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寒假,春花和秋葉每日在家裏糊紙盒。
當然,除了糊紙盒外,她們還積極幫忙幹農活、做家務。
有了她們兩個幫忙,林媽媽輕鬆了不少,身體狀況比從前好了些許,臉上多了幾分紅潤,走起路來更有勁兒了。
不過,她沒能再懷上孩子,這讓家裏的氣氛變得有些沉悶。
奶奶因此整天臉色陰沉沉的,爸爸時刻板著臉,媽媽自己也是一臉愁容。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春節的臨近,才稍微有了好轉。村裏的熱鬧景象成功轉移了大家的注意力,那層淡淡憂鬱,在這份歡騰中慢慢消散開來。
臘月二十七開始,石嶺村家家戶戶就開始為春節忙碌起來,最先奏響前奏的,是那熱火朝天的大掃除。
挑了個大晴天,大夥兒都忙活開了。
有的拿起掃帚四處掃,有的爬上梯子擦窗戶,還有的忙著洗床單被罩,老井旁邊擠滿了人……
打掃完,開始殺三牲。
養了豬的人家,選個黃道吉日,便開始這充滿儀式感的行動。
幾個壯漢齊心協力地把豬從豬圈裏拖出來,自家的男人擼起袖子,手中緊握一把鋒利的刀,也有講究些的人家,特意請了有經驗的屠夫到家裏幫著殺。
屠夫殺起豬來,氣定神閑,手起刀落,動作幹淨利落,豬血瞬間湧出。
女人們早已經等在旁邊,準備好了盆子,穩穩地接住那汩汩流出的豬血。通常來說,紅色會讓人感到畏懼,然而,因著臨近過年,這紅色便讓人覺得喜慶。
殺雞宰鴨的場麵則簡單許多。
女人們個個都能熟練地動手,抓住雞鴨的翅膀,輕巧地把脖子折進翅膀間,手起刀落,在雞或鴨脖子上輕輕一劃,鮮血便滴入準備好的碗中。
這些雞血或鴨血凝固成型後,切成小塊,加上韭菜一炒,就成了一道備受歡迎的美味佳肴。
殺完三牲後,女人們立刻在爐灶邊忙碌地生起火,不一會兒,大鍋裏的熱水“咕嚕咕嚕”地翻滾起來。
剛宰好的三牲被仔細地清洗幹淨,隨後被放入鍋中開始慢燉。
家家戶戶都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了各式各樣的香料。
隨著爐火越燒越旺,鍋裏慢慢升起白色的蒸汽,它們輕盈地飄向空中,繚繞不散,帶著濃鬱而誘人的香氣,在空氣中肆意地彌漫開來。
孩子們被饞得直流口水,一個個緊緊盯著爐灶,小鼻子不停地吸動著,仿佛想要把每一絲香氣都吸進肚子裏。
可他們也清楚,這些美味佳肴現在還不能享用,得等到年夜飯的時候,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才能共同品嚐。
春花家也早已經打掃得煥然一新,殺了雞宰了鴨,林媽媽開始著手為女兒們準備新年的新衣裳。
家裏的經濟條件並不寬裕,沒法買現成的,隻能自己選購布料,然後拿到裁縫店去定製,這樣算下來更加便宜。
臘月二十八這天一早,媽媽就背上四妹,帶著春花、秋葉和三妹一起去布料店裏,挑選合適的布料。
布料店在興坡村,就一家,不大,裏麵賣的布料也就兩種選擇,要麽是棉麻混紡的,要麽就是純棉的。
棉麻混紡的布料看上去質地稍顯粗糙,但相對厚實,在冬日的寒風中能一定程度上抵禦寒冷。
純棉的布料則更加柔軟親膚,不過,相對更容易起皺。
這店裏雖然布料的種類不多,但圖案和顏色的選擇倒是挺豐富的。
顏色上,除了常見的黑白灰,還有清新的藍色、綠色、黃色等等;圖案呢,從經典的條紋、格子,到雅致的花卉圖案,各種各樣,看得人眼花繚亂。
林媽媽帶著四個女兒穿梭在布料之間,仔細挑選著,店裏人來人往,不僅有本村的,還有周邊各個村落的人。
她們時不時就會碰到熟人,有的是媽媽帶著孩子,也有的是奶奶帶著孫子孫女,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笑容,熱情地互相問好,簡短地聊上幾句家常後,就繼續各自忙活著挑選布料了。
媽媽或奶奶們,時而拿起這塊布料端詳一番,時而用手輕輕摩挲那塊。
一旦遇到拿不定主意的時候,便會相互給出建議,把幾種不同顏色、不同圖案的布料擺放在一起對比著,嘰嘰喳喳地熱烈討論起來。
“瞧瞧這塊藍色的小花布,多經看呀!”
