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分家
女尊獸世,大貓娶夫養崽種田日常 作者:雲樺道的張師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白母嗅到空氣中彌漫的香氣,不禁問道:“喜寶,買了些什麽好吃的?”
喜寶笑著迴答:“大姨母,我買了鹵水鵝。”
白母聞言,望向眾人手中提著的大包小包,微微皺眉道:“你們拿這麽多東西,哪裏還拿得下?況且家裏現在還鬧著要分家,娘送你們迴去吧。”
小姨在一旁附和道:“我也迴去,得給那不聽話的羊咩咩一頓教訓,我們去跟頭請半天假”。
她們著急迴家,真的不是為了吃鹵水鵝。
一行人扛著大包小包,踏上了迴家的路。
白瑾瑜心中暗自思量著分家之事,隻有分家,她才能真正大展拳腳,不必被拖後腿,行事也能更加順暢。
不然你花一毛錢都要被審判,上麵有奶奶,爺爺管著,下有白父白母管製,必須要把關家權拿到自己手裏。
白瑾瑜開始攛掇白母:“大姨母,二姨夫如此過分,不如我們就與他們分家吧。”
白母聽後,眼中閃過一絲決絕:“把他們全部攆出去便好,自古家產都是由長房繼承,他們出去乞討便是了”。
白瑾瑜聞言,連忙勸阻道:“二姨夫雖然生了三個閨女,但二姨也確實勤勞,哪能真讓他們餓死?”
“不如讓他們分出去過,我們則天天吃雞殺鴨,豈不快活?”。
白母是長女,是這個家的家主,先把她哄好了。
眾人行至一處清澈的水溪旁,白母提議道:“不如我們在這洗把臉,休息一下”。
眾人聞言,紛紛放下手中的物品,俯身洗臉。
白母趁機說道:“那我們就邊吃邊聊,商討一下分家的具體事宜”,不是真的要吃鹵水鵝。
白瑾瑜從包裹中取出鹵水鵝,撕成一塊塊,分給眾人,又每人發了一個肉包子。
白母吃完後,意猶未盡地咂了咂嘴。
白瑾瑜見狀,笑道:“大姨母,想不想天天吃肉?我這次死而複生時,夢裏神仙賜給我許多發財的點子”。
“我們分家後,大姨母再把管家權交給我,我保證每月賺的錢都花不完,還給大姨母每個月十兩銀子作零花錢。”
白母聞言,雖然心動,但想到白瑾瑜的爺爺奶奶一輩子節儉慣了,有錢也舍不得花,不喜歡。
白母:“你爺爺奶奶節儉了一輩子,你那賣首飾得來的銀子,還是留著迴頭去京城再打些金飾吧,不可全花完了。”
白瑾瑜無奈道:“大姨母,我這是在說分家的事呢,我們單過,豈不更好?”
白母沉吟片刻,說道:“現在住的宅子肯定還是我們的,牛車也是我們的。地都給老二家,讓他們每年分一半糧食出來。魚塘裏也沒有魚,寡得很,隻有那二十畝肥田還算不錯。”
白瑾瑜聞言,從懷中掏出三兩銀子遞給白母,鼓動她下定決心分家,白母是家主,當然要給她點甜頭。
白瑾瑜大方的給白母銀子:“大姨母這是你的零花錢”。
“薄田我有辦法變成良田,水塘我也要了,我會清理出來養魚。娘親以後天天可以吃魚,還可以有錢聽曲子”。
白母接過銀子,想到分家後美好的生活,雙眼都發亮起來,她拍了拍喜寶的肩膀,說道:“喜寶,看娘的,迴去就分家。”
白瑾瑜喜不自勝,果然有錢好辦事,有了白母的允諾,肯定能成,等拿到管家權,自己就能大展手腳。
不分家幹什麽事情,都被爺爺奶奶限製,甭想幹成一件事。
一行人還未到家,鹵水鵝就被喜寶、白母和小姨輪番分食,吃得連骨頭渣子都不剩。
迴到家中,眾人將物品全部放到白瑾瑜的院子裏。
白母一到家,就迫不及待地要把老二全家攆出去。
祖父祖母看著這一大家子吵鬧不休,孩子們太多,實在是個頭疼的問題。
一個個都鬧著要分家,讓老兩口頭疼不已。
白父帶著小爹做飯,眾人吃完飯後,正式開始商討分家事宜。
隔壁的一姨奶一家過來充當見證人,他們是外來戶,沒有宗族牽絆,小姨奶就是見證人。
