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三等分線段
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 作者:九指神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等分線段有很多尺規作圖的方法,但是示範起來多有困難,做了三等分難免還會被問到五等分七等分十一等分,張誠沒那麽好的耐心,想到的是用三角和平行線法,一鼓作氣隨便做做出來,免得這個問題無休無止。
老者問“什麽尺”的時候,張誠拿過剛剛老者用過的那把曲尺。這種曲尺的名字叫“矩”,是木匠常用的一種工具。張誠拿著這把尺在一塊薄木板上畫下直角,然後給了連接直角的兩個線段端點,畫出一個直角三角形。對老者說:兩把這樣三角形的尺子。
墨家最不缺的就是木匠,此刻涉及到幾何製圖畫法的大事兒,製作一把尺子還有什麽可說?於是馬上有人取了這塊木板,去一旁哢哢哢哢就鋸出兩把三角板遞了過來。木板比較厚,三角板當然就挺厚重。張誠接過來比量了一下,歎口氣,拿過炭條,捏在手裏,露出一寸半的長度。拇指比著三角板的邊緣,手指輕劃,繞著三角板畫出一個框子來,對旁邊的木匠們說:麻煩按照這個再鋸一下,把中心掏空,這樣用起來方便一些。那個木匠二話不說,接過去就動手,片刻功夫,符合張誠需要的一對兒空心三角板就做成了。
張誠暗自感歎了一聲,這個地方有這麽多木匠,做起事情來就是方便啊。這大概相當於全國最好的工程師和八級工齊聚一堂,隨時隨地聽您調遣,這種感覺很好很強大,自己身邊什麽時候能湊出這麽一個班底呢?
張誠拿著三角板到剛才的木板旁邊,以剛剛那條線段端點為起點,畫了一根斜線。然後拿出圓規,在斜線上比量了一下,等距離畫了三次。把交點都標記清楚。這才在第三個交點的位置,用尺子連接這個交點和原來直線的另外一個端點,拉一根線。這就畫出了一個三角形。
張誠將一把直尺擺在木板上,用三角板一邊靠近直尺,直到三角板和三角形的第三邊重合,然後輕推三角板,當三角板和第二個交點重合的時候,張誠說“麻煩老丈畫一條墨線”。老者沿著三角板的邊線,隨手彈一根墨線在木板上,然後張誠繼續前推三角板,和第一個交點重合的時候,又說一句“麻煩再畫一條墨線!”老者再彈一根墨線。
張誠放下三角板,拿過圓規,把圓規在三角形底邊的三個交點上依次劃著半圓,果然三根線段都相等。
圍觀的人倒抽一口冷氣。
“這種畫法,三分可,五分可、七分可、十分百分亦可!”張誠肯定的說,語氣不容置疑。
扶蘇不知道對這些匠人來說,如此輕易的做n等分線段意味著什麽,但是看著這些人的表情,也覺得張誠這一番作為必定是了不起,而張蒼雖然並不從事幾何方麵的研究,卻也知道這麽輕易的畫圖,絕非常人所能。真正震撼的是這些墨家門人,這個小孩輕易實現二等分線段,又通過使用了一根輔助線的方法輕易畫出三等分線段,而且按照他的說法,五等分七等分乃至n等分都輕易可得,這太驚人了,更重要的是,這裏麵一定有某種道理,這個道理自己明明看到了,但是卻無法說清。
“敢問這中間的道理?”還是老者先醒悟過來,自己等人與其在這裏猜測,不如直接問這個孩子。剛剛自己也說了,三人行有我師,墨家無我,向一個小孩學習並不以為恥。
“這個說來話長,我們今天是來寺工參觀學習的,時間有限,老丈容我先辦完今天的事,以後慢慢談這個可好?”張誠放下手中的工具,淡淡笑著說。
露這一手,稍微有些唐突,但尺規作圖和各種門派之間本來都沒關係,這種勾勾畫畫的事情對大多數人來說也不算什麽驚世駭俗的學問,在這些墨家門徒麵前小露一手,就能和這個時代最主要的工程師群體建立關係,以後說不定有什麽好處。
老者卻是另有領悟,看這少年舉重若輕解決了等分線段的問題,明明在圖形方麵有極高造詣,道不輕授,人家公開交流已經講清楚等分、三等分、n等分的方法,已經是很大的恩德了,眼下要對方講更多,確實有些冒失。想知道更多,自然應該以更謙卑的態度來換取,於是立刻深鞠一躬,說:“在下歐冶子淵,在這寺工身為諸匠之首,如果小哥不棄,接下來就由老夫引路,帶小哥周遊這寺工如何?”
