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不要輕賤別人的心血
蒙冤入獄,我破案成神你跑什麽 作者:藍鯊不吃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別說葉風聽著迷糊,就連聽到的所有人都迷糊了。
尹俊苦笑。
苦苦的笑。
他苦笑著說出了更大的秘密。
“小人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迴答這個問題……”
其實尹俊那時候是想投靠葉風來著,就因為葉風宰了那些倭瓜,他覺得非常解氣。
但葉風……流放了他的兄弟。
就是那個扔了沈柔兒畫作,被葉風以肇事源頭之罪給流放了的人。
那人本來也是祝向貴的侍衛,是和尹俊一起長大的、被祝向貴收養調教的孤兒。
卻因長相俊俏,被樂丹郡主給討要去了郡主府。
祝向貴那樣的人……
那人對祝向貴失了望,也想將樂丹當成新主子,把郡主府當家,不知不覺也就日久生了情、動了心。
那人不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裏,又因為樂丹已死,他把繼續活下去的理由,變成了對葉風的恨。
尹俊是覺得葉風有大義,但這麽處理他的兄弟,他也認為真的是很有問題,便偷偷解救了兄弟,兩人一起投靠了楊金蓉。
因為那時和葉風擺明不對付的,除了祝向貴投靠的東廠,就隻有楊金蓉了。
他們沒看上楊嘉安,覺得對方和趙貴妃之間的那點兒爛事太惡心人。
可投靠是要交投名狀的。
楊金蓉就讓他們挖出了倭瓜的屍體,學習葉風的卸人之術,選擇了心性沒有那麽沉穩的夏輝為目標,殺了守村人。
果然,夏輝上當,背叛了葉風。
直到葉風追查倭瓜屍體,引起尹俊的警惕,為了防止萬一,再次搜查了刨挖倭瓜屍體的附近村莊,發現了杜家人……
他們遂再生一計,想要由此嫁禍給秦浩賢,讓葉風去對付秦浩賢。
“修爺……我們真的無法迴頭了。當小的知道您、知道您做下的一樁樁、一件件,尤其是從祝向貴口中得知您和戚使遠出福建救人的時候,小的其實就想向您自首來著。”
“小的信您,就因著您秉持的那份大義。可小的已有了牽掛……畢竟小的已經做下了那麽多的錯事,殺害了那麽多的無辜,小的活不了,但小的妹妹要怎麽辦……”
“對不住,修爺……經過了那麽多的事,小的、小的沒了勇氣……而且,小的要是自首,也必須招出另外兩名弟兄……”
尹俊不知道該怎麽才能形容出自己的矛盾心理。
他甚至都有想過:就此嫁禍給祝向貴算了。
其實,他死扛不招,就算不考慮妹妹、不考慮兄弟,也是為著不想破壞自己在葉風心目中的形象。
他不想在葉風麵前表現出自己最肮髒的一麵,這是一種最說不清楚的男人的情緒。
葉風能懂。
說白了,就是尹俊是個情緒比較容易受他人左右的人。
不少人也是這樣。當某一日、某一種情緒占據上風之後,原則和底線那些都可以浮動。
不算是牆頭草。
因為這樣的人,對於自己在那時候生出的情緒,會認為是最正確的選擇,且也會堅持一段時間,直到下一種情緒的到來。
就像某些貪官。
其實就官員來說,誰一上任就是奔著貪去的?不是。
有大部分人還是想要好好做事情的,很努力的。然後也能拒絕收禮,保持底線,堅守原則。直到……
在收與不收上反複橫跳、貪與不貪上矛盾糾結,然後再因為什麽事,給自己找到了什麽樣的一個理由,就一直貪下去了,且會越來越貪。
因為什麽?怕!
