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辰堯和鄭伯聽了皆是愣在原地。
張之鶴繼續道:“還有嫂嫂與遠兒……都犧牲了……”
這一消息宛若晴天霹靂,將悶在盔甲裏的小辰堯激得一哆嗦,身上的盔甲何其沉重,他感覺自己有些喘不過氣來了。
鄭伯沉默,看著張之鶴頭上的白布,良久長歎一聲:“將軍呐!”
張之鶴還有軍務在身,隻得向二人欠身行禮後告辭,前往皇宮麵聖。
這一小隊人馬很快消失在將軍府前的街頭,隻留下原地一大一小的身影。
文辰堯突然覺得自己似乎不會說話了,慌亂地扯了扯鄭伯的衣角,無聲的淚水淌下,順著他的臉龐落在盔甲上麵。
鄭伯強忍悲痛,輕輕拂去文辰堯臉上的淚珠:“少爺,外頭風大,迴屋去吧。”
直到被鄭伯抱迴了房間,一個人呆著的時候,文辰堯終於發出了聲音。
是略帶沙啞的嘶吼聲,原來一個七歲的孩子,也可以發出這樣的聲音。
鄭伯在文辰堯房門外席地而坐,聽著文辰堯撕心裂肺的哭聲,不免感到心傷,將軍、夫人,還有大少爺,都這樣去了,小少爺可怎麽辦呀?
他如今也老了,是活不長了,可是小少爺才七歲呀,他如何能伴其長大成人,如何能讓少爺再與以往一般無憂無慮地生活下去?
鄭伯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他知道,將軍的部下會有人來照料文辰堯的,但總歸比不上親生的爹娘與兄長。
甚至,其實自己也是無所謂有沒有的,他不過是陪著小少爺等待親人罷了,至少鄭伯自己是這麽認為的。
聽著裏頭的哭聲,鄭伯握緊了拳頭,無論如何,小少爺如今是不可能一個人長大成人了,他得為小少爺找好後路,即使有天自己去了,小少爺也能好好活下去。
……
皇宮,禦鑒閣。
皇上看完折子,眉眼間有些疲倦,看著底下站著的張之鶴歎口氣,文河清夫妻為謩朝征戰多年,向來贏多輸少,在武將中威望甚高,如今被北胡敵軍暗算致死,誰能咽得下這口氣呢?
雖然此仗是贏了,但是謩朝由此損失文家一家的將士,還有連帶著一起被害的幾員老將,朝中武將,竟是隻剩下張之鶴和另一位剛上任的小將能用了。
天熙帝頓感無力:“張愛卿先迴去休息吧,此行辛苦了。”
張之鶴行禮告辭,留下天熙帝在禦鑒閣中煩悶地坐著。
“皇上。”天熙帝身旁的太監吳成端此時進來通報,“皇後娘娘在外頭候著呢。”
“讓她進來吧。”
“是。”
吳成端將鄭皇後迎進來後便退至一旁。
鄭皇後行了跪拜禮,天熙帝道:“起來吧,皇後,坐。”
鄭皇後起身:“多謝皇上。”
見鄭皇後坐下後,天熙帝才問話:“可是有什麽事嗎?”
鄭皇後略微頷首:“是恪兒他……唉。”
鄭皇後說到一半止住了話語,天熙帝也猜得到發生了什麽:“可是這孩子又跑到嫻貴人宮中了?”
鄭皇後點頭,臉上有些無奈之色。
皇甫恪是天熙帝最小的皇子,今年隻有六歲,生母是原來的何答應,在生產時難產而死,死後追封為嫻貴人。
天熙帝將皇甫恪交由鄭皇後扶養,隻是嫻貴人的宮殿如今依舊空著,也不知道皇甫恪是從哪裏聽說了他的身世,小半年前起就時常跑到嫻貴人生前的宮中。
天熙帝歎口氣,他原本就被軍務煩得鬧心,此時也沒有心思管皇甫恪了:“由著他去吧,到底還是孩子,許是長大些就懂事了。讓人悄悄跟著,別出事就好。”
鄭皇後明白了天熙帝的意思,是讓她放養了,於是起身行禮:“臣妾便不多打擾皇上了,臣妾告辭。”
“去吧。”天熙帝點點頭,繼續翻看手中的折子。
……
張之鶴剛出宮門,正要迴自己府上,抬眼卻看見了鄭伯的身影,忙走過去:“鄭伯,你如何在此處?”
鄭伯眼尾尚有淚痕,鬢邊多了幾縷白發,宮門外風大,吹得他發絲淩亂。他見到張之鶴出來,竟是直接跪下了:“張將軍呀!”
