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聽說高粱侯死了?”劉太公聲音顫抖問道。


    當看到劉盈點頭的時候,劉太公一聲哀歎,“他比我還小幾歲啊!”


    沒錯,酈食其投靠劉邦的時候,就已經六十多歲,如今更是年過古稀。


    按照當下的壽命來算,酈食其無病無災走了,著實算是喜喪。但是偌大的長安城,誰也高興不起來。


    沒有辦法,酈食其這一死,標誌著跟劉邦打天下的這幫老臣,開始逐漸凋零。


    劉太公拉著劉盈的手,感歎道:“這麽多人裏麵,唯獨他和我的年紀差不多,會說話,又喜歡喝酒,以前經常來宮裏和我聊天……從今往後,我又沒了一個朋友啊!”


    劉太公問道:“盈,高粱侯的後事怎麽安排的?”


    劉盈道:“大父,我和阿父商議過來,要把他安葬在長陵旁邊,陪伴阿父。”


    “長陵?”


    “就是阿父的帝陵,我前些時候,陪著阿父看過了。阿父的意思,要在長陵兩旁安葬功臣,他們君臣生死都在一起。”


    劉太公想了想,點頭道:“好啊,你阿父是個喜歡熱鬧的,有人陪著他最好……咱們劉家有這麽大的基業,都是群臣的功勞,你要對他們好一些。要讓人知道,咱們劉家是有情有義的。”


    劉盈點頭,“大父放心,我已經讓叔孫通給高粱侯上諡號,讓他兒子酈疥繼任高粱侯,還增加了三百戶食邑……再有,他兄弟酈商也迴京崩喪,阿父打算讓他入禁軍,統領兵馬。”


    劉太公點了點頭,很是滿意。


    “大父身體不好,沒法送高粱侯了,你替大父好好安慰酈家吧。”


    劉盈一一答應,然後才送太上皇休息。


    接下來的幾天,劉盈四處奔波,不是去未央宮,就是去酈家,還跑了好幾次長陵……總算將一切安排妥當,可以喘口氣了。


    可劉盈剛剛坐下,就看到蕭祿匆匆進來,他的臉色很難看,劉盈頓時咯噔一下。


    “發生什麽事了?”


    “我阿父……”


    “你阿父怎麽了?”劉盈聲音都在顫抖,他生怕蕭何也出問題,那樣一來,大漢的天下可就倒了一半了!


    “阿父他操勞過度,今天早起昏了過去,他不許我們說,隻是略休息,又去操持公務,我怕他身體撐不住,故此才來拜見太子。”


    劉盈深吸口氣,卻也不敢等閑視之,稍微坐坐,就起身道:“你陪我去相府,看看師父。”


    劉盈來到了相府,步入正堂,老遠就看到蕭何埋首公文當中,一份份批閱。


    “把齊地的公文拿過來。”


    劉盈將一摞公文遞過來,蕭何低著頭接過,下一秒猛地抬頭,見是劉盈,稍微怔了下,苦笑道:“太子知道了,都是祿那個豎子!”


    劉盈順勢道:“師父,您老人家可要保重身體,大漢朝離不開您。”


    蕭何隻是笑笑,沒說什麽,指了指旁邊的座位,劉盈坐下。


    蕭何才道:“我原本主要打理關中、巴蜀的事情,自從前些時候,趙地歸入朝廷直轄,政務就多了許多。如果再把齊地、楚地也算上,縱然累死,我也忙不過來……還有燕地,如果建立軍鎮,隻怕事務更加繁瑣。太子,你要有安排才是。”


    蕭何很坦白,大一統這三個字固然沒錯。


    但是落實起來,可是不容易。


    就像蕭何講的,關中、巴蜀,秦國故地,他可以遊刃有餘,把趙地、梁地算進來,他就吃力了,如果再有齊、楚、燕地,繁雜的政務,足以將蕭何壓垮。


    這就不是一個人能負責的。


    “師父,阿父已經讓王陵進京,有他在,或許會好一些。”


    蕭何搖頭,“王陵固然不錯,但他秉性耿直,未必能夠遊刃有餘……太子,伱對這相位,可有什麽想法?”


    劉盈怔了怔,隻能道:“師父,您嫻熟政務,天下無雙,應付起來,尚且左支右絀。我怕日後的丞相,遠遠不如您,國事會更加煩亂。”


    蕭何點頭,“太子,你的意思?”


    劉盈頓了下,“師父,我想過,如果能采用群相理政,或許會好一些。”


    蕭何很認真道:“你打算怎麽安排?”


