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枯,這是何意。”


    望枯正撞風浮濯泠泠深瞳,寒風徐上。


    “字麵何意就是何意,”望枯歪頭,“不過,仙君怎的又生氣了?”


    挑挑揀揀,風浮濯才撚一語,不知分明:“……又?”


    望枯打馬虎眼:“沒呢,許是我看錯了罷。”


    這一家老小中尖嘴猴腮的男主子,起先總不吭聲,以為盼來天仙下凡,而今看望枯與風浮濯旁若無人地道話,卻像玩世不恭——芝麻大點的心眼,怎容半點沙礫。


    他怒發衝冠,一腳踹走破碗:“糊弄誰呢!”


    望枯連忙蹲下將碗扶正:“哪裏糊弄了?一口沒吃就灑了,好浪費啊……”


    風浮濯聲冷,向前一步,剛好把望枯擋得嚴嚴實實:“不食無妨,何故如此?”


    老婦人橫跳而出:“並非並非!神君,我這小兒自小被慣壞了,脾氣收不住,您莫要怪罪,我們怎會浪費您的一片苦心,恰好也沒灑幹淨,這就吃,這就吃……”


    這幾人見風浮濯一改善容,又怕惹神佛忌諱,禍害子孫萬代,於是恬不知恥端迴碎碗,自覺分食幾口。


    卻不想,他們輕抿一口,便捂嘴各尋牆角,幹嘔兩聲不止。


    眾人後挪三步:“……”


    適才說話的老婦隻認風浮濯為佛,是因見識過他的真本事,何況皮囊誤人,望枯卻生得盈盈一握,活像隻懂哭哭啼啼的繡花枕頭。


    真有憤懣,也隻敢向望枯討怨:“你、你害人!這血根本不幹淨!”


    望枯無辜努嘴:“可我並未逼你們吃啊。”


    佝僂老頭幫腔做事:“你不是要救人嗎?為何擺出這副架子!莫非你壓根沒有救人的本事!”


    望枯不假思索:“是的。”


    老頭氣得兩眼一翻:“你拿了神君的好處,卻罔顧他救人本心!你分明,分明就是個妖女!”


    望枯心下一顫——


    此言正中。


    竟叫一凡人識破她為妖了。


    望枯確要救人,卻也隻救風浮濯一個。


    其餘人之於她,自當無關痛癢。


    況且,此處歸根結底是明白祉州百姓心慈手軟,不會殺生,更無冒進的大本事,才駐地劫口人肉吃。


    但望枯生性無畏,再次東施效顰風浮濯割血救人,是為拖延一迴,好讓這些人帶著阮瑎趕緊走。待到這一家子再不害人,便讓風浮濯送己迴磐州。


    但現下想來——若真能害死他們,倒算因禍得福。


    這一家子氣得七竅生煙,作勢要抄家夥拚個魚死網破。但士卒是練家子,先前顧惜他們遇難,才給足臉麵不曾動粗,如今卻聽望枯無心之言,驀然醍醐灌頂——


    留在此地趁火打劫的,能是什麽好東西?


    而望枯,趁亂將那灑了個精光的小碗截胡,小拇指輕挑碗底,再放嘴裏,尚能嚐出滋味:苦蕎煮青荇,夏日悶雨晴。


    十成苦澀便也罷了,為何三分迴甘會惹出渾身戰栗。


    人在五界因好食而頗具盛名,卻都不知滋味——那些一口咬上的走獸,究竟都看上她什麽?


    有聲在後簌簌而來,不覺花滿衣。


    風浮濯:“……此物能吃麽?”


    望枯昂首看他,這神色當真熟稔。


    當年望枯初化人形,事事天真,有一日不慎將湖岸碧色卵石當作稀世珍寶藏在土中,還說要日日前來探尋,指不定能過上衣食無憂的好日子。


    一躍水中的別淺,便是如此模樣。


    憐憫,喟歎,視若孩提。


    隻是風浮濯,卻多了麵無表情,和幾分任其放肆的垂愛。


    望枯悻悻一笑:“確是不能吃的。”


    風浮濯:“凡是血,皆有穢,本就不該為食。”


    他能喂,是因他身有淨骨。


    望枯:“那倘若我真害死他們,仙君不會怨我麽?”


