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林媽媽與村裏那些命運更為淒苦的女人相比起來,算是幸運的了。
至少,她有女兒時刻牽掛著她,心疼她所遭受的一切。
她的母親也對她滿是疼愛。
林媽媽的母親,也就是秋葉的外婆,雖然自從她結婚後很少登門,但心底裏卻總是惦記著這個閨女的。
外婆住在東烏村,那個有神婆的村落。
自從得知女兒生下第四個孩子,外婆的心裏就一直記掛著,想要來看望她。
東烏村在交通方麵雖說比石嶺村要便利不少,然而,外婆不會騎車。
再加上早些年勞作的時候,右腳受了傷,走起路來便極為不便,如此一來,要到林媽媽這裏一趟,可真是不容易。
這一迴,是大舅特意騎著車帶外婆過來的,一路上風塵仆仆,外婆的心中滿是對女兒的牽掛,大舅則惦記著家中的活計。
為了能早點迴去幹活,大舅加快了騎車的速度,等到達的時候,天空還沒有完全亮起來,四周仍籠罩在一片朦朧的晨曦之中。
外婆來的那一日,恰好輪到林奶奶來秋葉家住。
林奶奶一見到外婆,臉上瞬間堆滿了笑容,極為熱情地進行接待。
交談之中,林奶奶多次提到了這次又生的是女娃的事情:“哎呀,這老四又是個女娃。咱老林家也不能一直這樣下去不是?我看呐,你家閨女還得再努努力,爭取下一胎給咱老林家添個大胖小子。”
她的語氣中帶著些許期盼,眼神時不時地瞟向外婆,等待著外婆的迴應。
外婆聽後,表示了理解,畢竟在這個地方,老一輩的觀念還是比較傳統:“是啊,爭取下一胎能如你們的願,生個男娃。可這事,也得看老天爺的安排,急不得。”
等到外婆一走,奶奶的臉色就瞬間拉了下來,剛才那股熱情勁全沒了,“光說看老天爺安排有什麽用,生個男娃都做不到,真是不爭氣。”
說完,她看向那籃筐裏的雞蛋,撇了撇嘴,又嘀咕起來:“你小嬸的娘家,人家來看閨女,帶的可不僅僅是雞蛋,還有好魚好肉呢,外加一個大紅包,相比之下,這未免也太小氣了點兒。”
媽媽替外婆辯解:“媽,我媽那邊這些年過得實在是太不容易了。家裏的條件一直都不好,我爸走得早,我媽一個人扛起了整個家的重擔。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田裏勞作,這些年,她的身體也越來越不好了……”
媽媽說著說著,聲音都哽咽了。
實際上,這些雞蛋確實是外婆一個一個攢下來的,她自己舍不得吃,全部都帶來給女兒了。
奶奶聽後沒有再說什麽,可臉上的表情分明還是不滿的,嘟囔了一句:“娶了個不稱心的,家裏人跟著遭罪。”
春花姐妹三個此時緊緊跟著外婆往外走,滿臉的不舍。
她們一直送出了很遠,春花看著外婆,再次關切地道:“外婆,您一定要多注意身體,別太累著了。要是有哪裏不舒服,一定要告訴我們。”
外婆微笑著點點頭,“放心吧,外婆會照顧好自己。你們也要好好的,聽媽媽的話。”
秋葉說:“外婆,您迴去的路上小心點。等下次您來的時候,我們一起去山上摘果子。”
外婆眼中滿是期待,“好呀,等下次外婆來,咱們就去。”
三妹眼巴巴地看著外婆,“外婆,我想吃您做的蔥花餅和柿子果幹。”
外婆疼愛地看著三妹,“乖孩子,下次去外婆那裏,給你做。”
這時,大舅催促外婆該迴去了。
三姐妹的眼神瞬間黯淡下來,心中滿是不舍,她們緊緊地拉著外婆的手,不願鬆開。
外婆輕輕地拍了拍她們的手,“好了,孩子們,外婆該走了。你們要好好的,外婆下次來看你們。”
說完,外婆在大舅的攙扶下上了車。
三姐妹站在原地,不停地揮手,直到外婆和大舅的身影消失在視線中,她們才依依不舍迴去。
一邁進家門,看到奶奶那張陰沉沉的臉,姐妹三個對外婆的思念愈發強烈。
飯桌上,奶奶一如往常嘮叨個沒完,姐妹三個都沉默著,各自沉浸在各自的思緒中。
春花想起外婆給自己梳頭發的場景,外婆的動作格外輕柔。
秋葉則迴憶起外婆帶著她們在院子裏曬太陽的悠閑時光,她給她們講革命軍的故事。
三妹的心思全在外婆做的蔥花餅和柿子果幹上,她仿佛已經聞到了那誘人的香味,嘴裏不由得咂巴著。
奶奶看三個孫女安安靜靜的,以為她們在認真聽著,心裏很是滿意。說到最後,她提高聲音問道:“都聽到了嗎?”
