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裏應外合
我去投皇叔,呂布直搖頭 作者:大貓艾瑞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霍驍命令下,其麾下這一路劉備軍,共兩萬多兵馬,迅速自附亭開拔,急行軍前往仲氏王朝“帝都”壽春。
此刻,袁術早得知劉備軍進犯,已下令壽春全城戒嚴,封鎖各處城門,任何人不得隨意出入。
壽春乃戰國時期楚國舊都,作為當今天下有名的富庶大城,論及繁華程度,幾乎可與許都,鄴城,襄陽等城池媲美。
袁術在壽春盤踞多年,稱帝之後更是大興土木,興建官署宮殿,作為仲氏王朝都城。
近年來,袁術勢力衰敗,對壽春本地世家大族,乃至商人百姓,更是橫征暴斂,盤剝壓榨。許多民眾敢怒不敢言,隻得冒險逃離壽春,前往他處。
即便如此,這壽春城內,當下依舊有十數萬人口,可供袁術軍“驅策”,這也是袁術敢於死守壽春城的底氣所在!
霍驍兵馬抵達壽春之後,並未馬上攻城,而是依據龐統信中計劃,開始進行圍城。
主公劉備不欲多行殺戮,況且這江淮之地,貫通南北,正是自家日後爭霸中原腹地,乃至南下江東的重要根基。
當下倘若得壽春城池,卻大失百姓人望,於自家大業更是貽害無窮。
霍驍此前通過燭龍秘諜情報,已經得知壽春城高牆厚,如今一見,果然不同凡響!
壽春城規模宏大,不同於尋常城池。
其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竟各自設有兩座城門,也就是說,壽春城內有八座城門,需要袁術軍防守。
相應的,若劉備軍欲強攻壽春,亦可能要分兵八處!
據龐統信中所言,壽春城中的袁術軍與世家大族私兵,加起來至少超過兩萬,並不少於自己麾下兵馬。
“若無龍鳳合謀,先破曲陽,再調虎離山,引張勳攻打下蔡,將袁術逼到此等山窮水盡之境,我軍要想強攻拿下壽春,恐非要損失數萬兵馬不可!”
霍驍心中暗暗計較,對諸葛亮,龐統二人又多了幾分欽佩之意。
魏延自從上次軍議,被霍驍以主帥身份警示,二人之間關係便日漸微妙。
其建功立業之心愈發強烈,暗中發誓要在壽春立下大功,最好是......生擒偽帝袁術!屆時必更得主公提拔賞識,甚至有朝一日,再不必屈居霍驍之下!
好在霍驍並未記恨魏延,反倒讓其統領投石車部隊,仿曲陽之例,先對壽春展開遠程佯攻。
此時,袁術大將軍張勳圍攻下蔡,卻被廖化阻擋,又反被關羽,張飛擊潰,霍驍已接到自家快騎捷報。
當下壽春全城封鎖,這等“戰果”尚無途徑傳入城內,霍驍自然要“幫他一幫”!
很快,魏延指揮的投石車部隊,發射的石彈,被悄然換成了一個個泥瓦罐,其中塞滿布條,上書張勳戰敗,壽春已無援軍,偽帝袁術必滅等等“誅心”之言。
隨著劉備軍新式投石車的陣陣齊射,這些泥瓦罐被投射入城中,一旦破裂,布條便是漫天飛舞,形同後世的“勸降傳單”。
同時,霍驍又命張遼挑選驍騎軍中嗓門最大,騎術精湛的軍士,在壽春城牆下往來奔馳,四處叫嚷:
“劉皇叔天兵已至!袁術篡漢自立,倒行逆施,此番必敗!”
“壽春城中軍民何辜,速速開城來降!劉皇叔乃仁德之君,唯誅首惡,不問旁人!”
這輪番而至的攻心戰,頓時讓城內袁術軍本就不高昂的士氣,一下子再度跌落至穀底。
壽春皇宮內,袁術聽聞此事,頓時又驚又怒,大將軍張勳的最後三萬精兵,竟也被劉備軍擊敗???
“張勳......誤朕!張勳誤朕!廢物,統統都是廢物!”