眾人各自提出自己的要求。
二姨夫率先開口:“我們要二十畝良田,那兩隻豬都是三個娃娃喂大的,我們要了。另外,雞鴨、糧食都要分一點給我們”。
小姨則說道:“我在永州城裏的房屋,買的時候嶽母家也出了錢,而且還在我名下。我就要這房子,別的爹娘看著給點糧食就好。”
白母聞言,冷哼一聲道:“這自古以來,長房都是家產的第一繼承人”。
“更何況這個家裏所有的地,包括屋子都是我拿錢買的”。
“老二老三能活著成家,都離不開我的功勞。我們家肯定是要拿大頭”。
“這院宅院要留給喜寶,南坡地的宅基地給喜來。牛車留著喜寶進城買東西用吃,雞鴨也留著給喜寶吃”。
祖母開始分配家產:“這房主屋都留給喜寶!城裏的小兩居就給老三!”
二姨夫聞言,頓時不滿地嚷道:“我們家大富姐、大福姐、三福姐都要娶夫的!沒有房屋,我們就擠在三間泥巴房裏,我不同意!當家的,你倒是說話啊!”
祖母無奈地歎了口氣,說道:“那就把五十畝薄田分給你們吧。”
二姨夫還是滿臉不甘:“那薄田一畝都不產一擔糧食!當家的,你倒是說話啊!啞巴了嗎?”。
大福姐也哭喊著:“沒有良田,讓我們餓死嗎?”
白母見狀,淡淡地說道:“關於良田,我們不要了。五十畝薄田和水塘我們都要了。”
二姨夫一聽,瞬間眼睛一亮。
祖母則補充道:“良田給老二家的,但老二家每年要給我五擔糧食。”
二姨夫連忙點頭同意。
要知道,一畝肥田可以產出兩擔半糧食,上繳國家公糧後,還能剩下兩擔。
而荒地一畝都不一定能產出一擔糧食,還要給公糧。
所以白母要薄田,二姨夫自然喜出望外。
兩畝菜地,一家分了一畝。
小姨奶在後麵有一塊宅基地和三間土房,隻要三兩銀子,正好可以賣給老二家。
經過一番吵吵鬧鬧,家終於分好了。
爺爺奶奶住在祖屋,老大家和老小家每年給他們二兩銀子。
老二家則每年給五擔糧食、十隻老母雞、五隻鴨子。
大房分得一頭豬、二十隻雞、十隻鴨子、十擔糧食、牛車和牛以及五十畝荒田和一口魚塘。
二房則分得二十畝良田、一隻豬和十隻雞。
三房則分得城裏的一套房屋、五擔糧食、十隻雞和五隻鴨子。
眾人又請來了裏正作為公證人,請她寫了分家書。
二房搬了出去,小姨則用一輛牛車把她的東西搬到了城裏。
白瑾瑜拿二十個雞蛋送給裏正作為感謝費:“王大嬸子,這是一些雞蛋,請您收下。”
王大嬸子笑著推辭道:“喜寶啊,中午就留在我家吃飯吧。你大哥懷崽了”。
白瑾瑜的大哥和二哥都嫁在了本村富裕的家庭裏。
大哥聽聞喜寶來了,笑意盈盈地說道:“喜寶一來,準有喜事。”
白瑾瑜聞言,笑道:“那我迴家裏抓隻雞過來。”
王大嬸子連忙勸阻道:“我家裏就有雞,殺給喜寶吃。”
因為喜寶是天降喜氣之人,人人都喜歡沾點她的喜氣。
大哥作為長兄,出嫁時白家給的陪嫁頗為豐富——二十兩銀子、十畝良田。
這在周圍十裏八村也算是頭一份了。
杏花村是個很大的村子,人口大約有八百多獸人。
王姓是大姓,王大嬸子還是童生呢。
白瑾瑜迴到家裏,帶著白父和三個幼崽一起來到王家吃飯。
他們幹脆也把爺爺、奶奶也叫上了。
一大家子人都來了,手裏提著籃子裝著雞蛋、雞和鴨子。
鄰居看著這一幕,都羨慕得直流口水,這年頭吃不上飯。
席間,談及喜寶的婚事。
喜寶悠然說道:“王大嬸子,我不著急,想慢慢挑選,一定要找十裏八鄉中最標致的。”。
王大嬸子聞言,憤憤不平道:“喜寶,娶夫還是要娶能生能幹的”
“那馬亮真是個害人精,把何家秀才禍害死,還害慘了何三田、王富貴家”。
“他們慘死在何三田地裏,莊稼也被一把火燒了。更可怕的是,那兩塊地從此變成兇地”。
白瑾瑜聽罷,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問道:“王大嬸子,他們打算賣地嗎?”
