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浮濯聞聲頓步。
望枯敲響活字木板,“咚”得一聲,空蒙沉悶。
——不許去。
那些世家子弟裏,總有個興風作浪的伶俐人在裏頭叫喊。但到底還是良心未泯,見這風浮濯的青竹身滿是風霜,便有意將他放走:“諸位公子,這瞎子不理人,莫非還耳聾?必定不是個會來事的!幹脆讓他滾罷!”
一個模樣最小,身子圓溜溜,腦袋有些扁,又被旁人眾星捧月的小公子。乳牙缺了一處,嘴裏還要嚼著甘蔗,甭管可會嚼爛,就往水裏吐個不停:“這不是賞賜麽!他為何不領情!”
一名細嗓子的古稀老者慌了神,為他指正,身姿卻卑微:“公子!何來賞賜!這、這話隻有天家能說,莫要讓旁人誤解了您!”
小公子丟了這根“崎嶇不堪”的甘蔗,雙手往錦鯉紋樣的衣襟處擦拭:“噢!是!”
身旁比他年長幾歲的孩童,卻更為頑劣:“這瞎子我老早就看見了!一個人走!碰著老頭還知繞道!萬一是裝瞎裝聾呢!那豈不是——”
忤逆皇家貴胄。
另一個笑眯眯的同輩則直接找那老者求情:“我們聽話著呢,不說賞賜了,九弟難得出來一趟,碰著個年歲相仿的兒郎,便想結交一番,就準許九弟玩個盡興罷!如何?”
老者為閹人身,隻覺這一水兒的皇子都已盯上他的賤命,索性骨頭一折,跪個有力:“……公子們隨心即是,奴才怎敢有異議。”
人潮最偏之地,走出個穩重的儒士,應是過了弱冠年,卻同樣沆瀣一氣:“是個識趣的,重重有賞!”
另一頭爭相邀功的“公子”也不甘示弱:“是啊!公公……不,母妃說要叫什麽來著?對了!下人!該叫下人!你這下人莫要以為有賞就無礙了!先將那瞎子綁過來!”
“下人們”腳底抹油,通通跑了下來,甲板難堪其擾,吱呀吱呀地“控訴”著。不待他們釋開繩結,風浮濯便向海岸處折返。
頂著睽睽眾目,他去往漁夫身旁。
神隻天光,化粼粼水波。
“你們受苦了,都去岸邊罷……我來接應。”
望枯:……
……
……
她徹徹底底啞口無言了。
拿巫山作比,就好似是她與吹蔓二人約定要去巫山之巔賞景閑談,大費周章做了一桌佳肴後,防住了偷吃的忌孱,等來了無限夕陽。卻被人五花大綁送去廂房裏,給客人端茶送水、換洗被褥、收拾殘局,迫不得已聽那令人作嘔的汙言穢語,舉目無光。
像是,一朝從歸寧墜去了魔界。
望枯果真還未精通“鞭長莫及”之意,否則,怎會在這長鞭上延出幾寸,非要在夢裏幫一迴人?
日後,望枯再不會如此了。
那兩漁夫皆是祉州人,發絲間裝著“霞草”,風浮濯輕輕撥弄,便知是甘蔗碎屑。兩人應是認出他了,當即兩眼婆娑,又怕他被這船上之人識破,笨拙攆人。
“我們生來就窮,還沒娶媳婦呢!好不容易碰著出手闊綽的貴人,自然要可勁幹了……你這黃毛小兒,莫要搶了我們的生意!”
風浮濯頑固:“還是我來罷。”
那眾星捧月的小公子,卻一萬個不樂意,撒歡打潑:“慢著!我的大蚌珠還未釣到呢!這瞎子為何要替我自作主張!”
儒士怒目圓瞪,甭管成語是否用會了,都搬出來亂用一通:“是啊!你們可有將我們錦衣玉食的貴公子放在眼裏!這般以下犯上!就不怕橫死街頭麽!”
風浮濯不卑不亢:“我不怕,直管放他們走。”
儒士禁不起激:“好一個不怕!你可知我們都是誰!稍微動根手指就能叫你株連九族!”
這詞倒是用對了。
“是啊!誅他九族!”
“父皇……呸,父親日理萬機,哪有功夫管我們!對付一個瞎子何至如此?我一刀就夠了!”
“三哥別說大話啊!上迴春獵,是誰被嚇著了,連隻兔子都捉不到!”
“士別三日,不該刮目相看麽!你若不信……今日,你就與我比試一番!看誰先殺了這個瞎子!”