張之鶴趕忙將人扶起:“鄭伯,鄭伯!你不必如此,有事便直說吧。”
“還望張將軍多來府上看望小少爺。”鄭伯顫巍巍地站起來,手指尖有些發抖,也不知是冷的還是緊張的。
張之鶴瞬間理解了他的意思,文辰堯如今孤身一人,又如何能平安長大:“鄭伯您放心,隻要有空,我便會去府上看望堯兒。”
鄭伯連連彎腰道謝,原本就有些佝僂的身軀,脊背更彎了些,張之鶴看不下去,將人扶起,示意鄭伯坐他的馬車迴去。
鄭伯沒有答應,他可以為了小少爺彎腰,但他總歸是個倔強的人,不願意因為自己麻煩他人,張之鶴的住處與將軍府在反方向,一來一迴間,時辰就晚了。
看著鄭伯遠去的背影,張之鶴無聲地歎氣,正要迴府之時,卻被吳成端叫住。
“吳公公,可還有事?”張之鶴看見禦前之人出現在宮門口,有些奇怪。
吳成端彎腰行禮:“張將軍,皇上有急事召您覲見呢。”
張之鶴來不及細想,就跟著吳成端迴了禦鑒閣,裏麵天熙帝正將一茶杯摔碎在地,發著怒火。
“簡直欺人太甚!他們眼中可還有朕這個天子!”天熙帝語氣裏帶著憤怒,見到張之鶴進來,神情才稍微緩和下來。
天熙帝遞給張之鶴一封奏折,上麵寫著,西戎見謩朝與北胡一戰,折損包括文河清夫妻在內的數名大將,便按捺不住心思,舉兵在兩國邊境處駐紮,揚言要謩朝將下河劃為西戎的封地,以正其諸侯之名。
所謂的正諸侯之名完全是冠冕堂皇的借口,西戎本就是諸侯國,何須再次正名。
下河位於謩朝、北胡與西戎的三國交界之處,原本被北胡搶占,謩朝剛將其奪迴不久。
如今西戎突然來摻和一腳,分明是不把謩朝放在眼裏了,若是下河讓西戎占去,到時候一旦其與北胡聯手,謩朝的戰線將延長為整個西北邊境。
張之鶴也氣得不輕,文將軍是不在了,但是朝中還有他呢!
天熙帝現在直接封張之鶴為征西將軍,次日朝上便為其正式加封,並命他即刻啟程趕往邊境平亂。
張之鶴接旨後正欲離開準備,忽的想起剛才的鄭伯,又放心不下文辰堯,便沒有馬上離開。
天熙帝見他麵帶難色,問道:“張愛卿可還有問題?”
張之鶴跪下道:“還望聖上恕罪,有一事……微臣確實放心不下。”
張之鶴繼續道:“還有嫂嫂與遠兒……都犧牲了……”
這一消息宛若晴天霹靂,將悶在盔甲裏的小辰堯激得一哆嗦,身上的盔甲何其沉重,他感覺自己有些喘不過氣來了。
鄭伯沉默,看著張之鶴頭上的白布,良久長歎一聲:“將軍呐!”
張之鶴還有軍務在身,隻得向二人欠身行禮後告辭,前往皇宮麵聖。
這一小隊人馬很快消失在將軍府前的街頭,隻留下原地一大一小的身影。
文辰堯突然覺得自己似乎不會說話了,慌亂地扯了扯鄭伯的衣角,無聲的淚水淌下,順著他的臉龐落在盔甲上麵。
鄭伯強忍悲痛,輕輕拂去文辰堯臉上的淚珠:“少爺,外頭風大,迴屋去吧。”
直到被鄭伯抱迴了房間,一個人呆著的時候,文辰堯終於發出了聲音。
是略帶沙啞的嘶吼聲,原來一個七歲的孩子,也可以發出這樣的聲音。
鄭伯在文辰堯房門外席地而坐,聽著文辰堯撕心裂肺的哭聲,不免感到心傷,將軍、夫人,還有大少爺,都這樣去了,小少爺可怎麽辦呀?
他如今也老了,是活不長了,可是小少爺才七歲呀,他如何能伴其長大成人,如何能讓少爺再與以往一般無憂無慮地生活下去?
鄭伯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他知道,將軍的部下會有人來照料文辰堯的,但總歸比不上親生的爹娘與兄長。
甚至,其實自己也是無所謂有沒有的,他不過是陪著小少爺等待親人罷了,至少鄭伯自己是這麽認為的。
聽著裏頭的哭聲,鄭伯握緊了拳頭,無論如何,小少爺如今是不可能一個人長大成人了,他得為小少爺找好後路,即使有天自己去了,小少爺也能好好活下去。
……
皇宮,禦鑒閣。
皇上看完折子,眉眼間有些疲倦,看著底下站著的張之鶴歎口氣,文河清夫妻為謩朝征戰多年,向來贏多輸少,在武將中威望甚高,如今被北胡敵軍暗算致死,誰能咽得下這口氣呢?
