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珍嬸子手上提著兩條豬肉,外加一個豬耳朵,那豬肉色澤紅潤,看著就十分新鮮。
她笑著對林媽媽說:“今年家裏殺了一頭豬,我婆婆特意囑咐我給鄰裏都送點。”
“這怎麽好意思。”媽媽怎麽也不肯收下。
紅珍幹脆直接把肉放在灶台上:“鄰裏鄰居的客氣什麽,都說遠親不如近鄰呢。”
說完就要走,媽媽趕忙拉住她,急道:“這可不行,哪能白拿你家的肉呢。你快拿著這南瓜迴去。”
說著就把半個南瓜往紅珍懷裏塞。
紅珍連忙擺手:“我就是送點肉,哪能要你家南瓜呀。”
說著把南瓜推了迴去。
媽媽不依:“你拿著,你不拿我心裏過意不去。”
紅珍還是不肯:“真不用,家裏有。”
兩人就這樣推來推去好幾個迴合,紅珍終於收下南瓜,說一句:“那行吧,你也太客氣了。”
說完,轉身迴去了。
春花看著紅珍離去的背影,鬆了一口氣,緊繃的身體稍稍放鬆了一些。
可當門口又有人路過時,她的心又提了起來,那種因穿了漂亮新衣服而產生的不自在的感覺,再次湧上心頭。
她不停扯著裙角,試圖讓自己看起來更加自然一些,但那股別扭的感覺卻始終如影隨形,讓她坐立不安。
媽媽和秋葉都沒注意春花,她們的站在廚房裏,開始討論紅珍嬸子送來的豬肉和豬耳朵要怎麽做。
灶內已經燃起熊熊大火,溫暖的火光映照著她們的臉龐,年夜飯的準備工作就這樣熱熱鬧鬧地開始了。
每年的年夜飯都是媽媽唱主角,秋葉和姐姐在一旁打下手,爸爸是從不幫忙的,今天吃完午飯他就出門去了。
在他看來,那是女人的活,一個男人在家裏幫忙做家務,是窩囊的一種表現。
對老婆也不能太過疼愛,會被人說成是怕老婆,很沒麵子。
隻有沒本事的男人才會對老婆言聽計從,有本事的,老婆聽話得很,忙前忙後,還得想辦法來討好自己、伺候自己。
“媽,磨刀石在哪兒?這刀切不開豬肉。”秋葉一邊在廚房裏翻找著,一邊大聲問。
她準備先切豬肉,從小媽媽就教她們,做飯的時候要先切肉類。
因為肉類切完後,刀和案板上都會有油脂,這個時候再去切菜,菜就可以把油脂粘染上,這樣就不會浪費了。
“在櫃子底下。”媽媽正在洗鍋,頭也沒抬。
秋葉蹲下去看,總算找到了,費力地將它拿出來,找了個合適的地方開始磨。
今天的食材不少 —— 豬肉、雞、鴨,還有魚,再加上各種蔬菜、南瓜、肉丸子、豆腐和粉絲……
豬肉是剛才紅珍嬸子送過來的,雞鴨是自家養的,菜也是自家地裏種的。
去菜市場上買的食材不多,隻有一些調料和一些家裏沒有的,但也花了不少錢。
畢竟過年了,在村裏,不管家裏條件如何,都一定要把年夜飯準備得豐盛一些。
這並不單純是為了讓一家人吃得開心滿足,更多的是為了給新的一年討個好彩頭,祈求來年日子紅紅火火,頓頓都有大魚大肉。
所以,像醃菜這種東西,在這個時候就絕對不會,也不能出現在餐桌上的。
年夜飯繼續忙碌準備著,到了下午三點,太陽收起了它的光芒,樹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時間就在這輕柔的微風中緩緩流淌。
廚房內,爐灶燒得旺,一鍋香氣四溢的雞湯已經快熬好,比平時加多了枸杞、紅棗、薑片等多種滋補食材,小火慢燉,香氣撲鼻。
鴨則做成烤鴨,用醬料醃製入味,在旁邊等候……
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到傍晚時分,一道道美味佳肴陸續出鍋。
清蒸魚、紅燒肉、鹵豬耳朵、燉白菜、煎豆腐、炸肉丸子、炒青菜、南瓜餅……
香氣飄出十裏之外,家家戶戶的廚房裏都升騰著這樣令人垂涎欲滴的味道。
那味道,在鄉間小路上遠遠地便能聞到,饞得狗兒們直搖尾巴,嘴裏不時發出哼哼聲。
做好年夜飯後,按照村裏的習俗,需得先去祭拜祖先。