沒有人迴應她。
奶奶愣了一下,接著氣得滿臉通紅,猛地摔下筷子。
姐妹三個被這突如其來的動靜嚇了一跳,紛紛迴過神來,但誰也沒有說話。
春花和秋葉加快速度,吃完飯,收拾好書包,踏上了去學校的路。
在路上,姐妹倆意外地碰到了許久未碰麵的張文健。
張文健是桂香奶奶的二孫子, 15 歲,正在讀初一。
他長得和桂香奶奶極為相像,兩人都是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樣,那溫和的麵容讓人一看就覺得十分親切。
姐妹倆和張文健小時候經常一起玩,在田野間奔跑嬉戲,玩捉迷藏,逮螞蚱……
那時候,他們的世界充滿了歡聲笑語,沒有煩惱,隻有純真的快樂。
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他們之間的距離就漸漸拉開了。
村子裏,人們的思想比較保守。
大一點的男孩女孩們要是還像小時候那樣無所顧忌地一起玩耍,大人們就會打趣地說:“羞羞。”
在大家的觀念裏,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女之間就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能再像小時候那般隨心所欲地一起玩耍。
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姐妹倆和張文健也就不再像從前那般親密無間。
有時候在村裏碰麵,隻是稍微打個招唿,然後,便如同陌生人一般擦肩而過,沒有多餘的話語和交流。
這次碰麵,並不能簡單地稱之為“偶遇”,而是張文健特意在路口等著她們姐妹倆到來的。
至少,她有女兒時刻牽掛著她,心疼她所遭受的一切。
她的母親也對她滿是疼愛。
林媽媽的母親,也就是秋葉的外婆,雖然自從她結婚後很少登門,但心底裏卻總是惦記著這個閨女的。
外婆住在東烏村,那個有神婆的村落。
自從得知女兒生下第四個孩子,外婆的心裏就一直記掛著,想要來看望她。
東烏村在交通方麵雖說比石嶺村要便利不少,然而,外婆不會騎車。
再加上早些年勞作的時候,右腳受了傷,走起路來便極為不便,如此一來,要到林媽媽這裏一趟,可真是不容易。
這一迴,是大舅特意騎著車帶外婆過來的,一路上風塵仆仆,外婆的心中滿是對女兒的牽掛,大舅則惦記著家中的活計。
為了能早點迴去幹活,大舅加快了騎車的速度,等到達的時候,天空還沒有完全亮起來,四周仍籠罩在一片朦朧的晨曦之中。
外婆來的那一日,恰好輪到林奶奶來秋葉家住。
林奶奶一見到外婆,臉上瞬間堆滿了笑容,極為熱情地進行接待。
交談之中,林奶奶多次提到了這次又生的是女娃的事情:“哎呀,這老四又是個女娃。咱老林家也不能一直這樣下去不是?我看呐,你家閨女還得再努努力,爭取下一胎給咱老林家添個大胖小子。”
她的語氣中帶著些許期盼,眼神時不時地瞟向外婆,等待著外婆的迴應。
外婆聽後,表示了理解,畢竟在這個地方,老一輩的觀念還是比較傳統:“是啊,爭取下一胎能如你們的願,生個男娃。可這事,也得看老天爺的安排,急不得。”
等到外婆一走,奶奶的臉色就瞬間拉了下來,剛才那股熱情勁全沒了,“光說看老天爺安排有什麽用,生個男娃都做不到,真是不爭氣。”
說完,她看向那籃筐裏的雞蛋,撇了撇嘴,又嘀咕起來:“你小嬸的娘家,人家來看閨女,帶的可不僅僅是雞蛋,還有好魚好肉呢,外加一個大紅包,相比之下,這未免也太小氣了點兒。”
媽媽替外婆辯解:“媽,我媽那邊這些年過得實在是太不容易了。家裏的條件一直都不好,我爸走得早,我媽一個人扛起了整個家的重擔。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田裏勞作,這些年,她的身體也越來越不好了……”
