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圍城
紅樓:金戈鐵馬橫掃八方 作者:邋邋遢遢的星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齊爾哈朗見範文程這副模樣以及計策有些反感,心中不由暗罵一聲!
‘哼!漢人就喜歡狗咬狗!’
而後又說道:
“可即便大慶皇帝對賈玌產生懷疑,又能如何?賈玌遠在遼東,手握重兵,皇帝也奈何不了他吧?”
範文程胸有成竹地說道:
“這便是此計的關鍵所在。
一旦當今皇帝對賈玌起了疑心,必定會召迴賈玌,或者派遣親信監視他。
賈玌若拒絕迴京,便是坐實了謀反的罪名,屆時我等一番宣揚,麾下大軍必定軍心大亂;
若他迴京,手中兵權必然被奪,
如此一來,賈玌的北伐大軍群龍無首,必定大亂。”
嶽樂思索片刻後,點頭道:
“此計確實精妙。隻是,若要施行此計,派遣何人出使大慶最為合適?”
範文程目光堅定:
“此人必須機智過人,善於應變,且熟悉大慶朝堂局勢。
臣舉薦禮部侍郎穆爾泰,他曾多次出使大慶,對大慶的情況頗為了解,定能勝任此任務。”
皇太極沉思片刻,覺得此計甚好,可以說無論成與不成,都沒有風險,值得一試。
“好,就依範先生所言。即刻召見穆爾泰,命他做好出使大慶的準備。”
眾人見皇太極下定決心,紛紛表示讚同。
......
賈玌率領的十幾萬北伐大軍浩浩蕩蕩,旌旗蔽日,最終在遼陽城外十裏處紮營。
遼陽城頭,皇太極站在塔樓之上,身旁,濟爾哈朗、嶽樂等一眾將領神色嚴峻,眼神中透著憂慮與不安。
望著城外連綿不絕的慶軍營寨,眼中閃過一絲恍惚。
“想當年,我等隨阿瑪,率領女真鐵騎,縱橫關外,所到之處,慶軍望風披靡。
如今,竟被賈玌這小子逼得龜縮城內,真是世事無常。”
皇太極聲音低沉,帶著一絲落寞與不甘,目光有些失神,往昔的輝煌與今日的窘迫在腦海中不斷交織。
皇太極的思緒被嶽樂輕輕拉迴,輕聲勸慰道:
“皇上,往昔的榮耀已成過往,今日之局雖困,但臣等願與皇上共度時艱。
不說有阿禮南下坐鎮遼東半島,再說範文程之計......此二者若能效其一,必能扭轉乾坤!”
皇太極深吸一口氣,緩緩點頭,目光重新變得堅定起來。
“愛卿所言極是,朕一時感慨罷了。
如今,當務之急是做好守城準備,靜待穆爾泰的消息。”
此時,一名親兵匆匆跑來,單膝跪地稟報道:“啟稟皇上,穆爾泰大人求見。”
“宣他進來。”
皇太極說道。
不多時,穆爾泰快步走進塔樓,向皇太極行禮後說道:
“皇上,臣已做好出使大慶的準備。隻是此番前去,吉兇難測,還望皇上能再給臣一些指示。”
皇太極凝視著穆爾泰,目光中滿是期許:
“穆爾泰,此行關係重大,朕就把這重任交予你了。
你務必小心謹慎,按範先生的計策行事。若能成功離間大慶君臣,你便是我大清的大功臣。”
穆爾泰堅定地抱拳說道:
“皇上放心,臣定不辱使命!哪怕粉身碎骨,也會全力完成任務。”
“好,朕等你凱旋歸來。即刻出發吧,呈現在慶軍還未圍城之際,否則——多有變故!”
皇太極揮了揮手。
穆爾泰再次行禮後,轉身大步離去。
望著他遠去的背影,皇太極默默祈禱此計能夠成功。
......
