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開始】
方知月在寧王生辰宴上被人陷害,當眾跌下台階,聽說膝蓋都摔得破皮了。
太子知道後,傷心抑鬱,終於「病了」。
建昭帝對外雖然宣稱「太子病倒東宮」,但連太醫都沒派,沒想到太子自己病了。
自古皇帝和太子都會有矛盾,畢竟皇帝是早晚要被太子取代。建昭帝也一直防備著太子做大,太子稍微和朝臣走得近一些,他就要疑心太子是不是要架空自己,或者逼著自己早早退位,做個沒有實權的太上皇。
故而,他一直很注意控製太子的勢力,扶持著寧王和他分權,這是帝王常用的製衡之術,建昭帝並不覺得自己做錯了。
但現在太子禁足、生病、太子妃被人當眾欺負,而三皇子封王、開府、慶生辰賓客盈門,建昭帝又開始擔心寧王做大起了不臣之心。
剛剛下令了要禁足太子,建昭帝不好朝令夕改,派了太醫去東宮。
等太醫出來又傳召到龍極宮,詢問太子情況。建昭帝本疑心太子有可能是裝病,沒想到太醫說鬱結氣滯傷及五內,似乎是真的病了。
寧王聽說,想要去探望,奈何皇上不許,隻好送了支百年靈芝。
心裏恨不得把絆倒太子妃的人撕碎,也恨不得太子真的病倒,臉上卻不得不掛著擔憂,很像是一個擔心兄長生病的好弟弟,在建昭帝麵前給太子說好話,「父皇緣何不讓兒臣去看望太子?難道是怪責太子做錯了什麽嗎?父皇,那彭籌一案並不關太子的事,太子並不知情啊。」
他這麽一說,建昭帝又想起了皇後太子派殺手的事,彭籌泄露考題不關太子的事,但那殺手卻實實在在是皇後的人。
建昭帝剛剛升起的一點憐憫之心又消散了。
本來打算親自去東宮看望,也就此作罷。還駁迴了皇後想要去探望兒子的請求。
沒想到過了幾天,太子竟然病重,連起身都不能了。
建昭帝半信半疑,幹脆去了趟東宮,沒讓人通報,直接進了太子的寢殿。
太子裴琰麵如金紙,氣若遊絲,躺在床上竟是一副奄奄一息之相。
建昭帝大驚,怒斥了一眾太醫,責令他們必須把太子醫好。
太子拉著建昭帝的手,淚流滿麵,直說愧對父皇,自己不配為儲君,請父皇廢儲。
建昭帝一共就兩個皇子,雖然對太子有戒備之心,但自小到大,也唯恐他出個意外,看管得很是嚴密。
眼見太子病重如此,不由得開始後悔,反思自己是不是太嚴格了。
那彭籌一事是小妾偷看了考題,太子再英明,還能管到別人府裏的小妾去?
那些黑衣人乃是皇後母家偷偷為皇後豢養,太子也未必知情。
建昭帝握著太子的手,寬慰道:「你且安心養病,養好了好為朕分憂解難,大雍朝將來還要靠你呢,萬不可再說什麽廢儲,誰敢提廢儲,朕先廢了他!」
太子一病,建昭帝很是心疼。再加上這病是由他下令禁足而起,更多了幾分愧疚。
過來幾日,見太子病情稍緩,但還是不能起身,建昭帝為了安太子的心,悄悄擬了道遺詔。
將遺詔拿給太子看,建昭帝語重心長,「等朕大行之後,你要好好管理大雍,朕也不求你文定武襄做一個千載難逢的明君聖主,但總要勵精圖治,勤勉篤行,做個好皇帝。」
遺詔隻是寫來安太子的心,建昭帝並沒有打算就此昭告天下,事實上除了拿給太子看,皇後、魏貴妃、寧王都不知道有這麽一道遺詔。
太子眯著眼睛,一字一句地看了下去,前麵還算正常,待看到「安王勇武過人,朕甚喜之,不願永離」之時,太子一顆心陡然提了起來,要不是他做了多年儲君還算有點定力,恐怕要忘了自己在裝病,當場從床上跳起來了。
「父、父皇!」太子聲音都顫抖了,「無咎他自幼就在您身邊長大,您待他猶如親子,兒臣視他猶如兄弟,您、您怎麽忍心……」
一瞬間,太子心中閃過無數念頭。
他曾經聽說過一個荒唐的傳言,說裴無咎是父皇的私生子。
他一度以為這個傳言是真的,畢竟裴無咎的生母號稱是大雍第一美人,而父皇素來喜愛美人。而且,裴無咎自幼就在宮裏長大,與其說是康郡王世子,不如說更像一個皇子。
但後來他覺得傳言不真。
因為他和三皇子、裴無咎一起讀書之時,父皇常常誇獎裴無咎,說他和老三無論是容貌還是才學,都不及無咎。
那時他和三皇子年幼,難免為此生氣,做了很多為難裴無咎的事。
懂事了之後太子頗有些後悔,而且再迴頭去看,誇獎一個陪讀,明說太子和三皇子不及他,分明是把裴無咎放在火上烤。
後來種種,讓太子漸漸明白,裴無咎更像是一塊磨刀石,用來磨礪他和老三的鋒芒。
但他絕對沒有想到,父皇竟然打算在大行之時,帶走這塊磨刀石,讓裴無咎殉葬。