何三田、王富貴的田地位於南河坡之南,瑾瑜家那五十畝薄田在河北,而小南河正是白瑾瑜家裏的塘”。
王大嬸子一聽買賣之事,心中暗自盤算,若能促成此交易,她定能撈得一筆不菲的介紹費。
那兩塊地因兇名在外,又屬窪地,實在難以出手。
王大嬸子試探性地問道:“喜寶可是有意購買他們的田地?”
奶奶在一旁搖了搖頭,歎道:“那兩塊地地勢低窪,土質貧瘠,一到雨季便成了一片汪洋”
白瑾瑜卻信心滿滿地迴應:“奶奶,您相信我,一切聽我的安排,咱們定能過上富足的生活。王大嬸子,我真的要買下那些地。”
王大嬸子一聽這話,頓時來了精神:“吃完飯,我就去喊他們來商量。”。
而何三田、王富貴的家人一聽喜財主要買他們的薄田,自是喜出望外。
白父對白瑾瑜更是言聽計從,男子出嫁從妻。
喜寶笑著迴答:“大姨母,我買了鹵水鵝。”
白母聞言,望向眾人手中提著的大包小包,微微皺眉道:“你們拿這麽多東西,哪裏還拿得下?況且家裏現在還鬧著要分家,娘送你們迴去吧。”
小姨在一旁附和道:“我也迴去,得給那不聽話的羊咩咩一頓教訓,我們去跟頭請半天假”。
她們著急迴家,真的不是為了吃鹵水鵝。
一行人扛著大包小包,踏上了迴家的路。
白瑾瑜心中暗自思量著分家之事,隻有分家,她才能真正大展拳腳,不必被拖後腿,行事也能更加順暢。
不然你花一毛錢都要被審判,上麵有奶奶,爺爺管著,下有白父白母管製,必須要把關家權拿到自己手裏。
白瑾瑜開始攛掇白母:“大姨母,二姨夫如此過分,不如我們就與他們分家吧。”
白母聽後,眼中閃過一絲決絕:“把他們全部攆出去便好,自古家產都是由長房繼承,他們出去乞討便是了”。
白瑾瑜聞言,連忙勸阻道:“二姨夫雖然生了三個閨女,但二姨也確實勤勞,哪能真讓他們餓死?”
“不如讓他們分出去過,我們則天天吃雞殺鴨,豈不快活?”。
白母是長女,是這個家的家主,先把她哄好了。
眾人行至一處清澈的水溪旁,白母提議道:“不如我們在這洗把臉,休息一下”。
眾人聞言,紛紛放下手中的物品,俯身洗臉。
白母趁機說道:“那我們就邊吃邊聊,商討一下分家的具體事宜”,不是真的要吃鹵水鵝。
白瑾瑜從包裹中取出鹵水鵝,撕成一塊塊,分給眾人,又每人發了一個肉包子。
白母吃完後,意猶未盡地咂了咂嘴。
白瑾瑜見狀,笑道:“大姨母,想不想天天吃肉?我這次死而複生時,夢裏神仙賜給我許多發財的點子”。
“我們分家後,大姨母再把管家權交給我,我保證每月賺的錢都花不完,還給大姨母每個月十兩銀子作零花錢。”
白母聞言,雖然心動,但想到白瑾瑜的爺爺奶奶一輩子節儉慣了,有錢也舍不得花,不喜歡。
白母:“你爺爺奶奶節儉了一輩子,你那賣首飾得來的銀子,還是留著迴頭去京城再打些金飾吧,不可全花完了。”
白瑾瑜無奈道:“大姨母,我這是在說分家的事呢,我們單過,豈不更好?”
