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皇叔之名
我去投皇叔,呂布直搖頭 作者:大貓艾瑞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許都大殿,雕梁畫棟,金碧輝煌。與昔日破敗的洛陽宮室,不可同日而語。
漢獻帝高坐龍椅之上,看似威嚴無比,麵上卻愁雲密布,心中鬱結。
曹操將自己奉迎至這許都,這才露出了自己權臣的“真麵目”。
這曹操雖不似董卓那般殘暴跋扈,也不如李傕郭汜般粗俗兇狠,但其心機深沉,狡詐多端,朝堂之上,許多大臣名為漢臣,實際卻是曹氏“家臣”。
稍有良知的朝臣,在曹操威逼利誘之下,也隻得明哲保身,對其不敢有違逆之舉。
如今天子之令,難出皇宮,天子本人,近乎提線木偶一般,社稷之事皆由曹操把控。
這朝堂之上,隻知曹司空,哪知大漢皇帝!
今日朝會,滿朝文武聚集,亦是曹操安排。
據稱是徐州牧劉備,主動前來覲見,朝拜天子。
據身邊近侍傳言,劉備此人雄才偉略,仁義著於四海,更一向自稱漢室宗親。
日前其曾奉詔,討伐僭越之徒袁術,首戰告捷,近日才進許都獻俘報捷。
獻帝對這位新晉徐州牧,心中也不禁多了一絲好奇。
隨著宦官通傳,百官矚目,劉備大步邁入皇宮正殿。
他見龍椅之上的少年天子,心中激動不已。恭敬下跪行禮道:
“臣徐州牧劉備,拜見陛下!”
獻帝見劉備相貌堂堂,頗具英雄氣概,又想起身邊近侍所言,心中一動,說道:
“劉卿家平身!卿家既姓劉,可與我大漢劉家有所淵源?”
劉備起身,拱手而立,眼中滿是赤誠:
“陛下,臣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臣雖家道中落,至黃巾之亂始,就從軍征戰四方,然一刻不敢忘祖宗之榮耀,時刻心係漢室。如今得見陛下,乃臣畢生所願!願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獻帝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神色,急切問道:
“此話當真?劉卿家既為漢室宗親,可有劉氏族譜為證?”
劉備正色答道:
“劉備絕不敢欺瞞陛下!我涿縣劉氏族譜在此,請陛下過目!”
說罷,掏出懷中族譜,恭敬交給上前的宦官。
獻帝見狀,連忙命宗正卿(九卿之一,負責管理皇室宗親及外戚相關事務)查驗劉備呈上族譜,以定真偽。
司空曹操今日位列朝堂之首,這一幕自然盡收眼底。
他實未想到,劉備居然借覲見天子,當場自證漢室宗親身份。其既身懷族譜,有備而來,恐怕其身份不假。
劉備此為,大有深意!
想到此處,曹操眉頭緊蹙,心中已轉換了數個念頭。
宗正卿仔細辨認劉備族譜,又與皇家世譜兩相映證,這才向獻帝稟告:
“啟稟陛下,微臣已仔細確認,此族譜為真,劉玄德確係漢室宗親!孝景皇帝有十四子,第七子為中山靖王劉勝。劉勝之後,子嗣代代傳承,依次為陸城亭侯劉貞、沛侯劉昂、漳侯劉祿、沂水侯劉戀、欽陽侯劉英、安國侯劉建、廣陵侯劉哀、膠水侯劉憲、祖邑侯劉舒、祁陽侯劉誼、原澤侯劉必、潁川侯劉達、豐靈侯劉不疑、濟川侯劉惠、東郡範令劉雄,劉雄之子劉弘不仕,劉玄德正為劉弘之子!
獻帝聽宗正卿所言,心中大喜,問道:
“若按世譜論,劉卿家與朕輩分如何?”
宗正卿鄭重道:
“稟陛下,若以世譜論,劉州牧當為陛下之叔!”
滿朝文武盡皆嘩然,曹操臉上,更是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陰沉之色。
獻帝聞言,卻是大喜過望,加上少年心性,他走下龍椅,親至劉備麵前。
劉備見皇帝前來,連忙又要跪下,卻被獻帝一把托住,說道:
“卿家免禮!朕聞卿家奉詔討賊,首戰告捷,實乃國家棟梁。今日得見,朕心甚慰。”
劉備再次恭敬施禮,語氣激昂:
“陛下,臣蒙陛下信任,奉詔討賊,此乃臣之榮幸。臣必當竭盡全力,匡扶漢室,以報陛下之恩!”
獻帝見劉備言辭懇切,目光堅毅,心中又對其多了幾分信任。
獻帝拿出帝皇威嚴,正色道:
“卿家既為宗室之後,已得宗正卿驗明身份。朕今日便認你為皇叔。望皇叔與朕同心同德,共興漢室!”
