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在秘境獲得的聖遺物之一,在蒙德一處名為仲夏庭園得到的聖遺物。
「如雷的盛怒」由金色和紫色組成,但其中釋放著濃濃的血腥味。
【行秋(原神):“這套聖遺物,應該就是關於鶴觀曾經發生過的事,尤其是有關阿瑠的故事。”】
【胡桃(原神):“奇怪了,稻妻鶴觀的聖遺物,怎麽會出現在蒙德的秘境仲夏庭園裏?”】
【溫迪(原神):“哈哈,這就要提到提瓦特的地脈了。聖遺物其實是一種意誌與記憶的結晶體,而地脈則是連接這個世界所有事物的網絡。據說,提瓦特上發生的一切都會被記錄在地脈之中,這些記憶與意誌在地脈中流動。因此,即使故事發生在稻妻,這些記憶也能夠通過地脈的影響,在蒙德的秘境中以聖遺物的形式出現。畢竟,秘境本身就是在地脈的基礎上構建的。”】
【行秋(原神):“這麽說,聖遺物中記錄的故事都是完全真實的,不會被篡改?”】
【鍾離(原神):“理論上講,確實如此。聖遺物承載的記憶是直接來源於事件本身,未經任何人的手篡改。”】
【麗莎(原神):“不過,想要解讀聖遺物中記載的曆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我們目前的能力,還需要破解那些像謎語一樣的文字。現在之所以比較容易理解了,是因為光幕幫我們直接顯現了文本,我們隻需要破譯其內容就可以,大幅度降低了操作難度。”】
理之冠:「喚雷的頭冠」
古代崇拜雷之魔鳥的薩滿曾戴過的頭冠,虔誠的信仰卻無法打動喜怒無常的魔獸。
在祭拜雷之魔鳥的古老部落,德高望重的薩滿頭戴的冠冕。
雷暴中高飛的鳥,攜紫電引驟雨降臨山林。蒙昧的部落感激它的恩賜,畏懼它的力量,故選舉薩滿,以血祭祈求護佑,逃避懲罰。
雷鳥終究是魔物,人的崇拜於之有若敝屣。人們渾然不知,仍將雷鳥的無常視作天啟。然而雷霆隻是它的唿吸,一如人們的生死。在空中,人們在彼之眼中與走獸相去不遠。
直到清澈的歌聲有一天穿透了低鳴的雷雨,撕裂了空中的陰靄,將小小的光傳給了它。
空之杯:「降雷的兇兆」
注入無辜者鮮血的祝聖的儀式之杯,祈願雷鳴迴蕩其中。最終溢滿了如雷的盛怒。
古老部落的薩滿使用的祭禮酒杯,用以將活祭的鮮血獻給雷之魔鳥。
雷鳥高飛的季節裏,暴雨肆虐的山林中,一位少年無畏地歌唱。
孤高的雷電魔鳥被少年清澈的歌聲吸引,靜靜地落在他的身旁。
「真是有趣的曲調。你,渺小的人兒,就不害怕雷霆與暴雨嗎」
「族裏的大人說,我這樣的孩子能令雷電平息,化暴雨作甘霖」
少年停下歌唱,迴答雷鳥的疑問。
雷鳥高傲地鳴叫片刻,不再說話,
因為,那是非常動聽美好的歌聲。
那是差距無比懸殊的幼小的生祭與雷鳥的初次與最後一次相見。
雷鳥再次尋找少年時,見到了高高搭起的祭台與金杯中的血水。
死之羽:雷災的子遺
帶電的雷之羽,是雷之魔鳥降下殘酷的報應。遺落的羽毛仍閃爍著它盛怒的雷光。
雷之魔鳥遺落的羽毛,閃著紫色的光澤。或許是被毀滅的部落曾存在的最後證據。古老的部落視雷鳥為守護神。雷鳥將之毀於一旦。
在一個沉鬱的夜晚,它曾與少年結下無瑕的情誼。魔鳥振翅離去後,少年拾起了偶然落下的雷之羽。
「當你同雷雨再來時」
「我唱別的歌給你聽」
未能兌現的承諾令雷之魔鳥悔恨發狂,它就此遠遠離開了已化作灰燼的山林,直到多年後它被視為作亂的妖物遭伐。許多年後,曾經的焦土重又林木蔥蔥。昔日屬雷的片羽則埋藏在了草木之間。但兩者的故事已與部落一同歸於虛無。
生之花:「雷鳥的憐憫」
在劫難之日僥幸免受紛亂的踐踏與紫之火的忿恨之摧,於慘象中幸存的雷色之花。