白母沉吟片刻,說道:“現在住的宅子肯定還是我們的,牛車也是我們的。地都給老二家,讓他們每年分一半糧食出來。魚塘裏也沒有魚,寡得很,隻有那二十畝肥田還算不錯。”
白瑾瑜聞言,從懷中掏出三兩銀子遞給白母,鼓動她下定決心分家,白母是家主,當然要給她點甜頭。
白瑾瑜大方的給白母銀子:“大姨母這是你的零花錢”。
“薄田我有辦法變成良田,水塘我也要了,我會清理出來養魚。娘親以後天天可以吃魚,還可以有錢聽曲子”。
白母接過銀子,想到分家後美好的生活,雙眼都發亮起來,她拍了拍喜寶的肩膀,說道:“喜寶,看娘的,迴去就分家。”
白瑾瑜喜不自勝,果然有錢好辦事,有了白母的允諾,肯定能成,等拿到管家權,自己就能大展手腳。
不分家幹什麽事情,都被爺爺奶奶限製,甭想幹成一件事。
一行人還未到家,鹵水鵝就被喜寶、白母和小姨輪番分食,吃得連骨頭渣子都不剩。
迴到家中,眾人將物品全部放到白瑾瑜的院子裏。
白母一到家,就迫不及待地要把老二全家攆出去。
祖父祖母看著這一大家子吵鬧不休,孩子們太多,實在是個頭疼的問題。
一個個都鬧著要分家,讓老兩口頭疼不已。
白父帶著小爹做飯,眾人吃完飯後,正式開始商討分家事宜。
隔壁的一姨奶一家過來充當見證人,他們是外來戶,沒有宗族牽絆,小姨奶就是見證人。
眾人各自提出自己的要求。
二姨夫率先開口:“我們要二十畝良田,那兩隻豬都是三個娃娃喂大的,我們要了。另外,雞鴨、糧食都要分一點給我們”。
小姨則說道:“我在永州城裏的房屋,買的時候嶽母家也出了錢,而且還在我名下。我就要這房子,別的爹娘看著給點糧食就好。”
白母聞言,冷哼一聲道:“這自古以來,長房都是家產的第一繼承人”。
“更何況這個家裏所有的地,包括屋子都是我拿錢買的”。
“老二老三能活著成家,都離不開我的功勞。我們家肯定是要拿大頭”。
“這院宅院要留給喜寶,南坡地的宅基地給喜來。牛車留著喜寶進城買東西用吃,雞鴨也留著給喜寶吃”。
祖母開始分配家產:“這房主屋都留給喜寶!城裏的小兩居就給老三!”
二姨夫聞言,頓時不滿地嚷道:“我們家大富姐、大福姐、三福姐都要娶夫的!沒有房屋,我們就擠在三間泥巴房裏,我不同意!當家的,你倒是說話啊!”
祖母無奈地歎了口氣,說道:“那就把五十畝薄田分給你們吧。”
二姨夫還是滿臉不甘:“那薄田一畝都不產一擔糧食!當家的,你倒是說話啊!啞巴了嗎?”。
大福姐也哭喊著:“沒有良田,讓我們餓死嗎?”
