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也是衝著這個去的,而且能與一起吹著傍晚的風,一起看這樣的景色,世上真是沒有比這更浪漫的事了。”
“然後吃完晚飯,再去‘人民路’步行街轉轉。”
“那裏就是本地的三大文青殿堂之一,另外兩個是床單廠和青年書店,這倆我也想去。”
“那得明天,今天晚上能把第一個逛過來就不錯,全長3公裏還有很多分岔,要是認認真真仔細轉,大半天都未必夠,走馬觀花也得兩三個小時。”
“行,我一直覺著自己挺文藝的,希望能不虛此行。”
大約下午四點半前,兩人拿上房卡帶上隨身物品後離開房間到了洱海外的“環湖公路”上。
共享單車這個概念在此時還尚不存在,但發達的旅遊業讓這裏走在了潮頭,每個幾百米就能看到一個租賃自行車的存放點,而收費模式類似於當年隨處可見的公用電話亭,過去往一個柱狀的投幣口裏投幣,鎖住車輪的地鎖隨即自動打開;價格方麵也十分便宜,幾元錢便可騎很久。
不過他倆沒有一人騎一輛,乃是選了一輛加長版的雙人版,項驁負責在前麵蹬和把控方向,水歡在後麵負責看和打打醬油。
木板路有種柏油路與水泥路均沒有的奇特顛簸感,輪子壓在上麵發出的“吱嘎”聲仿佛將時光拉的和落日的餘輝一樣,很長很長。
因為不需要把住車把,解放雙手的水歡用相機將一圈下來值得記錄的畫麵紛紛拍了下來,待天徹底黑了,她才舍得放下,拿起來一張一張的翻開。
“哇,這也太出片了吧?!我覺著已經好到不需要什麽技術了,拿起來隨便一拍就是自然類雜誌插圖甚至封麵的水準有沒有?”
前麵聽到小姑娘如此高興也笑了起來,並道:
“這就叫‘景硬不挑人’。”
“嗯,有道理!”
還了自行車,找了一家備受遊客青睞的特色餐館,雖然規模不大,但能夠代表大昭的幾種美食,如石鍋藍莓魚、木瓜雞、雕梅等等均能做的讓人交口稱讚。
“體會完了老君山的萬裏雪飄和冬雨,再看這兒如夏末秋初的時節,真是能切身感受到什麽叫‘大好河山’。”水歡吃了一口魚肉後道。
“華夏的核心部分地處中緯度,但因為地大物博而讓最南和最北,最東和最西間隔都有幾千公裏,於是便兼顧了地球上幾乎所有類型的氣候和地形。”
“嗯,這就是國土大的好處!”
“也不能光大,你看俄羅斯更大,但氣候類型單一,隻有高維度寒帶的特征;而巴西同樣不小,也隻有低緯度亞熱帶和熱帶的景色。
夾在中間才能同時領略不一樣的風光;你看華夏的先祖們為什麽能創造出節氣和農曆這些曆法概念?正是由於豐富的地理環境,帶來了有明顯分割的季節差異,而這是太冷和太熱的地區的人都無法理解的。”
“我說怎麽農曆隻有國內用,原來是這個道理,漲姿勢了;這次的目的地是我提出來的,那你最想去哪兒玩?等放暑假的時候可以去。”
“是有幾個,不過立馬讓我說一個的話,大概就是去華緬邊境那一帶轉轉,主要在緬甸境內;看看當年十萬遠征軍戰鬥過的地方,我初中的時候研究過好一陣子那段戰史,所以非常想實地考察一下,但因為在國外,比較麻煩才一直沒機會去。
聽說那邊有一片很兇險的雨林,在二戰時期成了不少精銳日軍的葬身之地。”
真要去的話我肯定不能帶著你,因為那屬於探險而不是旅遊。”
“探險就探險,隻要你去我一定也去。”
“那我還是換個安全點的吧。”
“反正是有你的地方便好。”
“去瓦剌怎麽樣?我先看看他們的那達慕大會,在體工隊練摔跤,自由式、古典式我都學過,也去過幾次東齊那邊學‘華夏跤’,但唯獨瓦剌那邊的‘蒙古跤’沒接觸過,想去體驗一下,看看有什麽優點能汲取。
然後騎馬射箭也都是我比較感興趣的,尤其是騎馬,隻是我對騎術目前隻停留在理論層麵,還沒實操過。”
“那說好定了,暑假咱們就去瓦剌,草原我去過幾次但那達慕大會從來沒參加過,正好補上。
不過騎馬這個可以在去之前先行訓練訓練。”
“去哪兒訓練?我打聽過常石附近的馬場,有是有幾個,但都是軍馬場,不對外開放。”