“我倒是覺得那塊紅色的格子布更加喜慶呢!”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說著,都在努力尋找最適合自家孩子的那一款布料。
春花和秋葉很快就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布料:秋葉選了一塊黃色的格子純棉布,看起來活潑又清新;春花則挑了一塊藍色條紋的棉麻混紡布,顯得沉穩又大氣。
唯獨三妹還在猶豫不決,兩個姐姐見狀便趕緊過來幫忙挑選。
經過一番仔仔細細的左看右看、比比劃劃之後,三妹的雙眼猛地一亮,小手一揮,指著一塊印有粉色小花的純棉布料,滿臉喜悅地大喊:“就是這塊啦!”
說完,她還忍不住在原地開心地轉了個小圈。
三個女兒總算都確定了自己心儀的布料,林媽媽最後給四妹選了一塊淺藍色的,和春花的那塊布料一樣。
春花提醒媽媽也給自己挑一塊,“媽,那塊藏青色的怎麽樣?”
媽媽溫柔地笑了笑,輕輕搖頭:“不用,我有衣服。”
秋葉急忙說道:“媽,過年要穿新衣呀。”
媽媽慈愛地看著她們,輕聲迴:“你們穿就好。”說完,她把精心挑選好的布料抱在懷裏,付了錢後,領著女兒們,踏上了前往裁縫店的路。
裁縫店離得不遠,步行大約十五分鍾就能到達。
春花姐妹倆對這裁縫店再熟悉不過了,跟著媽媽來過這裏好幾次。
歲月流轉,裁縫店的樣子始終如一,仿佛時間在這裏靜止了。
裁縫店的店麵不大,木質的門窗顯得有些陳舊,一塊簡單的招牌掛在門口,上麵用毛筆寫著“裁縫店”三個字,字寫得不是那麽整齊,顏色也已經褪了不少,但就是這種質樸的感覺,讓人覺得特別溫馨。
當然,除了糊紙盒外,她們還積極幫忙幹農活、做家務。
有了她們兩個幫忙,林媽媽輕鬆了不少,身體狀況比從前好了些許,臉上多了幾分紅潤,走起路來更有勁兒了。
不過,她沒能再懷上孩子,這讓家裏的氣氛變得有些沉悶。
奶奶因此整天臉色陰沉沉的,爸爸時刻板著臉,媽媽自己也是一臉愁容。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春節的臨近,才稍微有了好轉。村裏的熱鬧景象成功轉移了大家的注意力,那層淡淡憂鬱,在這份歡騰中慢慢消散開來。
臘月二十七開始,石嶺村家家戶戶就開始為春節忙碌起來,最先奏響前奏的,是那熱火朝天的大掃除。
挑了個大晴天,大夥兒都忙活開了。
有的拿起掃帚四處掃,有的爬上梯子擦窗戶,還有的忙著洗床單被罩,老井旁邊擠滿了人……
打掃完,開始殺三牲。
養了豬的人家,選個黃道吉日,便開始這充滿儀式感的行動。
幾個壯漢齊心協力地把豬從豬圈裏拖出來,自家的男人擼起袖子,手中緊握一把鋒利的刀,也有講究些的人家,特意請了有經驗的屠夫到家裏幫著殺。
屠夫殺起豬來,氣定神閑,手起刀落,動作幹淨利落,豬血瞬間湧出。
女人們早已經等在旁邊,準備好了盆子,穩穩地接住那汩汩流出的豬血。通常來說,紅色會讓人感到畏懼,然而,因著臨近過年,這紅色便讓人覺得喜慶。
殺雞宰鴨的場麵則簡單許多。
女人們個個都能熟練地動手,抓住雞鴨的翅膀,輕巧地把脖子折進翅膀間,手起刀落,在雞或鴨脖子上輕輕一劃,鮮血便滴入準備好的碗中。
這些雞血或鴨血凝固成型後,切成小塊,加上韭菜一炒,就成了一道備受歡迎的美味佳肴。
殺完三牲後,女人們立刻在爐灶邊忙碌地生起火,不一會兒,大鍋裏的熱水“咕嚕咕嚕”地翻滾起來。
剛宰好的三牲被仔細地清洗幹淨,隨後被放入鍋中開始慢燉。
家家戶戶都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了各式各樣的香料。
隨著爐火越燒越旺,鍋裏慢慢升起白色的蒸汽,它們輕盈地飄向空中,繚繞不散,帶著濃鬱而誘人的香氣,在空氣中肆意地彌漫開來。
