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二劉同盟
我去投皇叔,呂布直搖頭 作者:大貓艾瑞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文聘與張繡戰於棘陽,“戰果”很快便傳至曹操所在的宛城,以及劉表方蔡瑁駐紮的新野。
曹操見賈詡誘敵深入之計奏效,張繡以兩萬劣勢兵力,重創文聘等人的三萬荊州軍,卻是頗為滿意。
“哈哈哈,文和先生洞察先機,算無遺策,真乃當世大才!”
曹操撫須大笑,其對賈詡之計,倒是不吝誇讚,不過又很快出言問道:
“不過那文聘,霍峻等人並未一戰而潰,反倒屯兵棘陽,與子全將軍對峙,先生接下來可還有破敵良策?”
賈詡微微一笑,倒並無居功自傲之意,其拱手謙遜道:
“丞相謬讚了,文和不過一時之得。此戰全賴子全將軍與宛城將士用命,更兼丞相用人不疑,才有此戰果!”
賈詡久經宦海,雖與曹操相處時日尚短,倒也很清楚這位“曹丞相”為人,隻有低調謹慎,方能明哲保身,在其麾下“活得長久”。
先擺出一副虛懷若穀,低調謙遜的模樣,賈詡才繼續建言道:
“那荊州劉表,雖有鞏固荊北防線之心,但對收複宛城,卻倒未必是勢在必得!荊州軍兵力雖眾,但大將黃祖率江夏水軍,防備江東孫家水軍,其侄劉磐亦率荊南大軍,駐守長沙,防備孫策進犯!”
“而荊北大軍主力,基本由文聘等人與蔡瑁執掌!如今棘陽一戰,子全將軍重挫文聘三萬大軍銳氣,殲敵近萬,那蔡瑁麾下兩萬兵馬,恐怕亦不敢輕舉妄動!蔡瑁一向公器私用,與蒯良,蒯越兄弟爭權,其必不願麾下兵馬受損,諸多掣肘之下,我料劉表唯有下令退兵,固守新野湖陽一線!”
賈詡察言觀色,見曹操頗有認同之色,這才繼續為張繡“美言”道:
“宛城若有子全將軍鎮守,丞相定可高枕無憂!那劉表無所作為,困守新野,待丞相騰出手來,便可以宛城為跳板,奪下荊州,席卷江東,進軍西川!”
曹操聞賈詡之言,心中頗為意動,其平生之誌,便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不世霸業!
如今賈詡試探點破其“野心”,曹操卻不以為忤,反對賈詡之深謀遠慮更加欣賞。
可惜......袁紹未滅,曹操心知自己難以揮軍南下。
這宛城一線,恐怕暫時便是自己的南部“疆域”!
賈詡為張繡美言,曹操何嚐不知其意。
張繡忠誠度雖還算不上“可靠”,但棘陽一戰,其與劉表軍,已是再無迴寰餘地!
曹操將宛城一地交予其鎮守,倒也並無不可。
隻不過......這賈詡智謀不在郭嘉,程昱等人之下,此人萬萬不可留於張繡麾下!
“哈哈,好!文和先生所言,甚合孤意,先生國士無雙,僅在這宛城一地任事,卻是明珠蒙塵,大材小用了!”
頓了頓,曹操眯起雙眼,看向賈詡,直言道:
“孤欲請文和先生,隨孤迴許都朝廷任職,未知先生意下如何?當然......這宛城之地,依舊由子全將軍鎮守,孤絕不薄待於他。”
賈詡聞言,心情複雜,卻又夾雜一絲喜悅。
自己顛沛流離半生,與董卓,李傕,郭汜,段煨等人為伍,後被張繡叔侄接納,言聽計從,這才稍展生平智謀!
不過以上諸人,與眼前這位曹丞相,皆可謂雲泥之別!
若能投效於他,當能盡展所長,不負平生之誌。
聽聞曹操話語中暗示,其已接納張繡所部,賈詡也再無顧忌,當下拱手道:
“承蒙丞相厚愛,文和願誓死追隨丞相,以報知遇之恩!”
“哈哈,今日孤得文和先生,如高祖得陳孺子(陳平),張子房(張良),何愁霸業不成!”
曹操得賈詡效命,自是欣喜不已,得意忘形之下,竟以高祖劉邦自比!
賈詡對此僭越之言,卻仿若充耳不聞,拱手遜謝不已。
不同於曹操,賈詡二人“君臣相得”,蔡瑁聽聞文聘等人大敗,反倒頗有幸災樂禍之意!
其火速傳信於主公劉表,將棘陽之戰“添油加醋”一番,更在明裏暗裏請劉表以和為貴,勿與許都朝廷,或者說曹丞相相爭!