    風浮濯話鋒一轉:“萬般有命,我來了也是如此,不來也會如此。何況,你想救我,我何故生怨。”


    望枯撓撓頭:“也不是救,就是……”


    不舍送上門來的飯錢。


    風浮濯:“無論哪般,金丹給你,我便不會再討,至於救命恩情,我也理應再還一樁謝禮。”


    旁人是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取自《詩經·大雅·抑》)


    風浮濯卻報之以漫山桃林。


    望枯不講世故,贈什麽都一概收下:“在祉州逗留多日,我委實待厭了,前路定有更多棘手之事,隻想仙君送我去磐州一程。”


    風浮濯蹙眉:“隻是如此?”


    望枯:“隻是如此。”


    他一語不發,悄愴幽邃。


    望枯與風浮濯相處一日,已將他洞悉個透徹——


    風浮濯是嫌這謝禮,要得太少。


    ……


    他說一不二,合十雙手,端上血色蓮心眉。


    惝恍間,天地卷入狂風中,訝異聲此起彼伏。


    白光侵襲,吞噬周遭,望枯緊閉雙眼。


    陰冷地下洞穴如日拂下。


    還未睜眼,便聽到何人有序敲打木魚,何人搖頭晃腦誦經。


    她一睜眼,就萬籟俱靜。


    而眼前檀香四方院,高階梯下刻著仙家騰雲駕霧、飛天遙赴蟠桃會的浮雕。龍柱兩根一左一右陳列,十八層塔直立後方竹林,功德塔爐幾方都有,其中一座最甚,快要載不住過往香火了。


    如此氣派,望枯卻從未見過此地。


    正對的佛堂有三三兩兩的光頭和尚扶窗探頭,個頂個眉清目秀,模樣都算不上大,好似始料未及。


    其中一杏眼小和尚,生得極是唇紅齒白,不比旁處香爐高上多少,卻出奇穩重:“諸位施主,停仙寺今日已歇了,若要供奉香火,還請明日再來罷。”


    停仙寺……


    停仙寺!


    若無記錯,定是別淺昔日當差之地。


    士卒們不知所雲,卻見阮瑎和阿蓑都悠悠見醒,分別趕去將他攙扶起身。


    阮瑎氣若遊絲:“到磐州了嗎……為何此地,這樣像停仙寺?”


    商影雲四下打量,一拍腦袋:“神了!磐州的停仙寺!我說怎的這樣熟悉!怎的來此磐州了!”


    那一家老小也跟著來了,老婦與老翁癱軟在地,兩行熱淚又淌麵上:“什麽!磐州……為何會來磐州,這如何活得下去,倒不妨任我一頭撞死!”


    ——風浮濯竟是將所有人都帶來了。


    小和尚挽起長袖,伸出蓮藕肉手想要攙他二人一把:“施主,莫怕走投無路,我佛慈悲,可歸我佛門……”


    二人抱頭痛哭:“吃了半輩子的素,竟還要吃!這一生,太苦了——”


    亂作一鍋粥時,望枯左顧右盼,卻在長階之下的窄門旁,終見莊重黃牆下,那一綹藏不住的勝雪白衣。


    她背月提裙,邁上階梯,剛過十二步,卻聽門後樹影婆娑,撫弄仙人發。


    “不必過來。”


    隻聞其聲,不見他迴首。


    望枯輕聲問:“仙君,帶了這麽多人過來,定是折損了不少修為罷?”