孩子們被饞得直流口水,一個個緊緊盯著爐灶,小鼻子不停地吸動著,仿佛想要把每一絲香氣都吸進肚子裏。
可他們也清楚,這些美味佳肴現在還不能享用,得等到年夜飯的時候,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才能共同品嚐。
春花家也早已經打掃得煥然一新,殺了雞宰了鴨,林媽媽開始著手為女兒們準備新年的新衣裳。
家裏的經濟條件並不寬裕,沒法買現成的,隻能自己選購布料,然後拿到裁縫店去定製,這樣算下來更加便宜。
臘月二十八這天一早,媽媽就背上四妹,帶著春花、秋葉和三妹一起去布料店裏,挑選合適的布料。
布料店在興坡村,就一家,不大,裏麵賣的布料也就兩種選擇,要麽是棉麻混紡的,要麽就是純棉的。
棉麻混紡的布料看上去質地稍顯粗糙,但相對厚實,在冬日的寒風中能一定程度上抵禦寒冷。
純棉的布料則更加柔軟親膚,不過,相對更容易起皺。
這店裏雖然布料的種類不多,但圖案和顏色的選擇倒是挺豐富的。
顏色上,除了常見的黑白灰,還有清新的藍色、綠色、黃色等等;圖案呢,從經典的條紋、格子,到雅致的花卉圖案,各種各樣,看得人眼花繚亂。
林媽媽帶著四個女兒穿梭在布料之間,仔細挑選著,店裏人來人往,不僅有本村的,還有周邊各個村落的人。
她們時不時就會碰到熟人,有的是媽媽帶著孩子,也有的是奶奶帶著孫子孫女,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笑容,熱情地互相問好,簡短地聊上幾句家常後,就繼續各自忙活著挑選布料了。
媽媽或奶奶們,時而拿起這塊布料端詳一番,時而用手輕輕摩挲那塊。
一旦遇到拿不定主意的時候,便會相互給出建議,把幾種不同顏色、不同圖案的布料擺放在一起對比著,嘰嘰喳喳地熱烈討論起來。
“瞧瞧這塊藍色的小花布,多經看呀!”
“我倒是覺得那塊紅色的格子布更加喜慶呢!”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說著,都在努力尋找最適合自家孩子的那一款布料。
春花和秋葉很快就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布料:秋葉選了一塊黃色的格子純棉布,看起來活潑又清新;春花則挑了一塊藍色條紋的棉麻混紡布,顯得沉穩又大氣。
唯獨三妹還在猶豫不決,兩個姐姐見狀便趕緊過來幫忙挑選。
經過一番仔仔細細的左看右看、比比劃劃之後,三妹的雙眼猛地一亮,小手一揮,指著一塊印有粉色小花的純棉布料,滿臉喜悅地大喊:“就是這塊啦!”
說完,她還忍不住在原地開心地轉了個小圈。
三個女兒總算都確定了自己心儀的布料,林媽媽最後給四妹選了一塊淺藍色的,和春花的那塊布料一樣。
春花提醒媽媽也給自己挑一塊,“媽,那塊藏青色的怎麽樣?”
媽媽溫柔地笑了笑,輕輕搖頭:“不用,我有衣服。”
秋葉急忙說道:“媽,過年要穿新衣呀。”
媽媽慈愛地看著她們,輕聲迴:“你們穿就好。”說完,她把精心挑選好的布料抱在懷裏,付了錢後,領著女兒們,踏上了前往裁縫店的路。
裁縫店離得不遠,步行大約十五分鍾就能到達。
春花姐妹倆對這裁縫店再熟悉不過了,跟著媽媽來過這裏好幾次。
歲月流轉,裁縫店的樣子始終如一,仿佛時間在這裏靜止了。
裁縫店的店麵不大,木質的門窗顯得有些陳舊,一塊簡單的招牌掛在門口,上麵用毛筆寫著“裁縫店”三個字,字寫得不是那麽整齊,顏色也已經褪了不少,但就是這種質樸的感覺,讓人覺得特別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