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不辨人形的屍首
蒙冤入獄,我破案成神你跑什麽 作者:藍鯊不吃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黑夜中,印康的腳步聲,孤獨而單調地響著,又像是催命的曲兒,在催促著他自己更加緊張不安。
前方,出現了一條小木橋。當他好不容易看到橋墩之時,狠狠地長出了一口濁氣。
隻要過了這個小木橋,再向前走出二十米,右轉就能上官道了。
上了官道,就容易遇到趕早路的人,就安全了。
希望,就在前方。
印康挑起擔子,放鬆心情,愉快地踏上了橋板。
殊不知,黑暗中,一道將自己和橋柱融深進夜色中的人,聽到他的腳步聲時,已握緊了雙掌,緊緊攥成了拳。
當印康經過時,黑影撲了上去。
……
一聲驚懼而又淒厲的“啊”叫聲,劃破了夜的寂靜,卻因著距離,沒有驚動到任何人的美夢。
直至天色放亮,有人出門之時,才看到了小木橋上已完全不辨人形的屍體,嚇得立刻趕到縣衙報了案。
“下官一接到報案,就趕到了出事地點。饒是下官見過各種各樣的屍首,當時入目所見,亦是嘔吐不止……太慘了。”
溫縣令,溫開文,說著說著,表情就愈發沉痛。
“無法認出屍首的所屬,直到次日,印康的家人來縣衙報失蹤,他們認出了屍首的衣物,才算是讓下官稍稍有了明確的調查方向。”
“可是,除了知道印康是個賣豆腐的小販,知道他日日裏早出晚歸,並無與人結有怨仇之外,仍是一無所知。”
“就在下官茫無頭緒,準備將案子上報給刑部之時,十月初四,石桂村的稻田內,再次發現了一名沒了人形的屍首。”
“就這樣,從九月初三開始,每個月,順推的日子,皆會在不同的地方,發現那樣的一名死者,無有斷絕,亦無人發現兇手一絲半點兒的痕跡。”
“第二樁案子,下官就已感覺實在無能,在沒能查到線索之後,就上了報。可……直到今歲的二月,修爺您擔任了刑部尚書之後,下官才再次將案宗整理上報。卻依舊石沉大海。”
“這起連環兇殺案,是下官心頭的一塊巨石,就有跟衡灣縣的海縣令提起過,本想請他協助一二,可他也沒能破解得了。”
“昨日,收到他的飛馬傳信,言明您二位爺親至,下官便……便硬著頭皮截馬喊冤。下官不信那些案宗會被修爺您置之不理,如果您未收到,絕不是您的錯。”
葉風安靜的聽著,聽到這兒時,忍不住看了溫開文一眼。
這位縣令,真的非常會說話,陳述得也相當有條理,是個很明白事理、更明白人情事故的人。
這又是一記隱形的“馬屁”,且沒有帶上絲毫的指責之意。關鍵是,葉風還能從對方的眼神中,明明白白看到:對方說得有多誠心實意。
他是真的沒有因案宗未得迴批而埋怨葉風。
而去歲年末時,朝中正亂哄哄著,像這些個民案,根本不會有人多看案宗一眼,更不會將案宗送到錦衣衛來。
官員們自身都難保呢。
一般外地遞到刑部的案宗,會先呈給負責管轄當省的給事中過目。
再由給事中決定上呈、還是留檔、還是安排人下到該省去查察。
如果決定上呈,才會到刑部侍郎的手上。再由刑部侍郎決定其去向。
隻有侍郎決定上呈了,才會出現在刑部尚書的案頭。
葉風是今歲二月中上任的刑部尚書,上任一個月,就在翻整前任留下的陳案案宗,並沒有看到與柳桂縣相關的。
如今想來,應該是新朝新帝,各部門也在忙著調整,各官員更是忙忙碌碌,這樣的民案,估計在給事中那兒就被留檔了。
就是先放放。
葉風卻批評不著人家。
新帝登基,前朝遺留貪腐又多,被新帝一一清算後,朝廷官員個個兒不是倒了黴,就是人仰馬翻。
民案,隻能排在當務之急的最後。
沒有將案宗打迴去,打迴當地由當地自行解決,而是留檔,等著有機會再往上呈,這已經是那位給事中在看重這件案子的緣故了。
溫開文也理解,所以誰都沒有抱怨,隻有自己幹著急。
“下官現在都輕易不敢下鄉了,真的是無顏麵對……”溫開文垂著頭,低聲道。
無法麵對苦主們期盼又痛苦的眼神,也無法麵對百姓們期盼又恐慌的心情。每每見之,都深覺無能。
可他連乞骸骨的資格都沒有,不破了此案,不能阻止那連環殺手再繼續作案,他寧可把自己吊死在城門樓子上。
迴家種紅薯都不配。
“先用飯吧,吃飽一點兒。”
接下來就要開忙了,下一頓飯還不知什麽時候、在哪裏吃呢。
葉風說著,手指輕敲了敲桌麵,敲出莫名令人心安的節奏,同時,麵上也帶出了讓人能感覺到踏實的微微笑意。
這案子,他接了!
