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天邊剛泛起魚肚白,春花就起了床,叫上秋葉,刷牙洗臉後擔著衣服去老井邊洗。
今天是周日,其實完全可以睡個懶覺,等到太陽曬屁股了再慢悠悠地去洗也行,頂多是被奶奶念叨幾句。
但春花不想晚去,晚些時候的老井邊擠滿了人,大都是些婦女,春花不喜歡她們。
小時候每次跟這些婦女一起洗衣服,都是一場煎熬。
她們的嘴巴就像永遠關不住的水龍頭,洗衣服的時候也不閑著,不停地往外“噴水”。
一會兒聊聊東家的事,一會兒又扯到李家去。
而且她們還特別愛問東問西,尤其是對小孩子,更是問個不停,說話也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常常讓人尷尬得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春花小時候比同齡的孩子高出一大截,那些嬸子們見了,總要盯著她瞅上大半天,然後咧著嘴笑:“嘿,你這孩子,咋吃得這麽高,跟個小牛犢子似的,壯實得很,你媽到底是給你喂的啥好東西啊?”
春花分辨不出這話是誇獎還是有別的什麽意味,隻覺得心裏不太舒服。
哪個女孩子願意被人說“壯實”呢?
每次聽到這樣的話,她的臉頰都會不由自主地微微發燙,仿佛自己做錯了事,不由自主深深地低下頭去,盡量避開別人的目光。
這樣的舉動常常被大人們解讀為不禮貌:“哎,這孩子,別人好心好意問了話,她咋就不吭聲呢?”
春花實在不懂,這樣的問題讓她怎麽迴答!
還有一迴也是因為身高導致的不愉快。
當時春花正蹲著洗衣服,冷不丁地被一條小蟲嚇得打了個哆嗦。
旁邊一個嬸子看見了,咧著嘴樂嗬:“瞅瞅你這娃,長這麽高大,咋還能讓這麽小一條小蟲給嚇到?說出去要讓人笑掉大牙!”
春花實在不明白這有什麽好笑的,長得高點兒就不能怕蟲子了?
她不懂,隻覺得自己的高個子好像成了錯,連害怕蟲子這種天經地義的事兒都不能有了。
可長這麽高又不是她想要的。
當然,心裏想著的這些話,春花是打死也不會往外說的。
和嬸子們在一起的時候,她總是緊緊閉著嘴巴,不敢亂講話。
有時候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麽說,就算知道怎麽說,也擔心自己說得不夠好,會被別人笑話,說嘴笨,說她連話都不懂得說。
更多的時候,她怕說錯了話,在村子裏,小孩子說錯一句話,有時是要挨大人訓的。
特別是有的嬸子們嘴巴像鋒利的刀子,說話尖酸又刻薄,要是惹了她們,那可就有的受了。
有一迴,春花就因為不會說話吃了虧,被冤枉得那叫一個慘。
那是她九歲時候的事情,大家一起洗著衣服,一個平時嘴巴特別厲害的嬸子,突然發現自己的肥皂不見了。
她四處找,然後就看到了春花的肥皂,硬說是她的。
大家的肥皂都是村裏雜貨鋪裏買的,牌子一樣,沒寫名字,要是放一起根本認不出是誰的。
春花心裏急,但她生性膽小怕事,愣是一句話也沒敢為自己辯解。
看她低著頭默不作聲,大家便都覺得她真的偷了東西,於是那位嬸子也就順理成章地把肥皂拿迴去了。
沒了肥皂是小事,被扣上“小偷”的帽子可就讓人抬不起頭來了。
春花心裏那個冤,她知道自己沒偷,可偏偏又沒法說清楚,隻能打落牙齒和血吞,默默承受著這份不白之冤。
一同洗衣服的嬸子們對此議論紛紛。
“看著平時乖巧懂事的,居然會幹出這種事兒來。”
“哎,還不是因為窮嘛,窮得連塊肥皂都偷。”
有的人甚至當場教訓起春花來,嚴肅地說:“偷東西可不是個好習慣。村裏以前有個女娃因為偷人家的錢被抓到了,結果被打了一頓,是被剝光了衣服打的,真是丟人現眼。後來那女娃嫁不出去,投河自盡了,你可千萬別學她啊!”