劉備熱淚盈眶,拜倒在地:
“臣劉備,叩謝陛下隆恩。臣定當肝腦塗地,不負陛下重托。”
獻帝聞言,龍顏大悅,對殿內文武百官道:
“朕今日得遇皇叔,心懷大暢!今日朝會,各位卿家可先行散去,皇叔,請隨朕至偏殿,以敘叔侄之禮。”
“是,臣悉聽陛下安排!”劉備答道。
待文武百官退朝,眼見劉備與獻帝,私下前往偏殿議事,曹操心中竟有了一絲忌憚之意。
劉備得陛下首肯,授以皇叔之名。劉備又一向深得民望,獲此身份,恐怕是如虎添翼。
曹操心中,也在暗暗思索應對之策,絕不能讓劉備影響“挾天子以令諸侯”大業!
獻帝與劉備叔侄相認,兩人移步至偏殿。偏殿之中,獻帝此時才放下了帝王的矜持。
現在的他,不過是個涉世未深,年僅十六的少年!
對這位新認的“皇叔”,獻帝眼中滿是期望,卻又夾雜一絲憂慮。
“皇叔,如今那曹操將我迎至許都,表麵恭敬,私下卻飛揚跋扈,行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事!朕如籠中之鳥,不得自由。漢室江山亦岌岌可危,朕該如何是好?”
獻帝聲音微微顫抖道。
劉備對獻帝所言,也並不驚訝。他麵色凝重道:
“陛下勿憂。曹操雖勢大,但我漢室天命所歸,已興盛近四百年,縱使屢遭動亂,依舊是人心所向!曹操眼下根基未穩,必不敢行那篡逆之事。陛下一旦有命,天下忠義之士必當響應。臣雖不才,也願為陛下效死!”
獻帝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希望:
“皇叔所言極是。但曹操手握重兵,黨羽眾多,朕該如何著手?”
劉備沉思片刻,道:
“陛下可暗中聯絡忠於漢室大臣,在朝堂之中牽製曹操。臣在外,也會廣結天下有識之士,壯大實力。待時機成熟,內外並舉,便可一舉鏟除曹操!”
獻帝聞言,緊握劉備雙手,喜道:“皇叔有勇有謀,勇於任事,實乃天不亡我大漢!漢室江山,社稷興亡,乃至朕的身家性命,就托付給皇叔了。”
劉備跪地,鄭重道:“陛下放心,臣必不負陛下重托。縱然前路艱險,但為我大漢天下,雖千萬人,劉備亦往!”
下章預告“水火難容”!
漢獻帝高坐龍椅之上,看似威嚴無比,麵上卻愁雲密布,心中鬱結。
曹操將自己奉迎至這許都,這才露出了自己權臣的“真麵目”。
這曹操雖不似董卓那般殘暴跋扈,也不如李傕郭汜般粗俗兇狠,但其心機深沉,狡詐多端,朝堂之上,許多大臣名為漢臣,實際卻是曹氏“家臣”。
稍有良知的朝臣,在曹操威逼利誘之下,也隻得明哲保身,對其不敢有違逆之舉。
如今天子之令,難出皇宮,天子本人,近乎提線木偶一般,社稷之事皆由曹操把控。
這朝堂之上,隻知曹司空,哪知大漢皇帝!
今日朝會,滿朝文武聚集,亦是曹操安排。
據稱是徐州牧劉備,主動前來覲見,朝拜天子。
據身邊近侍傳言,劉備此人雄才偉略,仁義著於四海,更一向自稱漢室宗親。
日前其曾奉詔,討伐僭越之徒袁術,首戰告捷,近日才進許都獻俘報捷。
獻帝對這位新晉徐州牧,心中也不禁多了一絲好奇。
隨著宦官通傳,百官矚目,劉備大步邁入皇宮正殿。
他見龍椅之上的少年天子,心中激動不已。恭敬下跪行禮道:
“臣徐州牧劉備,拜見陛下!”
獻帝見劉備相貌堂堂,頗具英雄氣概,又想起身邊近侍所言,心中一動,說道:
“劉卿家平身!卿家既姓劉,可與我大漢劉家有所淵源?”
劉備起身,拱手而立,眼中滿是赤誠:
“陛下,臣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臣雖家道中落,至黃巾之亂始,就從軍征戰四方,然一刻不敢忘祖宗之榮耀,時刻心係漢室。如今得見陛下,乃臣畢生所願!願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獻帝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神色,急切問道:
“此話當真?劉卿家既為漢室宗親,可有劉氏族譜為證?”
劉備正色答道:
“劉備絕不敢欺瞞陛下!我涿縣劉氏族譜在此,請陛下過目!”