石嶺村的祠堂就一座,每到這個時候,村民們紛紛挑起擔子去往那裏。
祭拜的時間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去早了人家會笑話你心急,沉不住氣,好像等不及要完成任務似的。
去晚了,那可就麻煩了。
那些平日裏就愛說閑話的人會在背後嘰嘰喳喳地議論開來,她們會撇著嘴,滿臉嫌棄地說:“瞧瞧那家的女人,真是個懶婆娘。做事磨磨蹭蹭的,連祭拜祖先這麽重要的事情都不放在心上。”
在這個不大的村子裏,閑言碎語傳播得格外快,一旦被人這樣議論,那家人的臉上也會覺得無光。
所以,女人們在準備祭拜這件事上,總是格外小心謹慎,既要避免去得太早惹人笑話,又不能去得太晚被人議論。
她們會不停地看時間,精心準備祭品,確保在最合適的時刻前往祠堂。
祠堂平時總是關著門,隻有在需要祭拜的時候才會緩緩打開,迎接村民們的到來。
大年三十這天,祠堂最為熱鬧。
走進祠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祖先的靈位,那些靈位被製作成木牌,整整齊齊地全部擺在最裏麵的一個架子上。
靈位前,一排排紅色的桌子依次擺開,這些桌子是村裏公家的。
人們到達祠堂後,便將煮好的各種食材在上麵一一擺開,準備開始莊重的祭拜儀式。
插完香、燒完紙後,婦女們便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起天來。
男人們則或站或蹲,嘴裏叼著煙,吞雲吐霧間也和相熟的人聊上幾句。
而孩子們呢,在一旁盡情地各自玩耍。
另外還有一些人則單純地站在一邊,品評著別人家祭拜的飯菜。
飯菜太寒酸了不行,說這家丟人現眼,怎麽能拿這樣的飯菜來祭拜祖先呢?
太好也不行,又會被人議論過於張揚,不懂得收斂,淨愛出風頭。
總之,無論怎樣都要被說上幾句。
她笑著對林媽媽說:“今年家裏殺了一頭豬,我婆婆特意囑咐我給鄰裏都送點。”
“這怎麽好意思。”媽媽怎麽也不肯收下。
紅珍幹脆直接把肉放在灶台上:“鄰裏鄰居的客氣什麽,都說遠親不如近鄰呢。”
說完就要走,媽媽趕忙拉住她,急道:“這可不行,哪能白拿你家的肉呢。你快拿著這南瓜迴去。”
說著就把半個南瓜往紅珍懷裏塞。
紅珍連忙擺手:“我就是送點肉,哪能要你家南瓜呀。”
說著把南瓜推了迴去。
媽媽不依:“你拿著,你不拿我心裏過意不去。”
紅珍還是不肯:“真不用,家裏有。”
兩人就這樣推來推去好幾個迴合,紅珍終於收下南瓜,說一句:“那行吧,你也太客氣了。”
說完,轉身迴去了。
春花看著紅珍離去的背影,鬆了一口氣,緊繃的身體稍稍放鬆了一些。
可當門口又有人路過時,她的心又提了起來,那種因穿了漂亮新衣服而產生的不自在的感覺,再次湧上心頭。
她不停扯著裙角,試圖讓自己看起來更加自然一些,但那股別扭的感覺卻始終如影隨形,讓她坐立不安。
媽媽和秋葉都沒注意春花,她們的站在廚房裏,開始討論紅珍嬸子送來的豬肉和豬耳朵要怎麽做。
灶內已經燃起熊熊大火,溫暖的火光映照著她們的臉龐,年夜飯的準備工作就這樣熱熱鬧鬧地開始了。
每年的年夜飯都是媽媽唱主角,秋葉和姐姐在一旁打下手,爸爸是從不幫忙的,今天吃完午飯他就出門去了。
在他看來,那是女人的活,一個男人在家裏幫忙做家務,是窩囊的一種表現。
對老婆也不能太過疼愛,會被人說成是怕老婆,很沒麵子。
隻有沒本事的男人才會對老婆言聽計從,有本事的,老婆聽話得很,忙前忙後,還得想辦法來討好自己、伺候自己。
“媽,磨刀石在哪兒?這刀切不開豬肉。”秋葉一邊在廚房裏翻找著,一邊大聲問。
她準備先切豬肉,從小媽媽就教她們,做飯的時候要先切肉類。