“有的有的,雖然也不是盈利性質的,可我爸爸認識那個馬場的主人,打個招唿隨時都可以去,什麽馬種都有,歐洲的亞洲的,還有那種特別小的小矮馬;以前他還送過我家一匹呢,不過沒有時間照料,隻能暫時寄養在場子裏,跟沒要也差不多。
對了,這個場主是個說相聲的,祖上在清朝的時候好像還在朝廷裏當過官。”
“那以後有機會去試試。”
“別以後呀,等從大昭玩完迴去,找個周末就成。”
“好。”
“對了,聽你說摔跤的種類,好像還挺複雜的,我看奧運會比賽的時候也聽過自由摔跤、古典摔跤,再加上你又說了‘華夏跤’和‘蒙古跤’,這些不都是把人摔倒嗎?有什麽區別嗎?”
“技術和側重點各有不同,誕生的背景也不一樣,比如自由跤是方法最全麵的,也是經過競技化發展出現最晚的,它的特點是為了得分主要靠抱腿摔,所以‘活兒’都在手上,被這種摔倒問題不大,一般就是個屁墩;但它還有地麵壓製的要領,記得我勒死那個瘋子時的動作嗎?在勒住之前,用的便是這個。
古典跤則是不準抱腿,因此過胸摔、正反抱摔、過肩摔是最擅長的,‘塔林武校’六個小流氓想找你麻煩,被我擊倒的第四個就是用了這裏的技術。
‘華夏跤’比較有特色,它的摟抱動作很少,主要靠手抓,對握力要求很高,而摔人的動作幾乎全在腳上,以鉤、別、拐、絆為主。
‘蒙古跤’是最粗糙的一種,這和其最初的用途有關,當年蒙古大軍橫掃歐亞,把這個作為一種軍用格鬥技能,因為應用場景是古戰場,而敵我雙方均全副武裝,所以不講究能把人摔成什麽樣,隻要能弄到地上去就行,因為倒地了便可以用利刃補刀,可以說主要作用是給兵器攻擊創造戰機的。
綜合起來,以我的經驗,古典跤的殺傷力最強,過胸摔和過肩摔隻要讓對手頭著地,一旦成形基本便是必殺技。但同時對力量的要求也最高,尤其是核心力量,沒有鐵腰鋼腹是玩不轉的;早前我為了強化這個時,狂練大重量硬拉,頂著神經疲勞極限一周三次,三個月把腰圍練粗了6寸多,從那兒之後體工隊的那些哥們兒們都躲著我走,不敢我和對練了。
自由跤最適合比賽,打架的話也行,但過低的啟動位置很容易被反應快的人由上至下擊打後腦,或者提膝、起腿擊臉,所以不到地麵纏鬥的階段我一般不用。
‘華夏跤’比較適合相持階段的破局,動作小、隱蔽性強,比如突然靠過去腳下一個小動作使好了對方就是一個趔趄,接著跟上一套組合拳往往便可鎖定勝局。
‘蒙古跤’我沒練過也沒和練這個的實戰過,不好說,但必須身高體壯的人才能發揮它的實力,因此你看瓦剌的那些‘搏克手’,全是五大三粗的黑大漢,小級別的人練這個練不出來。
不過,不管是什麽摔跤流派,都隻適用於單挑,打群架,特別是一對多的時候就不行了,摔一個人時別人過來趁機給一下子便是要命的事。
所以我很重視練拳,拳擊目前是我所知道的技術中,打群架最實用的;擺拳準頭到位了,揍隻要不是拳王的那一拳一個都不是問題,再配合上步伐移動保證不被包圍和閃避攻擊,以寡敵眾最合適不過。”
水歡聽得入神,但表情也是似懂非懂的,在最後一段講完後,她點點頭道:
“可是我見你用腳踢人也很厲害呀。”
“腿法勢大力沉可速度慢,對我來說主要是強行破防用的,隻要打開了破口,衝進去還是用拳頭解決,下巴、肝區、鼻子、眼睛,這些都是能一拳製敵的要害。
國外很多綜合格鬥比賽,比如ufc這種,大級別的拳手ko對手幾乎沒有用摔法和腿法的,全是靠拳法;因為人的直立構造決定了上肢擊打才是最高效的。”
“我覺著你以後完全可以去當‘武術指導’,去給動作電影設計招式,拍出來一定好看。”
項驁搖了搖頭道:
“俗話說‘醜功夫俊把式’,那些武術套路比比劃劃的很好看,什麽追求‘舒展、美觀、大方’,絲毫不管對格鬥有沒有用。
而真正用來打人的東西,往往是沒什麽觀賞性的,全是最直接、最粗暴的,因為搏擊本身就是個暴烈的活動,哪裏容得下花拳繡腿?”