    劉盈道:“若是能把相位一分為三,首相總攬政務,左相負責草擬公文,右相負責拾遺補缺……三相並立,共同分擔政務,或許會好一些。”


    蕭何稍微想想,“這也是一個辦法,隻是既然三相並立,就不免爭鬥,更要天子能居中調節,從容安排。”停頓一下,蕭何笑道:“我卻是忘了,太子最善於這種事情,確實是個好辦法。迴頭我跟陛下上書,讓他安排人選。”


    “師父,這事不忙,您老人家用不著著急。”


    “不!”


    蕭何用力搖頭,“太子,這種事情我提出來最好,畢竟我是大漢第一個丞相。我力有未逮,提出建議,理所當然。若是形成慣例,再想更改,就會麻煩許多。”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劉盈怔了怔,點頭道:“多謝師父,弟子感激不盡!”


    蕭何沉吟片刻,似乎想說什麽……劉盈忙問道:“師父,莫非還有事情?”


    蕭何這才從手邊拿出兩本書,遞給了劉盈。


    第一本叫做《論書勢》,第二本叫做《九章律》。


    劉盈匆匆翻了翻,這才驚喜道:“師父,這是您老人家撰寫?”


    蕭何點頭,“閑著無事寫的,太子可以看看。”


    劉盈忍不住暗笑,以蕭何的繁忙程度,哪有什麽空閑啊?


    分明是他忙裏偷閑,以一腔心血寫成。


    這兩本書,都很有針對性。


    第一本《論書勢》,蕭何講了許多書法之道,還有不少公文的規範寫法,講得條分縷析,非常簡潔明了。


    劉盈看過,就是一喜。


    秦始皇雖然規定書同文,車同軌……但秦朝統一時間太短,很多事情還沒來得及深入人心,國家就土崩瓦解。


    “太子,我這些時候批閱公文,發現關外之地,尤其是趙地、楚地、齊地……還有不少字的寫法又變迴了從前,我都給糾正了。有些人似乎是有意為之,太子可酌情處置一些人。”


    劉盈連連點頭,“我知道。”


    蕭何又道:“太子發明了紙張,這是個好東西……紙和竹簡不一樣,寫字也更方便。我總結了一些書法的技巧,太子可以看看。”


    劉盈點頭,他也不得不欽佩蕭何,才幾年的功夫,竟然就能總結出一套書法規範,不得不說,真是奇才!


    “師父,我迴頭仔細看,盡快把您的書刊印出來,傳到各處,定為書寫規範。以後公文書寫,必是以師父訂的規矩為準,誰敢有意違背,輕的罰錢,重的,直接罷黜!”


    蕭何又點了點頭,劉盈的話,簡直說到了他的心坎上。


    大一統可是方方麵麵,沒有任何地方可以馬虎。


    劉盈又拿起了老師的第二本書。


    九章律!


    不用問,這是蕭何關於律法的著述。


    一共分為:盜律、賊律、囚律、捕律、雜律、具律、戶律、興律、廄律。


    古人似乎對九這個數字,有著不一樣的癡迷。


    算術有九章算術,律法也是九章律。


    前麵六篇,基本上沿襲秦律,隻是將嚴刑峻法的部分去掉,恢複到了合情合理的範疇。


    後三篇卻是蕭何自己根據執政經驗,編寫而成。


    涵蓋了戶口、賦役、興造、畜產、倉庫等方麵的規定,又稱《事律》。


    九章合在一起,就是漢律的根基!


    劉盈粗略看下來,就忍不住讚道:“師父,您這《九章律》堪稱律法之宗,百代不易之道……我要立刻印刷出來,頒行天下!”


    蕭何忙道:“太子,不可急躁。”


    劉盈道:“天下初歸一統,正需要放之四海皆準的律法,我不敢不著急啊!”


    蕭何輕咳道:“太子,正因為如此,才要字斟句酌,不可馬虎,須知道一個字,就關係無數人的生死禍福,絕不能錯。”


    劉盈點頭,“師父,我知道了,請您放心,我保證把這事情安排妥。”


    迴到了東宮,劉盈捧著《九章律》,徹夜通讀,竟然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張不疑等人都嚇了一跳,太子從來都是按時睡覺,絕不熬夜。


    這是中邪了不成?


    “此乃漢家根本,非一口氣看下來,不能貫通。”劉盈揉了揉眼睛,笑道:“把《九章律》的內容,分別貼出去,並且懸賞天下,如果有才俊之士,能指出其中問題,並且提出修改意見,隻要采用,立刻賞百金!”


    張不疑一驚,“這麽多?那我隨便改兩個字,豈不是發財了?”


    劉盈翻了翻白眼,“這是丞相所書,我發出去的懸賞,你敢視作兒戲?”


    張不疑忙道:“不敢不敢……我就怕聽到這話,其他人也不敢了。”


    劉盈稍微沉吟,“那就隱去姓名吧!隻說是太學懸賞的。”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儲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春喚不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春喚不迴並收藏大漢儲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