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三視
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 作者:九指神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馭術練習了月餘,張誠算是熟悉了解了皇帝車駕的情況。
這輛車子是千錘百煉的結果,無數改進、堆疊了這個時代最高的工藝。在當前的技術上,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極致。
如果說缺點,就是第一、減震不好,乘坐不舒服;第二,就是車軸和車輪不耐磨;
車輛減震需要彈簧減震方案,這個時代的金屬鍛造技術水平有限,拿不出彈性好、壽命長的彈簧,彈簧減震的方案就都可以不去想。至於車軸車輪不耐磨,這其實是兩個問題。車軸不耐磨是因為沒有滾珠軸承係統,完全靠車軸和輪轂的摩擦,輪轂壽命當然有限。而車輪不耐磨,是因為木質車輪在磚石路麵上顛簸行進,材料自身的機械強度就不好。所以經常會損壞。加上始皇帝的大車。本身就極重,車輪壽命就比一般兵車還要短得多。
這三個問題都不是新問題,幾百年來都是如此,所以整個禦車坊也沒有人提出來改進要求,更沒有靠譜的改進方案。
張誠想試試。
練車摔到不能動的時候,張誠就會叫人把自己抬到禦車坊的樣品廳,去研究這些組件的結構。找下屬要車輛的圖紙,下屬們一臉訝異,紛紛說哪有什麽圖紙,這些部件都是工匠們默記在心,在自己的崗位上直接製作的。最多在製作的時候來調用樣品零件,參考零件進行加工。
這太奇怪了,技工車間沒有圖紙?
於是張誠要手下的匠師們開始繪製車輛部件的圖紙。這一畫可就是千奇百怪,畫成什麽樣子的都有,繪製的圖紙完全不能用來進行機器加工。
張誠隻得自己親自來繪製圖紙。幾天功夫,張誠已經畫好了一整套車軸、車轄的三視圖紙,作府丞百裏達看到,對這種圖紙也是完全不得要領。張誠給工匠講述三視圖的做法和用法,工匠參照三視圖可以正確製作了小零件,百裏達歎為觀止。於是要求張誠在本月下旬的寺工技術會議上交流三視圖的製作方法和使用方法,作為禦車坊的技術交流主題。
幾日之間,一整輛轀輬車的部件圖紙,已經由禦車坊的匠師們完全繪製完成,幾千張圖紙裝成幾個大箱子,排在轀輬車陳列廳的牆下。還沒開始技術交流,這事就已經驚動了寺工令和寺工丞,幾位大佬組隊來到轀輬車大廳,參觀全新的製圖技術。麵對轀輬車模型,再比對每一個組件的三視圖圖紙和裝配圖圖紙,寺工令讚歎不已。
寺工的旬日聚會,是一個非正式的工作會議和技術交流會,聚會的地址在寺工令官署的大廳。在旬日聚會上,各個工坊的技術負責人和管理負責人會預先提報自己的交流題目。旬日聚會如其名,每十日一次,因為所選的日子均為庚日,也稱為庚日聚會。
這一年四月庚辰日聚會,張誠帶著禦車坊三視作圖法進行了演講。張誠當然不會把轀涼車的全部幾箱子圖紙都帶到聚會,隻是帶了一個車軾的圖紙,講解什麽叫頂視圖什麽叫正視圖什麽叫側視圖,以及圖紙怎麽使用,比例尺是什麽意思。
“那麽車輪的正視圖和側視圖,豈不是一樣?”一位工坊的府丞大聲問。
張誠撫掌:“這位大人說的對,車輪高寬相等,周而複始,正視圖和側視圖正是相同,所以識圖的時候可以清楚看出他是一個輪。”
“你這方法,畫外觀固然可行,但若是內裏看不見的部分,你怎麽辦?”又有一人問。寺工各坊的主管,全是獨擋一方的專家,在涉及到技術的爭論上,全都直言無忌,沒半點文人和官僚的委婉。
“我想,可以用虛線來表達看不到的部分,比如車輪輪轂中的這個孔,雖然從正麵和側麵看不見,我們知道它的尺寸構造,那麽以虛線標識出這些構造,在製作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做成。”張誠迴個禮,侃侃而談。
“三視圖的好處是,有圖紙即可造物,不需要另備模型,一方麵節省工,一方麵也避免模型磨損導致誤差。至於三視圖的不足之處,在下隻是初探此道,各種不足與發展,還望各位同仁前輩攜手補足!”張誠作了一圈揖,結束自己的匯報。
廳中早有工坊管事扯過紙張,用規尺做了個三視圖,大聲喊“我這張圖,誰能做出實物來?”。就有幾人擠過去看圖,這都是常年浸淫技術的,剛剛聽過三視圖原理,此刻對圖,略一思索,已經在頭腦中勾勒出這物的大概,就有幾個人去取木匠工具在一旁對圖製作,沒一刻,三四個人各自拿出自己所做之物,尺寸形狀一摸一樣,宛如孿生。
滿廳的管事匠師讚歎不已,沒片刻,忽然掌聲雷動。
寺工令衝著寺工丞歐冶子淵點點頭,歐冶子淵便站起身,雙手下壓,止住了眾人的喧嘩:“這樣看起來三視圖之法可行。但是未臻完美,所以各坊迴去自己試著製作圖紙,完善製圖之法,最後匯總到我這裏,統一評定,最後形成一個統一的規矩,作為成法,再普及下去。可好?”