此時,霍驍已帶雪筠,胡車兒二人,一齊返迴襄陽,與諸葛亮匯合。
諸葛亮見雪筠,霍驍平安無事,自是欣喜不已。
幾人各自敘禮後,在諸葛亮的悉心分析下,霍驍這才知悉,自己離開這段時日發生之事!
當下,蒯良,蒯越兄弟依舊主戰,蔡瑁依舊主和,雙方各執一詞,各有陣營支持。
這荊州局勢混亂,群臣分裂,倒當真“難為”那位劉荊州了。
數日後,文聘等人中伏,被張繡軍擊敗的消息,經過蔡瑁大肆“宣傳”,很快傳遍襄陽城!
“仲平將軍,看來劉荊州,很快便要來相請我等!皇叔欲與劉荊州結盟之事,當有眉目了!”
諸葛亮輕搖羽扇,笑對霍驍說道。
“先生可是已認定,劉表不願再派援軍,進攻宛城!?”霍驍奇道。
“非是不願,而是不能!”諸葛亮輕笑道。
“荊州世家,以蔡,蒯兩家為尊,其餘世家大族,乃至荊州士人,大多各自依附這兩大陣營。如今劉荊州兩位公子年歲漸長,蒯家支持大公子劉琦,蔡家支持二公子劉琮,雙方本就不合,當下借宛城之事,又何嚐沒有爭奪軍權,為各自支持的儲君造勢之意!”
“劉荊州老成持重,對此心知肚明,荊州若要長期對外用兵,必定有人借勢攪風攪雨!故而宛城之戰受挫,對劉荊州而言,尚是能接受的結果。但若有人在立儲之事上大做文章,導致荊州陷入內鬥,絕非劉荊州樂見之事!”
劉琦,劉琮二子爭儲!
霍驍這才恍然大悟,曆史上荊州二子爭位之事,竟在當下已有苗頭。孔明不愧是深謀遠慮,洞若觀火!
雪筠聽聞此言,卻別有一番感觸。
此番其北上宛城,刺殺曹操,倒是多半是想以此大功,為弟弟袁斌,爭那袁家儲君大位,但其在鄒府被鄒氏“點撥”,又得霍驍舍命相救,如今為弟弟爭儲心思,已是淡漠許多!
當下她又聽諸葛亮提起劉琦,劉琮之事,心中暗道:
“若是季彥當真無意袁家大位,我這做阿姐的......再苦苦相逼,或許真是害了他!罷了,待我向孔明請教些明哲保身之策......讓季彥自行抉擇吧!”
待她再看向霍驍,迴憶起二人與典韋死鬥,立誓同生共死,自己差點被典韋所殺,霍驍那奮不顧身之態,雪筠一顆芳心,終究是徹底係在了這個男子身上!
此刻,霍驍略一沉吟說道:
“孔明先生之意,便是劉表不欲再動幹戈,讓蒯,蔡兩家各自爭奪軍權,以至文武群臣,荊州世家內訌?如此引皇叔為盟友,北拒曹操,反是當下最可行之策!?”
諸葛亮點頭道:
“正是如此!我料劉荊州,很快便會傳召我等,與皇叔約為同盟。”
翌日,劉表果然派人前來,請徐州劉皇叔“特使”霍驍,孔明二人進州牧府。
期間,劉表對霍驍,諸葛亮二人頗為熱切,開門見山,直抒欲與同為漢室宗親的劉皇叔結盟,共拒曹操!
霍驍與諸葛亮對視一眼,當即便麵呈自家主公書信。
劉表見信中劉備言辭懇切,對自己這位漢室宗親“兄長”頗為尊重,不由大悅。
而霍驍在諸葛亮提前授意下,隱晦指出,隻要自家攻滅偽帝袁術,便欲組建水軍南下,征討曾附逆於袁術的孫策勢力!
劉表聞言,略一權衡利弊,當下便迴書一封,交於霍驍轉呈皇叔,兩家正式確立同盟關係!
從州牧府出來,諸葛亮拱手道賀:
“恭喜仲平將軍,不辱使命,皇叔與劉荊州結為同盟,不但可牽製許都曹操,日後若南下江東,亦可尋得一強力盟友!”
霍驍聞言,亦是滿心歡喜,連忙謝道:
“多虧孔明先生,對這荊州局勢了如指掌,霍驍方能不負主公重任!”
霍驍繼續道:
“既然此間事了,這兩日,便請先生攜月英夫人,與霍驍一道北上徐州,助我家主公一臂之力!”
諸葛亮輕笑道:
“顧所願,不敢辭也。”
臥龍既已出山,天下震動之日,不遠矣!
霍驍此行“收獲頗豐”,心中感慨不已,卻還是提出了一個“小要求”:
“孔明先生在荊州人脈甚廣,可否為我尋得一人蹤跡?”
“哦?仲平將軍欲尋何人?”諸葛亮奇道。
霍驍眼中精光一閃而過,笑道:
“此人......姓甘名寧,字興霸!當下或許正在江夏黃祖軍中!”