    風浮濯能剖金丹,怎會不知將這些人送去別地飽腹。


    定是他們在祉州待了一輩子,性已定,不遠走。


    若非食人,興許風浮濯會允他們在那裏留一輩子。


    如此置氣帶來停仙寺,卻又為他們謀好後路。


    風浮濯答非所問:“出了此地,可雇輛馬車,一路東去,便是東宮。”


    聲聲靜,聲聲慢。


    他又道:“廟宇大多都擋妖魔鬼怪,但你有金丹了,往後自當暢通無阻。”


    子時月下,針葉風過滿城窗欞,因而捎來囈語綿綿,柔平寂夜清冷。


    望枯就此一腳站定,再未東倒西歪。


    身後人高聲喊——


    “小和尚!你有所不知!是一白衣飄飄,眉間染紅,生著苦相的仙人將我們帶來的!”


    何人又答——


    “莫非……施主快看看,可是這尊佛像?”


    又聽吱呀推門,望枯不由也看去——


    三十尺銅佛端坐百瓣蓮花中,白衣飄飄,眉間染紅,麵容清麗,卻不持苦相,反倒眼下痣浸著少年意氣,盡撒溫陽。


    卻聽商影雲道:“有點像,又有點不像,許是黑燈瞎火,我未看清。“


    望枯斬釘截鐵心道。


    不像。


    那小和尚卻興致勃勃道——“他為倦空君,是我磐州津津樂道的好佛,庇護我們萬代江山呢。”


    迴看門庭前,已不見風浮濯的身影。


    此去一別,佳期難遇,不待月下不相會。


    ……


    倦空君又顯世、並送人歸去停仙寺的事,鬧得滿城風雨。


    眾人在停仙寺歇腳一夜,趕在天光半亮時醒,一公公卻早立門旁恭候。


    “奴才為常歲,有失遠迎,這便帶阮刑捕迴宮麵聖。”此人話對阮瑎說,精明眼卻勾去望枯身上了,“阮刑捕,有請。”


    磐州之大,停仙寺在城郭,深宮三萬步也走不完。趕到時,已是驕陽午後了。


    皇宮百態,晝夜是兩幅光景。


    望枯還未多看,便聽常歲公公說“聖上要親自審問他們,帶進去”後,她被兩邊士卒挾持著邁入雕欄玉砌的殿內。


    高台座上的帝王,雖明黃龍袍,卻盡是儒身作派。臉骨走山勢而大氣,又提筆作目,端得百代社稷,也點濃墨畫眉弓。不見書卷傍身,也見詩文磅礴。


    同是文人風骨,卻遠勝十二峰的何所似。


    皇上放筆,不似審人,更似對詩,始終溫文爾雅:“殺十五個奴才的是何人?”


    望枯不卑不亢邁前一步:“我是冤枉的。”


    皇上:“可有憑證?”


    望枯:“天下有名的仵作都能為聖上拿出憑證,可惜我沒錢請,聖上請一個就是了。”


    商影雲背脊生汗:“……”


    皇上忍俊不禁:“朕已請了十個仵作,都說並無打鬥之傷,定是自戕,你有何見解?”


    望枯:“是的,我親眼所見。”


    皇上輕歎:“朕信你是冤枉的,隻可惜,你無欲無求,又隻講真話,這邪祟尋你墊背最是值當……你要知曉,一旦認你在場,這冤屈,可就怎麽都洗不清了。”


    確是此理,但就是把她舌頭繞一圈再捋直了,她也不願說聲謊話。


    皇上:“朕想知,那日你可有覺察不對,你若暢所欲言,朕可免你一死。”


    望枯清嗓:“我背屍時,看到漫天煙火,煙火每響一簇,便是一具屍。”


    皇上稍頓:“……當真?”


    望枯:“當真,屍氣之重,我錯不了。”


    皇上淡若如初:“好,將他二人帶去十一公主麵前,讓小十一親自會會。”


    常歲雙眼大睜:“……是。”


    ——十一公主本就見不得生人,如今還昏多醒少,若是這二人為害她之根……莫要被他們嚇背過去才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厭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岸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岸殼並收藏厭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