眾人無不稱是。
大秦造器天下第一,從商鞅時代留下的傳統,整個國家對“標準”有一種執念,鑄造出來的刀槍劍戟磚頭瓦塊都要“物勒工名”,以備抽查和迴溯。標準化的好處是,大秦的造物確實質量高,秦的槍矛鋒利,弓弩發達;不光質量高,產量也高,用了後世所說流水線的模式,各個環節專人負責,一個環節隻負責一項工序,造物又快又多又好。像兵器、磚瓦,過去都是參照樣品製作模具,然後大量翻製。如果工坊在鹹陽之外,就要把樣品專門送過去。樣品加工過程中還有測量不準的問題,導致最後組裝困難。但是現在有了三視圖,隻需要把圖紙送到工坊,當地的匠師就可以照圖自己開模具造物。一切用圖形文字定下來,效率和品質會大大提升。
三視圖可以算是秦始皇三十七年最重要的技術革新。張誠講清楚原理,但是卻並不適合主持負責這事兒,三視圖在寺工的推廣普及,涉及到無數工坊無數項目無數作業流程無數工藝。要每個工藝段上結合自己實際情況,摸索一下三視圖使用的辦法,最後歸集到寺工令這裏匯總,再由寺工令發布標準,在整個體係內實施,這才算製度建設完善。張誠這樣一個外地剛來的十七歲的後生,上來就主持這件事,無論是身份職位還是資曆,都遠遠不夠,歐冶子淵一句話把張誠摘出來,是一件好使,張誠也並沒有在意自己能不能占有這一份功績。畢竟,此刻最重要的是把這項技術流傳出去,自己還是要低調做人的。
這輛車子是千錘百煉的結果,無數改進、堆疊了這個時代最高的工藝。在當前的技術上,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極致。
如果說缺點,就是第一、減震不好,乘坐不舒服;第二,就是車軸和車輪不耐磨;
車輛減震需要彈簧減震方案,這個時代的金屬鍛造技術水平有限,拿不出彈性好、壽命長的彈簧,彈簧減震的方案就都可以不去想。至於車軸車輪不耐磨,這其實是兩個問題。車軸不耐磨是因為沒有滾珠軸承係統,完全靠車軸和輪轂的摩擦,輪轂壽命當然有限。而車輪不耐磨,是因為木質車輪在磚石路麵上顛簸行進,材料自身的機械強度就不好。所以經常會損壞。加上始皇帝的大車。本身就極重,車輪壽命就比一般兵車還要短得多。
這三個問題都不是新問題,幾百年來都是如此,所以整個禦車坊也沒有人提出來改進要求,更沒有靠譜的改進方案。
張誠想試試。
練車摔到不能動的時候,張誠就會叫人把自己抬到禦車坊的樣品廳,去研究這些組件的結構。找下屬要車輛的圖紙,下屬們一臉訝異,紛紛說哪有什麽圖紙,這些部件都是工匠們默記在心,在自己的崗位上直接製作的。最多在製作的時候來調用樣品零件,參考零件進行加工。
這太奇怪了,技工車間沒有圖紙?