溫開文感激得就要起身行禮,屁股剛動,就被戚鈞一把按住了肩頭。
“本分爾,不當謝。”戚鈞按了下,收迴手,拿起筷子,吃剛端上桌來的菜肴。
說得漫不經心。
溫開文則用力點頭。對,這一生,他認的就是這三個字:本分爾!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本分爾!!
這頓飯,主人家非常盡心,家禽野味兒滿滿實實地擺了一桌。
葉風等人卻吃得飛快,沒有沾酒,隻是也沒浪費了主人家的心意,也沒阻止人家呈上心意,每道菜都動了動筷子,直到湯上來了喝一碗,才道過謝,告辭離開。
葉風和戚鈞、小福王,沒給主人家留銀子,這種事,自然交給溫開文安排。
他們吃了,情領了,能讓溫開文安心就夠了。不可能再給銀,不然就等於是在打溫開文的臉。
這樣的舉動,的確徹徹底底讓溫開文的心落到了實處。
之後的一路上,他麵上的笑容,就沒有消失過。
當然這路也並不太長,因為死於連環兇殺案的其中一位女子,就是桂花村的人,屍首就埋在桂花村外的祖地裏。
“本縣不允許到處扔、或埋屍首,各村的祖地,都必須允許掩埋本村擁有戶籍之人。即便是才出生不久的嬰兒,也不得胡亂丟棄。”
溫開文一邊帶路,一邊講明為何該名未及笄女子,會被埋進祖地的原因。
前方,出現了一條小木橋。當他好不容易看到橋墩之時,狠狠地長出了一口濁氣。
隻要過了這個小木橋,再向前走出二十米,右轉就能上官道了。
上了官道,就容易遇到趕早路的人,就安全了。
希望,就在前方。
印康挑起擔子,放鬆心情,愉快地踏上了橋板。
殊不知,黑暗中,一道將自己和橋柱融深進夜色中的人,聽到他的腳步聲時,已握緊了雙掌,緊緊攥成了拳。
當印康經過時,黑影撲了上去。
……
一聲驚懼而又淒厲的“啊”叫聲,劃破了夜的寂靜,卻因著距離,沒有驚動到任何人的美夢。
直至天色放亮,有人出門之時,才看到了小木橋上已完全不辨人形的屍體,嚇得立刻趕到縣衙報了案。
“下官一接到報案,就趕到了出事地點。饒是下官見過各種各樣的屍首,當時入目所見,亦是嘔吐不止……太慘了。”
溫縣令,溫開文,說著說著,表情就愈發沉痛。
“無法認出屍首的所屬,直到次日,印康的家人來縣衙報失蹤,他們認出了屍首的衣物,才算是讓下官稍稍有了明確的調查方向。”
“可是,除了知道印康是個賣豆腐的小販,知道他日日裏早出晚歸,並無與人結有怨仇之外,仍是一無所知。”
“就在下官茫無頭緒,準備將案子上報給刑部之時,十月初四,石桂村的稻田內,再次發現了一名沒了人形的屍首。”
“就這樣,從九月初三開始,每個月,順推的日子,皆會在不同的地方,發現那樣的一名死者,無有斷絕,亦無人發現兇手一絲半點兒的痕跡。”
“第二樁案子,下官就已感覺實在無能,在沒能查到線索之後,就上了報。可……直到今歲的二月,修爺您擔任了刑部尚書之後,下官才再次將案宗整理上報。卻依舊石沉大海。”
“這起連環兇殺案,是下官心頭的一塊巨石,就有跟衡灣縣的海縣令提起過,本想請他協助一二,可他也沒能破解得了。”
“昨日,收到他的飛馬傳信,言明您二位爺親至,下官便……便硬著頭皮截馬喊冤。下官不信那些案宗會被修爺您置之不理,如果您未收到,絕不是您的錯。”
葉風安靜的聽著,聽到這兒時,忍不住看了溫開文一眼。
這位縣令,真的非常會說話,陳述得也相當有條理,是個很明白事理、更明白人情事故的人。