春花聽著這話,感覺自己仿佛也被剝光了衣服,站在眾人麵前,羞恥得無地自容……
久而久之,春花對村裏的大人,尤其是女人們感到害怕。
對和她們一起洗衣服這件事更是產生了強烈的抵觸情緒。
以至於現在,即便是周末,她也養成了早早出門去洗衣服的習慣,為的就是避開她們。
秋葉也喜歡早點出門去洗衣服,不過她的原因和春花不一樣。
她喜歡清晨鄉間的景色,這時候的風景像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慢慢地在大自然中展現出來。
小路上沒有行人,兩旁的青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空氣中彌漫著泥土和花草特有的清香味,深吸一口,隻需一口,就能洗淨心靈的塵埃。
走在這樣的小路上,秋葉覺得快樂。
此刻,姐妹倆像往常一樣一前一後合力挑著滿滿兩桶衣服,朝老井那邊去。
今天的任務比平時多了一床被單。
兩人到了老井邊後,默契地分工忙起來,秋葉力氣大,負責從井中打水,春花則將衣物一一浸入水中,讓它們在井水中慢慢蘇醒。
先洗被單,將它鋪開,姐妹倆各自拿起一把刷子,一人占據一角,認真刷洗。
刷完一麵,翻過來,繼續這看似簡單卻也累人的清洗工作。
終於洗好後,過上幾遍清水,姐妹倆一人抓住被單的一頭,合力將它擰幹。
水嘩啦啦被擠出來,如同斷了線的珍珠,紛紛揚揚灑落,有的落在地上,濺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有的則飛向井邊的草叢,掛在綠葉上,晶瑩剔透像一顆顆露珠。
那被單在她們手中不停地扭曲、纏繞,最後變成了一條粗壯的“麻花”。
等其他衣物也都洗得幹幹淨淨時,太陽悄悄探出了半邊臉,溫柔的光芒輕輕鋪滿了整個村莊。
姐妹倆挑起桶子,踏上了迴家的路。
隨著她們漸行漸遠的腳步聲,老井邊重新歸於寧靜。
不過,這份寧靜不會持續太久,不久之後,就會有下一批村民挑著衣物來到老井邊。
她們會重複姐妹倆剛剛做過的動作:挑水、浸泡衣物、用刷子仔細刷洗、再用力擰幹……最後挑起裝滿衣物的桶子,帶著滿足的笑容踏上迴家的路。
今天是周日,其實完全可以睡個懶覺,等到太陽曬屁股了再慢悠悠地去洗也行,頂多是被奶奶念叨幾句。
但春花不想晚去,晚些時候的老井邊擠滿了人,大都是些婦女,春花不喜歡她們。
小時候每次跟這些婦女一起洗衣服,都是一場煎熬。
她們的嘴巴就像永遠關不住的水龍頭,洗衣服的時候也不閑著,不停地往外“噴水”。
一會兒聊聊東家的事,一會兒又扯到李家去。
而且她們還特別愛問東問西,尤其是對小孩子,更是問個不停,說話也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常常讓人尷尬得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春花小時候比同齡的孩子高出一大截,那些嬸子們見了,總要盯著她瞅上大半天,然後咧著嘴笑:“嘿,你這孩子,咋吃得這麽高,跟個小牛犢子似的,壯實得很,你媽到底是給你喂的啥好東西啊?”
春花分辨不出這話是誇獎還是有別的什麽意味,隻覺得心裏不太舒服。
哪個女孩子願意被人說“壯實”呢?
每次聽到這樣的話,她的臉頰都會不由自主地微微發燙,仿佛自己做錯了事,不由自主深深地低下頭去,盡量避開別人的目光。
這樣的舉動常常被大人們解讀為不禮貌:“哎,這孩子,別人好心好意問了話,她咋就不吭聲呢?”
春花實在不懂,這樣的問題讓她怎麽迴答!
還有一迴也是因為身高導致的不愉快。
當時春花正蹲著洗衣服,冷不丁地被一條小蟲嚇得打了個哆嗦。
旁邊一個嬸子看見了,咧著嘴樂嗬:“瞅瞅你這娃,長這麽高大,咋還能讓這麽小一條小蟲給嚇到?說出去要讓人笑掉大牙!”
春花實在不明白這有什麽好笑的,長得高點兒就不能怕蟲子了?
