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坐而論道
從打漁開始成為一貸宗師 作者:你想堆個雪人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雪,破廟,篝火。
二人席地而坐,倒頗有幾分愜意。
“妙人?不敢當。”楊帆笑道,“老先生才是有風骨之人,那首詩當真是妙哉,不知可有詩名?”
他越看越覺得此詩甚妙,既通俗易懂又頗具人生感悟。
火堆裏發出噗噗聲,老乞丐撥弄著潮濕的木材,隨口道:“此詩也就是我隨手寫下,詩名嘛,我就一直叫它破廟歌。”
他頓了一會,又道:“兄弟可是讀過一些書?我這裏倒是招待過一些讀書人,但他們可不像你一般灑脫,鬱鬱不得誌者太多,那股酸味喲,哪怕是烤三天火都烤不掉。”
老乞丐搖了搖頭,神色滿是歎息。
說話間,鍋裏已冒出騰騰熱氣,他又不知從哪摸出兩個碗來,舀了一碗熱水遞給楊帆。
楊帆接過來,隻覺得這碗頗為熟悉,又仔細瞧了瞧,碗底竟寫了一個“張”字。
這不就是張家發粥的碗嘛!居然被這老小子給順過來了。
他輕輕喝了一口,唿出一口熱氣:“這碗,倒是挺眼熟的…”
老乞丐嘿嘿幹笑兩聲:“所謂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前些天路滑,不小心打破了討飯的碗,這才偷拿了兩個,等賺到銅板了自然還迴去…”
他剛剛才被楊帆誇讚過,此時被看穿,難免有些臉上發燙。
豈料楊帆擺擺手道:“讀書人的事,哪能叫偷呢?借他兩個碗又咋。”
“妙啊!”
老乞丐眼前一亮,不禁拍起手來:“小友有這般學識見解,可曾考取過功名?”
不知不覺間,他給楊帆換了個尊稱。
“功名?”楊帆一怔,隨即想起了些什麽:“前些年倒是考過一個秀才,不過後來…”
他猶豫一會,抬頭看了一眼老乞丐,心想著要不要說下去。
老乞丐急著追問道:“後來如何了?”
“後來活不下去了,做了些打漁的活計。”楊帆笑道。
他仔細觀察過,這老者的確是普通人,沒有任何修為,自己這點事也沒必要隱瞞。
“小友是否覺得打漁下賤?實則不然,這天下蒼生忙碌,不就是圖口飯吃嘛,不犯法不違德,沒什麽好丟人的!”
老乞丐袖袍一揮,表示理解。
楊帆灑然一笑,他自不會有職業歧視,隻是如今這社會,老乞丐能有這份思維,倒真是活得通透。
此時,廟外風刮得更猛烈了些,老乞丐又找了幾張破舊的藤席,將窗台堵住。
他動作頗為熟練,楊帆起身過去幫忙,都沒有能插手的地方。
片刻後,二人各捧著一碗熱水再次席地而坐,廟裏又迴歸到靜謐的氣氛。
“我看小友有些眼生,可是剛從外地迴來?”老乞丐問道。
“先生何出此言?”楊帆笑道。
“我在這江州縣待了也有三五載,兄弟你又是本地口音,可縣裏的這些乞丐們我多多少少接觸過,還是第一次見你。”
老乞丐分析得頭頭是道。
楊帆恍然,隨即又疑惑道:“三五載?老先生是從外地來的?”
“正是。”
“可這江州縣如此饑荒,外地莫非更慘?”
老乞丐一怔,臉上罕見地沒了輕鬆的樣子,他搖了搖頭:“我並非逃荒而來,但外地恐怕也不見得比這裏好些…”
楊帆靜靜地望著他,等待下文。
老乞丐似乎被勾起了過往的迴憶:
“老夫剛到此地之時,與那些窮酸書生們一樣,自視甚高,覺得是受人排擠才碌碌無為,可在這待了幾年後,才覺得有些事純屬異想天開,反而活的更逍遙自在了些。”
“如若就此終老,也不失為一件妙事。”
說話間,他又看了一眼楊帆,問道:“小友如此年輕,可曾想過功成名就,考個官當當?”
“先生說笑了,憑我這點本事,哪有能耐當官?”
楊帆雙手枕頭,懶散的靠在神像上:“當官無非求的是個榮華富貴,榮華富貴到最後也不過是個逍遙自在,還不如早日躺平,少走四十年彎路。”
老乞丐聽的頻頻點頭,抹了一把胡須上化掉的冰水,緩聲道:“那如果為了天下蒼生呢?”
楊帆一愣,從神像上坐起來,他認真地看著老乞丐。
怎麽聊的好好的,格局突然拉這麽大?
不過想了想,既然是論道,自然百無禁忌。
他思索一會,道:“天下妖魔橫行,家族當道,為官又能如何?”