雖然此仗是贏了,但是謩朝由此損失文家一家的將士,還有連帶著一起被害的幾員老將,朝中武將,竟是隻剩下張之鶴和另一位剛上任的小將能用了。
天熙帝頓感無力:“張愛卿先迴去休息吧,此行辛苦了。”
張之鶴行禮告辭,留下天熙帝在禦鑒閣中煩悶地坐著。
“皇上。”天熙帝身旁的太監吳成端此時進來通報,“皇後娘娘在外頭候著呢。”
“讓她進來吧。”
“是。”
吳成端將鄭皇後迎進來後便退至一旁。
鄭皇後行了跪拜禮,天熙帝道:“起來吧,皇後,坐。”
鄭皇後起身:“多謝皇上。”
見鄭皇後坐下後,天熙帝才問話:“可是有什麽事嗎?”
鄭皇後略微頷首:“是恪兒他……唉。”
鄭皇後說到一半止住了話語,天熙帝也猜得到發生了什麽:“可是這孩子又跑到嫻貴人宮中了?”
鄭皇後點頭,臉上有些無奈之色。
皇甫恪是天熙帝最小的皇子,今年隻有六歲,生母是原來的何答應,在生產時難產而死,死後追封為嫻貴人。
天熙帝將皇甫恪交由鄭皇後扶養,隻是嫻貴人的宮殿如今依舊空著,也不知道皇甫恪是從哪裏聽說了他的身世,小半年前起就時常跑到嫻貴人生前的宮中。
天熙帝歎口氣,他原本就被軍務煩得鬧心,此時也沒有心思管皇甫恪了:“由著他去吧,到底還是孩子,許是長大些就懂事了。讓人悄悄跟著,別出事就好。”
鄭皇後明白了天熙帝的意思,是讓她放養了,於是起身行禮:“臣妾便不多打擾皇上了,臣妾告辭。”
“去吧。”天熙帝點點頭,繼續翻看手中的折子。
……
張之鶴剛出宮門,正要迴自己府上,抬眼卻看見了鄭伯的身影,忙走過去:“鄭伯,你如何在此處?”
鄭伯眼尾尚有淚痕,鬢邊多了幾縷白發,宮門外風大,吹得他發絲淩亂。他見到張之鶴出來,竟是直接跪下了:“張將軍呀!”
張之鶴趕忙將人扶起:“鄭伯,鄭伯!你不必如此,有事便直說吧。”
“還望張將軍多來府上看望小少爺。”鄭伯顫巍巍地站起來,手指尖有些發抖,也不知是冷的還是緊張的。
張之鶴瞬間理解了他的意思,文辰堯如今孤身一人,又如何能平安長大:“鄭伯您放心,隻要有空,我便會去府上看望堯兒。”
鄭伯連連彎腰道謝,原本就有些佝僂的身軀,脊背更彎了些,張之鶴看不下去,將人扶起,示意鄭伯坐他的馬車迴去。
鄭伯沒有答應,他可以為了小少爺彎腰,但他總歸是個倔強的人,不願意因為自己麻煩他人,張之鶴的住處與將軍府在反方向,一來一迴間,時辰就晚了。
看著鄭伯遠去的背影,張之鶴無聲地歎氣,正要迴府之時,卻被吳成端叫住。
“吳公公,可還有事?”張之鶴看見禦前之人出現在宮門口,有些奇怪。
吳成端彎腰行禮:“張將軍,皇上有急事召您覲見呢。”
張之鶴來不及細想,就跟著吳成端迴了禦鑒閣,裏麵天熙帝正將一茶杯摔碎在地,發著怒火。
“簡直欺人太甚!他們眼中可還有朕這個天子!”天熙帝語氣裏帶著憤怒,見到張之鶴進來,神情才稍微緩和下來。
天熙帝遞給張之鶴一封奏折,上麵寫著,西戎見謩朝與北胡一戰,折損包括文河清夫妻在內的數名大將,便按捺不住心思,舉兵在兩國邊境處駐紮,揚言要謩朝將下河劃為西戎的封地,以正其諸侯之名。
所謂的正諸侯之名完全是冠冕堂皇的借口,西戎本就是諸侯國,何須再次正名。
下河位於謩朝、北胡與西戎的三國交界之處,原本被北胡搶占,謩朝剛將其奪迴不久。
如今西戎突然來摻和一腳,分明是不把謩朝放在眼裏了,若是下河讓西戎占去,到時候一旦其與北胡聯手,謩朝的戰線將延長為整個西北邊境。
張之鶴也氣得不輕,文將軍是不在了,但是朝中還有他呢!
天熙帝現在直接封張之鶴為征西將軍,次日朝上便為其正式加封,並命他即刻啟程趕往邊境平亂。
張之鶴接旨後正欲離開準備,忽的想起剛才的鄭伯,又放心不下文辰堯,便沒有馬上離開。
天熙帝見他麵帶難色,問道:“張愛卿可還有問題?”
張之鶴跪下道:“還望聖上恕罪,有一事……微臣確實放心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