下章預告“江夏水軍”!
曹操見賈詡誘敵深入之計奏效,張繡以兩萬劣勢兵力,重創文聘等人的三萬荊州軍,卻是頗為滿意。
“哈哈哈,文和先生洞察先機,算無遺策,真乃當世大才!”
曹操撫須大笑,其對賈詡之計,倒是不吝誇讚,不過又很快出言問道:
“不過那文聘,霍峻等人並未一戰而潰,反倒屯兵棘陽,與子全將軍對峙,先生接下來可還有破敵良策?”
賈詡微微一笑,倒並無居功自傲之意,其拱手謙遜道:
“丞相謬讚了,文和不過一時之得。此戰全賴子全將軍與宛城將士用命,更兼丞相用人不疑,才有此戰果!”
賈詡久經宦海,雖與曹操相處時日尚短,倒也很清楚這位“曹丞相”為人,隻有低調謹慎,方能明哲保身,在其麾下“活得長久”。
先擺出一副虛懷若穀,低調謙遜的模樣,賈詡才繼續建言道:
“那荊州劉表,雖有鞏固荊北防線之心,但對收複宛城,卻倒未必是勢在必得!荊州軍兵力雖眾,但大將黃祖率江夏水軍,防備江東孫家水軍,其侄劉磐亦率荊南大軍,駐守長沙,防備孫策進犯!”
“而荊北大軍主力,基本由文聘等人與蔡瑁執掌!如今棘陽一戰,子全將軍重挫文聘三萬大軍銳氣,殲敵近萬,那蔡瑁麾下兩萬兵馬,恐怕亦不敢輕舉妄動!蔡瑁一向公器私用,與蒯良,蒯越兄弟爭權,其必不願麾下兵馬受損,諸多掣肘之下,我料劉表唯有下令退兵,固守新野湖陽一線!”
賈詡察言觀色,見曹操頗有認同之色,這才繼續為張繡“美言”道:
“宛城若有子全將軍鎮守,丞相定可高枕無憂!那劉表無所作為,困守新野,待丞相騰出手來,便可以宛城為跳板,奪下荊州,席卷江東,進軍西川!”
曹操聞賈詡之言,心中頗為意動,其平生之誌,便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不世霸業!
如今賈詡試探點破其“野心”,曹操卻不以為忤,反對賈詡之深謀遠慮更加欣賞。
可惜......袁紹未滅,曹操心知自己難以揮軍南下。
這宛城一線,恐怕暫時便是自己的南部“疆域”!
賈詡為張繡美言,曹操何嚐不知其意。
張繡忠誠度雖還算不上“可靠”,但棘陽一戰,其與劉表軍,已是再無迴寰餘地!
曹操將宛城一地交予其鎮守,倒也並無不可。
隻不過......這賈詡智謀不在郭嘉,程昱等人之下,此人萬萬不可留於張繡麾下!
“哈哈,好!文和先生所言,甚合孤意,先生國士無雙,僅在這宛城一地任事,卻是明珠蒙塵,大材小用了!”
頓了頓,曹操眯起雙眼,看向賈詡,直言道:
“孤欲請文和先生,隨孤迴許都朝廷任職,未知先生意下如何?當然......這宛城之地,依舊由子全將軍鎮守,孤絕不薄待於他。”
賈詡聞言,心情複雜,卻又夾雜一絲喜悅。
自己顛沛流離半生,與董卓,李傕,郭汜,段煨等人為伍,後被張繡叔侄接納,言聽計從,這才稍展生平智謀!
不過以上諸人,與眼前這位曹丞相,皆可謂雲泥之別!
若能投效於他,當能盡展所長,不負平生之誌。
聽聞曹操話語中暗示,其已接納張繡所部,賈詡也再無顧忌,當下拱手道:
“承蒙丞相厚愛,文和願誓死追隨丞相,以報知遇之恩!”
“哈哈,今日孤得文和先生,如高祖得陳孺子(陳平),張子房(張良),何愁霸業不成!”
曹操得賈詡效命,自是欣喜不已,得意忘形之下,竟以高祖劉邦自比!
賈詡對此僭越之言,卻仿若充耳不聞,拱手遜謝不已。
不同於曹操,賈詡二人“君臣相得”,蔡瑁聽聞文聘等人大敗,反倒頗有幸災樂禍之意!
其火速傳信於主公劉表,將棘陽之戰“添油加醋”一番,更在明裏暗裏請劉表以和為貴,勿與許都朝廷,或者說曹丞相相爭!
此時,霍驍已帶雪筠,胡車兒二人,一齊返迴襄陽,與諸葛亮匯合。
諸葛亮見雪筠,霍驍平安無事,自是欣喜不已。
幾人各自敘禮後,在諸葛亮的悉心分析下,霍驍這才知悉,自己離開這段時日發生之事!