遼陽城外,北伐軍大營。
賈玌端坐於中軍大帳內,帳下熊文龍、毛誌遠、王子騰等一眾高級將領分列兩側,神情肅穆,氣氛凝重。
“遼陽城,亦可稱襄平城、遼東城,曆代,大規模征戰,二十餘次,是非曲折,難以論說;
然,史書上,無一不記載,此地,決定了多少朝代遼東的歸屬問題;
所以,自古以來,就有‘奪遼陽者,得遼東’之說!”
賈玌的聲音低沉而有力,迴蕩在大帳之中,眾將皆屏息凝神,目光炯炯地注視著他。
賈玌緩緩站起身來,走到懸掛在帳中的遼東地圖前,手指輕輕劃過遼陽城的位置,繼續說道:
“遼陽城,自古以來便是遼東的咽喉之地。
無論是漢時的公孫氏,還是唐時的高句麗,亦或是遼金元三朝,皆以遼陽為遼東之根本。
得遼陽者,得遼東;失遼陽者,失遼東。
此城之重,不言而喻。”
眾將聞言,紛紛點頭,神情更加肅穆。
遼陽,方為遼東首府,沈陽不過是遼陽的衛城,隻是不明白為何皇太極想著在沈陽稱帝!
賈玌轉過身來,目光漠然,掃視眾人:
“如今,又成為了清軍最後屏障,皇太極又親自坐鎮遼陽;
而清軍,可謂是士氣高漲;
我軍雖兵鋒正盛,但亦不可輕敵冒進!”
“兵法有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如今清軍士氣正盛,若我軍貿然攻城,即便能勝,也必損失慘重。此非上策也。”
賈玌頓了頓,手指輕輕敲擊著桌案,繼續說道:
“遼陽城雖堅,但皇太極困守孤城,糧草補給終有耗盡之日。
我軍不必急於一時,當以圍困為主,步步為營,削弱其士氣,斷其生機。
當然,非是圍而不攻,待其士氣衰弱,便是我等決戰之日!”
王子騰聞言,有些不解的抱拳問道:
“都督,圍城之計雖妙,但清軍據城而守,我軍若不攻城,如何能迫其就範,使其士氣衰弱?”
賈玌微微一笑,目光中閃過一絲深邃:
“圍城之法,並非一味固守。
我軍可分三步而行:
其一,切斷遼陽城與外界的聯係。
毛誌遠,你率一萬兵馬,前往太子河上遊,修築堤壩,控製護城河水源。
同時,命輔兵挖掘溝渠,做好將護城河水引向低窪之地的準備,暫卻不必將護城河排幹!
並且用幹草、泥土將其填平。”
毛誌遠抱拳應諾:“末將遵命!”
賈玌接著說道:
“其二,修築土壘,架設複遼炮。
王子騰,你率兩萬兵馬,負責在遼陽城三麵修築土壘,將我軍八十餘門‘複遼炮’架設其上,務必抬高炮位,使其能夠平射遼陽城牆。
同時,在每座城門外修築堡壘,反過來圍住他們,堵住城門出口,斷絕清軍突圍之路!”
王子騰沉聲道:“末將領命!”
賈玌目光轉向熊文龍:
“其三,圍師必闕,散布謠言。
熊文龍,你率一萬精兵,負責在東麵設伏。
遼陽城東門不設防,清軍若突圍,必從此門而出。
你務必設下埋伏,將其一網打盡!
同時,命細作潛入城內,散布謠言,稱我等將不會進攻遼陽城,隻會將其圍城,直至清軍彈盡糧絕。
清軍若聞此訊,軍心必亂!”
熊文龍抱拳應道:“末將明白!”
賈玌站起身來,麵上綻放出笑容,掃視眾將:
“諸位,此戰關乎北伐大業成敗,務必全力以赴。
然,清國近乎所有的大軍都在其中,便是皇太極也不例外,所以我等並不需急於一時!
該急的,反而是他們!
本都督並不想用麾下士卒的性命,去填平遼陽城的城牆。
為將者,是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隻要遼陽城破,而清軍便再無屏障,屆時生擒皇太極,大軍便可長驅直入,一戰定勝負,直搗黃龍!”