“妖魔雖多,家族雖大,可這天下最大的還是朝廷,我觀小友天縱之資,比朝廷上那些蠅營狗苟之輩強出太多。”老者沉吟道。
“可頭上還有天子,更別說那些宗門強者,壽元無數,我區區凡人之身,沒有靠山恐怕死都不知道死的…”
楊帆撥弄著漸小的火光,仿若說給自己聽:
“人生不過三萬天,我就是來玩玩,來看看,能管好自己,已是天大的能耐了。”
說完,他抬眸望向老乞丐。
隻見老乞丐眉頭緊蹙,正思索著什麽。
半晌後,他重重一歎:“小友當真是我這三五年中,所見最為獨特之人。”
他正要再說些什麽,卻看到楊帆撿了塊木炭走向牆邊,在那首破廟歌旁邊沙沙地寫著。
老乞丐凝神望去,嘴裏不禁跟著念叨: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隨著楊帆的筆畫遊龍,老乞丐臉色越來越嚴肅,他豁然起身,身姿挺拔。
良久,楊帆停下動作,手上木炭已經見底,他大聲笑道:“老先生,鄙人不才,這首詩歌送於你,望能解你心結。”
老乞丐口中喃喃,聲音顫抖:“…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好詩好詩!”
一雙如樹皮般幹枯的手掌握住楊帆,老乞丐又問道:“你為何知道我有心結?”
“猜的。”楊帆嗬嗬一笑,輕輕拍了拍老乞丐的肩膀,語重心長道:“別活的這麽沉重,這曆史長河中,你我不過都是一粒沙子罷了,百年之後還有誰會記得?想到什麽就去做,別留遺憾。”
良久,老乞丐定了定心神,拱手道:“小友說的在理,還未請教小友名諱,老朽杜甫,叫我老杜就行,顯得親切。”
“在下…啥!!!”
楊帆烤火的手一僵,驚唿出口,高人模樣瞬間消散。
他眉頭皺成一個川字,懷疑方才聽錯了,用不太確定的語氣問道:“杜甫?”
“老杜。”
杜甫加了兩把柴火,提醒道。
“……”
篝火劈裏啪啦的燃燒著,冒出絲絲白氣。
楊帆良久才緩過神來。
“老杜,你可是從京城來的?”楊帆深吸一口氣。
“正是。”杜甫泛起一絲疑惑,“莫非小友聽過老朽名諱?”
楊帆沉默地望著火光。
他心中有了底,看來這個杜甫也是被罷官流放而來。
他剛才居然用前世杜甫所寫的詩句,送給了這個杜甫。
這人家不有共鳴才怪!難怪激動成這個樣子。
真是離譜他媽給他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楊帆站起身來,摸出一個塞得滿滿當當的錢袋子,不由分說地放進杜甫懷中。
“在下李白,這些盤纏您拿好,百姓需要您,大坤王朝需要您,天下蒼生都需要您!”
二人席地而坐,倒頗有幾分愜意。
“妙人?不敢當。”楊帆笑道,“老先生才是有風骨之人,那首詩當真是妙哉,不知可有詩名?”
他越看越覺得此詩甚妙,既通俗易懂又頗具人生感悟。
火堆裏發出噗噗聲,老乞丐撥弄著潮濕的木材,隨口道:“此詩也就是我隨手寫下,詩名嘛,我就一直叫它破廟歌。”
他頓了一會,又道:“兄弟可是讀過一些書?我這裏倒是招待過一些讀書人,但他們可不像你一般灑脫,鬱鬱不得誌者太多,那股酸味喲,哪怕是烤三天火都烤不掉。”
老乞丐搖了搖頭,神色滿是歎息。
說話間,鍋裏已冒出騰騰熱氣,他又不知從哪摸出兩個碗來,舀了一碗熱水遞給楊帆。
楊帆接過來,隻覺得這碗頗為熟悉,又仔細瞧了瞧,碗底竟寫了一個“張”字。
這不就是張家發粥的碗嘛!居然被這老小子給順過來了。
他輕輕喝了一口,唿出一口熱氣:“這碗,倒是挺眼熟的…”
老乞丐嘿嘿幹笑兩聲:“所謂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前些天路滑,不小心打破了討飯的碗,這才偷拿了兩個,等賺到銅板了自然還迴去…”
他剛剛才被楊帆誇讚過,此時被看穿,難免有些臉上發燙。
豈料楊帆擺擺手道:“讀書人的事,哪能叫偷呢?借他兩個碗又咋。”
“妙啊!”
老乞丐眼前一亮,不禁拍起手來:“小友有這般學識見解,可曾考取過功名?”
不知不覺間,他給楊帆換了個尊稱。
“功名?”楊帆一怔,隨即想起了些什麽:“前些年倒是考過一個秀才,不過後來…”
他猶豫一會,抬頭看了一眼老乞丐,心想著要不要說下去。
老乞丐急著追問道:“後來如何了?”
“後來活不下去了,做了些打漁的活計。”楊帆笑道。
他仔細觀察過,這老者的確是普通人,沒有任何修為,自己這點事也沒必要隱瞞。
“小友是否覺得打漁下賤?實則不然,這天下蒼生忙碌,不就是圖口飯吃嘛,不犯法不違德,沒什麽好丟人的!”
