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的半畝下沙一號選擇了星期日采收,黎念楠昨天就拜托村裏的老漁民給自己留海鮮,一大早就煮上鹵肉,準備傍晚采收完以後做頓好吃的犒勞大家。


    她帶著鄭北川劉意、毛二叔毛二嬸毛村長毛泰都樂嗬嗬的下地幫忙。


    侯邱鄒麗、車瑞祺、駱濤休假也來到了南約村湊熱鬧。


    劉悅背著包子,帶著大娃幾個孩子在田裏撿稻穗。


    結果人太多,不到中午就采收好了,鄭北川、劉意帶著幾人脫粒,並且用蘇浩哲的脫殼機脫了兩三斤新米,馬上下鍋。


    黎念楠和毛二嬸、鄒麗在廚房準備午餐,把鹵肉先盛起來,往鹵水煲裏放入鮑魚、海參,後麵再放入大蝦、生蠔肉、素菜,鹵肉迴鍋。


    鍋包肉、魷魚炒芹菜、蠔烙、油燜茄子豆角、海膽蒸蛋、上湯菠菜、三絲炒河粉,加上今天的下沙一號新米。


    鄭北川帶著駱濤、車瑞祺把會客室的辦公桌搬到院子裏就在院子裏吃略晚的午飯,中午日光正好,氣溫適中。


    自從嫂子剛到家屬院請客那一次,駱濤就再也沒嚐過嫂子的手藝,前幾天聽到鄭副團說下沙一號要采收,他就立馬報名過來幫忙,想著可能有機會吃到好吃的,果然,他來對了!


    車瑞祺、鄒麗還是第一次正式吃到黎念楠準備的飯菜,果然副食品做得好的人做飯也很好吃。


    ——————


    加上前段時間東北下沙一號采收以後,家裏給黎念楠寄過來的一大袋稻米,他們家短期內是不缺大米的。


    她留了三畝稻種,和劉意在下沙二號小院做烤米餅,一來給包子解解饞、二來做一些到南約食坊寄售增收。


    鍾嬋跟在毛村長後麵,還沒進門就聞到了很霸道的食物香氣。


    “楠楠,這是又做了什麽好吃的?”毛村長帶著人進門。


    “村長,下午好,做了點米餅,這位是?”


    “黎念楠同誌您好,我是京市日報的記者鍾嬋,這次是過來找您做采訪的。”


    “同誌你好,你是京市還是津市日報?”


    “首都京市日報,陽省日報已經完成了對下沙一號研究基地的采訪,我們兩家報社這次聯合跟進下沙二號的采訪,我是負責您采訪的記者。”


    “好的,麻煩鍾記者了,我們是現在采訪還是什麽時候?”


    “看您的時間安排,我申請了津市軍區的招待所,會在這邊住三天。”


    “采訪內容都是關於下沙二號紅薯的嗎?”


    “我有準備了采訪大綱,您先看一下?”


    “行,我們過去會談室聊。劉意,你給村長裝幾塊米餅嚐嚐,我先帶鍾記者進去。”


    黎念楠招唿人坐下,給她倒了雪梨蜂蜜水,才拿起她準備的采訪大綱。


    核心部分是下沙二號紅薯,還有些下沙村海產養殖的內容,以及她個人職業發展的一些個人問題。


    “鍾同誌,請問下沙一號基地那邊的采訪稿已經整理出來了嗎?我可以先看一下那邊的內容嗎?”


    “有的,但是目前隻有采訪內容原件,因為最後我們會結合兩邊的內容整合出刊登的稿件。”


    “嗯,我明白,所以我想先看一下那邊的采訪內容。下沙二號紅薯目前主要是南方跟進,他們比我會更加了解,相關檢測數據也有。我想看下這邊是否要補充其他內容。”


    鍾嬋把陽省日報那邊的采訪內容和照片放到黎念楠麵前。


    黎念楠一邊瀏覽著內容,一邊問。


    “鍾記者,刊登稿你會在這邊就整理出來嗎?”


