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正式成為台積電供應商
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 作者:愛跳的小袋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中微的供應鏈測試成功,為整個公司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但對於尹誌繞和技術團隊來說,這隻是漫長戰鬥中的一個節點,勝利的果實還遠未到可以安心品嚐的時刻。
幾天後,中微公司總部會議室,核心高管再次聚集。台積電傳來的兩年采購合同已經到了手中,但合同條款讓尹誌繞感到一絲隱隱的不安。
“合同中的采購條款明確指出,台積電將逐步引入我們的刻蝕設備用於28納米製程,但每台設備的後續供貨必須達到合同要求的99.9994%以上運行效率。”尹誌繞將合同擺在桌上,語氣中透著憂慮,“這意味著,我們不能隻通過一兩次測試,而是需要持續保證設備的穩定性,否則訂單隨時可能被中止。”
“台積電的風險規避意識確實強,但我們必須承認,他們的要求是行業慣例。”梁宗傑說道,“目前的問題在於,我們的刻蝕設備雖然達標,但大規模量產還沒有足夠的市場驗證。”
“也就是說,我們還是處在一個不確定的階段。”尹誌繞沉思著,“陳博士,你怎麽看?”
陳宜強推了推眼鏡,說道:“台積電的要求雖然嚴格,但也說明他們對我們設備的潛力是認可的。接下來,我們必須把重點放在優化設備的維護流程上,提高售後服務能力,同時保證供應鏈的協同效率。”
“我同意。”楊思涵點點頭,“尤其是設備材料的長期耐用性,這是決定能否達到台積電運行標準的關鍵。”
“尹總,陳博士,楊博士。”李一凡坐在一旁,終於開口,“這個合同的重點不在於台積電,而在於它為中微帶來的品牌效應。隻要我們在兩年的合作期內保持高質量表現,中微就不僅僅是台積電的供應商,還會成為全球市場的標杆。”
他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眾人,繼續說道:“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把所有資源壓在台積電身上。星城市正在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地方政府會給予中微更多政策支持,你們可以考慮在國內市場布局,分散風險。”
這番話讓尹誌繞若有所思,他點點頭:“李市長說得對。我們不能隻盯著國際市場,國內的芯片代工廠也在崛起,比如長電科技和華虹宏力。接下來,我們會重點開拓這些客戶,形成多元化的合作格局。”
供應鏈測試成功後,中微的技術團隊馬不停蹄地投入到下一代設備的研發中。14納米製程的刻蝕設備被提上日程,而這次研發的難度和資金需求,比28納米更為巨大。
實驗室內,梁宗傑正在指導團隊進行新一代設備的測試。一位年輕的工程師跑過來報告:“梁博士,新設備的刻蝕精度已經達到99.9997%,但在長時間運行中,功耗出現了超標情況。”
梁宗傑接過數據報告,眉頭緊鎖:“功耗問題是大規模應用的致命點,必須解決。馬上把材料的負荷測試數據調出來,我要看詳細的參數。”
與此同時,楊思涵的團隊也在為新設備的材料改進進行攻堅。她一邊盯著顯微鏡下的晶圓,一邊對助手說道:“熱膨脹係數還不夠理想,我們需要引入新的合成工藝。聯係實驗室的供應商,讓他們送樣品過來。”
研發進展雖然緊張,但團隊士氣高漲,因為每一個技術上的突破,都為中微贏得了更多希望。
在中微的研發如火如荼的同時,星城市政府也在為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提供支持。
市政府會議室裏,李一凡主持了一場關於產業扶持的專題會議。與會的還有市財政局長彭學文、科技局長張天宇,以及星城市高新區的負責人。
“中微的成功,不隻是企業自身的努力,更是我們整個產業政策的成果。”李一凡環視眾人,語氣沉穩,“接下來,高新區要重點支持以中微為核心的半導體產業鏈建設,吸引更多相關企業入駐。”
張天宇點頭說道:“目前我們已經吸引了兩家國內材料企業和一家半導體設備配套企業,未來三年內,星城高新區的半導體企業數量有望翻倍。”
“這是一個好的趨勢。”李一凡點點頭,“但要確保資金和資源的高效利用,尤其是在人才引進上,高新區必須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李市長放心。”張天宇迴答,“我們已經和清華、北大等高校達成合作,未來將有更多高端人才輸送到星城的企業。”
“很好。”李一凡露出滿意的微笑,“接下來,我希望財政部門能夠協調更多的專項資金,用於支持企業的技術創新,形成從研發到生產的完整閉環。”
隨著中微的供應鏈審核成功,國際市場開始對這家企業產生興趣。一些歐美企業主動接洽,希望能引入中微的刻蝕設備。
“這是一個信號。”尹誌繞在一次高管會議上說道,“說明我們的產品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但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多地關注知識產權保護和市場擴張的策略。”
“知識產權的問題確實是一個隱患。”梁宗傑點頭,“我們在技術上雖然有優勢,但國際市場對國產設備仍有偏見,特別是歐美市場。”
“所以,我們不能急於擴張,必須先鞏固技術壁壘。”尹誌繞的語氣中透著一絲慎重。
“尹總說得沒錯。”李一凡插話道,“國際化的步伐需要謹慎,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在戰略上布局。中微未來的目標,不隻是成為一個供應商,而是成為一個標準製定者。”
幾天後,中微公司總部會議室,核心高管再次聚集。台積電傳來的兩年采購合同已經到了手中,但合同條款讓尹誌繞感到一絲隱隱的不安。
“合同中的采購條款明確指出,台積電將逐步引入我們的刻蝕設備用於28納米製程,但每台設備的後續供貨必須達到合同要求的99.9994%以上運行效率。”尹誌繞將合同擺在桌上,語氣中透著憂慮,“這意味著,我們不能隻通過一兩次測試,而是需要持續保證設備的穩定性,否則訂單隨時可能被中止。”
“台積電的風險規避意識確實強,但我們必須承認,他們的要求是行業慣例。”梁宗傑說道,“目前的問題在於,我們的刻蝕設備雖然達標,但大規模量產還沒有足夠的市場驗證。”
“也就是說,我們還是處在一個不確定的階段。”尹誌繞沉思著,“陳博士,你怎麽看?”
