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非也
紅樓:金戈鐵馬橫掃八方 作者:邋邋遢遢的星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忠順親王府內,夜色沉沉,燭火搖曳,映照出忠順親王那張陰晴不定的臉。
他坐在書房中,手中握著一封密信,眉頭緊鎖,神情凝重。
信中的內容正是清國使者穆爾泰暗中派人送來的,無非就是有著些許對他不利的東西,以及一些能打擊到慶帝的消息,意圖拉攏他一同對付慶帝。
“王爺,此事非同小可,需慎重考慮。”一旁的心腹幕僚低聲勸道,“清國此舉,無非是想借王爺之手,挑撥我大慶內亂。若王爺輕信其言,恐怕會引火燒身。”
忠順親王冷哼一聲,將密信重重拍在桌上,語氣中帶著幾分不屑:
“清國狼子野心,本王豈會不知?他們想借本王之手對付皇帝,簡直是癡心妄想!”
幕僚見狀,連忙附和道:
“王爺英明。清國此舉,不過是想坐收漁翁之利。王爺若真與他們合作,恐怕不僅得不到好處,反而會落得個叛國的罪名。”
忠順親王沉默片刻,眼中閃過一絲猶豫。
與義忠親王不同,忠順親王並非對皇位耿耿於懷,也從未想過爭權奪利,甚至不顧大局。
他心中清楚,自己與慶帝之間的矛盾並非到了那般不可調和的地步。
自己之所以看不慣慶帝坐上那個位置,單純隻是不爽罷了,至於不爽的原因......
舊太子——乃是忠順親王的親大哥,對他極好,兄弟情深。
然而,舊太子因謀反失敗,最終喪命。
但忠順親王一直認為,慶帝不過是撿了便宜,才坐上了那個位置。
他心中始終對舊太子心懷不甘與憤懣,更對慶帝的登基心存不滿。
而義忠親王則截然相反,他始終對皇位虎視眈眈,甚至不惜為了權力而置大局於不顧。
這也正是當初父皇寧願傳位給慶帝,也不願將江山交給義忠親王的原因之一。
想到這裏,忠順親王微微歎了口氣,緩緩說道:
“本王雖然對當今陛下有所不滿,但還不至於為了清國的幾句蠱惑之言就昏了頭腦。我大慶的江山,怎能因為外人的挑唆就陷入內亂?”
說罷,目光逐漸堅定。
雖對慶帝不滿,但絕不能因一己之私而毀了大哥曾經用性命都想要守護的江山!
清國的陰謀,絕不能得逞!
幕僚聽聞此言,眼中露出滿意之色,如今慶帝的勢力大漲,別說他們追隨的王爺了,即便是太上皇也無法再似從前那般與慶帝抗衡。
就連此前在想在揚州鹽稅上搞手腳的義忠親王,不止被太上皇嗬令門不出,麾下門僚此刻也是元氣大傷。
其智囊團——伴讀李卓,也就是被派往揚州攪渾水的李大人,更是被五馬分屍!
慶帝早已非吳下阿蒙!
這天下,隨著賈玌被慶帝扶持崛起,局勢早已明了;
此刻在與慶帝相抗衡,無異於以卵擊石!
想到這,趕忙說道:
“王爺深明大義!以王爺的智慧和遠見,自然不會被清國的陰謀所左右。
隻是這密信......該如何處置?”
“將這密信收好,這可是清國妄圖幹涉我大慶內政的鐵證。
明日一早,本王親自入宮,麵見......陛下,將此事告知。”
忠順親王沉聲說道,語氣中帶著幾分決然。
幕僚聞言,心中鬆了一口氣:
“王爺英明!此舉不僅可化解與皇上的矛盾,更能彰顯王爺的忠心,實乃一舉兩得。”
幕僚點頭稱是,小心地將密信收起。
忠順親王站起身來,背著手在書房內踱步,神色逐漸恢複平靜,但眼神中仍透著一絲複雜的情緒。
幕僚們見忠順親王背手踱步,神色複雜,紛紛默不作聲,悄然退下。
他們輕輕帶上房門,留下忠順親王獨自一人在書房中。
書房內,燭火搖曳,映照出忠順親王那張略顯疲憊的臉。
他走到窗前,推開窗戶,夜風拂麵,帶著一絲涼意。他抬頭望向夜空,一輪明月高懸,清冷的月光灑在他的臉上,仿佛為他鍍上了一層銀輝。
望著那輪明月,忠順親王的目光漸漸迷離,仿佛在那皎潔的月光中,看到了舊太子的身影。
他的大哥,那個曾經意氣風發、胸懷天下的太子,此刻仿佛正站在月光中,微笑著注視著他。
在他的記憶中,舊太子永遠是那般英姿颯爽、氣度非凡。
他記得大哥年少時,便已展現出過人的才智與膽識。
無論是文韜武略,還是治國安邦,大哥都遠勝於其他皇子。
父皇曾多次在朝堂上稱讚大哥為“國之棟梁”,甚至私下裏也對他說過:“你大哥,將來必成大器。”
然而,命運弄人。
“大哥......”
忠順親王低聲呢喃,聲音中帶著一絲哽咽。
他伸出手,仿佛想要觸碰那月光中的身影,卻隻抓到了一片虛無。
他心中清楚,大哥的死,並非全然無辜。謀反之事,大哥確實參與其中。
但他始終認為,大哥之所以走上那條路,是因為被逼到了絕境。
若非父皇晚年多疑,若非朝中奸佞當道,大哥又怎會鋌而走險?
“大哥,你若在天有靈,可曾後悔過?”
