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浮濯若知自己氣血不暢、混沌四目時,對望枯說了如此有失儀度的話語,定會負荊請罪,任她處置。若望枯心善,想不出法子,或見不得血,風浮濯也願為她代勞。


    奈何,烈酒入喉,他隻是靜默一會兒,就什麽也不知了。


    望枯:“倦空君是喝醉了,還是……被下藥了?”


    風浮濯隻是扶著牆悶頭走,誤打誤撞邁進階梯——身後是明光燭火,眼前是萬丈深淵。


    良久後,他走走停停,緩神片刻,聲色明朗:“二者皆不是,我喝得少,也的確不勝酒力,但從未一杯倒過。”


    望枯:“……”


    那可就棘手了。


    這些妖怪最會動手腳,望枯本不願喝的,隻想借機潑他臉上,消消這黑熊妖的跋扈勢氣。未曾想風浮濯喝得太快,快到還未意識到被下藥,就已然釀成大錯。


    隻因巫山有一味藥,名為“樓蘭夜”,無色無味,吃下就會渾身發燙,再是昏聵難耐,不知所蹤。之所以喚作其名,是有幽會樓蘭之意,定要讓服用之人嚐嚐那軟香臥榻、終夜承歡的滋味。


    風浮濯如今,症狀已有其一,再有其二,那便是水深火熱,此夜難捱,靜待日光破曉。


    更何況,他是佛修。


    還是功德廟裏任人供奉,名震五界的佛修。


    若因此破戒,必將千夫所指。


    話又說迴來——那誰來破他的戒呢?


    巫山妖風開明,不乏會來事的姑娘,和哪路修士、妖怪看對眼了,便來一場露水情緣。隻是風浮濯毅力卓群,又生著帝王相,若緊盯姑娘們看一眼,再有興致,也會遍體生寒,四散逃離。


    望枯不怕風浮濯,但這麽些年,不近男色,更不近女色,雖知房事底細,卻無學以致用的念頭,斷然不可侍奉。


    無論哪般,引風浮濯破戒,都是大忌。望枯間接將讓他從神龕隕落,也難逃幸免,這樁恥辱釘會打在歲月長河中。


    風浮濯這會兒又像沒事人了,甚至還知停下來等等望枯:“怎麽不走了?”


    望枯:“……來啦。”


    莫非倦空君一身淨骨,還能免除合歡藥的功效?