諸匠之首,總工程師?請總工程師來做導遊,當然比財政部的幹部張蒼來做導遊要好得多。財政部的幹部懂得再多,也隻是皮毛,總工程師卻可以講解這裏每一種行業每一個關鍵工序。
鐵坊、銅坊、木工坊、陶坊……一個一個部門看過去,宛如觀賞一座古代工業博物館,在這種參觀中,張誠對這個時代的手工行業和各種技術算是有了一次特別全麵的了解,也對這個時代的工程管理、工業管理水平有了大致的掌握,總體而言,這個時代的工業管理能力超過了張誠的想象。其實也對,一般會認為古代技術落後,所以項目管理能力也是落後的,殊不知一切工業、手工業項目的管理,原理都是一樣的,無論是製造皇家需要的奢侈品,還是類似軍械生產這樣需要追求數量的部門,或者是修築水渠、建造城牆這樣的工程,在不同技術背景下,如何通過對流程、材料和人員管理來實現更高的效率和耕地的成本,都有一致的原理。而秦國經曆了商鞅變法後,整個國家被設計成一個嚴絲合縫的巨大機器,對效率的追求史無前例。
在遊覽的過程中,張誠從歐冶子淵的講述中也了解到,在商鞅變法之前,墨家就深深的參與到秦國的公共事業管理體係中,甚至包括商鞅變法的一些理念,也是源自墨家對工程管理的看法。這樣一來,張誠對墨家的興趣就更為濃鬱了。
再次參觀銅坊,聽歐冶子淵講述鑄銅的各種細節,了解失蠟法和模範法兩種不同技術的具體應用的時候,張誠看到一個寬袍博帶高冠的男子正在和銅作的官吏夾纏不清,這個高冠男子的衣服上繡著羽毛紋樣,看起來很是怪異。歐冶子淵對這個男子撇去不屑的目光。張誠問:“那位是什麽人?”
“那人叫徐福,是個方士,是來討要一組藥鼎的,說是煉製不死藥。瞎扯。”歐冶子淵說。
“徐福嗎?曆史上最著名的那個方士?”張誠暗暗道。
而張蒼也加入到對銅坊官員的交談中,張誠旁聽了幾句,好像是張蒼問他定製的一整套編鍾和吹管何時才能完工,張蒼要用來核準音律。
“張蒼大人說核準音律是什麽意思?”張誠問。
“張蒼大人相信五音合乎術數,所以製定了一整套全新的編鍾和銅管尺寸,要銅坊這麵加緊製作一套全新的鍾磬吹管,要重新調整,以符合天理。此事哪有那麽容易!”
老者問“什麽尺”的時候,張誠拿過剛剛老者用過的那把曲尺。這種曲尺的名字叫“矩”,是木匠常用的一種工具。張誠拿著這把尺在一塊薄木板上畫下直角,然後給了連接直角的兩個線段端點,畫出一個直角三角形。對老者說:兩把這樣三角形的尺子。
墨家最不缺的就是木匠,此刻涉及到幾何製圖畫法的大事兒,製作一把尺子還有什麽可說?於是馬上有人取了這塊木板,去一旁哢哢哢哢就鋸出兩把三角板遞了過來。木板比較厚,三角板當然就挺厚重。張誠接過來比量了一下,歎口氣,拿過炭條,捏在手裏,露出一寸半的長度。拇指比著三角板的邊緣,手指輕劃,繞著三角板畫出一個框子來,對旁邊的木匠們說:麻煩按照這個再鋸一下,把中心掏空,這樣用起來方便一些。那個木匠二話不說,接過去就動手,片刻功夫,符合張誠需要的一對兒空心三角板就做成了。
張誠暗自感歎了一聲,這個地方有這麽多木匠,做起事情來就是方便啊。這大概相當於全國最好的工程師和八級工齊聚一堂,隨時隨地聽您調遣,這種感覺很好很強大,自己身邊什麽時候能湊出這麽一個班底呢?
