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朝堂上的博弈
我用現代知識拯救大明 作者:泥巴超酷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乾清宮內,清晨的朝會如常開始,文武百官分列兩側,內閣次輔周延儒率先出列。
“陛下,糧倉儲備計劃的推進雖有成效,但部分地方奏報顯示,由於倉儲建設與運輸費用過高,地方財政已不堪重負。臣以為,計劃應適當放緩,以免引發更多的地方矛盾。”
周延儒的聲音平穩,但語氣中明顯帶著阻撓的意味。他的言論一出,不少東林黨官員隨聲附和。
“周愛聊所言甚是,倉儲計劃雖好,但若因倉促推行致使民生受損,恐怕會得不償失。”
崇禎目光如炬,緩緩掃過這些附和的官員。他用手指輕輕敲擊禦案,似乎在仔細權衡,卻突然開口,語氣冰冷:“民生受損?朕倒想問問諸位,災區百姓的飯食,是否也該放緩?若地方官員真的用心,怎麽可能耗盡財政?”
朝堂一片寂靜,附和者紛紛低下頭,不敢再多言。
崇禎表麵冷靜,內心卻早已將幾名核心反對者一一標記。通過心鏡術,他清晰感知到周延儒的情緒波動——表麵恭敬,內心卻滿是不滿與輕蔑。
“今上如此年輕,根本不懂朝廷運作,竟妄圖強行推進糧倉計劃。早晚會失敗,東林黨自會趁勢接手大局。”周延儒的內心活動無所遁形。
崇禎微微一笑,眼中寒光閃過,心中暗道:“看來,這些人已經將朕視為絆腳石。”
當日,崇禎召見玄衛首領王安。
“周延儒與東林黨暗中聯絡,處處阻撓改革。他暫時不能動,但朕需要他的支持者一個個消失。”崇禎聲音低沉,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王安躬身道:“屬下明白。玄衛會盯緊這些人,並將他們的行蹤一一記錄在案。”
崇禎點頭,語氣轉為平和:“記住,暫時不要大動幹戈。利用他們的小動作將他們調離核心職位,這樣既能震懾,又不引起朝堂動蕩。”
幾日後,內閣中幾名長期拖延奏報、阻撓糧倉計劃的官員接連被貶至偏遠州府。這一消息在朝堂內引起軒然大波。
戶部侍郎楊時年,是頑固分子之一。他站在朝堂上,當著群臣的麵憤然上奏:“陛下!臣隻是擔憂倉促推進政策會傷及民生,從未有半分不臣之心。為何突然將臣調任至邊地?”
崇禎冷冷一笑,言辭如刀:“傷及民生?戶部賬目何在?為何河南試點時百姓稱頌,而你所負責的地區卻問題頻出?楊侍郎,朕對你失望透頂。”
楊時年臉色慘白,想要辯解,卻被崇禎揮手製止:“拖延者,誤國。今日之調任,是對你不負責任的懲罰。”
此話一出,百官心頭一顫,再無人敢當堂為他辯護。
隨著幾名頑固分子的離開,崇禎開始著手調整朝堂的權力結構。他提拔了一些務實的中低級官員,尤其是那些在河南試點中表現突出的地方官。
一名年輕的吏部主事被破格提拔為侍郎,他跪拜謝恩時激動地說道:“臣必不負陛下厚望,全力協助糧倉計劃的推廣。”
這一人事任命立刻讓朝堂上風向驟變,許多觀望的官員紛紛調整立場,開始積極支持崇禎的政策。
早朝剛剛結束,錢謙益緩步走入內閣議事廳。他神色如常,但眼底隱約透著疲憊。他的幾名心腹早已等候多時,見他進來,立刻低聲抱怨。
“大人,陛下對楊侍郎的處置過於嚴苛,此舉分明是在警告我們東林黨。若再不采取行動,隻怕連您的地位也難保。”
錢謙益擺了擺手,示意眾人安靜。他緩緩坐下,語氣低沉:“楊時年雖是我們的人,但他的確在戶部工作中有所懈怠,被拿下也無可厚非。如今的局勢,我們隻能隱忍,不可輕舉妄動。”
“可是陛下的雷霆手段越來越頻繁,我們若再不反擊,隻怕局勢會更加被動。”一名官員急切地說道。
錢謙益嗤笑一聲,語氣中透著冷厲:“你以為本官的每一步都沒有算計?不然為何陛下始終未動我的位置?朝廷之事,從來都是權衡利弊。陛下看似強硬,但若沒有我們這些文臣,改革寸步難行。”
他頓了頓,聲音壓得更低:“當下之計,是繼續表麵上支持他的政策,但在實施中拖延和削弱。等到地方財政問題暴露,糧倉計劃自然會被百姓與地方官員所詬病。”
翌日,錢謙益召集東林黨內部核心成員,並下達了一係列指令。他要求各地東林黨勢力在地方上散布對糧倉計劃的不滿,同時聯合部分士紳,通過上書的形式反對朝廷過度幹預地方事務。
“陛下目前氣焰正盛,我們正麵反對隻會自取滅亡。”錢謙益神色冷靜,但語氣中透著深思,“與其如此,不如讓他的政策在地方上自行暴露問題。朝廷遠在京城,不可能事事都能掌控。”
一名年輕官員遲疑著問:“若陛下發現我們的拖延之舉,是否會采取更為嚴厲的打壓措施?”