    風浮濯屏息慢行,望枯在他後三步階梯,始終不曾邁進太多——既要離他遠些,望枯自當要好生聽著,省得做些惹他不快的事,以此增添負擔。


    風浮濯覺察到望枯顯而易見變得小心翼翼了,卻也不動聲色,輕瞥壁上攢動的兩條身影。


    他身在下,墨守方圓,步子緩緩;而散著發的望枯在上,骨相也娉婷嫋娜,頗為活潑好動。


    奈何影子忽大忽小,偶爾不慎交匯,便像東之啟明,西之長庚,明麵就是一星,卻在不同方位中晃出兩影——


    望枯有意躲他。


    自此,風浮濯斂下雙目,他被煮沸的五髒六腑,又封了層雪霜,唯有零星火苗。


    這場火是蓄謀已久,參雜野性獸欲,一旦騰升,便經久不滅。


    九成是那酒水不淨,一成是他不勝酒力。


    風浮濯潔身自好,煙鬥,酒肉,鬥蛐蛐,賭博等吃喝嫖賭、遊手好閑事,他斤兩不沾。至多不過,是弋禎法師斟了幾杯清冽又不搞推諉的荔枝酒,再陪他下幾盤無休無止的棋。


    可由是如此,從未將他唾棄的望枯,也因他今日一杯,而如此退避三舍,躲閃不及——


    男子果真出不了這爛風頭。


    非但無用,還招惹一身腥。


    二人一前一後,各懷鬼胎,也至最後一層。


    眼前隻有一麵石門,門上貼著泛舊紅紙底卻垂落大半的對聯,望枯用腳撥開地上供以偽裝的青苔,顯現出一個下嵌似的門閂,她從包袱中掏出銅製鑰匙插入——石門緩緩打開。


    一入此地,無論說它富麗堂皇,還是家徒四壁,竟都恰如其分。


    四麵石壁像是常被打理或是大雨衝刷的,薄灰覆上。屋內隻有一枝孤零零的瘦藤身,樹上無蟲。


    而藤下一圈細根,才被大做文章。不肖秉燭,什麽稀碎的光都有,柿子紅的、碧海藍的、螢火橙的,像是從四季中各自剜下幾塊,灑在四周,無法沉去它們的鋒芒,便成為不老殘花。


    供舊木長青,供代代年年。


    可但凡細看,就會發現這些東西——連破銅爛鐵都算不上。


    熠熠生輝的大多都來自於各色怪石,有大有小,共有十一個,依次淺埋土中一圈。而餘下的,則是些不甚精巧的鱗片、孔雀的羽毛、猛獸的獠牙、哪路修士落下的靈石、風過林梢的銀杏葉、生著瘢痕的蘑菇。


    甚至還有蝶變遺落的蠶蛹,和枯藤斷裂的每一條枝椏。


    望枯:“都在此地了,倦空君可要試試?”


    風浮濯頷首,小心繞過望枯的“家珍”,細數長短不一的藤枝,共有二十三根。


    風浮濯反複端詳:“隨我怎麽處置?”


    望枯:“自然。”


    風浮濯凝望她一眼:“……若我動藤身,身子可會疼?”


    望枯:“會的,但我不怕。”


    風浮濯:“嗯,手給我。”


    望枯:“倦空君這是又要下咒,悄悄把傷挪走嗎?”


    風浮濯:“並非,死生咒隻可下一迴。”


    望枯:“那便不必了,我忍得了。”


    風浮濯麵上聽從,卻不顧是否博得望枯首肯,順勢走去藤身前,指尖揮毫,淌出佛相半金半銅色的一撇一捺,合成一句佛教偈語。


    他是另起一咒,名為“渡傷咒”。


    風浮濯為佛祖後人,聽苦、共傷,是為根本。起此咒,無非是想感知到望枯身上的痛,好留分寸,緩個輕重。


    即便他也有法子將望枯的傷一並渡在自己身上受,但藤與身連成一脈,保存更多靈力才是有備無患。


    自當以複原為先。


    也幸好,望枯未曾覺察。


    風浮濯不再多問,單拎一株枯藤出來。


    下一瞬,他用力握緊,捏作齏粉。


    霎時,他眼前大震,像是混濁不堪的雨水倒灌眼中,再將瞳仁攪亂,疼得淚也落不下,最終,晝夜難分。


    眼中的燭火被吹滅。


    他們陷入一片寂靜的黑。


    再把世道拋棄。


    但天佑風浮濯,加之渡傷咒隻可共疼,不會負傷,眼中複得清明。


    風浮濯急忙尋去望枯的眼:“……望枯。”


    望枯眼中還有星輝,卻忽如一片烏黑雲,將星輝遮擋。


    萬物也黯然失色。


    望枯始終不丟枯藤枝,是因它們附著她的方方麵麵,可以是眼,可以是腿,可以是手,更可以是心,盡管它鮮少蓬勃跳動。


    隻是短暫將眼睛放下。


    過會兒就能迴來了。


    於是,她眨眨眼:“倦空君,我信你。”


    風浮濯:“……”


