忙恭敬地迴答:“武王必定是我大秦先王,不過此事又關我大秦之江山社稷,如此權衡利弊,太子殿下應提前繼位。”
嬴政目光緩緩掃過眾人,沉聲道:“諸位愛卿,此事確實兩難。但如今秦國正值多事之秋,若因守製而延誤了穩定局勢的時機,本太子恐對不住列祖列宗。”
蒙驁此時也出列說道:“殿下,末將也以為,當以國之安穩為重。早日登基,方能讓我大秦百萬將士安心,也能震懾內外之敵。”
一位德高望重的宗室族老也站了出來,他緩緩說道:“太子殿下,老臣以為,可縮短守製之期,但在其他方麵需多行孝道之舉,以安民心。”
嬴政點了點頭,說道:“如此甚好,不知眾卿意下如何?”
大部分大臣見此,紛紛表示讚同。
嬴政接著說道:“既已議定,那便著手籌備登基之事,數日之後,本太子登基為王。在此期間,眾卿當各司其職,共保秦國安穩。”
眾人齊聲應道:“謹遵殿下旨意。”
嬴恪、呂不韋和蒙驁三人神色肅穆,踏入寢殿後分坐兩側,安靜地等待著嬴政開啟今晚商議的話題。
嬴政率先打破沉默,他的語氣沉重而堅決:“如今局勢危急,父王新喪,王族宗親中人心浮動,本太子欲聽從嬴恪族兄之提議,提前結束守製,盡快繼位,以安人心。”
呂不韋一聽,忙不迭地起身反對,他神色焦急,拱手說道:“殿下,守製一年乃是傳承已久的忠孝大禮,不可輕易違背啊!否則於禮不合,定會遭致天下人的非議。”
嬴恪聞言,當即言辭犀利地反駁道:“呂相,此一時彼一時。若按常規守製一年,那些心懷不軌的王族宗親定會再次趁機生亂。到那時,大秦必將陷入內憂外患之境!我等切不可將精力耗費於宗族的內亂爭鬥之事上。”
呂不韋還欲再辯,蒙驁也挺身而出說道:“呂相,本將軍也以為嬴恪公子所言極是。當以大秦江山為重,唯有早日讓殿下繼位,方能穩定當前動蕩的局勢。”
呂不韋見嬴恪和蒙驁都態度堅決地支持嬴政提前繼位,無奈地長歎一口氣,緩緩坐下,說道:“既然二位都如此認為,那老夫也隻好妥協。但此事非同小可,還需從長計議,切不可草率行事。”
嬴恪見呂不韋不再反對,趁熱打鐵說道:“既如此,那明日早朝,本公子便親臨朝堂,請太子殿下提前繼位。”
呂不韋此時心中暗自思忖:“這嬴政提前繼位,對我而言並非全然有利。我原本想著趁他年幼守製這一年的時間,好好經營自己的勢力,讓其愈發強大,如此方能在這大秦朝堂縱橫捭闔、唿風喚雨。”
“可如今嬴恪與蒙驁皆力挺提前繼位,我若強行阻攔,定會引起眾怒。罷了罷了,暫且應下此事,待嬴政繼位後,再尋機謀劃。”
嬴恪看了看呂不韋,似乎察覺到了他心中的盤算,但不動聲色,隻是平靜地說道:“既已議定,那兩位我等商議完就出宮吧,免得打擾太子殿下安寢。”
四人又就一些細節商討了片刻,而後各自離去。寢殿內又恢複了平靜,唯有那搖曳的燭光,仿佛還在訴說著方才激烈的爭論。
次日章台宮早朝上,久不上朝的嬴恪,竟然出現在朝堂之上。
待呂不韋和眾大臣商議完朝堂之事後,嬴恪出列,拱手說道:“太子殿下,如今四年之內,我大秦三代君王相繼逝世,局勢動蕩不堪。為安民心,臣懇請殿下將守製一年縮短為守製一月,以表孝心,隨後登基秦王之位。如今六國虎視眈眈,意圖再次攻秦,而我嬴氏宗族中也亦有人心懷不軌。殿下若能早日繼位,一則可斷絕王族宗親的非分之想,二則能使朝堂安穩,三則可令六國熄滅攻秦之意。”
嬴政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說道:“族兄所言不無道理,然守製一事,事關重大,眾位大臣以為如何?”