眾將齊聲應諾:
“末將等誓死追隨都督,必破遼陽!”
‘哼!漢人就喜歡狗咬狗!’
而後又說道:
“可即便大慶皇帝對賈玌產生懷疑,又能如何?賈玌遠在遼東,手握重兵,皇帝也奈何不了他吧?”
範文程胸有成竹地說道:
“這便是此計的關鍵所在。
一旦當今皇帝對賈玌起了疑心,必定會召迴賈玌,或者派遣親信監視他。
賈玌若拒絕迴京,便是坐實了謀反的罪名,屆時我等一番宣揚,麾下大軍必定軍心大亂;
若他迴京,手中兵權必然被奪,
如此一來,賈玌的北伐大軍群龍無首,必定大亂。”
嶽樂思索片刻後,點頭道:
“此計確實精妙。隻是,若要施行此計,派遣何人出使大慶最為合適?”
範文程目光堅定:
“此人必須機智過人,善於應變,且熟悉大慶朝堂局勢。
臣舉薦禮部侍郎穆爾泰,他曾多次出使大慶,對大慶的情況頗為了解,定能勝任此任務。”
皇太極沉思片刻,覺得此計甚好,可以說無論成與不成,都沒有風險,值得一試。
“好,就依範先生所言。即刻召見穆爾泰,命他做好出使大慶的準備。”
眾人見皇太極下定決心,紛紛表示讚同。
......
賈玌率領的十幾萬北伐大軍浩浩蕩蕩,旌旗蔽日,最終在遼陽城外十裏處紮營。
遼陽城頭,皇太極站在塔樓之上,身旁,濟爾哈朗、嶽樂等一眾將領神色嚴峻,眼神中透著憂慮與不安。
望著城外連綿不絕的慶軍營寨,眼中閃過一絲恍惚。
“想當年,我等隨阿瑪,率領女真鐵騎,縱橫關外,所到之處,慶軍望風披靡。
如今,竟被賈玌這小子逼得龜縮城內,真是世事無常。”
皇太極聲音低沉,帶著一絲落寞與不甘,目光有些失神,往昔的輝煌與今日的窘迫在腦海中不斷交織。
皇太極的思緒被嶽樂輕輕拉迴,輕聲勸慰道:
“皇上,往昔的榮耀已成過往,今日之局雖困,但臣等願與皇上共度時艱。
不說有阿禮南下坐鎮遼東半島,再說範文程之計......此二者若能效其一,必能扭轉乾坤!”
皇太極深吸一口氣,緩緩點頭,目光重新變得堅定起來。
“愛卿所言極是,朕一時感慨罷了。
如今,當務之急是做好守城準備,靜待穆爾泰的消息。”
此時,一名親兵匆匆跑來,單膝跪地稟報道:“啟稟皇上,穆爾泰大人求見。”
“宣他進來。”
皇太極說道。
不多時,穆爾泰快步走進塔樓,向皇太極行禮後說道:
“皇上,臣已做好出使大慶的準備。隻是此番前去,吉兇難測,還望皇上能再給臣一些指示。”
皇太極凝視著穆爾泰,目光中滿是期許:
“穆爾泰,此行關係重大,朕就把這重任交予你了。
你務必小心謹慎,按範先生的計策行事。若能成功離間大慶君臣,你便是我大清的大功臣。”
穆爾泰堅定地抱拳說道:
“皇上放心,臣定不辱使命!哪怕粉身碎骨,也會全力完成任務。”
“好,朕等你凱旋歸來。即刻出發吧,呈現在慶軍還未圍城之際,否則——多有變故!”
皇太極揮了揮手。
穆爾泰再次行禮後,轉身大步離去。
望著他遠去的背影,皇太極默默祈禱此計能夠成功。
......