張誠拿著三角板到剛才的木板旁邊,以剛剛那條線段端點為起點,畫了一根斜線。然後拿出圓規,在斜線上比量了一下,等距離畫了三次。把交點都標記清楚。這才在第三個交點的位置,用尺子連接這個交點和原來直線的另外一個端點,拉一根線。這就畫出了一個三角形。
張誠將一把直尺擺在木板上,用三角板一邊靠近直尺,直到三角板和三角形的第三邊重合,然後輕推三角板,當三角板和第二個交點重合的時候,張誠說“麻煩老丈畫一條墨線”。老者沿著三角板的邊線,隨手彈一根墨線在木板上,然後張誠繼續前推三角板,和第一個交點重合的時候,又說一句“麻煩再畫一條墨線!”老者再彈一根墨線。
張誠放下三角板,拿過圓規,把圓規在三角形底邊的三個交點上依次劃著半圓,果然三根線段都相等。
圍觀的人倒抽一口冷氣。
“這種畫法,三分可,五分可、七分可、十分百分亦可!”張誠肯定的說,語氣不容置疑。
扶蘇不知道對這些匠人來說,如此輕易的做n等分線段意味著什麽,但是看著這些人的表情,也覺得張誠這一番作為必定是了不起,而張蒼雖然並不從事幾何方麵的研究,卻也知道這麽輕易的畫圖,絕非常人所能。真正震撼的是這些墨家門人,這個小孩輕易實現二等分線段,又通過使用了一根輔助線的方法輕易畫出三等分線段,而且按照他的說法,五等分七等分乃至n等分都輕易可得,這太驚人了,更重要的是,這裏麵一定有某種道理,這個道理自己明明看到了,但是卻無法說清。
“敢問這中間的道理?”還是老者先醒悟過來,自己等人與其在這裏猜測,不如直接問這個孩子。剛剛自己也說了,三人行有我師,墨家無我,向一個小孩學習並不以為恥。
“這個說來話長,我們今天是來寺工參觀學習的,時間有限,老丈容我先辦完今天的事,以後慢慢談這個可好?”張誠放下手中的工具,淡淡笑著說。
露這一手,稍微有些唐突,但尺規作圖和各種門派之間本來都沒關係,這種勾勾畫畫的事情對大多數人來說也不算什麽驚世駭俗的學問,在這些墨家門徒麵前小露一手,就能和這個時代最主要的工程師群體建立關係,以後說不定有什麽好處。
老者卻是另有領悟,看這少年舉重若輕解決了等分線段的問題,明明在圖形方麵有極高造詣,道不輕授,人家公開交流已經講清楚等分、三等分、n等分的方法,已經是很大的恩德了,眼下要對方講更多,確實有些冒失。想知道更多,自然應該以更謙卑的態度來換取,於是立刻深鞠一躬,說:“在下歐冶子淵,在這寺工身為諸匠之首,如果小哥不棄,接下來就由老夫引路,帶小哥周遊這寺工如何?”
諸匠之首,總工程師?請總工程師來做導遊,當然比財政部的幹部張蒼來做導遊要好得多。財政部的幹部懂得再多,也隻是皮毛,總工程師卻可以講解這裏每一種行業每一個關鍵工序。
鐵坊、銅坊、木工坊、陶坊……一個一個部門看過去,宛如觀賞一座古代工業博物館,在這種參觀中,張誠對這個時代的手工行業和各種技術算是有了一次特別全麵的了解,也對這個時代的工程管理、工業管理水平有了大致的掌握,總體而言,這個時代的工業管理能力超過了張誠的想象。其實也對,一般會認為古代技術落後,所以項目管理能力也是落後的,殊不知一切工業、手工業項目的管理,原理都是一樣的,無論是製造皇家需要的奢侈品,還是類似軍械生產這樣需要追求數量的部門,或者是修築水渠、建造城牆這樣的工程,在不同技術背景下,如何通過對流程、材料和人員管理來實現更高的效率和耕地的成本,都有一致的原理。而秦國經曆了商鞅變法後,整個國家被設計成一個嚴絲合縫的巨大機器,對效率的追求史無前例。
在遊覽的過程中,張誠從歐冶子淵的講述中也了解到,在商鞅變法之前,墨家就深深的參與到秦國的公共事業管理體係中,甚至包括商鞅變法的一些理念,也是源自墨家對工程管理的看法。這樣一來,張誠對墨家的興趣就更為濃鬱了。
再次參觀銅坊,聽歐冶子淵講述鑄銅的各種細節,了解失蠟法和模範法兩種不同技術的具體應用的時候,張誠看到一個寬袍博帶高冠的男子正在和銅作的官吏夾纏不清,這個高冠男子的衣服上繡著羽毛紋樣,看起來很是怪異。歐冶子淵對這個男子撇去不屑的目光。張誠問:“那位是什麽人?”
“那人叫徐福,是個方士,是來討要一組藥鼎的,說是煉製不死藥。瞎扯。”歐冶子淵說。
“徐福嗎?曆史上最著名的那個方士?”張誠暗暗道。
而張蒼也加入到對銅坊官員的交談中,張誠旁聽了幾句,好像是張蒼問他定製的一整套編鍾和吹管何時才能完工,張蒼要用來核準音律。
“張蒼大人說核準音律是什麽意思?”張誠問。
“張蒼大人相信五音合乎術數,所以製定了一整套全新的編鍾和銅管尺寸,要銅坊這麵加緊製作一套全新的鍾磬吹管,要重新調整,以符合天理。此事哪有那麽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