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都出聲求情道。


    “大師。這幾個小子,不似那個王武。平日裏雖然囂張跋扈了些,可也沒做過什麽出格的事。更何況他們年紀又輕,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吧”


    “是啊,是啊。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請大師給他們一個改錯的機會。”


    鄧元覺原本就沒有殺他們的心思,剛剛不過是存著試探的意思。見周遭的鄉親父老都替他們求饒了,當即開口道。


    “既然大夥兒都替你們求情,貧僧這次就放了你們。不過,你們也不要僥幸。若是你們日後做了什麽事,又傳到我或者摩尼教的耳中。貧僧必定會來取你們的性命!”


    “不會不會,大師放心。小的這次迴去以後,就在家安心照顧妻兒老小。絕對不會再生事。”


    “對對對,迴去之後我等就找個正經營生。好好過日子,絕對沒有下次了。”


    見鄧元覺有放他們的意思,幾人又是連聲保證。


    看到鄧元覺桌子上的一片狼藉,有一人,忙起身喚過小二道。


    “小二哥,給這位大師重新上些酒肉。飯錢都記在我的頭上。不用記,不用記,我這會兒就把錢給你。”


    說著,就往身上翻找了起來。另外兩個漢子見了,也忙將身上的錢財,一股腦取了出來。


    三人合計一湊,也不過隻有二兩多銀子。這已經是他們能拿出來所有的錢財了,也不管夠不夠,連忙就往小二麵前遞道。


    鄧元覺此時卻伸手攔住了他們。幾人大驚,隻以為鄧元覺還在生氣。


    說著,就又要跪下求饒。鄧元覺見此,先一步攔住他們,說道。


    “你們既然想安生過好日子,這些錢就不要亂花。留著給妻兒老小,總能用得上。”


    邊說著邊起身來,來到了,剛剛被自己一拳打死的刀疤漢子身旁。


    往他懷裏翻了翻,左右又摸了摸。足足湊出了二十多兩銀子。取出裏麵的五兩銀子,扔給店小二道。


    “這五兩銀子,足夠賠你今日店裏的損失了吧?”


    店小二接過銀子,滿心歡喜,連連稱道。


    “大師,足夠了,足夠了。”


    “那就好。”鄧元覺說過這話,從懷裏取出二十兩銀子。連同剛才剩下的二十兩銀子。往那三個漢子懷裏一揣。交代道。


    “這剩下的四十兩銀子,我就交給你們。不過,不是給你們幾個。這廝生前,不知道禍害了多少人?你們幾個把銀子分分,分給那些平日烈受他欺負最重的人吧。”


    “大師放心。我們幾個迴去之後,就把家中的現錢也取出來,湊在一起。也一同交到他們的手裏。”


    他們跟刀疤漢子混了這些年,還是有眼力見的。那時候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心裏自然清楚的很。


    無非就是想在鄧元覺麵前刷好感。


    鄧元覺這次倒沒有拒絕,點了點頭。


    這時候,小二又端來好幾盤牛羊肉。肉菜雖然跟剛才點的一樣,分量可足足大了不少。


    將剛才鄧元覺給的五兩銀子往桌上一放,笑著說道。


    “大師,給您又上了和剛才一樣的酒菜。您若是不夠,等會兒隻管叫我。我們掌櫃說了,今天大師隻管吃好喝好,不用買賬。”


    “這怎能好意思?貧僧……”


    “大師,您吃就是。你要是再給我,我家掌櫃會罵我的。”


    小二見鄧元覺還要給他塞,嚇了一跳。剛剛掌櫃可是千叮嚀萬囑咐,一定不能收錢。要是收了錢,今天這個飯碗他可算砸了。


    鄧元覺見拗不過,把銀子又往了那三個漢子懷裏一拋。說道。


    “既然掌櫃不收,那我把銀子就交給你們。對了,小二給你們掌櫃說一聲。最後店裏若是出了什麽事,盡管報我寶光如來的名號。”


    無功不受祿,鄧元覺自然知道掌櫃的意思。明明是他收了人家的禮,也不想讓摩尼教承了這個情。


    所以隻跟這小二說,日後出了事,隻管報自己的名號。卻沒提摩尼教的名號。


    他這份心思,掌櫃的怕是猜不透。他鄧元覺代表著摩尼教,提他跟提摩尼教又有什麽區別。


    石秀和馬靈因為還有要事在身,事情解決完了。就趕忙離開了村店,要不然,擱這以往。


    見得如此好漢,不管是馬靈還是石秀。也定會上前攀談一番,認識一下。


    一路上趕著馬,實在是無聊的很。石秀想起剛剛眾人說起摩尼教這三個字時,無不談之色變。


    心中來了興趣,朝一旁的馬靈問道。


    “馬靈道長,你可知道這摩尼教究竟是何方東西?”


    馬靈有些吃驚,石秀作為江南人士,竟然不知道這摩尼教。他久在北地,也是時常聽說這摩尼教的大名。


    不過轉念一想,也就清楚了。石秀眼下不過十八九歲,幾年前就跟著叔父北地販馬。


    摩尼教又是這幾年才盛起來,不知道倒也不是個奇怪的事。


    也幸好當時他留了個意,對著摩尼教還算是了解一些。


    “這摩尼教的前身就是明。。剛剛那個和尚,就是摩尼教的國師,外號稱作寶光如來。他們的教主好像是叫做方臘,自稱為“聖公”。另外還有聖女,聖姑,四大法王。”


    摩尼教起源於古波斯薩珊王朝時期的一種宗教,在隋唐之際傳入我國,後來滲入民同。教中供奉摩尼為光明之神,主張以光明取代黑暗。”


    方臘起義曇花一現,前後持續僅一年,活動範圍僅限江浙一帶,但對統治者的觸動卻很大。方臘之後,北宋朝廷大為震動,嚴厲鎮壓各種宗教結社,明教從此淪為“食財事魔”之流。


    我們知道明教是一個比較鬆散的宗教組織。明教有神隻“明尊”,但無教主之說,這點和佛教很相像。至於方臘,他隻是利用明教來組織發動民眾,充其量隻是一個組織者和代言人。


    曆史上類似方臘的人物不在少數,之前之後都有人打著明教的名義聚眾起義。


    在他之後,上文已經提及;在他之前,唐代的陳碩真利用明教(那時候還稱摩尼教)來組織浙東農民起義,並自稱“文佳皇帝”。


    這些隊伍幾乎一戰即潰,缺乏宗教應有的凝聚力,你也很難將他們的首領與教主聯係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水滸收好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寫書的小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寫書的小舒並收藏穿越水滸收好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