“這麽說電視上說的什麽武術冠軍實際上沒有多厲害咯?”
“如果是套路冠軍,都未必能打得過宋大頭那種爛混子。”
“看來更打不過你了。”
“我能打他們一遝。”
水歡聞言笑了起來,道:
“你這個形容已經讓我能想到那個場麵了:一堆被你揍趴下的人像錢一樣一個摞一個的堆在一起。”
“兄弟,你給女朋友吹牛逼沒問題,但這麽黑我們練武術的,不地道吧?”
迴話的當然不是項驁,而是鄰桌幾人中的一個。
這邊隻聽口音便判斷對方不是本地的,大概也是來旅遊的,便道:
“說點實話,玻璃心就受不了了?你說我哪句說的有毛病?花拳繡腿?還是比比劃劃?”
插話者聽罷臉色一凜,怒道:
“我看你是想找揍,別覺著塊頭大打過幾次架就不知道姓什麽了。”
小姑娘見狀卻一點也不緊張,隻是扭頭問:
“你準備動手嘛?”
“大概率會,不過點到為止就行。”
“然後吃完晚飯,再去‘人民路’步行街轉轉。”
“那裏就是本地的三大文青殿堂之一,另外兩個是床單廠和青年書店,這倆我也想去。”
“那得明天,今天晚上能把第一個逛過來就不錯,全長3公裏還有很多分岔,要是認認真真仔細轉,大半天都未必夠,走馬觀花也得兩三個小時。”
“行,我一直覺著自己挺文藝的,希望能不虛此行。”
大約下午四點半前,兩人拿上房卡帶上隨身物品後離開房間到了洱海外的“環湖公路”上。
共享單車這個概念在此時還尚不存在,但發達的旅遊業讓這裏走在了潮頭,每個幾百米就能看到一個租賃自行車的存放點,而收費模式類似於當年隨處可見的公用電話亭,過去往一個柱狀的投幣口裏投幣,鎖住車輪的地鎖隨即自動打開;價格方麵也十分便宜,幾元錢便可騎很久。
不過他倆沒有一人騎一輛,乃是選了一輛加長版的雙人版,項驁負責在前麵蹬和把控方向,水歡在後麵負責看和打打醬油。
木板路有種柏油路與水泥路均沒有的奇特顛簸感,輪子壓在上麵發出的“吱嘎”聲仿佛將時光拉的和落日的餘輝一樣,很長很長。
因為不需要把住車把,解放雙手的水歡用相機將一圈下來值得記錄的畫麵紛紛拍了下來,待天徹底黑了,她才舍得放下,拿起來一張一張的翻開。
“哇,這也太出片了吧?!我覺著已經好到不需要什麽技術了,拿起來隨便一拍就是自然類雜誌插圖甚至封麵的水準有沒有?”
前麵聽到小姑娘如此高興也笑了起來,並道:
“這就叫‘景硬不挑人’。”
“嗯,有道理!”