錢謙益輕笑道:“正因為如此,我們更需隱忍。陛下年少氣盛,無法持久。隻要地方勢力繼續動搖,他終究會發現,這改革的棋局,不是他一個人能玩轉的。”
盡管心中暗潮湧動,錢謙益在朝堂上依舊一如既往地支持崇禎的政策。他在一次朝會上甚至公開提議:“陛下的糧倉計劃對民生大有裨益,臣願命內閣全力配合,以助政策推行。”
這番話令不少官員感到意外,甚至讓崇禎微微側目。
但通過心鏡術,崇禎捕捉到錢謙益內心深處的不滿:“表麵順從,不過是緩兵之計。陛下,你想用雷霆手段壓倒東林黨,卻不知,我等早已紮根朝野,豈會輕易被你拔除?”
崇禎收起心鏡術,嘴角露出一抹冷笑,心中暗道:“讓你繼續隱忍,但你終會發覺,你的根基,已在不知不覺中動搖。”
數月後,隨著糧倉計劃的逐步推進,崇禎通過一係列人事調整與政策實施,將更多的權力集中到皇權之下。戶部、兵部等關鍵部門逐漸被他的親信掌控,內閣的掣肘作用明顯減弱。
朝堂上,百官再不敢公開反對崇禎的政策,而東林黨的勢力也隱隱出現內部裂痕。
夜晚,崇禎站在禦書房內,凝視著玄天策的光屏,屏幕上顯示著朝堂權力分布的最新模擬。
“內閣已鬆動,東林黨不足為慮。”他低聲說道,目光中透著堅毅,“但改革之路還長,真正的敵人還未露出全部麵目。”
窗外,京城的燈火輝煌,象征著皇權正在穩步崛起,而朝堂的未來,也因崇禎的整頓而煥然一新,大明也和原來的曆史走上了不同的一條路。
“陛下,糧倉儲備計劃的推進雖有成效,但部分地方奏報顯示,由於倉儲建設與運輸費用過高,地方財政已不堪重負。臣以為,計劃應適當放緩,以免引發更多的地方矛盾。”
周延儒的聲音平穩,但語氣中明顯帶著阻撓的意味。他的言論一出,不少東林黨官員隨聲附和。
“周愛聊所言甚是,倉儲計劃雖好,但若因倉促推行致使民生受損,恐怕會得不償失。”
崇禎目光如炬,緩緩掃過這些附和的官員。他用手指輕輕敲擊禦案,似乎在仔細權衡,卻突然開口,語氣冰冷:“民生受損?朕倒想問問諸位,災區百姓的飯食,是否也該放緩?若地方官員真的用心,怎麽可能耗盡財政?”
朝堂一片寂靜,附和者紛紛低下頭,不敢再多言。
崇禎表麵冷靜,內心卻早已將幾名核心反對者一一標記。通過心鏡術,他清晰感知到周延儒的情緒波動——表麵恭敬,內心卻滿是不滿與輕蔑。
“今上如此年輕,根本不懂朝廷運作,竟妄圖強行推進糧倉計劃。早晚會失敗,東林黨自會趁勢接手大局。”周延儒的內心活動無所遁形。
崇禎微微一笑,眼中寒光閃過,心中暗道:“看來,這些人已經將朕視為絆腳石。”
當日,崇禎召見玄衛首領王安。
“周延儒與東林黨暗中聯絡,處處阻撓改革。他暫時不能動,但朕需要他的支持者一個個消失。”崇禎聲音低沉,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王安躬身道:“屬下明白。玄衛會盯緊這些人,並將他們的行蹤一一記錄在案。”
崇禎點頭,語氣轉為平和:“記住,暫時不要大動幹戈。利用他們的小動作將他們調離核心職位,這樣既能震懾,又不引起朝堂動蕩。”
幾日後,內閣中幾名長期拖延奏報、阻撓糧倉計劃的官員接連被貶至偏遠州府。這一消息在朝堂內引起軒然大波。
戶部侍郎楊時年,是頑固分子之一。他站在朝堂上,當著群臣的麵憤然上奏:“陛下!臣隻是擔憂倉促推進政策會傷及民生,從未有半分不臣之心。為何突然將臣調任至邊地?”