“比就比!三哥莫要露怯了!”
兩人衣著都是土棕色,個頭、發飾、談吐都大差不差,再細看模樣,也極為相似,定是一對孿生子。
而這“多子多福”的娘娘,還有個不敢生事的窩囊廢。
這孩兒麵色僵硬,見雙生子各不退讓,還脫了外衫要收緊褲腰帶,才惶恐勸說:“兄長們,父親前幾日在曦州就已責怪我們偷鑽藝伎裙底了……今日本該是閉門思過的時候,是‘管事’的拗不過我們,才租了大船,若是再起差池,恐怕……”
儒士卻早已見怪不怪,還趁機往自個兒臉上貼金:“小七,你膽兒小,和我們不一樣!我們,可都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做事都知分寸!隻管寬心罷!有這功夫,倒不妨猜猜你一雙這好打的兄長們,孰贏孰勝!”
這時,總算來了個說話帶腦子的皇子:“我們之中,當屬老九的身份最是殊異,無論行何事,都需事先同他過問。”
還能怎麽殊異?
唯有當朝太子了。
眾人就範,靜候老九發落:“……”
這太子卻是個裏外如一的草包,支支吾吾想不出一句答複,反倒問起風浮濯了:“瞎子,你本事很大麽?可會為我打撈起眼球大的蚌珠?”
他不會水。
但救人之心遠勝一切:“我會。”
太子儼然聽信,隨意編排:“既然會,那不簡單!讓那兩個老的走!留他一人伺候我!三哥四哥要殺就殺旁人罷!酉時前迴來便是!”
雙生二人興頭冷卻了大半,便知禮退下:“好,就聽老九的。”
祉州漁夫也是性情中人,執意想送走風浮濯。
“他沒本事!一個瞎子能成什麽氣候!隻會胡謅!倒不如我們來!”
“是啊!他可不是我們祉州人!什麽都不懂!諸位貴客們,當真要信他的一麵之詞麽?”
風浮濯欲言又止,沒能攔住:“……”
太子已初見暴虐端倪:“區區撈珠之事為何弄得如此麻煩!若非父親叫我修身養性!眼下就要將你們通通殺了!趁我姑且出手闊綽,就都留這裏好生找著!若還是找不到!都給我提頭來見!”
兩名漁夫悻悻喪氣:“……是。”
……
風浮濯並未“吹噓”太過,舟車勞頓時,“望枯”也曾問過他為何這般信奉神明,又如何與佛結的緣,他便順勢提了一嘴,且都與“水”有關。
少時,曾有一介懸鈴遊士,徒步穿行大漠,本要攢足一口氣去祉州休憩,卻倒在了祉州城門。得虧被風浮濯親自撿迴家,喂了口水,又讓古絲醫治。風長引為褒獎此事,派人在祉州境內,挨家挨戶地贈了三鬥米,圖一眾樂樂。
遊士也不是白眼狼,為報救命之恩,為風浮濯算了一卦。說他會繼承風長引的衣缽,合了官運,所做之事都與“善”字有關,假以時日,必定名揚四海。
但敗就敗在,風浮濯讓了自己一口“水”了。
風浮濯五行土多、火旺,與此相對的,便是缺水、缺木。其中,他滴水不能沾,水也來來之不易,不能輕易給旁人,尤其是“與仙家、佛門的有緣人”,遊士剛好就占了其一;二來,也不可隨意“補水”,水多則潰散,一旦泛濫了,定會吃許多莫須有的苦。
若要破此局,需得機緣讓“木”來鬆鬆土。否則,日後就是“孤家寡人”的命,徹底成了那片撬不動的旱地——執拗到底,眾叛親離。
遊士還對古絲與風長引千叮呤萬囑咐:“若你們二人得以長壽,其子亦可安樂永康;反之,縱有善終,他也必定飽受磋磨。因此,你們定要告知他長路漫漫,多聽多看。”
馬車過了一又一山時,風浮濯得空思及這些,隻覺萬般都是命:“父母二人早逝,了無庇佑,除了聽從我的本心,就是向白骨偶大人討些指點了。哪怕我心知父親正因大人而喪生,但我明白,大人隻有跟著我,才能免於被有心之人利用。”
四百年後的沙棠神樹裏,風浮濯也給了望枯一模一樣的答複。其心為日月,百年不迴轉。
望枯明白,土遇木,方可耕耘。
風浮濯是為等她來到。
……
思緒多少蹁躚,也都會瞻於眼下。
隻見風浮濯毫不猶豫解了衣裳,再將“望枯與娪”潛藏石子下,隻著裏衣投身江海裏。
不覺間,大船上多了些看客。
皆是女子。
“誒!慢著,兩名老漁夫都是赤身裸體下水!你這小兄弟為何不脫幹淨呢?”