在山火的灰燼中幸存的紫色野花,
曾見證古老部落遭遇的滅頂之災。
在新一年來臨的祭典上,薩滿以無辜者的鮮血喚來了雷之魔鳥。
部落人期待雷鳥悅納神聖的祭品,如往年一樣鳴叫著誦出神諭。但當乘雷之鳥降臨眾人頭頂,空中迴響的卻是昭告毀滅的狂雷。為了迴報偶然聽見的歌聲,為了向少年的族人降下殘酷的複仇,雷之魔鳥展現了可怖的真顏,將渺小的部落從大地上徹底抹除。
時之沙:「雷霆的時計」
信奉雷鳥的部族預告天空的雷之主降臨的沙漏。因一族的末路陷入了永遠的靜止。
一尊裝飾華麗的沙漏,曾歸尊崇雷鳥的古老部落所有。
但當部落被徹底毀滅,這尊沙漏也漸漸為人所遺忘了。
紫水晶與琥珀金製成的華麗沙漏,原本是薩滿的時計。
每到雷之魔鳥降臨的季節,這尊沙漏便會為祭典報時。
在部落最終的祭典上,狂怒的魔鳥掀翻了染血的祭台。
預告守護神降臨的時計,此刻卻成了招來雷霆的喪鍾。
雷暴的巨鳥向部落人降下滅頂之災,僅僅為一人之歌。
但雷鳥從未明曉的事實是,少年以自己的犧牲為奉獻。
為讓巨鳥給部落帶來恩賜,自願接受骨血分離的摧殘。
【「散兵」斯卡拉姆齊(原神):“真是可悲,人類對於力量的無知崇拜。雷鳥能夠唿風喚雨,這份力量是她與生俱來的‘自由’。然而,無知的生靈卻將其視為神明的恩賜,設立薩滿,以血獻祭,妄圖換取庇護。這種行為,在雷鳥看來,不過是可笑至極。即便是擁有愛的魔神,也不會在意人類的祈願,更不用說那不愛人的雷鳥了。在她眼中,這些祈求者與野獸無異。所謂的儀式,不過是人類‘自由’的體現罷了。”】
【行秋(原神):“確實如此,但雷鳥也有它溫柔的一麵。它因為喜愛阿瑠的歌聲而與他成為了朋友。可是,部落中的薩滿誤解了雷鳥的善意,認為雷鳥之所以接近阿瑠,是為了取其性命作為祭品。這種扭曲的想法,甚至讓薩滿打算犧牲自己的親生兒子,以求得所謂的‘神明’歡心,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散兵」斯卡拉姆齊(原神):“雷鳥在祭壇上看到了自己朋友的骨肉分離的屍骸,那是‘十分高興’,直接就把這個部落給全部血祭了。最後,唯有那些打破常規的人活了下來,也就是那個阿釜,因為它違背了祖訓,離開了島,從而躲過了那場不幸。這說明了一個道理:時代在變遷,但人們的思想卻常常停滯不前。要小心那些無用的法律,無用的製度。”】
【楓原萬葉(原神):“鶴觀的情況也就是這樣。那裏的人們仍然堅守著不出島的傳統,生活在一種壓抑的氛圍中。偶爾有幾個想出島,敢於冒險的人,會被認為是不聽老人言的結果,其中還包括宇奈的丈夫。他迴來時遭遇了海難,但手裏卻攥著一束島外的花,證明了外麵世界的美好。遺憾的是,人們隻看到了他的遭遇,卻忽略了這束花的意義。”】
【刻晴(原神):“是啊,沒有人願意去反思這些現象背後的真實意義。他們依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認知中,把任何不同的聲音都視為一種懲罰或警告。”】
【重雲(原神):“鶴觀的每個人的行為都是出於一種愛,但表達方式卻極為單一。對他們來說,最好的保護就是不讓任何人出島。對神明的敬仰,則通過血祭來表現。阿瑠為了族人的幸福,甘願被獻祭;雷鳥因為喜歡阿瑠,認為是島民害死了他,所以才做出了那樣的決定。”】
【胡桃(原神):“最後,這些靈魂都被囚禁在了一個循環之中,不斷地重複著祭典的過程,無人得以解脫。但旅行者來到鶴觀,也意味著一切即將結束。阿瑠說過,萬事皆三,而旅行者的到來將是第四次真正的拯救他,讓那些痛苦的靈魂得以解脫。這算是給這個悲慘的故事畫上了一個美好的句號吧。”】
