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潛在《歸園田居(其一)》裏寫:“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人心最開始是簡單的,但融入複雜的人世間太久,難免沾染點世俗氣。
坐著城際公交,往返。走過記憶裏零星出現過的場景,與人交談間,忽然想起來在中學課堂上學過的那些東西,當時隻覺得是紙上談兵罷了,在現實生活中誰會用這些玩意啊。
可那天走在街上,望著眼前的街景,與路邊小商店的老板的交流,我意識到有些東西覺得沒什麽用隻是因為沒有遇到一個合適的場景。
遇到什麽人,其實不重要,ta們怎麽對待我也無關緊要,我隻是覺得隻要能在ta們身上學到一點東西我都賺了!
當下,在陌生又熟悉的城市,與親友邊走邊聊,也是收獲頗多。
抬頭看著頭頂的天空玩弄著雲卷雲舒的小把戲,站在湖邊,落日的餘暉,將雲彩暈染橘黃;低頭望著湖麵,逐漸平和。
似乎,在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中,無論走到哪裏你都能看到遙遠的相似性,相似的地名,相似的景色,甚至有相似的人物……但是卻沒有相似的感觸。
我想落葉歸根的鄉土情懷,是根植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但或許又是我的看法太過淺薄了。
讀過很多書,可迴頭再看卻發現自己的想法愈發的單調了。
許多人討厭宏大的敘事,注重眼前的光景,這沒什麽不好的。可是兩頭都想要的人到底是太貪心了,還是壓根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這是當下我該考慮的問題。
讀書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健全人格,可是浮誇的描寫,宏大的敘事,似乎都跟所謂健全人格的本來麵目毫不沾邊,所有的人幾乎都是從自身出發去考慮問題,所以物質決定意識這句話本身並沒有問題。
我以為問題在於那些擁有的物質的人們,有多少會迴過頭去考慮那些在現實中苦苦掙紮的人們呢?
答案不得而知。以前總愛討論人性,可現在覺得自己對人性的研究和考慮都太淺薄了……
我狹小的眼界、人脈和資源都不夠讓我去縱觀全局考慮問題。
所以迴到本身,繼續閱讀,繼續向前走,帶著逐漸消散的熱情,和心中那份赤誠,堅定不移地保護我那少的可憐的所謂信心,至於會付出什麽樣的代價?不想糾結,也不需要糾結。
不做太過久遠的展望,隻是踏踏實實著眼現實,盡力守護夢想的土地不受侵蝕,隻是向前走,帶著對未來的美好幻想做最真實的事,成最真實的人。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來日迴望,身後一定是一片夢想的花海!
坐著城際公交,往返。走過記憶裏零星出現過的場景,與人交談間,忽然想起來在中學課堂上學過的那些東西,當時隻覺得是紙上談兵罷了,在現實生活中誰會用這些玩意啊。
可那天走在街上,望著眼前的街景,與路邊小商店的老板的交流,我意識到有些東西覺得沒什麽用隻是因為沒有遇到一個合適的場景。
遇到什麽人,其實不重要,ta們怎麽對待我也無關緊要,我隻是覺得隻要能在ta們身上學到一點東西我都賺了!
當下,在陌生又熟悉的城市,與親友邊走邊聊,也是收獲頗多。
抬頭看著頭頂的天空玩弄著雲卷雲舒的小把戲,站在湖邊,落日的餘暉,將雲彩暈染橘黃;低頭望著湖麵,逐漸平和。
似乎,在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中,無論走到哪裏你都能看到遙遠的相似性,相似的地名,相似的景色,甚至有相似的人物……但是卻沒有相似的感觸。
我想落葉歸根的鄉土情懷,是根植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但或許又是我的看法太過淺薄了。
讀過很多書,可迴頭再看卻發現自己的想法愈發的單調了。
許多人討厭宏大的敘事,注重眼前的光景,這沒什麽不好的。可是兩頭都想要的人到底是太貪心了,還是壓根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這是當下我該考慮的問題。
讀書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健全人格,可是浮誇的描寫,宏大的敘事,似乎都跟所謂健全人格的本來麵目毫不沾邊,所有的人幾乎都是從自身出發去考慮問題,所以物質決定意識這句話本身並沒有問題。
我以為問題在於那些擁有的物質的人們,有多少會迴過頭去考慮那些在現實中苦苦掙紮的人們呢?
答案不得而知。以前總愛討論人性,可現在覺得自己對人性的研究和考慮都太淺薄了……
我狹小的眼界、人脈和資源都不夠讓我去縱觀全局考慮問題。
所以迴到本身,繼續閱讀,繼續向前走,帶著逐漸消散的熱情,和心中那份赤誠,堅定不移地保護我那少的可憐的所謂信心,至於會付出什麽樣的代價?不想糾結,也不需要糾結。
不做太過久遠的展望,隻是踏踏實實著眼現實,盡力守護夢想的土地不受侵蝕,隻是向前走,帶著對未來的美好幻想做最真實的事,成最真實的人。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來日迴望,身後一定是一片夢想的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