因為肉類切完後,刀和案板上都會有油脂,這個時候再去切菜,菜就可以把油脂粘染上,這樣就不會浪費了。
“在櫃子底下。”媽媽正在洗鍋,頭也沒抬。
秋葉蹲下去看,總算找到了,費力地將它拿出來,找了個合適的地方開始磨。
今天的食材不少 —— 豬肉、雞、鴨,還有魚,再加上各種蔬菜、南瓜、肉丸子、豆腐和粉絲……
豬肉是剛才紅珍嬸子送過來的,雞鴨是自家養的,菜也是自家地裏種的。
去菜市場上買的食材不多,隻有一些調料和一些家裏沒有的,但也花了不少錢。
畢竟過年了,在村裏,不管家裏條件如何,都一定要把年夜飯準備得豐盛一些。
這並不單純是為了讓一家人吃得開心滿足,更多的是為了給新的一年討個好彩頭,祈求來年日子紅紅火火,頓頓都有大魚大肉。
所以,像醃菜這種東西,在這個時候就絕對不會,也不能出現在餐桌上的。
年夜飯繼續忙碌準備著,到了下午三點,太陽收起了它的光芒,樹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時間就在這輕柔的微風中緩緩流淌。
廚房內,爐灶燒得旺,一鍋香氣四溢的雞湯已經快熬好,比平時加多了枸杞、紅棗、薑片等多種滋補食材,小火慢燉,香氣撲鼻。
鴨則做成烤鴨,用醬料醃製入味,在旁邊等候……
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到傍晚時分,一道道美味佳肴陸續出鍋。
清蒸魚、紅燒肉、鹵豬耳朵、燉白菜、煎豆腐、炸肉丸子、炒青菜、南瓜餅……
香氣飄出十裏之外,家家戶戶的廚房裏都升騰著這樣令人垂涎欲滴的味道。
那味道,在鄉間小路上遠遠地便能聞到,饞得狗兒們直搖尾巴,嘴裏不時發出哼哼聲。
做好年夜飯後,按照村裏的習俗,需得先去祭拜祖先。
石嶺村的祠堂就一座,每到這個時候,村民們紛紛挑起擔子去往那裏。
祭拜的時間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去早了人家會笑話你心急,沉不住氣,好像等不及要完成任務似的。
去晚了,那可就麻煩了。
那些平日裏就愛說閑話的人會在背後嘰嘰喳喳地議論開來,她們會撇著嘴,滿臉嫌棄地說:“瞧瞧那家的女人,真是個懶婆娘。做事磨磨蹭蹭的,連祭拜祖先這麽重要的事情都不放在心上。”
在這個不大的村子裏,閑言碎語傳播得格外快,一旦被人這樣議論,那家人的臉上也會覺得無光。
所以,女人們在準備祭拜這件事上,總是格外小心謹慎,既要避免去得太早惹人笑話,又不能去得太晚被人議論。
她們會不停地看時間,精心準備祭品,確保在最合適的時刻前往祠堂。
祠堂平時總是關著門,隻有在需要祭拜的時候才會緩緩打開,迎接村民們的到來。
大年三十這天,祠堂最為熱鬧。
走進祠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祖先的靈位,那些靈位被製作成木牌,整整齊齊地全部擺在最裏麵的一個架子上。
靈位前,一排排紅色的桌子依次擺開,這些桌子是村裏公家的。
人們到達祠堂後,便將煮好的各種食材在上麵一一擺開,準備開始莊重的祭拜儀式。
插完香、燒完紙後,婦女們便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起天來。
男人們則或站或蹲,嘴裏叼著煙,吞雲吐霧間也和相熟的人聊上幾句。
而孩子們呢,在一旁盡情地各自玩耍。
另外還有一些人則單純地站在一邊,品評著別人家祭拜的飯菜。
飯菜太寒酸了不行,說這家丟人現眼,怎麽能拿這樣的飯菜來祭拜祖先呢?
太好也不行,又會被人議論過於張揚,不懂得收斂,淨愛出風頭。
總之,無論怎樣都要被說上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