還了自行車,找了一家備受遊客青睞的特色餐館,雖然規模不大,但能夠代表大昭的幾種美食,如石鍋藍莓魚、木瓜雞、雕梅等等均能做的讓人交口稱讚。
“體會完了老君山的萬裏雪飄和冬雨,再看這兒如夏末秋初的時節,真是能切身感受到什麽叫‘大好河山’。”水歡吃了一口魚肉後道。
“華夏的核心部分地處中緯度,但因為地大物博而讓最南和最北,最東和最西間隔都有幾千公裏,於是便兼顧了地球上幾乎所有類型的氣候和地形。”
“嗯,這就是國土大的好處!”
“也不能光大,你看俄羅斯更大,但氣候類型單一,隻有高維度寒帶的特征;而巴西同樣不小,也隻有低緯度亞熱帶和熱帶的景色。
夾在中間才能同時領略不一樣的風光;你看華夏的先祖們為什麽能創造出節氣和農曆這些曆法概念?正是由於豐富的地理環境,帶來了有明顯分割的季節差異,而這是太冷和太熱的地區的人都無法理解的。”
“我說怎麽農曆隻有國內用,原來是這個道理,漲姿勢了;這次的目的地是我提出來的,那你最想去哪兒玩?等放暑假的時候可以去。”
“是有幾個,不過立馬讓我說一個的話,大概就是去華緬邊境那一帶轉轉,主要在緬甸境內;看看當年十萬遠征軍戰鬥過的地方,我初中的時候研究過好一陣子那段戰史,所以非常想實地考察一下,但因為在國外,比較麻煩才一直沒機會去。
聽說那邊有一片很兇險的雨林,在二戰時期成了不少精銳日軍的葬身之地。”
真要去的話我肯定不能帶著你,因為那屬於探險而不是旅遊。”
“探險就探險,隻要你去我一定也去。”
“那我還是換個安全點的吧。”
“反正是有你的地方便好。”
“去瓦剌怎麽樣?我先看看他們的那達慕大會,在體工隊練摔跤,自由式、古典式我都學過,也去過幾次東齊那邊學‘華夏跤’,但唯獨瓦剌那邊的‘蒙古跤’沒接觸過,想去體驗一下,看看有什麽優點能汲取。
然後騎馬射箭也都是我比較感興趣的,尤其是騎馬,隻是我對騎術目前隻停留在理論層麵,還沒實操過。”
“那說好定了,暑假咱們就去瓦剌,草原我去過幾次但那達慕大會從來沒參加過,正好補上。
不過騎馬這個可以在去之前先行訓練訓練。”
“去哪兒訓練?我打聽過常石附近的馬場,有是有幾個,但都是軍馬場,不對外開放。”
“有的有的,雖然也不是盈利性質的,可我爸爸認識那個馬場的主人,打個招唿隨時都可以去,什麽馬種都有,歐洲的亞洲的,還有那種特別小的小矮馬;以前他還送過我家一匹呢,不過沒有時間照料,隻能暫時寄養在場子裏,跟沒要也差不多。
對了,這個場主是個說相聲的,祖上在清朝的時候好像還在朝廷裏當過官。”
“那以後有機會去試試。”
“別以後呀,等從大昭玩完迴去,找個周末就成。”
“好。”
“對了,聽你說摔跤的種類,好像還挺複雜的,我看奧運會比賽的時候也聽過自由摔跤、古典摔跤,再加上你又說了‘華夏跤’和‘蒙古跤’,這些不都是把人摔倒嗎?有什麽區別嗎?”