媽媽說著說著,聲音都哽咽了。
實際上,這些雞蛋確實是外婆一個一個攢下來的,她自己舍不得吃,全部都帶來給女兒了。
奶奶聽後沒有再說什麽,可臉上的表情分明還是不滿的,嘟囔了一句:“娶了個不稱心的,家裏人跟著遭罪。”
春花姐妹三個此時緊緊跟著外婆往外走,滿臉的不舍。
她們一直送出了很遠,春花看著外婆,再次關切地道:“外婆,您一定要多注意身體,別太累著了。要是有哪裏不舒服,一定要告訴我們。”
外婆微笑著點點頭,“放心吧,外婆會照顧好自己。你們也要好好的,聽媽媽的話。”
秋葉說:“外婆,您迴去的路上小心點。等下次您來的時候,我們一起去山上摘果子。”
外婆眼中滿是期待,“好呀,等下次外婆來,咱們就去。”
三妹眼巴巴地看著外婆,“外婆,我想吃您做的蔥花餅和柿子果幹。”
外婆疼愛地看著三妹,“乖孩子,下次去外婆那裏,給你做。”
這時,大舅催促外婆該迴去了。
三姐妹的眼神瞬間黯淡下來,心中滿是不舍,她們緊緊地拉著外婆的手,不願鬆開。
外婆輕輕地拍了拍她們的手,“好了,孩子們,外婆該走了。你們要好好的,外婆下次來看你們。”
說完,外婆在大舅的攙扶下上了車。
三姐妹站在原地,不停地揮手,直到外婆和大舅的身影消失在視線中,她們才依依不舍迴去。
一邁進家門,看到奶奶那張陰沉沉的臉,姐妹三個對外婆的思念愈發強烈。
飯桌上,奶奶一如往常嘮叨個沒完,姐妹三個都沉默著,各自沉浸在各自的思緒中。
春花想起外婆給自己梳頭發的場景,外婆的動作格外輕柔。
秋葉則迴憶起外婆帶著她們在院子裏曬太陽的悠閑時光,她給她們講革命軍的故事。
三妹的心思全在外婆做的蔥花餅和柿子果幹上,她仿佛已經聞到了那誘人的香味,嘴裏不由得咂巴著。
奶奶看三個孫女安安靜靜的,以為她們在認真聽著,心裏很是滿意。說到最後,她提高聲音問道:“都聽到了嗎?”
沒有人迴應她。
奶奶愣了一下,接著氣得滿臉通紅,猛地摔下筷子。
姐妹三個被這突如其來的動靜嚇了一跳,紛紛迴過神來,但誰也沒有說話。
春花和秋葉加快速度,吃完飯,收拾好書包,踏上了去學校的路。
在路上,姐妹倆意外地碰到了許久未碰麵的張文健。
張文健是桂香奶奶的二孫子, 15 歲,正在讀初一。
他長得和桂香奶奶極為相像,兩人都是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樣,那溫和的麵容讓人一看就覺得十分親切。
姐妹倆和張文健小時候經常一起玩,在田野間奔跑嬉戲,玩捉迷藏,逮螞蚱……
那時候,他們的世界充滿了歡聲笑語,沒有煩惱,隻有純真的快樂。
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他們之間的距離就漸漸拉開了。
村子裏,人們的思想比較保守。
大一點的男孩女孩們要是還像小時候那樣無所顧忌地一起玩耍,大人們就會打趣地說:“羞羞。”
在大家的觀念裏,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女之間就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能再像小時候那般隨心所欲地一起玩耍。
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姐妹倆和張文健也就不再像從前那般親密無間。
有時候在村裏碰麵,隻是稍微打個招唿,然後,便如同陌生人一般擦肩而過,沒有多餘的話語和交流。
這次碰麵,並不能簡單地稱之為“偶遇”,而是張文健特意在路口等著她們姐妹倆到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