忠順親王望著明月,低聲問道。
然而,迴應他的,隻有夜風的輕吟。
誰道皇家無情?!
非也!
他坐在書房中,手中握著一封密信,眉頭緊鎖,神情凝重。
信中的內容正是清國使者穆爾泰暗中派人送來的,無非就是有著些許對他不利的東西,以及一些能打擊到慶帝的消息,意圖拉攏他一同對付慶帝。
“王爺,此事非同小可,需慎重考慮。”一旁的心腹幕僚低聲勸道,“清國此舉,無非是想借王爺之手,挑撥我大慶內亂。若王爺輕信其言,恐怕會引火燒身。”
忠順親王冷哼一聲,將密信重重拍在桌上,語氣中帶著幾分不屑:
“清國狼子野心,本王豈會不知?他們想借本王之手對付皇帝,簡直是癡心妄想!”
幕僚見狀,連忙附和道:
“王爺英明。清國此舉,不過是想坐收漁翁之利。王爺若真與他們合作,恐怕不僅得不到好處,反而會落得個叛國的罪名。”
忠順親王沉默片刻,眼中閃過一絲猶豫。
與義忠親王不同,忠順親王並非對皇位耿耿於懷,也從未想過爭權奪利,甚至不顧大局。
他心中清楚,自己與慶帝之間的矛盾並非到了那般不可調和的地步。
自己之所以看不慣慶帝坐上那個位置,單純隻是不爽罷了,至於不爽的原因......
舊太子——乃是忠順親王的親大哥,對他極好,兄弟情深。
然而,舊太子因謀反失敗,最終喪命。
但忠順親王一直認為,慶帝不過是撿了便宜,才坐上了那個位置。
他心中始終對舊太子心懷不甘與憤懣,更對慶帝的登基心存不滿。
而義忠親王則截然相反,他始終對皇位虎視眈眈,甚至不惜為了權力而置大局於不顧。
這也正是當初父皇寧願傳位給慶帝,也不願將江山交給義忠親王的原因之一。
想到這裏,忠順親王微微歎了口氣,緩緩說道:
“本王雖然對當今陛下有所不滿,但還不至於為了清國的幾句蠱惑之言就昏了頭腦。我大慶的江山,怎能因為外人的挑唆就陷入內亂?”
說罷,目光逐漸堅定。
雖對慶帝不滿,但絕不能因一己之私而毀了大哥曾經用性命都想要守護的江山!
清國的陰謀,絕不能得逞!
幕僚聽聞此言,眼中露出滿意之色,如今慶帝的勢力大漲,別說他們追隨的王爺了,即便是太上皇也無法再似從前那般與慶帝抗衡。
就連此前在想在揚州鹽稅上搞手腳的義忠親王,不止被太上皇嗬令門不出,麾下門僚此刻也是元氣大傷。
其智囊團——伴讀李卓,也就是被派往揚州攪渾水的李大人,更是被五馬分屍!
慶帝早已非吳下阿蒙!
這天下,隨著賈玌被慶帝扶持崛起,局勢早已明了;
此刻在與慶帝相抗衡,無異於以卵擊石!
想到這,趕忙說道:
“王爺深明大義!以王爺的智慧和遠見,自然不會被清國的陰謀所左右。
隻是這密信......該如何處置?”
“將這密信收好,這可是清國妄圖幹涉我大慶內政的鐵證。
明日一早,本王親自入宮,麵見......陛下,將此事告知。”
忠順親王沉聲說道,語氣中帶著幾分決然。
幕僚聞言,心中鬆了一口氣:
“王爺英明!此舉不僅可化解與皇上的矛盾,更能彰顯王爺的忠心,實乃一舉兩得。”
幕僚點頭稱是,小心地將密信收起。
忠順親王站起身來,背著手在書房內踱步,神色逐漸恢複平靜,但眼神中仍透著一絲複雜的情緒。
幕僚們見忠順親王背手踱步,神色複雜,紛紛默不作聲,悄然退下。
他們輕輕帶上房門,留下忠順親王獨自一人在書房中。
書房內,燭火搖曳,映照出忠順親王那張略顯疲憊的臉。
他走到窗前,推開窗戶,夜風拂麵,帶著一絲涼意。他抬頭望向夜空,一輪明月高懸,清冷的月光灑在他的臉上,仿佛為他鍍上了一層銀輝。
望著那輪明月,忠順親王的目光漸漸迷離,仿佛在那皎潔的月光中,看到了舊太子的身影。
他的大哥,那個曾經意氣風發、胸懷天下的太子,此刻仿佛正站在月光中,微笑著注視著他。
在他的記憶中,舊太子永遠是那般英姿颯爽、氣度非凡。
他記得大哥年少時,便已展現出過人的才智與膽識。
無論是文韜武略,還是治國安邦,大哥都遠勝於其他皇子。
父皇曾多次在朝堂上稱讚大哥為“國之棟梁”,甚至私下裏也對他說過:“你大哥,將來必成大器。”
然而,命運弄人。
“大哥......”
忠順親王低聲呢喃,聲音中帶著一絲哽咽。
他伸出手,仿佛想要觸碰那月光中的身影,卻隻抓到了一片虛無。
他心中清楚,大哥的死,並非全然無辜。謀反之事,大哥確實參與其中。
但他始終認為,大哥之所以走上那條路,是因為被逼到了絕境。
若非父皇晚年多疑,若非朝中奸佞當道,大哥又怎會鋌而走險?
“大哥,你若在天有靈,可曾後悔過?”
忠順親王望著明月,低聲問道。
然而,迴應他的,隻有夜風的輕吟。
誰道皇家無情?!
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