“是啊,既是盲人,這白綢也是礙眼,不妨一並摘了罷!”
“可不是麽!明人不說暗話!小兄弟生得很有幾分姿色,我們可都是衝著你來的!定要好生表現啊!”
“哈哈哈哈!還是你敞亮!”
這些人穿金戴銀,市井氣很重,應是被那公公趕來救場的船家,口音與祉州人的溫暾截然不同,定是曦州人。
隻是,將勾欄的話術說與孩提聽,又怎知分寸?
“二位有二位的法子,我有我的法子。”風浮濯自然明白他們的意思,就此悶聲入水。
“哈哈哈!還羞怯呢!”
“有意思!未來可期啊!”
可惜,這幾個女商人並未“調戲”太久,就被另一批陸路的人馬打攪了。
達達馬蹄至,如軍閥整肅。
為首勒馬之人,有統帥之姿:“老爺!他們果真藏在此地!”
說是老爺,可循著此人望去,氣宇軒昂,震懾四方——多半就是本朝的天子。
“老爺”昂首去,勃然大怒:“你們這是在做何事!”
太子見著他才嚇軟腿:“父……父親,我隻是,顧及母妃……不,母親!她生辰將至!便想為她采得一個上乘的珠子!盡盡孝心!”
“老爺”是個明君,至少眼下看來如此:“還敢嘴硬!此地水勢湍急!誰許你如此害人的!”
那統帥眼尖,好似看見何事:“老爺!大事不妙!有一漁夫被船槳絞入了!”
“老爺”眥目:“什麽!”
遠遠看去,太子身旁那群弟兄們為他操碎了心,爭相獻計。他心領神會,連忙將功補過:“父親!我的貼身護衛水性極佳!讓他來救!”
而望枯從石縫看得這一混亂不堪的淺潭全貌,隻覺那時莫欺穀內,萬苦辭言之有理。
風浮濯的確“不老實”啊——
不然,怎知有意向轟隆不停的船槳下靠攏呢?
望枯敲響活字木板,“咚”得一聲,空蒙沉悶。
——不許去。
那些世家子弟裏,總有個興風作浪的伶俐人在裏頭叫喊。但到底還是良心未泯,見這風浮濯的青竹身滿是風霜,便有意將他放走:“諸位公子,這瞎子不理人,莫非還耳聾?必定不是個會來事的!幹脆讓他滾罷!”
一個模樣最小,身子圓溜溜,腦袋有些扁,又被旁人眾星捧月的小公子。乳牙缺了一處,嘴裏還要嚼著甘蔗,甭管可會嚼爛,就往水裏吐個不停:“這不是賞賜麽!他為何不領情!”
一名細嗓子的古稀老者慌了神,為他指正,身姿卻卑微:“公子!何來賞賜!這、這話隻有天家能說,莫要讓旁人誤解了您!”
小公子丟了這根“崎嶇不堪”的甘蔗,雙手往錦鯉紋樣的衣襟處擦拭:“噢!是!”
身旁比他年長幾歲的孩童,卻更為頑劣:“這瞎子我老早就看見了!一個人走!碰著老頭還知繞道!萬一是裝瞎裝聾呢!那豈不是——”
忤逆皇家貴胄。
另一個笑眯眯的同輩則直接找那老者求情:“我們聽話著呢,不說賞賜了,九弟難得出來一趟,碰著個年歲相仿的兒郎,便想結交一番,就準許九弟玩個盡興罷!如何?”
老者為閹人身,隻覺這一水兒的皇子都已盯上他的賤命,索性骨頭一折,跪個有力:“……公子們隨心即是,奴才怎敢有異議。”
人潮最偏之地,走出個穩重的儒士,應是過了弱冠年,卻同樣沆瀣一氣:“是個識趣的,重重有賞!”
另一頭爭相邀功的“公子”也不甘示弱:“是啊!公公……不,母妃說要叫什麽來著?對了!下人!該叫下人!你這下人莫要以為有賞就無礙了!先將那瞎子綁過來!”