    “是的,整理出來以後,拿給你看過以後,還要寄過去給陽省報社的記者校閱補充。”


    “那我們明天早上安排采訪可以嗎?待會我先帶你逛逛下沙二號基地。


    明天早飯我會提前準備好下沙一號旱稻、下沙二號紅薯的食品,鍾記者八點過來先吃早飯、嚐嚐我們的產品,然後我們就可以進行采訪和拍照。”


    “可以的,麻煩您了。”


    黎念楠帶著鍾嬋逛了一圈下沙二號基地,重點看了倉庫和大棚房間,地裏的菜都已經差不多采收完了,馬上12月了現在主要就暖房還有些蔬菜。


    ——————


    第二天一早,黎念楠讓鄭北川到部隊飯堂吃早餐,她得提早過去南約村煮白粥、炒河粉、蒸紅薯、烤紅薯、煮紅薯粉。


    鍾嬋到了以後,黎念楠讓劉意把毛二叔毛二嬸毛村長毛泰叫過來一起吃早餐,她抱著包子讓他自己吃炒河粉和蒸紅薯。


    在眾人七嘴八舌的介紹下,鍾嬋拍了一張早餐飯桌的照片,又給眾人拍了一張合照,知道了南約食坊的存在,她準備下午去一趟鎮上。


    吃過早飯以後,黎念楠把鍾嬋和劉意帶到隔壁會客室,泡了一壺雪梨紅棗桂圓茶,這才開始了采訪。


    “黎同誌,麻煩你先做一個自我介紹。”例行開頭還是要問的。


    “好的,我是黎念楠,目前是津市下沙二號研究基地的負責人,主要負責農業研究,也是南約食坊和津市海軍軍工副食廠的產品顧問,是一名軍嫂、也是一名母親。


    旁邊這位是劉意,是下沙二號研究基地的核心工作人員,目前擔任研究助理。”


    “請問黎同誌是怎麽想到要種植紅薯的呢?之前紅薯就在各個地方都有種植,按理說屬於比較不起眼的作物。”


    “當初我是穹省白沙島下沙村的知青,比較早就嫁給了駐島軍人,開始從事農業試驗田項目。


    不知道鍾記者前幾年有沒有去過穹省,我72年初剛到的時候,旱季淡水資源非常緊張,每人每天限量一桶水,粗糧勉強足夠全村人吃個七八分飽、精糧是幾乎吃不起的。


    下沙一號旱稻和下沙二號紅薯,都是早期從兩邊家人寄過來的糧種和經濟作物種子開始下地的。隻是恰好下沙一號旱稻比較早發現了,當時確實沒那麽重視紅薯。


    我在村裏上工的時候,是有挖過紅薯的,個頭和產量遠低於我家鄉的水平,但紅薯和土豆整體畝產量比大米高很多,可製作的副食品也很多,如果產量和質量提高,對穹省來說意義重大。


    後麵就開始利用下沙一號基地的試驗田,從施肥、灌溉、間種等方麵運用科學管理方法種植紅薯,並且增加了湘省、川省等地方的紅薯苗混合種植的。”


    “湘省和川省的紅薯苗是您家人寄過來的?”


    “不是,是我弟弟拜托戰友寄過來的,我家裏是江省蘇市的,丈夫是吉省遼市。


    我弟弟參軍被分配到寧省,他有拜托戰友給我寄他們老家的種子,下沙二號紅薯有他們的一份功勞,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下沙基地的季程同誌和向恆同誌。”


    “據我所知,劉意同誌是從穹省跟隨黎同誌過來津市的,請問是什麽原因讓劉同誌過來津市的?”


    劉意聽著黎念楠的發言,思緒也迴到了下沙初相識的時候。


    “我,剛開始認識楠楠姐,是給她在下沙村帶路找水源的放牛娃,那時候我隨父母被下放了幾年,父母也已經去世。


    楠楠姐沒有嫌棄我們兄妹倆的成分,並且給了我在下沙食品廠工作的機會。後麵我京市家裏平反以後,我也選擇和妹妹繼續留在下沙。


    知道姐夫要到津市入職以後,楠楠姐問我願不願意跟著她過來,我沒有猶豫,跟妹妹商量過以後就決定過來津市。


    楠楠姐,於我而言,是上司、是伯樂、是老師、是恩人、也是勝似親人的姐姐。”


    黎念楠之前聽鄭北川說劉意把自己當親人,這次是第一次親耳聽見劉意說出口,這少年哦,太內斂了,早點說出來不就好了。


    她伸手揉了揉少年的頭發,一臉吾家少年初長成的模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島種田嫁軍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黎小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黎小財並收藏海島種田嫁軍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