“技術和側重點各有不同,誕生的背景也不一樣,比如自由跤是方法最全麵的,也是經過競技化發展出現最晚的,它的特點是為了得分主要靠抱腿摔,所以‘活兒’都在手上,被這種摔倒問題不大,一般就是個屁墩;但它還有地麵壓製的要領,記得我勒死那個瘋子時的動作嗎?在勒住之前,用的便是這個。
古典跤則是不準抱腿,因此過胸摔、正反抱摔、過肩摔是最擅長的,‘塔林武校’六個小流氓想找你麻煩,被我擊倒的第四個就是用了這裏的技術。
‘華夏跤’比較有特色,它的摟抱動作很少,主要靠手抓,對握力要求很高,而摔人的動作幾乎全在腳上,以鉤、別、拐、絆為主。
‘蒙古跤’是最粗糙的一種,這和其最初的用途有關,當年蒙古大軍橫掃歐亞,把這個作為一種軍用格鬥技能,因為應用場景是古戰場,而敵我雙方均全副武裝,所以不講究能把人摔成什麽樣,隻要能弄到地上去就行,因為倒地了便可以用利刃補刀,可以說主要作用是給兵器攻擊創造戰機的。
綜合起來,以我的經驗,古典跤的殺傷力最強,過胸摔和過肩摔隻要讓對手頭著地,一旦成形基本便是必殺技。但同時對力量的要求也最高,尤其是核心力量,沒有鐵腰鋼腹是玩不轉的;早前我為了強化這個時,狂練大重量硬拉,頂著神經疲勞極限一周三次,三個月把腰圍練粗了6寸多,從那兒之後體工隊的那些哥們兒們都躲著我走,不敢我和對練了。
自由跤最適合比賽,打架的話也行,但過低的啟動位置很容易被反應快的人由上至下擊打後腦,或者提膝、起腿擊臉,所以不到地麵纏鬥的階段我一般不用。
‘華夏跤’比較適合相持階段的破局,動作小、隱蔽性強,比如突然靠過去腳下一個小動作使好了對方就是一個趔趄,接著跟上一套組合拳往往便可鎖定勝局。
‘蒙古跤’我沒練過也沒和練這個的實戰過,不好說,但必須身高體壯的人才能發揮它的實力,因此你看瓦剌的那些‘搏克手’,全是五大三粗的黑大漢,小級別的人練這個練不出來。
不過,不管是什麽摔跤流派,都隻適用於單挑,打群架,特別是一對多的時候就不行了,摔一個人時別人過來趁機給一下子便是要命的事。
所以我很重視練拳,拳擊目前是我所知道的技術中,打群架最實用的;擺拳準頭到位了,揍隻要不是拳王的那一拳一個都不是問題,再配合上步伐移動保證不被包圍和閃避攻擊,以寡敵眾最合適不過。”
水歡聽得入神,但表情也是似懂非懂的,在最後一段講完後,她點點頭道:
“可是我見你用腳踢人也很厲害呀。”
“腿法勢大力沉可速度慢,對我來說主要是強行破防用的,隻要打開了破口,衝進去還是用拳頭解決,下巴、肝區、鼻子、眼睛,這些都是能一拳製敵的要害。
國外很多綜合格鬥比賽,比如ufc這種,大級別的拳手ko對手幾乎沒有用摔法和腿法的,全是靠拳法;因為人的直立構造決定了上肢擊打才是最高效的。”
“我覺著你以後完全可以去當‘武術指導’,去給動作電影設計招式,拍出來一定好看。”
項驁搖了搖頭道:
“俗話說‘醜功夫俊把式’,那些武術套路比比劃劃的很好看,什麽追求‘舒展、美觀、大方’,絲毫不管對格鬥有沒有用。
而真正用來打人的東西,往往是沒什麽觀賞性的,全是最直接、最粗暴的,因為搏擊本身就是個暴烈的活動,哪裏容得下花拳繡腿?”
“這麽說電視上說的什麽武術冠軍實際上沒有多厲害咯?”
“如果是套路冠軍,都未必能打得過宋大頭那種爛混子。”
“看來更打不過你了。”
“我能打他們一遝。”
水歡聞言笑了起來,道:
“你這個形容已經讓我能想到那個場麵了:一堆被你揍趴下的人像錢一樣一個摞一個的堆在一起。”
“兄弟,你給女朋友吹牛逼沒問題,但這麽黑我們練武術的,不地道吧?”
迴話的當然不是項驁,而是鄰桌幾人中的一個。
這邊隻聽口音便判斷對方不是本地的,大概也是來旅遊的,便道:
“說點實話,玻璃心就受不了了?你說我哪句說的有毛病?花拳繡腿?還是比比劃劃?”
插話者聽罷臉色一凜,怒道:
“我看你是想找揍,別覺著塊頭大打過幾次架就不知道姓什麽了。”
小姑娘見狀卻一點也不緊張,隻是扭頭問:
“你準備動手嘛?”
“大概率會,不過點到為止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