“下人們”腳底抹油,通通跑了下來,甲板難堪其擾,吱呀吱呀地“控訴”著。不待他們釋開繩結,風浮濯便向海岸處折返。
頂著睽睽眾目,他去往漁夫身旁。
神隻天光,化粼粼水波。
“你們受苦了,都去岸邊罷……我來接應。”
望枯:……
……
……
她徹徹底底啞口無言了。
拿巫山作比,就好似是她與吹蔓二人約定要去巫山之巔賞景閑談,大費周章做了一桌佳肴後,防住了偷吃的忌孱,等來了無限夕陽。卻被人五花大綁送去廂房裏,給客人端茶送水、換洗被褥、收拾殘局,迫不得已聽那令人作嘔的汙言穢語,舉目無光。
像是,一朝從歸寧墜去了魔界。
望枯果真還未精通“鞭長莫及”之意,否則,怎會在這長鞭上延出幾寸,非要在夢裏幫一迴人?
日後,望枯再不會如此了。
那兩漁夫皆是祉州人,發絲間裝著“霞草”,風浮濯輕輕撥弄,便知是甘蔗碎屑。兩人應是認出他了,當即兩眼婆娑,又怕他被這船上之人識破,笨拙攆人。
“我們生來就窮,還沒娶媳婦呢!好不容易碰著出手闊綽的貴人,自然要可勁幹了……你這黃毛小兒,莫要搶了我們的生意!”
風浮濯頑固:“還是我來罷。”
那眾星捧月的小公子,卻一萬個不樂意,撒歡打潑:“慢著!我的大蚌珠還未釣到呢!這瞎子為何要替我自作主張!”
儒士怒目圓瞪,甭管成語是否用會了,都搬出來亂用一通:“是啊!你們可有將我們錦衣玉食的貴公子放在眼裏!這般以下犯上!就不怕橫死街頭麽!”
風浮濯不卑不亢:“我不怕,直管放他們走。”
儒士禁不起激:“好一個不怕!你可知我們都是誰!稍微動根手指就能叫你株連九族!”
這詞倒是用對了。
“是啊!誅他九族!”
“父皇……呸,父親日理萬機,哪有功夫管我們!對付一個瞎子何至如此?我一刀就夠了!”
“三哥別說大話啊!上迴春獵,是誰被嚇著了,連隻兔子都捉不到!”
“士別三日,不該刮目相看麽!你若不信……今日,你就與我比試一番!看誰先殺了這個瞎子!”
“比就比!三哥莫要露怯了!”
兩人衣著都是土棕色,個頭、發飾、談吐都大差不差,再細看模樣,也極為相似,定是一對孿生子。
而這“多子多福”的娘娘,還有個不敢生事的窩囊廢。
這孩兒麵色僵硬,見雙生子各不退讓,還脫了外衫要收緊褲腰帶,才惶恐勸說:“兄長們,父親前幾日在曦州就已責怪我們偷鑽藝伎裙底了……今日本該是閉門思過的時候,是‘管事’的拗不過我們,才租了大船,若是再起差池,恐怕……”
儒士卻早已見怪不怪,還趁機往自個兒臉上貼金:“小七,你膽兒小,和我們不一樣!我們,可都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做事都知分寸!隻管寬心罷!有這功夫,倒不妨猜猜你一雙這好打的兄長們,孰贏孰勝!”
這時,總算來了個說話帶腦子的皇子:“我們之中,當屬老九的身份最是殊異,無論行何事,都需事先同他過問。”
還能怎麽殊異?
唯有當朝太子了。
眾人就範,靜候老九發落:“……”
這太子卻是個裏外如一的草包,支支吾吾想不出一句答複,反倒問起風浮濯了:“瞎子,你本事很大麽?可會為我打撈起眼球大的蚌珠?”
他不會水。
但救人之心遠勝一切:“我會。”
太子儼然聽信,隨意編排:“既然會,那不簡單!讓那兩個老的走!留他一人伺候我!三哥四哥要殺就殺旁人罷!酉時前迴來便是!”
雙生二人興頭冷卻了大半,便知禮退下:“好,就聽老九的。”
祉州漁夫也是性情中人,執意想送走風浮濯。
“他沒本事!一個瞎子能成什麽氣候!隻會胡謅!倒不如我們來!”
“是啊!他可不是我們祉州人!什麽都不懂!諸位貴客們,當真要信他的一麵之詞麽?”
風浮濯欲言又止,沒能攔住:“……”
太子已初見暴虐端倪:“區區撈珠之事為何弄得如此麻煩!若非父親叫我修身養性!眼下就要將你們通通殺了!趁我姑且出手闊綽,就都留這裏好生找著!若還是找不到!都給我提頭來見!”