於是張誠要手下的匠師們開始繪製車輛部件的圖紙。這一畫可就是千奇百怪,畫成什麽樣子的都有,繪製的圖紙完全不能用來進行機器加工。
張誠隻得自己親自來繪製圖紙。幾天功夫,張誠已經畫好了一整套車軸、車轄的三視圖紙,作府丞百裏達看到,對這種圖紙也是完全不得要領。張誠給工匠講述三視圖的做法和用法,工匠參照三視圖可以正確製作了小零件,百裏達歎為觀止。於是要求張誠在本月下旬的寺工技術會議上交流三視圖的製作方法和使用方法,作為禦車坊的技術交流主題。
幾日之間,一整輛轀輬車的部件圖紙,已經由禦車坊的匠師們完全繪製完成,幾千張圖紙裝成幾個大箱子,排在轀輬車陳列廳的牆下。還沒開始技術交流,這事就已經驚動了寺工令和寺工丞,幾位大佬組隊來到轀輬車大廳,參觀全新的製圖技術。麵對轀輬車模型,再比對每一個組件的三視圖圖紙和裝配圖圖紙,寺工令讚歎不已。
寺工的旬日聚會,是一個非正式的工作會議和技術交流會,聚會的地址在寺工令官署的大廳。在旬日聚會上,各個工坊的技術負責人和管理負責人會預先提報自己的交流題目。旬日聚會如其名,每十日一次,因為所選的日子均為庚日,也稱為庚日聚會。
這一年四月庚辰日聚會,張誠帶著禦車坊三視作圖法進行了演講。張誠當然不會把轀涼車的全部幾箱子圖紙都帶到聚會,隻是帶了一個車軾的圖紙,講解什麽叫頂視圖什麽叫正視圖什麽叫側視圖,以及圖紙怎麽使用,比例尺是什麽意思。
“那麽車輪的正視圖和側視圖,豈不是一樣?”一位工坊的府丞大聲問。
張誠撫掌:“這位大人說的對,車輪高寬相等,周而複始,正視圖和側視圖正是相同,所以識圖的時候可以清楚看出他是一個輪。”
“你這方法,畫外觀固然可行,但若是內裏看不見的部分,你怎麽辦?”又有一人問。寺工各坊的主管,全是獨擋一方的專家,在涉及到技術的爭論上,全都直言無忌,沒半點文人和官僚的委婉。
“我想,可以用虛線來表達看不到的部分,比如車輪輪轂中的這個孔,雖然從正麵和側麵看不見,我們知道它的尺寸構造,那麽以虛線標識出這些構造,在製作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做成。”張誠迴個禮,侃侃而談。
“三視圖的好處是,有圖紙即可造物,不需要另備模型,一方麵節省工,一方麵也避免模型磨損導致誤差。至於三視圖的不足之處,在下隻是初探此道,各種不足與發展,還望各位同仁前輩攜手補足!”張誠作了一圈揖,結束自己的匯報。
廳中早有工坊管事扯過紙張,用規尺做了個三視圖,大聲喊“我這張圖,誰能做出實物來?”。就有幾人擠過去看圖,這都是常年浸淫技術的,剛剛聽過三視圖原理,此刻對圖,略一思索,已經在頭腦中勾勒出這物的大概,就有幾個人去取木匠工具在一旁對圖製作,沒一刻,三四個人各自拿出自己所做之物,尺寸形狀一摸一樣,宛如孿生。
滿廳的管事匠師讚歎不已,沒片刻,忽然掌聲雷動。
寺工令衝著寺工丞歐冶子淵點點頭,歐冶子淵便站起身,雙手下壓,止住了眾人的喧嘩:“這樣看起來三視圖之法可行。但是未臻完美,所以各坊迴去自己試著製作圖紙,完善製圖之法,最後匯總到我這裏,統一評定,最後形成一個統一的規矩,作為成法,再普及下去。可好?”
眾人無不稱是。
大秦造器天下第一,從商鞅時代留下的傳統,整個國家對“標準”有一種執念,鑄造出來的刀槍劍戟磚頭瓦塊都要“物勒工名”,以備抽查和迴溯。標準化的好處是,大秦的造物確實質量高,秦的槍矛鋒利,弓弩發達;不光質量高,產量也高,用了後世所說流水線的模式,各個環節專人負責,一個環節隻負責一項工序,造物又快又多又好。像兵器、磚瓦,過去都是參照樣品製作模具,然後大量翻製。如果工坊在鹹陽之外,就要把樣品專門送過去。樣品加工過程中還有測量不準的問題,導致最後組裝困難。但是現在有了三視圖,隻需要把圖紙送到工坊,當地的匠師就可以照圖自己開模具造物。一切用圖形文字定下來,效率和品質會大大提升。
三視圖可以算是秦始皇三十七年最重要的技術革新。張誠講清楚原理,但是卻並不適合主持負責這事兒,三視圖在寺工的推廣普及,涉及到無數工坊無數項目無數作業流程無數工藝。要每個工藝段上結合自己實際情況,摸索一下三視圖使用的辦法,最後歸集到寺工令這裏匯總,再由寺工令發布標準,在整個體係內實施,這才算製度建設完善。張誠這樣一個外地剛來的十七歲的後生,上來就主持這件事,無論是身份職位還是資曆,都遠遠不夠,歐冶子淵一句話把張誠摘出來,是一件好使,張誠也並沒有在意自己能不能占有這一份功績。畢竟,此刻最重要的是把這項技術流傳出去,自己還是要低調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