袁術在龍椅之上,歇斯底裏地大吼大叫道。
“不對,朕不可能敗,張勳乃朕股肱重臣,他不會敗!此必為劉備謠言詭計,下蔡城已被朕的大將軍攻下,對!這才是實情!”
思慮片刻,袁術竟是又哭又笑,顯然驟遭打擊,已是心神俱震。
自霍驍率兵圍困壽春,袁術心中日漸陰霾,他這個仲氏王朝皇帝,已久未“上朝”,對麾下文武百官也是拒之不見。
如今,朝中能得見袁術,依舊還得其信賴的,僅有侍中楊弘一人。
楊弘聽聞張勳戰敗,如今不知所蹤,心中也是將信將疑。
不過......讓張勳前往攻打下蔡,引劉備分兵,以解壽春之圍,乃是其與龐統一同獻策!
無論此事,到底真相如何,張勳是勝是敗,他楊弘也決不能認錯,否則袁術震怒之下,自己恐怕都是死路一條。
楊弘將心一橫,出言道:
“陛下息怒!此等謠言,必是城外劉備軍捏造,試圖亂我軍心!大將軍久經戰陣,想必已攻下下蔡,正率兵前來救援!陛下萬不可灰心喪氣,號令壽春軍民死守壽春,方為正途!”
袁術並非傻瓜,但他乃四世三公袁家嫡子,自幼錦衣玉食,從未遭受過此等挫折。
如今悍然稱帝,已是騎虎難下,他寧願自欺欺人,相信張勳未敗,自己還有翻盤機會!
在楊弘的多番開解下,袁術緊繃的神經,終於有了一絲緩和,其牢牢握住手中的傳國玉璽,仿佛這便是他的“天命”所在。
“楊愛卿忠心可嘉,朕心甚慰!這壽春城內防務,便由愛卿主事,那梁綱,樂就二將皆聽命於你!”
內心掙紮半晌,袁術還是無力地癱坐在龍椅上,再度下令道:
“軍中士卒,若有膽敢散布謠言者,一律處斬,絕不姑息!此為軍法,城中世家大族私兵,亦遵循此例!”
“諾!微臣謝陛下信任!”
楊弘此刻,卻是喜憂參半,自己一介寒門書生,終於兵權在手,成為了仲氏朝廷第一人!
但其不通兵法戰陣,還好有那鳳雛龐統為盟友,眼下兩人同在一條船上,料想其必也會鼎力相助。
若是......那張勳當真已敗,死守壽春城恐怕也未必穩妥,屆時......少不得要帶這位“陛下”出逃,再做打算了!
楊弘心中頓時湧起別的念頭,對袁術的忠心,也已開始搖擺不定。
他看著袁術那張受驚慘白的麵孔,卻隻是拱手告退,自去布置壽春城防禦了。
好在龐統不愧鳳雛之名,其曉暢軍事,對楊弘更是知無不言。
在龐統建議下,壽春全城中,連同各世家大族貢獻的私兵在內,共兩萬多兵馬,先被分為八隊,每隊兩千人,分別駐守壽春八處城門。
而大將梁綱,樂就坐鎮中樞,各統領三千兵馬,拱衛壽春皇宮,以及作為各處城門支援部隊。
身為“內應”的龐統,為免楊弘,梁綱,樂就等人起疑,每處城門的兩千兵馬,皆由一千袁術軍,與一千壽春世家私兵協防作戰。
楊弘思慮片刻,見身為老行伍的梁綱,樂就二人也並無異議,當即拍板,按龐統策略調整各處兵馬配置。
楊弘又見身為自己智囊的龐統,麵色略帶凝重,以為其對此番大戰,也是心有顧慮,不禁出言開解道:
“龐大人,壽春堅城,易守難攻,陛下又在此經營多年,不必憂慮。我料那劉備軍久攻不下,必然自退,屆時我等便是大功一件。”
楊弘此話,其實自己都未必信,不過他初掌軍權,還是要對屬下安撫一番。
龐統緩過神來,連忙道:
“是!統從未經曆此等大戰,心神恍惚,倒是讓楊大人見笑了!有楊大人與諸位將軍坐鎮壽春,那劉備必敗無疑!”