兩名漁夫悻悻喪氣:“……是。”
……
風浮濯並未“吹噓”太過,舟車勞頓時,“望枯”也曾問過他為何這般信奉神明,又如何與佛結的緣,他便順勢提了一嘴,且都與“水”有關。
少時,曾有一介懸鈴遊士,徒步穿行大漠,本要攢足一口氣去祉州休憩,卻倒在了祉州城門。得虧被風浮濯親自撿迴家,喂了口水,又讓古絲醫治。風長引為褒獎此事,派人在祉州境內,挨家挨戶地贈了三鬥米,圖一眾樂樂。
遊士也不是白眼狼,為報救命之恩,為風浮濯算了一卦。說他會繼承風長引的衣缽,合了官運,所做之事都與“善”字有關,假以時日,必定名揚四海。
但敗就敗在,風浮濯讓了自己一口“水”了。
風浮濯五行土多、火旺,與此相對的,便是缺水、缺木。其中,他滴水不能沾,水也來來之不易,不能輕易給旁人,尤其是“與仙家、佛門的有緣人”,遊士剛好就占了其一;二來,也不可隨意“補水”,水多則潰散,一旦泛濫了,定會吃許多莫須有的苦。
若要破此局,需得機緣讓“木”來鬆鬆土。否則,日後就是“孤家寡人”的命,徹底成了那片撬不動的旱地——執拗到底,眾叛親離。
遊士還對古絲與風長引千叮呤萬囑咐:“若你們二人得以長壽,其子亦可安樂永康;反之,縱有善終,他也必定飽受磋磨。因此,你們定要告知他長路漫漫,多聽多看。”
馬車過了一又一山時,風浮濯得空思及這些,隻覺萬般都是命:“父母二人早逝,了無庇佑,除了聽從我的本心,就是向白骨偶大人討些指點了。哪怕我心知父親正因大人而喪生,但我明白,大人隻有跟著我,才能免於被有心之人利用。”
四百年後的沙棠神樹裏,風浮濯也給了望枯一模一樣的答複。其心為日月,百年不迴轉。
望枯明白,土遇木,方可耕耘。
風浮濯是為等她來到。
……
思緒多少蹁躚,也都會瞻於眼下。
隻見風浮濯毫不猶豫解了衣裳,再將“望枯與娪”潛藏石子下,隻著裏衣投身江海裏。
不覺間,大船上多了些看客。
皆是女子。
“誒!慢著,兩名老漁夫都是赤身裸體下水!你這小兄弟為何不脫幹淨呢?”
“是啊,既是盲人,這白綢也是礙眼,不妨一並摘了罷!”
“可不是麽!明人不說暗話!小兄弟生得很有幾分姿色,我們可都是衝著你來的!定要好生表現啊!”
“哈哈哈哈!還是你敞亮!”
這些人穿金戴銀,市井氣很重,應是被那公公趕來救場的船家,口音與祉州人的溫暾截然不同,定是曦州人。
隻是,將勾欄的話術說與孩提聽,又怎知分寸?
“二位有二位的法子,我有我的法子。”風浮濯自然明白他們的意思,就此悶聲入水。
“哈哈哈!還羞怯呢!”
“有意思!未來可期啊!”
可惜,這幾個女商人並未“調戲”太久,就被另一批陸路的人馬打攪了。
達達馬蹄至,如軍閥整肅。
為首勒馬之人,有統帥之姿:“老爺!他們果真藏在此地!”
說是老爺,可循著此人望去,氣宇軒昂,震懾四方——多半就是本朝的天子。
“老爺”昂首去,勃然大怒:“你們這是在做何事!”
太子見著他才嚇軟腿:“父……父親,我隻是,顧及母妃……不,母親!她生辰將至!便想為她采得一個上乘的珠子!盡盡孝心!”
“老爺”是個明君,至少眼下看來如此:“還敢嘴硬!此地水勢湍急!誰許你如此害人的!”
那統帥眼尖,好似看見何事:“老爺!大事不妙!有一漁夫被船槳絞入了!”
“老爺”眥目:“什麽!”
遠遠看去,太子身旁那群弟兄們為他操碎了心,爭相獻計。他心領神會,連忙將功補過:“父親!我的貼身護衛水性極佳!讓他來救!”
而望枯從石縫看得這一混亂不堪的淺潭全貌,隻覺那時莫欺穀內,萬苦辭言之有理。
風浮濯的確“不老實”啊——
不然,怎知有意向轟隆不停的船槳下靠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