說罷,掏出懷中族譜,恭敬交給上前的宦官。
獻帝見狀,連忙命宗正卿(九卿之一,負責管理皇室宗親及外戚相關事務)查驗劉備呈上族譜,以定真偽。
司空曹操今日位列朝堂之首,這一幕自然盡收眼底。
他實未想到,劉備居然借覲見天子,當場自證漢室宗親身份。其既身懷族譜,有備而來,恐怕其身份不假。
劉備此為,大有深意!
想到此處,曹操眉頭緊蹙,心中已轉換了數個念頭。
宗正卿仔細辨認劉備族譜,又與皇家世譜兩相映證,這才向獻帝稟告:
“啟稟陛下,微臣已仔細確認,此族譜為真,劉玄德確係漢室宗親!孝景皇帝有十四子,第七子為中山靖王劉勝。劉勝之後,子嗣代代傳承,依次為陸城亭侯劉貞、沛侯劉昂、漳侯劉祿、沂水侯劉戀、欽陽侯劉英、安國侯劉建、廣陵侯劉哀、膠水侯劉憲、祖邑侯劉舒、祁陽侯劉誼、原澤侯劉必、潁川侯劉達、豐靈侯劉不疑、濟川侯劉惠、東郡範令劉雄,劉雄之子劉弘不仕,劉玄德正為劉弘之子!
獻帝聽宗正卿所言,心中大喜,問道:
“若按世譜論,劉卿家與朕輩分如何?”
宗正卿鄭重道:
“稟陛下,若以世譜論,劉州牧當為陛下之叔!”
滿朝文武盡皆嘩然,曹操臉上,更是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陰沉之色。
獻帝聞言,卻是大喜過望,加上少年心性,他走下龍椅,親至劉備麵前。
劉備見皇帝前來,連忙又要跪下,卻被獻帝一把托住,說道:
“卿家免禮!朕聞卿家奉詔討賊,首戰告捷,實乃國家棟梁。今日得見,朕心甚慰。”
劉備再次恭敬施禮,語氣激昂:
“陛下,臣蒙陛下信任,奉詔討賊,此乃臣之榮幸。臣必當竭盡全力,匡扶漢室,以報陛下之恩!”
獻帝見劉備言辭懇切,目光堅毅,心中又對其多了幾分信任。
獻帝拿出帝皇威嚴,正色道:
“卿家既為宗室之後,已得宗正卿驗明身份。朕今日便認你為皇叔。望皇叔與朕同心同德,共興漢室!”
劉備熱淚盈眶,拜倒在地:
“臣劉備,叩謝陛下隆恩。臣定當肝腦塗地,不負陛下重托。”
獻帝聞言,龍顏大悅,對殿內文武百官道:
“朕今日得遇皇叔,心懷大暢!今日朝會,各位卿家可先行散去,皇叔,請隨朕至偏殿,以敘叔侄之禮。”
“是,臣悉聽陛下安排!”劉備答道。
待文武百官退朝,眼見劉備與獻帝,私下前往偏殿議事,曹操心中竟有了一絲忌憚之意。
劉備得陛下首肯,授以皇叔之名。劉備又一向深得民望,獲此身份,恐怕是如虎添翼。
曹操心中,也在暗暗思索應對之策,絕不能讓劉備影響“挾天子以令諸侯”大業!
獻帝與劉備叔侄相認,兩人移步至偏殿。偏殿之中,獻帝此時才放下了帝王的矜持。
現在的他,不過是個涉世未深,年僅十六的少年!
對這位新認的“皇叔”,獻帝眼中滿是期望,卻又夾雜一絲憂慮。
“皇叔,如今那曹操將我迎至許都,表麵恭敬,私下卻飛揚跋扈,行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事!朕如籠中之鳥,不得自由。漢室江山亦岌岌可危,朕該如何是好?”
獻帝聲音微微顫抖道。
劉備對獻帝所言,也並不驚訝。他麵色凝重道:
“陛下勿憂。曹操雖勢大,但我漢室天命所歸,已興盛近四百年,縱使屢遭動亂,依舊是人心所向!曹操眼下根基未穩,必不敢行那篡逆之事。陛下一旦有命,天下忠義之士必當響應。臣雖不才,也願為陛下效死!”
獻帝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希望:
“皇叔所言極是。但曹操手握重兵,黨羽眾多,朕該如何著手?”
劉備沉思片刻,道:
“陛下可暗中聯絡忠於漢室大臣,在朝堂之中牽製曹操。臣在外,也會廣結天下有識之士,壯大實力。待時機成熟,內外並舉,便可一舉鏟除曹操!”
獻帝聞言,緊握劉備雙手,喜道:“皇叔有勇有謀,勇於任事,實乃天不亡我大漢!漢室江山,社稷興亡,乃至朕的身家性命,就托付給皇叔了。”
劉備跪地,鄭重道:“陛下放心,臣必不負陛下重托。縱然前路艱險,但為我大漢天下,雖千萬人,劉備亦往!”
下章預告“水火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