崇禎冷冷一笑,言辭如刀:“傷及民生?戶部賬目何在?為何河南試點時百姓稱頌,而你所負責的地區卻問題頻出?楊侍郎,朕對你失望透頂。”
楊時年臉色慘白,想要辯解,卻被崇禎揮手製止:“拖延者,誤國。今日之調任,是對你不負責任的懲罰。”
此話一出,百官心頭一顫,再無人敢當堂為他辯護。
隨著幾名頑固分子的離開,崇禎開始著手調整朝堂的權力結構。他提拔了一些務實的中低級官員,尤其是那些在河南試點中表現突出的地方官。
一名年輕的吏部主事被破格提拔為侍郎,他跪拜謝恩時激動地說道:“臣必不負陛下厚望,全力協助糧倉計劃的推廣。”
這一人事任命立刻讓朝堂上風向驟變,許多觀望的官員紛紛調整立場,開始積極支持崇禎的政策。
早朝剛剛結束,錢謙益緩步走入內閣議事廳。他神色如常,但眼底隱約透著疲憊。他的幾名心腹早已等候多時,見他進來,立刻低聲抱怨。
“大人,陛下對楊侍郎的處置過於嚴苛,此舉分明是在警告我們東林黨。若再不采取行動,隻怕連您的地位也難保。”
錢謙益擺了擺手,示意眾人安靜。他緩緩坐下,語氣低沉:“楊時年雖是我們的人,但他的確在戶部工作中有所懈怠,被拿下也無可厚非。如今的局勢,我們隻能隱忍,不可輕舉妄動。”
“可是陛下的雷霆手段越來越頻繁,我們若再不反擊,隻怕局勢會更加被動。”一名官員急切地說道。
錢謙益嗤笑一聲,語氣中透著冷厲:“你以為本官的每一步都沒有算計?不然為何陛下始終未動我的位置?朝廷之事,從來都是權衡利弊。陛下看似強硬,但若沒有我們這些文臣,改革寸步難行。”
他頓了頓,聲音壓得更低:“當下之計,是繼續表麵上支持他的政策,但在實施中拖延和削弱。等到地方財政問題暴露,糧倉計劃自然會被百姓與地方官員所詬病。”
翌日,錢謙益召集東林黨內部核心成員,並下達了一係列指令。他要求各地東林黨勢力在地方上散布對糧倉計劃的不滿,同時聯合部分士紳,通過上書的形式反對朝廷過度幹預地方事務。
“陛下目前氣焰正盛,我們正麵反對隻會自取滅亡。”錢謙益神色冷靜,但語氣中透著深思,“與其如此,不如讓他的政策在地方上自行暴露問題。朝廷遠在京城,不可能事事都能掌控。”
一名年輕官員遲疑著問:“若陛下發現我們的拖延之舉,是否會采取更為嚴厲的打壓措施?”
錢謙益輕笑道:“正因為如此,我們更需隱忍。陛下年少氣盛,無法持久。隻要地方勢力繼續動搖,他終究會發現,這改革的棋局,不是他一個人能玩轉的。”
盡管心中暗潮湧動,錢謙益在朝堂上依舊一如既往地支持崇禎的政策。他在一次朝會上甚至公開提議:“陛下的糧倉計劃對民生大有裨益,臣願命內閣全力配合,以助政策推行。”
這番話令不少官員感到意外,甚至讓崇禎微微側目。
但通過心鏡術,崇禎捕捉到錢謙益內心深處的不滿:“表麵順從,不過是緩兵之計。陛下,你想用雷霆手段壓倒東林黨,卻不知,我等早已紮根朝野,豈會輕易被你拔除?”
崇禎收起心鏡術,嘴角露出一抹冷笑,心中暗道:“讓你繼續隱忍,但你終會發覺,你的根基,已在不知不覺中動搖。”
數月後,隨著糧倉計劃的逐步推進,崇禎通過一係列人事調整與政策實施,將更多的權力集中到皇權之下。戶部、兵部等關鍵部門逐漸被他的親信掌控,內閣的掣肘作用明顯減弱。
朝堂上,百官再不敢公開反對崇禎的政策,而東林黨的勢力也隱隱出現內部裂痕。
夜晚,崇禎站在禦書房內,凝視著玄天策的光屏,屏幕上顯示著朝堂權力分布的最新模擬。
“內閣已鬆動,東林黨不足為慮。”他低聲說道,目光中透著堅毅,“但改革之路還長,真正的敵人還未露出全部麵目。”
窗外,京城的燈火輝煌,象征著皇權正在穩步崛起,而朝堂的未來,也因崇禎的整頓而煥然一新,大明也和原來的曆史走上了不同的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