當下,蒯良,蒯越兄弟依舊主戰,蔡瑁依舊主和,雙方各執一詞,各有陣營支持。
這荊州局勢混亂,群臣分裂,倒當真“難為”那位劉荊州了。
數日後,文聘等人中伏,被張繡軍擊敗的消息,經過蔡瑁大肆“宣傳”,很快傳遍襄陽城!
“仲平將軍,看來劉荊州,很快便要來相請我等!皇叔欲與劉荊州結盟之事,當有眉目了!”
諸葛亮輕搖羽扇,笑對霍驍說道。
“先生可是已認定,劉表不願再派援軍,進攻宛城!?”霍驍奇道。
“非是不願,而是不能!”諸葛亮輕笑道。
“荊州世家,以蔡,蒯兩家為尊,其餘世家大族,乃至荊州士人,大多各自依附這兩大陣營。如今劉荊州兩位公子年歲漸長,蒯家支持大公子劉琦,蔡家支持二公子劉琮,雙方本就不合,當下借宛城之事,又何嚐沒有爭奪軍權,為各自支持的儲君造勢之意!”
“劉荊州老成持重,對此心知肚明,荊州若要長期對外用兵,必定有人借勢攪風攪雨!故而宛城之戰受挫,對劉荊州而言,尚是能接受的結果。但若有人在立儲之事上大做文章,導致荊州陷入內鬥,絕非劉荊州樂見之事!”
劉琦,劉琮二子爭儲!
霍驍這才恍然大悟,曆史上荊州二子爭位之事,竟在當下已有苗頭。孔明不愧是深謀遠慮,洞若觀火!
雪筠聽聞此言,卻別有一番感觸。
此番其北上宛城,刺殺曹操,倒是多半是想以此大功,為弟弟袁斌,爭那袁家儲君大位,但其在鄒府被鄒氏“點撥”,又得霍驍舍命相救,如今為弟弟爭儲心思,已是淡漠許多!
當下她又聽諸葛亮提起劉琦,劉琮之事,心中暗道:
“若是季彥當真無意袁家大位,我這做阿姐的......再苦苦相逼,或許真是害了他!罷了,待我向孔明請教些明哲保身之策......讓季彥自行抉擇吧!”
待她再看向霍驍,迴憶起二人與典韋死鬥,立誓同生共死,自己差點被典韋所殺,霍驍那奮不顧身之態,雪筠一顆芳心,終究是徹底係在了這個男子身上!
此刻,霍驍略一沉吟說道:
“孔明先生之意,便是劉表不欲再動幹戈,讓蒯,蔡兩家各自爭奪軍權,以至文武群臣,荊州世家內訌?如此引皇叔為盟友,北拒曹操,反是當下最可行之策!?”
諸葛亮點頭道:
“正是如此!我料劉荊州,很快便會傳召我等,與皇叔約為同盟。”
翌日,劉表果然派人前來,請徐州劉皇叔“特使”霍驍,孔明二人進州牧府。
期間,劉表對霍驍,諸葛亮二人頗為熱切,開門見山,直抒欲與同為漢室宗親的劉皇叔結盟,共拒曹操!
霍驍與諸葛亮對視一眼,當即便麵呈自家主公書信。
劉表見信中劉備言辭懇切,對自己這位漢室宗親“兄長”頗為尊重,不由大悅。
而霍驍在諸葛亮提前授意下,隱晦指出,隻要自家攻滅偽帝袁術,便欲組建水軍南下,征討曾附逆於袁術的孫策勢力!
劉表聞言,略一權衡利弊,當下便迴書一封,交於霍驍轉呈皇叔,兩家正式確立同盟關係!
從州牧府出來,諸葛亮拱手道賀:
“恭喜仲平將軍,不辱使命,皇叔與劉荊州結為同盟,不但可牽製許都曹操,日後若南下江東,亦可尋得一強力盟友!”
霍驍聞言,亦是滿心歡喜,連忙謝道:
“多虧孔明先生,對這荊州局勢了如指掌,霍驍方能不負主公重任!”
霍驍繼續道:
“既然此間事了,這兩日,便請先生攜月英夫人,與霍驍一道北上徐州,助我家主公一臂之力!”
諸葛亮輕笑道:
“顧所願,不敢辭也。”
臥龍既已出山,天下震動之日,不遠矣!
霍驍此行“收獲頗豐”,心中感慨不已,卻還是提出了一個“小要求”:
“孔明先生在荊州人脈甚廣,可否為我尋得一人蹤跡?”
“哦?仲平將軍欲尋何人?”諸葛亮奇道。
霍驍眼中精光一閃而過,笑道:
“此人......姓甘名寧,字興霸!當下或許正在江夏黃祖軍中!”
下章預告“江夏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