話音剛落,一位老臣立刻站了出來,他神情激動,滿臉漲紅,拱手說道:“殿下,萬萬不可啊!守製一年乃是孝道之體現,不可輕易更改,否則有違祖製,定會遭天下人詬病。”
緊接著,又有一位大臣反駁道:“如今局勢危急萬分,若拘泥於舊製,秦國必將危如累卵!當以大局為重,早日讓殿下登基,穩定朝局才是當務之急。”
朝堂上頓時吵成一片,支持與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猶如洶湧的波濤相互衝擊。
嬴恪看著朝堂上吵成一團的群臣,高聲說道:“眾位大臣都是我大秦棟梁,不可如此爭吵。此事我也與幾位嬴氏族老仔細商議過,昨日嬴戚謀逆之事,讓眾多嬴氏宗親有了非分之想,所以太子應早日繼位。”
呂不韋雖然心中不情願,但昨夜已然答應此事,不容反悔,隻得站出來說道:“殿下,嬴恪公子所言甚是。如今局勢緊迫,殿下理應早日登基,方可穩定大局。”
眾大臣聽聞嬴恪和呂不韋所言,稍稍安靜了一些,但仍有人麵露猶豫之色。
這時,一位向來以直言敢諫著稱的大臣站了出來,他神色嚴肅,說道:“即便如此,守製之事關乎禮義,若輕易打破,恐有損我大秦的禮法尊嚴。”
嬴恪看著這位諫言的儒生大臣,麵露不喜,說道:“那依這位大人所言,大秦之江山社稷還不如這禮法之威嚴重要嗎?曾祖昭襄王繼位時,正值國內朝堂不穩,關外六國虎視眈眈,曾祖繼位於其兄秦武王之位,也未曾為其兄秦武王守製一天啊!”
這位諫言的大臣,聽嬴恪拿昭襄王嬴稷說事,當即反駁道:“昭襄王嬴稷繼位其兄武王之位,然秦武王為昭襄王之兄,而非其父秦惠文王。視為兄終弟繼,可不為其守製,但太子殿下不為先王守製,是為不孝。”
嬴恪看著這位大臣還在拿兄終弟繼說事,麵露微怒,嗬聲說道:“昨天在這章台宮正殿門口說兄終弟繼的人,如今還在我宗正府中呢。還有那本公子問你,後繼之君為先王守製是為孝還是為忠啊?你身為秦臣,是不認秦武王為我大秦之先王咯?還有那祖宗江山若是丟了,是視為不忠啊,還是視為不孝哇?”
看著嬴恪連發三問,這位朝臣當即額頭滿是汗水,畢竟嬴恪可不是好相與之人,他趕忙恭敬地迴答:“武王必定是我大秦先王,不過此事又關我大秦之江山社稷,如此權衡利弊,太子殿下應提前繼位。”
嬴政目光緩緩掃過眾人,沉聲道:“諸位愛卿,此事確實兩難。但如今秦國正值多事之秋,若因守製而延誤了穩定局勢的時機,本太子恐對不住列祖列宗。”
蒙驁此時也出列說道:“殿下,末將也以為,當以國之安穩為重。早日登基,方能讓我大秦百萬將士安心,也能震懾內外之敵。”
一位德高望重的宗室族老也站了出來,他緩緩說道:“太子殿下,老臣以為,可縮短守製之期,但在其他方麵需多行孝道之舉,以安民心。”
嬴政點了點頭,說道:“如此甚好,不知眾卿意下如何?”
大部分大臣見此,紛紛表示讚同。
嬴政接著說道:“既已議定,那便著手籌備登基之事,數日之後,本太子登基為王。在此期間,眾卿當各司其職,共保秦國安穩。”
眾人齊聲應道:“謹遵殿下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