遼陽城外,北伐軍大營。
賈玌端坐於中軍大帳內,帳下熊文龍、毛誌遠、王子騰等一眾高級將領分列兩側,神情肅穆,氣氛凝重。
“遼陽城,亦可稱襄平城、遼東城,曆代,大規模征戰,二十餘次,是非曲折,難以論說;
然,史書上,無一不記載,此地,決定了多少朝代遼東的歸屬問題;
所以,自古以來,就有‘奪遼陽者,得遼東’之說!”
賈玌的聲音低沉而有力,迴蕩在大帳之中,眾將皆屏息凝神,目光炯炯地注視著他。
賈玌緩緩站起身來,走到懸掛在帳中的遼東地圖前,手指輕輕劃過遼陽城的位置,繼續說道:
“遼陽城,自古以來便是遼東的咽喉之地。
無論是漢時的公孫氏,還是唐時的高句麗,亦或是遼金元三朝,皆以遼陽為遼東之根本。
得遼陽者,得遼東;失遼陽者,失遼東。
此城之重,不言而喻。”
眾將聞言,紛紛點頭,神情更加肅穆。
遼陽,方為遼東首府,沈陽不過是遼陽的衛城,隻是不明白為何皇太極想著在沈陽稱帝!
賈玌轉過身來,目光漠然,掃視眾人:
“如今,又成為了清軍最後屏障,皇太極又親自坐鎮遼陽;
而清軍,可謂是士氣高漲;
我軍雖兵鋒正盛,但亦不可輕敵冒進!”
“兵法有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如今清軍士氣正盛,若我軍貿然攻城,即便能勝,也必損失慘重。此非上策也。”
賈玌頓了頓,手指輕輕敲擊著桌案,繼續說道:
“遼陽城雖堅,但皇太極困守孤城,糧草補給終有耗盡之日。
我軍不必急於一時,當以圍困為主,步步為營,削弱其士氣,斷其生機。
當然,非是圍而不攻,待其士氣衰弱,便是我等決戰之日!”
王子騰聞言,有些不解的抱拳問道:
“都督,圍城之計雖妙,但清軍據城而守,我軍若不攻城,如何能迫其就範,使其士氣衰弱?”
賈玌微微一笑,目光中閃過一絲深邃:
“圍城之法,並非一味固守。
我軍可分三步而行:
其一,切斷遼陽城與外界的聯係。
毛誌遠,你率一萬兵馬,前往太子河上遊,修築堤壩,控製護城河水源。
同時,命輔兵挖掘溝渠,做好將護城河水引向低窪之地的準備,暫卻不必將護城河排幹!
並且用幹草、泥土將其填平。”
毛誌遠抱拳應諾:“末將遵命!”
賈玌接著說道:
“其二,修築土壘,架設複遼炮。
王子騰,你率兩萬兵馬,負責在遼陽城三麵修築土壘,將我軍八十餘門‘複遼炮’架設其上,務必抬高炮位,使其能夠平射遼陽城牆。
同時,在每座城門外修築堡壘,反過來圍住他們,堵住城門出口,斷絕清軍突圍之路!”
王子騰沉聲道:“末將領命!”
賈玌目光轉向熊文龍:
“其三,圍師必闕,散布謠言。
熊文龍,你率一萬精兵,負責在東麵設伏。
遼陽城東門不設防,清軍若突圍,必從此門而出。
你務必設下埋伏,將其一網打盡!
同時,命細作潛入城內,散布謠言,稱我等將不會進攻遼陽城,隻會將其圍城,直至清軍彈盡糧絕。
清軍若聞此訊,軍心必亂!”
熊文龍抱拳應道:“末將明白!”
賈玌站起身來,麵上綻放出笑容,掃視眾將:
“諸位,此戰關乎北伐大業成敗,務必全力以赴。
然,清國近乎所有的大軍都在其中,便是皇太極也不例外,所以我等並不需急於一時!
該急的,反而是他們!
本都督並不想用麾下士卒的性命,去填平遼陽城的城牆。
為將者,是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隻要遼陽城破,而清軍便再無屏障,屆時生擒皇太極,大軍便可長驅直入,一戰定勝負,直搗黃龍!”
眾將齊聲應諾:
“末將等誓死追隨都督,必破遼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