「如雷的盛怒」由金色和紫色組成,但其中釋放著濃濃的血腥味。
【行秋(原神):“這套聖遺物,應該就是關於鶴觀曾經發生過的事,尤其是有關阿瑠的故事。”】
【胡桃(原神):“奇怪了,稻妻鶴觀的聖遺物,怎麽會出現在蒙德的秘境仲夏庭園裏?”】
【溫迪(原神):“哈哈,這就要提到提瓦特的地脈了。聖遺物其實是一種意誌與記憶的結晶體,而地脈則是連接這個世界所有事物的網絡。據說,提瓦特上發生的一切都會被記錄在地脈之中,這些記憶與意誌在地脈中流動。因此,即使故事發生在稻妻,這些記憶也能夠通過地脈的影響,在蒙德的秘境中以聖遺物的形式出現。畢竟,秘境本身就是在地脈的基礎上構建的。”】
【行秋(原神):“這麽說,聖遺物中記錄的故事都是完全真實的,不會被篡改?”】
【鍾離(原神):“理論上講,確實如此。聖遺物承載的記憶是直接來源於事件本身,未經任何人的手篡改。”】
【麗莎(原神):“不過,想要解讀聖遺物中記載的曆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我們目前的能力,還需要破解那些像謎語一樣的文字。現在之所以比較容易理解了,是因為光幕幫我們直接顯現了文本,我們隻需要破譯其內容就可以,大幅度降低了操作難度。”】
理之冠:「喚雷的頭冠」
古代崇拜雷之魔鳥的薩滿曾戴過的頭冠,虔誠的信仰卻無法打動喜怒無常的魔獸。
在祭拜雷之魔鳥的古老部落,德高望重的薩滿頭戴的冠冕。
雷暴中高飛的鳥,攜紫電引驟雨降臨山林。蒙昧的部落感激它的恩賜,畏懼它的力量,故選舉薩滿,以血祭祈求護佑,逃避懲罰。
雷鳥終究是魔物,人的崇拜於之有若敝屣。人們渾然不知,仍將雷鳥的無常視作天啟。然而雷霆隻是它的唿吸,一如人們的生死。在空中,人們在彼之眼中與走獸相去不遠。
直到清澈的歌聲有一天穿透了低鳴的雷雨,撕裂了空中的陰靄,將小小的光傳給了它。
空之杯:「降雷的兇兆」
注入無辜者鮮血的祝聖的儀式之杯,祈願雷鳴迴蕩其中。最終溢滿了如雷的盛怒。
古老部落的薩滿使用的祭禮酒杯,用以將活祭的鮮血獻給雷之魔鳥。
雷鳥高飛的季節裏,暴雨肆虐的山林中,一位少年無畏地歌唱。
孤高的雷電魔鳥被少年清澈的歌聲吸引,靜靜地落在他的身旁。
「真是有趣的曲調。你,渺小的人兒,就不害怕雷霆與暴雨嗎」
「族裏的大人說,我這樣的孩子能令雷電平息,化暴雨作甘霖」
少年停下歌唱,迴答雷鳥的疑問。
雷鳥高傲地鳴叫片刻,不再說話,
因為,那是非常動聽美好的歌聲。
那是差距無比懸殊的幼小的生祭與雷鳥的初次與最後一次相見。
雷鳥再次尋找少年時,見到了高高搭起的祭台與金杯中的血水。
死之羽:雷災的子遺
帶電的雷之羽,是雷之魔鳥降下殘酷的報應。遺落的羽毛仍閃爍著它盛怒的雷光。
雷之魔鳥遺落的羽毛,閃著紫色的光澤。或許是被毀滅的部落曾存在的最後證據。古老的部落視雷鳥為守護神。雷鳥將之毀於一旦。
在一個沉鬱的夜晚,它曾與少年結下無瑕的情誼。魔鳥振翅離去後,少年拾起了偶然落下的雷之羽。
「當你同雷雨再來時」
「我唱別的歌給你聽」
未能兌現的承諾令雷之魔鳥悔恨發狂,它就此遠遠離開了已化作灰燼的山林,直到多年後它被視為作亂的妖物遭伐。許多年後,曾經的焦土重又林木蔥蔥。昔日屬雷的片羽則埋藏在了草木之間。但兩者的故事已與部落一同歸於虛無。
生之花:「雷鳥的憐憫」
在劫難之日僥幸免受紛亂的踐踏與紫之火的忿恨之摧,於慘象中幸存的雷色之花。
在山火的灰燼中幸存的紫色野花,
曾見證古老部落遭遇的滅頂之災。
在新一年來臨的祭典上,薩滿以無辜者的鮮血喚來了雷之魔鳥。