陳宜強推了推眼鏡,說道:“台積電的要求雖然嚴格,但也說明他們對我們設備的潛力是認可的。接下來,我們必須把重點放在優化設備的維護流程上,提高售後服務能力,同時保證供應鏈的協同效率。”
“我同意。”楊思涵點點頭,“尤其是設備材料的長期耐用性,這是決定能否達到台積電運行標準的關鍵。”
“尹總,陳博士,楊博士。”李一凡坐在一旁,終於開口,“這個合同的重點不在於台積電,而在於它為中微帶來的品牌效應。隻要我們在兩年的合作期內保持高質量表現,中微就不僅僅是台積電的供應商,還會成為全球市場的標杆。”
他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眾人,繼續說道:“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把所有資源壓在台積電身上。星城市正在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地方政府會給予中微更多政策支持,你們可以考慮在國內市場布局,分散風險。”
這番話讓尹誌繞若有所思,他點點頭:“李市長說得對。我們不能隻盯著國際市場,國內的芯片代工廠也在崛起,比如長電科技和華虹宏力。接下來,我們會重點開拓這些客戶,形成多元化的合作格局。”
供應鏈測試成功後,中微的技術團隊馬不停蹄地投入到下一代設備的研發中。14納米製程的刻蝕設備被提上日程,而這次研發的難度和資金需求,比28納米更為巨大。
實驗室內,梁宗傑正在指導團隊進行新一代設備的測試。一位年輕的工程師跑過來報告:“梁博士,新設備的刻蝕精度已經達到99.9997%,但在長時間運行中,功耗出現了超標情況。”
梁宗傑接過數據報告,眉頭緊鎖:“功耗問題是大規模應用的致命點,必須解決。馬上把材料的負荷測試數據調出來,我要看詳細的參數。”
與此同時,楊思涵的團隊也在為新設備的材料改進進行攻堅。她一邊盯著顯微鏡下的晶圓,一邊對助手說道:“熱膨脹係數還不夠理想,我們需要引入新的合成工藝。聯係實驗室的供應商,讓他們送樣品過來。”
研發進展雖然緊張,但團隊士氣高漲,因為每一個技術上的突破,都為中微贏得了更多希望。
在中微的研發如火如荼的同時,星城市政府也在為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提供支持。
市政府會議室裏,李一凡主持了一場關於產業扶持的專題會議。與會的還有市財政局長彭學文、科技局長張天宇,以及星城市高新區的負責人。
“中微的成功,不隻是企業自身的努力,更是我們整個產業政策的成果。”李一凡環視眾人,語氣沉穩,“接下來,高新區要重點支持以中微為核心的半導體產業鏈建設,吸引更多相關企業入駐。”
張天宇點頭說道:“目前我們已經吸引了兩家國內材料企業和一家半導體設備配套企業,未來三年內,星城高新區的半導體企業數量有望翻倍。”
“這是一個好的趨勢。”李一凡點點頭,“但要確保資金和資源的高效利用,尤其是在人才引進上,高新區必須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李市長放心。”張天宇迴答,“我們已經和清華、北大等高校達成合作,未來將有更多高端人才輸送到星城的企業。”
“很好。”李一凡露出滿意的微笑,“接下來,我希望財政部門能夠協調更多的專項資金,用於支持企業的技術創新,形成從研發到生產的完整閉環。”
隨著中微的供應鏈審核成功,國際市場開始對這家企業產生興趣。一些歐美企業主動接洽,希望能引入中微的刻蝕設備。
“這是一個信號。”尹誌繞在一次高管會議上說道,“說明我們的產品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但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多地關注知識產權保護和市場擴張的策略。”
“知識產權的問題確實是一個隱患。”梁宗傑點頭,“我們在技術上雖然有優勢,但國際市場對國產設備仍有偏見,特別是歐美市場。”
“所以,我們不能急於擴張,必須先鞏固技術壁壘。”尹誌繞的語氣中透著一絲慎重。
“尹總說得沒錯。”李一凡插話道,“國際化的步伐需要謹慎,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在戰略上布局。中微未來的目標,不隻是成為一個供應商,而是成為一個標準製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