白母見狀,淡淡地說道:“關於良田,我們不要了。五十畝薄田和水塘我們都要了。”
二姨夫一聽,瞬間眼睛一亮。
祖母則補充道:“良田給老二家的,但老二家每年要給我五擔糧食。”
二姨夫連忙點頭同意。
要知道,一畝肥田可以產出兩擔半糧食,上繳國家公糧後,還能剩下兩擔。
而荒地一畝都不一定能產出一擔糧食,還要給公糧。
所以白母要薄田,二姨夫自然喜出望外。
兩畝菜地,一家分了一畝。
小姨奶在後麵有一塊宅基地和三間土房,隻要三兩銀子,正好可以賣給老二家。
經過一番吵吵鬧鬧,家終於分好了。
爺爺奶奶住在祖屋,老大家和老小家每年給他們二兩銀子。
老二家則每年給五擔糧食、十隻老母雞、五隻鴨子。
大房分得一頭豬、二十隻雞、十隻鴨子、十擔糧食、牛車和牛以及五十畝荒田和一口魚塘。
二房則分得二十畝良田、一隻豬和十隻雞。
三房則分得城裏的一套房屋、五擔糧食、十隻雞和五隻鴨子。
眾人又請來了裏正作為公證人,請她寫了分家書。
二房搬了出去,小姨則用一輛牛車把她的東西搬到了城裏。
白瑾瑜拿二十個雞蛋送給裏正作為感謝費:“王大嬸子,這是一些雞蛋,請您收下。”
王大嬸子笑著推辭道:“喜寶啊,中午就留在我家吃飯吧。你大哥懷崽了”。
白瑾瑜的大哥和二哥都嫁在了本村富裕的家庭裏。
大哥聽聞喜寶來了,笑意盈盈地說道:“喜寶一來,準有喜事。”
白瑾瑜聞言,笑道:“那我迴家裏抓隻雞過來。”
王大嬸子連忙勸阻道:“我家裏就有雞,殺給喜寶吃。”
因為喜寶是天降喜氣之人,人人都喜歡沾點她的喜氣。
大哥作為長兄,出嫁時白家給的陪嫁頗為豐富——二十兩銀子、十畝良田。
這在周圍十裏八村也算是頭一份了。
杏花村是個很大的村子,人口大約有八百多獸人。
王姓是大姓,王大嬸子還是童生呢。
白瑾瑜迴到家裏,帶著白父和三個幼崽一起來到王家吃飯。
他們幹脆也把爺爺、奶奶也叫上了。
一大家子人都來了,手裏提著籃子裝著雞蛋、雞和鴨子。
鄰居看著這一幕,都羨慕得直流口水,這年頭吃不上飯。
席間,談及喜寶的婚事。
喜寶悠然說道:“王大嬸子,我不著急,想慢慢挑選,一定要找十裏八鄉中最標致的。”。
王大嬸子聞言,憤憤不平道:“喜寶,娶夫還是要娶能生能幹的”
“那馬亮真是個害人精,把何家秀才禍害死,還害慘了何三田、王富貴家”。
“他們慘死在何三田地裏,莊稼也被一把火燒了。更可怕的是,那兩塊地從此變成兇地”。
白瑾瑜聽罷,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問道:“王大嬸子,他們打算賣地嗎?”
何三田、王富貴的田地位於南河坡之南,瑾瑜家那五十畝薄田在河北,而小南河正是白瑾瑜家裏的塘”。
王大嬸子一聽買賣之事,心中暗自盤算,若能促成此交易,她定能撈得一筆不菲的介紹費。
那兩塊地因兇名在外,又屬窪地,實在難以出手。
王大嬸子試探性地問道:“喜寶可是有意購買他們的田地?”
奶奶在一旁搖了搖頭,歎道:“那兩塊地地勢低窪,土質貧瘠,一到雨季便成了一片汪洋”
白瑾瑜卻信心滿滿地迴應:“奶奶,您相信我,一切聽我的安排,咱們定能過上富足的生活。王大嬸子,我真的要買下那些地。”
王大嬸子一聽這話,頓時來了精神:“吃完飯,我就去喊他們來商量。”。
而何三田、王富貴的家人一聽喜財主要買他們的薄田,自是喜出望外。
白父對白瑾瑜更是言聽計從,男子出嫁從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