說完,龐統看向壽春城東南城門方向,嘴角顯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下章預告“仲氏末路”!
此刻,袁術早得知劉備軍進犯,已下令壽春全城戒嚴,封鎖各處城門,任何人不得隨意出入。
壽春乃戰國時期楚國舊都,作為當今天下有名的富庶大城,論及繁華程度,幾乎可與許都,鄴城,襄陽等城池媲美。
袁術在壽春盤踞多年,稱帝之後更是大興土木,興建官署宮殿,作為仲氏王朝都城。
近年來,袁術勢力衰敗,對壽春本地世家大族,乃至商人百姓,更是橫征暴斂,盤剝壓榨。許多民眾敢怒不敢言,隻得冒險逃離壽春,前往他處。
即便如此,這壽春城內,當下依舊有十數萬人口,可供袁術軍“驅策”,這也是袁術敢於死守壽春城的底氣所在!
霍驍兵馬抵達壽春之後,並未馬上攻城,而是依據龐統信中計劃,開始進行圍城。
主公劉備不欲多行殺戮,況且這江淮之地,貫通南北,正是自家日後爭霸中原腹地,乃至南下江東的重要根基。
當下倘若得壽春城池,卻大失百姓人望,於自家大業更是貽害無窮。
霍驍此前通過燭龍秘諜情報,已經得知壽春城高牆厚,如今一見,果然不同凡響!
壽春城規模宏大,不同於尋常城池。
其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竟各自設有兩座城門,也就是說,壽春城內有八座城門,需要袁術軍防守。
相應的,若劉備軍欲強攻壽春,亦可能要分兵八處!
據龐統信中所言,壽春城中的袁術軍與世家大族私兵,加起來至少超過兩萬,並不少於自己麾下兵馬。
“若無龍鳳合謀,先破曲陽,再調虎離山,引張勳攻打下蔡,將袁術逼到此等山窮水盡之境,我軍要想強攻拿下壽春,恐非要損失數萬兵馬不可!”
霍驍心中暗暗計較,對諸葛亮,龐統二人又多了幾分欽佩之意。
魏延自從上次軍議,被霍驍以主帥身份警示,二人之間關係便日漸微妙。
其建功立業之心愈發強烈,暗中發誓要在壽春立下大功,最好是......生擒偽帝袁術!屆時必更得主公提拔賞識,甚至有朝一日,再不必屈居霍驍之下!
好在霍驍並未記恨魏延,反倒讓其統領投石車部隊,仿曲陽之例,先對壽春展開遠程佯攻。
此時,袁術大將軍張勳圍攻下蔡,卻被廖化阻擋,又反被關羽,張飛擊潰,霍驍已接到自家快騎捷報。
當下壽春全城封鎖,這等“戰果”尚無途徑傳入城內,霍驍自然要“幫他一幫”!
很快,魏延指揮的投石車部隊,發射的石彈,被悄然換成了一個個泥瓦罐,其中塞滿布條,上書張勳戰敗,壽春已無援軍,偽帝袁術必滅等等“誅心”之言。
隨著劉備軍新式投石車的陣陣齊射,這些泥瓦罐被投射入城中,一旦破裂,布條便是漫天飛舞,形同後世的“勸降傳單”。
同時,霍驍又命張遼挑選驍騎軍中嗓門最大,騎術精湛的軍士,在壽春城牆下往來奔馳,四處叫嚷:
“劉皇叔天兵已至!袁術篡漢自立,倒行逆施,此番必敗!”
“壽春城中軍民何辜,速速開城來降!劉皇叔乃仁德之君,唯誅首惡,不問旁人!”
這輪番而至的攻心戰,頓時讓城內袁術軍本就不高昂的士氣,一下子再度跌落至穀底。
壽春皇宮內,袁術聽聞此事,頓時又驚又怒,大將軍張勳的最後三萬精兵,竟也被劉備軍擊敗???
“張勳......誤朕!張勳誤朕!廢物,統統都是廢物!”
袁術在龍椅之上,歇斯底裏地大吼大叫道。
“不對,朕不可能敗,張勳乃朕股肱重臣,他不會敗!此必為劉備謠言詭計,下蔡城已被朕的大將軍攻下,對!這才是實情!”