方知月在寧王生辰宴上被人陷害,當眾跌下台階,聽說膝蓋都摔得破皮了。
太子知道後,傷心抑鬱,終於「病了」。
建昭帝對外雖然宣稱「太子病倒東宮」,但連太醫都沒派,沒想到太子自己病了。
自古皇帝和太子都會有矛盾,畢竟皇帝是早晚要被太子取代。建昭帝也一直防備著太子做大,太子稍微和朝臣走得近一些,他就要疑心太子是不是要架空自己,或者逼著自己早早退位,做個沒有實權的太上皇。
故而,他一直很注意控製太子的勢力,扶持著寧王和他分權,這是帝王常用的製衡之術,建昭帝並不覺得自己做錯了。
但現在太子禁足、生病、太子妃被人當眾欺負,而三皇子封王、開府、慶生辰賓客盈門,建昭帝又開始擔心寧王做大起了不臣之心。
剛剛下令了要禁足太子,建昭帝不好朝令夕改,派了太醫去東宮。
等太醫出來又傳召到龍極宮,詢問太子情況。建昭帝本疑心太子有可能是裝病,沒想到太醫說鬱結氣滯傷及五內,似乎是真的病了。
寧王聽說,想要去探望,奈何皇上不許,隻好送了支百年靈芝。
心裏恨不得把絆倒太子妃的人撕碎,也恨不得太子真的病倒,臉上卻不得不掛著擔憂,很像是一個擔心兄長生病的好弟弟,在建昭帝麵前給太子說好話,「父皇緣何不讓兒臣去看望太子?難道是怪責太子做錯了什麽嗎?父皇,那彭籌一案並不關太子的事,太子並不知情啊。」
他這麽一說,建昭帝又想起了皇後太子派殺手的事,彭籌泄露考題不關太子的事,但那殺手卻實實在在是皇後的人。
建昭帝剛剛升起的一點憐憫之心又消散了。
本來打算親自去東宮看望,也就此作罷。還駁迴了皇後想要去探望兒子的請求。
沒想到過了幾天,太子竟然病重,連起身都不能了。
建昭帝半信半疑,幹脆去了趟東宮,沒讓人通報,直接進了太子的寢殿。
太子裴琰麵如金紙,氣若遊絲,躺在床上竟是一副奄奄一息之相。
建昭帝大驚,怒斥了一眾太醫,責令他們必須把太子醫好。
太子拉著建昭帝的手,淚流滿麵,直說愧對父皇,自己不配為儲君,請父皇廢儲。
建昭帝一共就兩個皇子,雖然對太子有戒備之心,但自小到大,也唯恐他出個意外,看管得很是嚴密。
眼見太子病重如此,不由得開始後悔,反思自己是不是太嚴格了。
那彭籌一事是小妾偷看了考題,太子再英明,還能管到別人府裏的小妾去?
那些黑衣人乃是皇後母家偷偷為皇後豢養,太子也未必知情。
建昭帝握著太子的手,寬慰道:「你且安心養病,養好了好為朕分憂解難,大雍朝將來還要靠你呢,萬不可再說什麽廢儲,誰敢提廢儲,朕先廢了他!」
太子一病,建昭帝很是心疼。再加上這病是由他下令禁足而起,更多了幾分愧疚。
過來幾日,見太子病情稍緩,但還是不能起身,建昭帝為了安太子的心,悄悄擬了道遺詔。
將遺詔拿給太子看,建昭帝語重心長,「等朕大行之後,你要好好管理大雍,朕也不求你文定武襄做一個千載難逢的明君聖主,但總要勵精圖治,勤勉篤行,做個好皇帝。」
遺詔隻是寫來安太子的心,建昭帝並沒有打算就此昭告天下,事實上除了拿給太子看,皇後、魏貴妃、寧王都不知道有這麽一道遺詔。
太子眯著眼睛,一字一句地看了下去,前麵還算正常,待看到「安王勇武過人,朕甚喜之,不願永離」之時,太子一顆心陡然提了起來,要不是他做了多年儲君還算有點定力,恐怕要忘了自己在裝病,當場從床上跳起來了。
「父、父皇!」太子聲音都顫抖了,「無咎他自幼就在您身邊長大,您待他猶如親子,兒臣視他猶如兄弟,您、您怎麽忍心……」
一瞬間,太子心中閃過無數念頭。
他曾經聽說過一個荒唐的傳言,說裴無咎是父皇的私生子。
他一度以為這個傳言是真的,畢竟裴無咎的生母號稱是大雍第一美人,而父皇素來喜愛美人。而且,裴無咎自幼就在宮裏長大,與其說是康郡王世子,不如說更像一個皇子。
但後來他覺得傳言不真。
因為他和三皇子、裴無咎一起讀書之時,父皇常常誇獎裴無咎,說他和老三無論是容貌還是才學,都不及無咎。
那時他和三皇子年幼,難免為此生氣,做了很多為難裴無咎的事。
懂事了之後太子頗有些後悔,而且再迴頭去看,誇獎一個陪讀,明說太子和三皇子不及他,分明是把裴無咎放在火上烤。
後來種種,讓太子漸漸明白,裴無咎更像是一塊磨刀石,用來磨礪他和老三的鋒芒。
但他絕對沒有想到,父皇竟然打算在大行之時,帶走這塊磨刀石,讓裴無咎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