部落人期待雷鳥悅納神聖的祭品,如往年一樣鳴叫著誦出神諭。但當乘雷之鳥降臨眾人頭頂,空中迴響的卻是昭告毀滅的狂雷。為了迴報偶然聽見的歌聲,為了向少年的族人降下殘酷的複仇,雷之魔鳥展現了可怖的真顏,將渺小的部落從大地上徹底抹除。
時之沙:「雷霆的時計」
信奉雷鳥的部族預告天空的雷之主降臨的沙漏。因一族的末路陷入了永遠的靜止。
一尊裝飾華麗的沙漏,曾歸尊崇雷鳥的古老部落所有。
但當部落被徹底毀滅,這尊沙漏也漸漸為人所遺忘了。
紫水晶與琥珀金製成的華麗沙漏,原本是薩滿的時計。
每到雷之魔鳥降臨的季節,這尊沙漏便會為祭典報時。
在部落最終的祭典上,狂怒的魔鳥掀翻了染血的祭台。
預告守護神降臨的時計,此刻卻成了招來雷霆的喪鍾。
雷暴的巨鳥向部落人降下滅頂之災,僅僅為一人之歌。
但雷鳥從未明曉的事實是,少年以自己的犧牲為奉獻。
為讓巨鳥給部落帶來恩賜,自願接受骨血分離的摧殘。
【「散兵」斯卡拉姆齊(原神):“真是可悲,人類對於力量的無知崇拜。雷鳥能夠唿風喚雨,這份力量是她與生俱來的‘自由’。然而,無知的生靈卻將其視為神明的恩賜,設立薩滿,以血獻祭,妄圖換取庇護。這種行為,在雷鳥看來,不過是可笑至極。即便是擁有愛的魔神,也不會在意人類的祈願,更不用說那不愛人的雷鳥了。在她眼中,這些祈求者與野獸無異。所謂的儀式,不過是人類‘自由’的體現罷了。”】
【行秋(原神):“確實如此,但雷鳥也有它溫柔的一麵。它因為喜愛阿瑠的歌聲而與他成為了朋友。可是,部落中的薩滿誤解了雷鳥的善意,認為雷鳥之所以接近阿瑠,是為了取其性命作為祭品。這種扭曲的想法,甚至讓薩滿打算犧牲自己的親生兒子,以求得所謂的‘神明’歡心,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散兵」斯卡拉姆齊(原神):“雷鳥在祭壇上看到了自己朋友的骨肉分離的屍骸,那是‘十分高興’,直接就把這個部落給全部血祭了。最後,唯有那些打破常規的人活了下來,也就是那個阿釜,因為它違背了祖訓,離開了島,從而躲過了那場不幸。這說明了一個道理:時代在變遷,但人們的思想卻常常停滯不前。要小心那些無用的法律,無用的製度。”】
【楓原萬葉(原神):“鶴觀的情況也就是這樣。那裏的人們仍然堅守著不出島的傳統,生活在一種壓抑的氛圍中。偶爾有幾個想出島,敢於冒險的人,會被認為是不聽老人言的結果,其中還包括宇奈的丈夫。他迴來時遭遇了海難,但手裏卻攥著一束島外的花,證明了外麵世界的美好。遺憾的是,人們隻看到了他的遭遇,卻忽略了這束花的意義。”】
【刻晴(原神):“是啊,沒有人願意去反思這些現象背後的真實意義。他們依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認知中,把任何不同的聲音都視為一種懲罰或警告。”】
【重雲(原神):“鶴觀的每個人的行為都是出於一種愛,但表達方式卻極為單一。對他們來說,最好的保護就是不讓任何人出島。對神明的敬仰,則通過血祭來表現。阿瑠為了族人的幸福,甘願被獻祭;雷鳥因為喜歡阿瑠,認為是島民害死了他,所以才做出了那樣的決定。”】
【胡桃(原神):“最後,這些靈魂都被囚禁在了一個循環之中,不斷地重複著祭典的過程,無人得以解脫。但旅行者來到鶴觀,也意味著一切即將結束。阿瑠說過,萬事皆三,而旅行者的到來將是第四次真正的拯救他,讓那些痛苦的靈魂得以解脫。這算是給這個悲慘的故事畫上了一個美好的句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