    他沒有歎氣。


    隻是在她看不見時,才敢肆無忌憚地看著她。


    好似隻有這樣,才能減輕她些許痛楚。


    而風浮濯,方才疼得就是眼。


    如今卻是心口了。


    藥勁上湧,風浮濯隻好一鼓作氣,讓風刃代勞,將剩餘所有枯枝剁碎。


    肩頸、耳垂、顱頂、掌心、膝蓋……


    疼痛如雨後春筍,冒不停,卻不飲甘霖。


    隻有疼。


    隻有,鋪天蓋地的疼。


    即便風浮濯沒有實傷,手心卻少有地生出汗了。


    他始終看著望枯。


    像是在打量——究竟要忍到幾時才肯罷休。


    望枯噙著唇,仍是直挺挺地站著,若非鬢角汗浸濕衣裳,定不會讓人看出異樣。


    風浮濯確信,望枯並不好。


    他闊步而去,本想將她放倒在地,但奈何地髒,又總有疙身的石子。


    他不甚舍得。


    風浮濯隻好盤腿而坐,將人抱在懷中——以己身當座椅。


    他讓她靠去自己的肩頸:“望枯,不可咬唇,若實在難耐,可咬我身。”


    望枯像是囈語:“……疼。”


    風浮濯:“我明白,先張嘴。”


    許是失明,讓望枯高估了自己的耐力,如今有人這麽哄著,她也受著、聽著,不假思索地照做。


    風浮濯扶正她的頭,他也偏頭迎去,送上自己的脖頸:“咬此地。”


    他也想過拿掌心給望枯——奈何,手也髒。


    望枯胡亂啃去,卻也收斂力道。


    與其說咬,更像在嚼,幾顆犬牙廝磨風浮濯的側頸。還不知換個地兒,咬不出血口,卻能留下淤青。


    風浮濯由著她來,一手扶好她的腰身,另一手則命結靡琴弦,小心在樹下刨土。


    不必太深,淺剜土麵薄薄一層,即可將那些碎屑埋入其中。


    他本想親手去埋,兩方都是望枯,隻好選懷中這個。


    埋好後,風浮濯單手念訣。


    這時,枯藤煥著明黃的光,藤身肉眼可見地粗壯一圈,粗藤根拱土而出,一半留在上緣,遍地“珍寶”無處安放。


    若去懸崖上往下看,興許幾尺藤身也會枝繁葉茂,又逢不朽春——


    風浮濯一次即救活了。


    先毀,再生,謂之鳳凰涅盤。


    而樹木同理——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取自龔自珍《己亥雜詩》)


    但如今再見枯木逢春的奇景,他並非是在耗費修為。


    而是功德。


    百年栽樹,千年蔭蔽一方。風浮濯施善萬人,才修來眼前功德圓滿。


    是蒼生救了他們。


    那般撕心裂肺的疼痛後,身子也疲倦不堪。


    懷裏望枯已然睡著,又許是曆經“向死而生”的煎熬,方得安身,才睡得這樣沉。


    她先前能與紙人較量,而今卻終於長得像實打實的人了。不盈一握的腰也如樹身長進,跟著寬了一圈。


    想來,不會再像先前那樣懼風了罷。


    隻是——


    風浮濯直覺不對,小心將她推開。


    望枯好不容易身上能掛住肉,衣裳可算能貼身。雖遠不及豐腴,但胸脯處,也終是大不一樣了。


    風浮濯緊緊闔眼,再念佛經靜心:“……”


    他險些忘了,還有藥物纏身。


    ……


    兩縷交錯的風忙前忙後,有模有樣將被攪亂的物什歸去原處。


    卻有一物,風有偏漏,卻陡然飛來風浮濯的眼前。


    他兩指夾住。


    光影斑斕,滿是褶皺,像蟬翼,像七色虹渲染,粗略一撚,怕是明鞏所製,百摧不壞。


    風浮濯細嗅一番,盡是甜膩之味。


    莫非,是包糖的糖紙?


    好在,今夜悄悄,甚好祈願——


    隻願黎民百姓與望枯,都能與此物一般,把世間囊成一個能折三千麵的掌中物。


    常笑不折腰,麵麵似今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厭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岸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岸殼並收藏厭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