越怕越貪,越貪越怕,僥幸心理、從眾心理,都占大半。
而尹俊這樣的,他原本想投靠葉風,卻因為兄弟對葉風有恨,他的情緒也被兄弟帶偏。
再到後來,就是無法麵對葉風,感覺到了自卑,然後錯事越做越多,越來越無法麵對,索性也就把對葉風的情緒扔到了一邊,破罐子破摔。
直到被抓。
這種情緒才會重新被撿起來,然後死扛不招,怕被真的瞧不起。
其實真的在一開始,他能堅持一下底線,哪怕為著兄弟來問一聲葉風為什麽那麽處理,事情就會完全不一樣了。
想到這兒,葉風告訴了他。
“有些違律之事,是被誘惑的。比如:深更半夜,一個穿著清涼的女子,在靜寂無人的偏僻之處單獨走動。就很容易勾起別人的欲望。”
“還比如:你家門大敞著,院裏的桌子上放著一大盤金子、銀子。又沒有人。你說看見的人會有幾個不動心?”
“這種都屬於誘罪的成因。是要被追究的。畢竟人性這種東西,真的經不起多少考驗。”
“對於沈柔兒來說,那些畫作是她心血的付出,再不可得之物,你的兄弟,將之給毀了。這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激化了她與樂丹之間的矛盾,成為徹底讓沈柔兒起殺心的根由。”
“不要以為畫作算不得什麽,哪怕是塗鴉,它們對於創作者來說,價值都無可估量。都是他們心中的無價之寶。”
“你的兄弟毀的是人家的寶貝,說沒罪就沒罪了?這怎麽可能?”
“如果放任,豈不是人人可學之?今日毀人家的畫,明日碎別人的瓶,後日就該搶別人的人了。就算本官不追究他製造禍由之罪,他這麽做的本身就已違律。”
“你們錯就錯在,沒把那些畫當迴事兒。”
“輕賤了別人的心血,就必須為此付出代價。本官這麽說,你聽懂了嗎?”
尹俊苦笑。
垂下頭,捂著臉,眼淚,一滴滴從指縫中落下來。
他現在懂了,可是又有什麽用呢?一切都無法挽迴了。
他甚至還在想:為什麽葉大人要告訴他這些?如果他一直不知道,死就死了,也沒這麽難過了。
葉風看著他的表情,猜到他會有的想法,搖頭再道:“我告訴你,是想讓你死得明明白白,你也不想帶著混亂情緒下去地府吧?”
“現在,跟本官說說,參與殺害杜家十幾口人的,一共有五人。你和你的兄弟是三人,另外兩人,就是楊金蓉的人是嗎?他們四個都在哪裏?”
尹俊捂臉抽泣的動作頓住。
尹俊苦笑。
苦苦的笑。
他苦笑著說出了更大的秘密。
“小人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迴答這個問題……”
其實尹俊那時候是想投靠葉風來著,就因為葉風宰了那些倭瓜,他覺得非常解氣。
但葉風……流放了他的兄弟。
就是那個扔了沈柔兒畫作,被葉風以肇事源頭之罪給流放了的人。
那人本來也是祝向貴的侍衛,是和尹俊一起長大的、被祝向貴收養調教的孤兒。
卻因長相俊俏,被樂丹郡主給討要去了郡主府。
祝向貴那樣的人……
那人對祝向貴失了望,也想將樂丹當成新主子,把郡主府當家,不知不覺也就日久生了情、動了心。
那人不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裏,又因為樂丹已死,他把繼續活下去的理由,變成了對葉風的恨。
尹俊是覺得葉風有大義,但這麽處理他的兄弟,他也認為真的是很有問題,便偷偷解救了兄弟,兩人一起投靠了楊金蓉。
因為那時和葉風擺明不對付的,除了祝向貴投靠的東廠,就隻有楊金蓉了。
他們沒看上楊嘉安,覺得對方和趙貴妃之間的那點兒爛事太惡心人。
可投靠是要交投名狀的。
楊金蓉就讓他們挖出了倭瓜的屍體,學習葉風的卸人之術,選擇了心性沒有那麽沉穩的夏輝為目標,殺了守村人。
果然,夏輝上當,背叛了葉風。
直到葉風追查倭瓜屍體,引起尹俊的警惕,為了防止萬一,再次搜查了刨挖倭瓜屍體的附近村莊,發現了杜家人……
他們遂再生一計,想要由此嫁禍給秦浩賢,讓葉風去對付秦浩賢。