她不懂,隻覺得自己的高個子好像成了錯,連害怕蟲子這種天經地義的事兒都不能有了。
可長這麽高又不是她想要的。
當然,心裏想著的這些話,春花是打死也不會往外說的。
和嬸子們在一起的時候,她總是緊緊閉著嘴巴,不敢亂講話。
有時候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麽說,就算知道怎麽說,也擔心自己說得不夠好,會被別人笑話,說嘴笨,說她連話都不懂得說。
更多的時候,她怕說錯了話,在村子裏,小孩子說錯一句話,有時是要挨大人訓的。
特別是有的嬸子們嘴巴像鋒利的刀子,說話尖酸又刻薄,要是惹了她們,那可就有的受了。
有一迴,春花就因為不會說話吃了虧,被冤枉得那叫一個慘。
那是她九歲時候的事情,大家一起洗著衣服,一個平時嘴巴特別厲害的嬸子,突然發現自己的肥皂不見了。
她四處找,然後就看到了春花的肥皂,硬說是她的。
大家的肥皂都是村裏雜貨鋪裏買的,牌子一樣,沒寫名字,要是放一起根本認不出是誰的。
春花心裏急,但她生性膽小怕事,愣是一句話也沒敢為自己辯解。
看她低著頭默不作聲,大家便都覺得她真的偷了東西,於是那位嬸子也就順理成章地把肥皂拿迴去了。
沒了肥皂是小事,被扣上“小偷”的帽子可就讓人抬不起頭來了。
春花心裏那個冤,她知道自己沒偷,可偏偏又沒法說清楚,隻能打落牙齒和血吞,默默承受著這份不白之冤。
一同洗衣服的嬸子們對此議論紛紛。
“看著平時乖巧懂事的,居然會幹出這種事兒來。”
“哎,還不是因為窮嘛,窮得連塊肥皂都偷。”
有的人甚至當場教訓起春花來,嚴肅地說:“偷東西可不是個好習慣。村裏以前有個女娃因為偷人家的錢被抓到了,結果被打了一頓,是被剝光了衣服打的,真是丟人現眼。後來那女娃嫁不出去,投河自盡了,你可千萬別學她啊!”
春花聽著這話,感覺自己仿佛也被剝光了衣服,站在眾人麵前,羞恥得無地自容……
久而久之,春花對村裏的大人,尤其是女人們感到害怕。
對和她們一起洗衣服這件事更是產生了強烈的抵觸情緒。
以至於現在,即便是周末,她也養成了早早出門去洗衣服的習慣,為的就是避開她們。
秋葉也喜歡早點出門去洗衣服,不過她的原因和春花不一樣。
她喜歡清晨鄉間的景色,這時候的風景像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慢慢地在大自然中展現出來。
小路上沒有行人,兩旁的青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空氣中彌漫著泥土和花草特有的清香味,深吸一口,隻需一口,就能洗淨心靈的塵埃。
走在這樣的小路上,秋葉覺得快樂。
此刻,姐妹倆像往常一樣一前一後合力挑著滿滿兩桶衣服,朝老井那邊去。
今天的任務比平時多了一床被單。
兩人到了老井邊後,默契地分工忙起來,秋葉力氣大,負責從井中打水,春花則將衣物一一浸入水中,讓它們在井水中慢慢蘇醒。
先洗被單,將它鋪開,姐妹倆各自拿起一把刷子,一人占據一角,認真刷洗。
刷完一麵,翻過來,繼續這看似簡單卻也累人的清洗工作。
終於洗好後,過上幾遍清水,姐妹倆一人抓住被單的一頭,合力將它擰幹。
水嘩啦啦被擠出來,如同斷了線的珍珠,紛紛揚揚灑落,有的落在地上,濺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有的則飛向井邊的草叢,掛在綠葉上,晶瑩剔透像一顆顆露珠。
那被單在她們手中不停地扭曲、纏繞,最後變成了一條粗壯的“麻花”。
等其他衣物也都洗得幹幹淨淨時,太陽悄悄探出了半邊臉,溫柔的光芒輕輕鋪滿了整個村莊。
姐妹倆挑起桶子,踏上了迴家的路。
隨著她們漸行漸遠的腳步聲,老井邊重新歸於寧靜。
不過,這份寧靜不會持續太久,不久之後,就會有下一批村民挑著衣物來到老井邊。
她們會重複姐妹倆剛剛做過的動作:挑水、浸泡衣物、用刷子仔細刷洗、再用力擰幹……最後挑起裝滿衣物的桶子,帶著滿足的笑容踏上迴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