老乞丐袖袍一揮,表示理解。
楊帆灑然一笑,他自不會有職業歧視,隻是如今這社會,老乞丐能有這份思維,倒真是活得通透。
此時,廟外風刮得更猛烈了些,老乞丐又找了幾張破舊的藤席,將窗台堵住。
他動作頗為熟練,楊帆起身過去幫忙,都沒有能插手的地方。
片刻後,二人各捧著一碗熱水再次席地而坐,廟裏又迴歸到靜謐的氣氛。
“我看小友有些眼生,可是剛從外地迴來?”老乞丐問道。
“先生何出此言?”楊帆笑道。
“我在這江州縣待了也有三五載,兄弟你又是本地口音,可縣裏的這些乞丐們我多多少少接觸過,還是第一次見你。”
老乞丐分析得頭頭是道。
楊帆恍然,隨即又疑惑道:“三五載?老先生是從外地來的?”
“正是。”
“可這江州縣如此饑荒,外地莫非更慘?”
老乞丐一怔,臉上罕見地沒了輕鬆的樣子,他搖了搖頭:“我並非逃荒而來,但外地恐怕也不見得比這裏好些…”
楊帆靜靜地望著他,等待下文。
老乞丐似乎被勾起了過往的迴憶:
“老夫剛到此地之時,與那些窮酸書生們一樣,自視甚高,覺得是受人排擠才碌碌無為,可在這待了幾年後,才覺得有些事純屬異想天開,反而活的更逍遙自在了些。”
“如若就此終老,也不失為一件妙事。”
說話間,他又看了一眼楊帆,問道:“小友如此年輕,可曾想過功成名就,考個官當當?”
“先生說笑了,憑我這點本事,哪有能耐當官?”
楊帆雙手枕頭,懶散的靠在神像上:“當官無非求的是個榮華富貴,榮華富貴到最後也不過是個逍遙自在,還不如早日躺平,少走四十年彎路。”
老乞丐聽的頻頻點頭,抹了一把胡須上化掉的冰水,緩聲道:“那如果為了天下蒼生呢?”
楊帆一愣,從神像上坐起來,他認真地看著老乞丐。
怎麽聊的好好的,格局突然拉這麽大?
不過想了想,既然是論道,自然百無禁忌。
他思索一會,道:“天下妖魔橫行,家族當道,為官又能如何?”
“妖魔雖多,家族雖大,可這天下最大的還是朝廷,我觀小友天縱之資,比朝廷上那些蠅營狗苟之輩強出太多。”老者沉吟道。
“可頭上還有天子,更別說那些宗門強者,壽元無數,我區區凡人之身,沒有靠山恐怕死都不知道死的…”
楊帆撥弄著漸小的火光,仿若說給自己聽:
“人生不過三萬天,我就是來玩玩,來看看,能管好自己,已是天大的能耐了。”
說完,他抬眸望向老乞丐。
隻見老乞丐眉頭緊蹙,正思索著什麽。
半晌後,他重重一歎:“小友當真是我這三五年中,所見最為獨特之人。”
他正要再說些什麽,卻看到楊帆撿了塊木炭走向牆邊,在那首破廟歌旁邊沙沙地寫著。
老乞丐凝神望去,嘴裏不禁跟著念叨: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隨著楊帆的筆畫遊龍,老乞丐臉色越來越嚴肅,他豁然起身,身姿挺拔。
良久,楊帆停下動作,手上木炭已經見底,他大聲笑道:“老先生,鄙人不才,這首詩歌送於你,望能解你心結。”
老乞丐口中喃喃,聲音顫抖:“…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好詩好詩!”
一雙如樹皮般幹枯的手掌握住楊帆,老乞丐又問道:“你為何知道我有心結?”
“猜的。”楊帆嗬嗬一笑,輕輕拍了拍老乞丐的肩膀,語重心長道:“別活的這麽沉重,這曆史長河中,你我不過都是一粒沙子罷了,百年之後還有誰會記得?想到什麽就去做,別留遺憾。”
良久,老乞丐定了定心神,拱手道:“小友說的在理,還未請教小友名諱,老朽杜甫,叫我老杜就行,顯得親切。”
“在下…啥!!!”
楊帆烤火的手一僵,驚唿出口,高人模樣瞬間消散。
他眉頭皺成一個川字,懷疑方才聽錯了,用不太確定的語氣問道:“杜甫?”
“老杜。”
杜甫加了兩把柴火,提醒道。
“……”
篝火劈裏啪啦的燃燒著,冒出絲絲白氣。
楊帆良久才緩過神來。
“老杜,你可是從京城來的?”楊帆深吸一口氣。
“正是。”杜甫泛起一絲疑惑,“莫非小友聽過老朽名諱?”
楊帆沉默地望著火光。
他心中有了底,看來這個杜甫也是被罷官流放而來。
他剛才居然用前世杜甫所寫的詩句,送給了這個杜甫。
這人家不有共鳴才怪!難怪激動成這個樣子。
真是離譜他媽給他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楊帆站起身來,摸出一個塞得滿滿當當的錢袋子,不由分說地放進杜甫懷中。
“在下李白,這些盤纏您拿好,百姓需要您,大坤王朝需要您,天下蒼生都需要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