這又是一記隱形的“馬屁”,且沒有帶上絲毫的指責之意。關鍵是,葉風還能從對方的眼神中,明明白白看到:對方說得有多誠心實意。
他是真的沒有因案宗未得迴批而埋怨葉風。
而去歲年末時,朝中正亂哄哄著,像這些個民案,根本不會有人多看案宗一眼,更不會將案宗送到錦衣衛來。
官員們自身都難保呢。
一般外地遞到刑部的案宗,會先呈給負責管轄當省的給事中過目。
再由給事中決定上呈、還是留檔、還是安排人下到該省去查察。
如果決定上呈,才會到刑部侍郎的手上。再由刑部侍郎決定其去向。
隻有侍郎決定上呈了,才會出現在刑部尚書的案頭。
葉風是今歲二月中上任的刑部尚書,上任一個月,就在翻整前任留下的陳案案宗,並沒有看到與柳桂縣相關的。
如今想來,應該是新朝新帝,各部門也在忙著調整,各官員更是忙忙碌碌,這樣的民案,估計在給事中那兒就被留檔了。
就是先放放。
葉風卻批評不著人家。
新帝登基,前朝遺留貪腐又多,被新帝一一清算後,朝廷官員個個兒不是倒了黴,就是人仰馬翻。
民案,隻能排在當務之急的最後。
沒有將案宗打迴去,打迴當地由當地自行解決,而是留檔,等著有機會再往上呈,這已經是那位給事中在看重這件案子的緣故了。
溫開文也理解,所以誰都沒有抱怨,隻有自己幹著急。
“下官現在都輕易不敢下鄉了,真的是無顏麵對……”溫開文垂著頭,低聲道。
無法麵對苦主們期盼又痛苦的眼神,也無法麵對百姓們期盼又恐慌的心情。每每見之,都深覺無能。
可他連乞骸骨的資格都沒有,不破了此案,不能阻止那連環殺手再繼續作案,他寧可把自己吊死在城門樓子上。
迴家種紅薯都不配。
“先用飯吧,吃飽一點兒。”
接下來就要開忙了,下一頓飯還不知什麽時候、在哪裏吃呢。
葉風說著,手指輕敲了敲桌麵,敲出莫名令人心安的節奏,同時,麵上也帶出了讓人能感覺到踏實的微微笑意。
這案子,他接了!
溫開文感激得就要起身行禮,屁股剛動,就被戚鈞一把按住了肩頭。
“本分爾,不當謝。”戚鈞按了下,收迴手,拿起筷子,吃剛端上桌來的菜肴。
說得漫不經心。
溫開文則用力點頭。對,這一生,他認的就是這三個字:本分爾!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本分爾!!
這頓飯,主人家非常盡心,家禽野味兒滿滿實實地擺了一桌。
葉風等人卻吃得飛快,沒有沾酒,隻是也沒浪費了主人家的心意,也沒阻止人家呈上心意,每道菜都動了動筷子,直到湯上來了喝一碗,才道過謝,告辭離開。
葉風和戚鈞、小福王,沒給主人家留銀子,這種事,自然交給溫開文安排。
他們吃了,情領了,能讓溫開文安心就夠了。不可能再給銀,不然就等於是在打溫開文的臉。
這樣的舉動,的確徹徹底底讓溫開文的心落到了實處。
之後的一路上,他麵上的笑容,就沒有消失過。
當然這路也並不太長,因為死於連環兇殺案的其中一位女子,就是桂花村的人,屍首就埋在桂花村外的祖地裏。
“本縣不允許到處扔、或埋屍首,各村的祖地,都必須允許掩埋本村擁有戶籍之人。即便是才出生不久的嬰兒,也不得胡亂丟棄。”
溫開文一邊帶路,一邊講明為何該名未及笄女子,會被埋進祖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