思慮片刻,袁術竟是又哭又笑,顯然驟遭打擊,已是心神俱震。
自霍驍率兵圍困壽春,袁術心中日漸陰霾,他這個仲氏王朝皇帝,已久未“上朝”,對麾下文武百官也是拒之不見。
如今,朝中能得見袁術,依舊還得其信賴的,僅有侍中楊弘一人。
楊弘聽聞張勳戰敗,如今不知所蹤,心中也是將信將疑。
不過......讓張勳前往攻打下蔡,引劉備分兵,以解壽春之圍,乃是其與龐統一同獻策!
無論此事,到底真相如何,張勳是勝是敗,他楊弘也決不能認錯,否則袁術震怒之下,自己恐怕都是死路一條。
楊弘將心一橫,出言道:
“陛下息怒!此等謠言,必是城外劉備軍捏造,試圖亂我軍心!大將軍久經戰陣,想必已攻下下蔡,正率兵前來救援!陛下萬不可灰心喪氣,號令壽春軍民死守壽春,方為正途!”
袁術並非傻瓜,但他乃四世三公袁家嫡子,自幼錦衣玉食,從未遭受過此等挫折。
如今悍然稱帝,已是騎虎難下,他寧願自欺欺人,相信張勳未敗,自己還有翻盤機會!
在楊弘的多番開解下,袁術緊繃的神經,終於有了一絲緩和,其牢牢握住手中的傳國玉璽,仿佛這便是他的“天命”所在。
“楊愛卿忠心可嘉,朕心甚慰!這壽春城內防務,便由愛卿主事,那梁綱,樂就二將皆聽命於你!”
內心掙紮半晌,袁術還是無力地癱坐在龍椅上,再度下令道:
“軍中士卒,若有膽敢散布謠言者,一律處斬,絕不姑息!此為軍法,城中世家大族私兵,亦遵循此例!”
“諾!微臣謝陛下信任!”
楊弘此刻,卻是喜憂參半,自己一介寒門書生,終於兵權在手,成為了仲氏朝廷第一人!
但其不通兵法戰陣,還好有那鳳雛龐統為盟友,眼下兩人同在一條船上,料想其必也會鼎力相助。
若是......那張勳當真已敗,死守壽春城恐怕也未必穩妥,屆時......少不得要帶這位“陛下”出逃,再做打算了!
楊弘心中頓時湧起別的念頭,對袁術的忠心,也已開始搖擺不定。
他看著袁術那張受驚慘白的麵孔,卻隻是拱手告退,自去布置壽春城防禦了。
好在龐統不愧鳳雛之名,其曉暢軍事,對楊弘更是知無不言。
在龐統建議下,壽春全城中,連同各世家大族貢獻的私兵在內,共兩萬多兵馬,先被分為八隊,每隊兩千人,分別駐守壽春八處城門。
而大將梁綱,樂就坐鎮中樞,各統領三千兵馬,拱衛壽春皇宮,以及作為各處城門支援部隊。
身為“內應”的龐統,為免楊弘,梁綱,樂就等人起疑,每處城門的兩千兵馬,皆由一千袁術軍,與一千壽春世家私兵協防作戰。
楊弘思慮片刻,見身為老行伍的梁綱,樂就二人也並無異議,當即拍板,按龐統策略調整各處兵馬配置。
楊弘又見身為自己智囊的龐統,麵色略帶凝重,以為其對此番大戰,也是心有顧慮,不禁出言開解道:
“龐大人,壽春堅城,易守難攻,陛下又在此經營多年,不必憂慮。我料那劉備軍久攻不下,必然自退,屆時我等便是大功一件。”
楊弘此話,其實自己都未必信,不過他初掌軍權,還是要對屬下安撫一番。
龐統緩過神來,連忙道:
“是!統從未經曆此等大戰,心神恍惚,倒是讓楊大人見笑了!有楊大人與諸位將軍坐鎮壽春,那劉備必敗無疑!”
說完,龐統看向壽春城東南城門方向,嘴角顯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下章預告“仲氏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