“修爺……我們真的無法迴頭了。當小的知道您、知道您做下的一樁樁、一件件,尤其是從祝向貴口中得知您和戚使遠出福建救人的時候,小的其實就想向您自首來著。”
“小的信您,就因著您秉持的那份大義。可小的已有了牽掛……畢竟小的已經做下了那麽多的錯事,殺害了那麽多的無辜,小的活不了,但小的妹妹要怎麽辦……”
“對不住,修爺……經過了那麽多的事,小的、小的沒了勇氣……而且,小的要是自首,也必須招出另外兩名弟兄……”
尹俊不知道該怎麽才能形容出自己的矛盾心理。
他甚至都有想過:就此嫁禍給祝向貴算了。
其實,他死扛不招,就算不考慮妹妹、不考慮兄弟,也是為著不想破壞自己在葉風心目中的形象。
他不想在葉風麵前表現出自己最肮髒的一麵,這是一種最說不清楚的男人的情緒。
葉風能懂。
說白了,就是尹俊是個情緒比較容易受他人左右的人。
不少人也是這樣。當某一日、某一種情緒占據上風之後,原則和底線那些都可以浮動。
不算是牆頭草。
因為這樣的人,對於自己在那時候生出的情緒,會認為是最正確的選擇,且也會堅持一段時間,直到下一種情緒的到來。
就像某些貪官。
其實就官員來說,誰一上任就是奔著貪去的?不是。
有大部分人還是想要好好做事情的,很努力的。然後也能拒絕收禮,保持底線,堅守原則。直到……
在收與不收上反複橫跳、貪與不貪上矛盾糾結,然後再因為什麽事,給自己找到了什麽樣的一個理由,就一直貪下去了,且會越來越貪。
因為什麽?怕!
越怕越貪,越貪越怕,僥幸心理、從眾心理,都占大半。
而尹俊這樣的,他原本想投靠葉風,卻因為兄弟對葉風有恨,他的情緒也被兄弟帶偏。
再到後來,就是無法麵對葉風,感覺到了自卑,然後錯事越做越多,越來越無法麵對,索性也就把對葉風的情緒扔到了一邊,破罐子破摔。
直到被抓。
這種情緒才會重新被撿起來,然後死扛不招,怕被真的瞧不起。
其實真的在一開始,他能堅持一下底線,哪怕為著兄弟來問一聲葉風為什麽那麽處理,事情就會完全不一樣了。
想到這兒,葉風告訴了他。
“有些違律之事,是被誘惑的。比如:深更半夜,一個穿著清涼的女子,在靜寂無人的偏僻之處單獨走動。就很容易勾起別人的欲望。”
“還比如:你家門大敞著,院裏的桌子上放著一大盤金子、銀子。又沒有人。你說看見的人會有幾個不動心?”
“這種都屬於誘罪的成因。是要被追究的。畢竟人性這種東西,真的經不起多少考驗。”
“對於沈柔兒來說,那些畫作是她心血的付出,再不可得之物,你的兄弟,將之給毀了。這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激化了她與樂丹之間的矛盾,成為徹底讓沈柔兒起殺心的根由。”
“不要以為畫作算不得什麽,哪怕是塗鴉,它們對於創作者來說,價值都無可估量。都是他們心中的無價之寶。”
“你的兄弟毀的是人家的寶貝,說沒罪就沒罪了?這怎麽可能?”
“如果放任,豈不是人人可學之?今日毀人家的畫,明日碎別人的瓶,後日就該搶別人的人了。就算本官不追究他製造禍由之罪,他這麽做的本身就已違律。”
“你們錯就錯在,沒把那些畫當迴事兒。”
“輕賤了別人的心血,就必須為此付出代價。本官這麽說,你聽懂了嗎?”
尹俊苦笑。
垂下頭,捂著臉,眼淚,一滴滴從指縫中落下來。
他現在懂了,可是又有什麽用呢?一切都無法挽迴了。
他甚至還在想:為什麽葉大人要告訴他這些?如果他一直不知道,死就死了,也沒這麽難過了。
葉風看著他的表情,猜到他會有的想法,搖頭再道:“我告訴你,是想讓你死得明明白白,你也不想帶著混亂情緒下去地府吧?”
“現在,跟本官說說,參與殺害杜家十幾口人的,一共有五人。你和你的兄弟是三人,另外兩人,就是楊金蓉的人是嗎?他們四個都在哪裏?”
尹俊捂臉抽泣的動作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