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內,崇禎站在巨大的地圖前,目光緊盯北方幹旱區域。河北、河南、山西三地因糧荒爆發而哀鴻遍野的畫麵,在他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東廠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了,不能打壓太過,以免東林黨坐大。”他緩緩說道,聲音冷峻,“如今糧食才是大問題,若不建立長期儲備,未來再遇天災,朝廷將束手無策。”


    王承恩站在一旁,躬身說道:“陛下,可有具體打算?”


    崇禎轉身,目光如炬:“啟動大明糧倉計劃。命各地開設專門的地方糧倉,優先儲備大米與麥糧,分南北布局。運河是我們的命脈,將南方的富餘糧食調往北方,確保糧荒地區得到長久保障。”


    王承恩略顯猶豫:“陛下,糧倉的設立需要地方士紳配合,但他們的糧食儲備素來敏感,恐怕會有阻力。”


    “他們若不配合,朕自有辦法。”崇禎目光中閃過一絲寒光,“這一次,不僅要建成糧倉,還要借此機會,敲打地方的頑固勢力。”


    翌日朝會,崇禎親自向內閣提出“糧倉儲備計劃”。


    “眾位愛卿,糧荒頻發,民不聊生,朕決定設立大明糧倉。此計劃將整合南北資源,保障全國糧食調配。”他的聲音低沉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重錘砸在朝臣的心上。


    戶部尚書陳子敬率先出列,表情鄭重:“陛下,此計劃若能實施,定可穩定民生。但糧倉的建立需要龐大的資金和運輸資源,恐怕耗時耗力,需慎重考慮。”


    緊接著,禮部侍郎李長壽站出,語氣微帶抗拒:“陛下,地方士紳囤糧乃常態,若強行調配,恐引發地方矛盾,還請陛下三思。”


    崇禎看著兩人,麵上雖無表情,內心卻冷笑。通過心鏡術,他捕捉到了對方真實的心思:陳子敬擔憂的是國庫空虛難以負擔,李長壽則更多地在維護士紳利益。


    “朕已經考慮周全。”崇禎緩緩開口,“糧倉的啟動,資金由戶部與內庫共同籌措;至於運輸,南方漕運係統足以應對。至於士紳問題,地方豪紳確實該為國家分憂。朕會下令各地士紳配合糧倉計劃,嚴禁囤積居奇。”


    朝堂一片沉寂,反對聲雖未平息,但無人敢再當麵質疑。


    當晚,崇禎召集心腹大臣與玄衛首領王安,在乾清宮內密議下一步計劃。


    “糧倉隻是第一步。”崇禎說道,指著地圖上標注的幾個地區,“朕準備在這些地方試點推廣高產作物,優先選擇適合北方氣候的耐旱小麥,以及南方豐產的大米品種。”


    溫體仁問道:“陛下,推廣作物需要時間,是否先以試點為主,逐步擴大?”


    “正是如此。”李辰點頭,“試點地區集中在災情緩解的區域,這樣不僅能安撫百姓,還能減少士紳的阻力。同時,玄衛要加強監控,防止有人暗中阻撓。”


    大明糧倉計劃很快傳達到地方,但卻在地方士紳中引發軒然大波。


    在河北定州的一處豪宅內,幾名地方豪紳正聚在一起,麵露不滿。


    “皇上要建糧倉,還要求我們提供糧食儲備,這不是割我們的肉嗎?”一名中年士紳拍案而起,怒氣衝衝地說道。


    “可不是嗎?這些糧倉一旦建成,我們的糧價就會被壓得死死的。”另一人附和道,“不能讓朝廷得逞!”


    “聽說玄衛正在監控各地動向。”一名較為謹慎的士紳低聲提醒,“稍有不慎,可能會惹禍上身。”


    “哼,難道就這樣任由他們擺布?”中年士紳冷笑,“我們可以慢慢拖,至少讓糧倉計劃無法按時完成。”


    乾清宮內,崇禎端坐禦座,手中緊握玄衛呈上的密報。紙上的字跡清晰無比,列舉了數名地方士紳在糧倉計劃中的消極對抗、囤積居奇甚至挑撥民心的種種行徑。密報最後一行,張鵬用力書寫了一句:“如不立威,恐後患無窮。”


    崇禎緩緩放下密報,目光中透出一抹寒意:“看來,有些人還沒明白大明的江山是誰的。”


    他抬眼掃向王承恩,冷聲道:“傳朕旨意,即刻行動。玄衛負責查封所有囤糧士紳的倉庫,重點打擊密報中提到的幾人。將糧倉歸為官管,任何反抗者,按國法嚴懲!”


    數日後,玄衛突襲定州一處大戶糧倉。那是當地士紳趙懷德的家族糧庫,平日嚴密把守,外人難以靠近。玄衛的隊伍剛剛抵達,就被一群護衛攔住。


    “這是趙家的私人倉庫,沒有通行文書,誰也別想進去!”一名管家模樣的中年男子手持一份偽造的文書,冷冷說道。


    玄衛小隊長冷哼一聲:“趙懷德囤積官糧,擾亂市場,已有確鑿證據。立刻讓開,否則後果自負!”


    管家剛想再爭辯,玄衛已迅速出手,幾名護衛頃刻間被製服。倉庫大門被強行打開,堆積如山的糧袋映入眼簾,上麵的印章清晰可見——竟然是賑災糧!


    玄衛小隊長冷笑:“好一個趙懷德,連賑災糧都敢私吞!把這些全部查封,帶趙懷德進京聽候陛下發落!”


    趙懷德很快被押解進京。在公開審判中,證據確鑿,他試圖狡辯:“陛下明鑒!這些糧食是為了地方備荒,不敢擅自動用。”


    崇禎坐在堂上,目光如炬,冷聲說道:“賑災糧為何在你家糧倉?為何賬目混亂,庫存與上報數目不符?趙懷德,你的‘備荒’是為你一家所備吧!”


    趙懷德徹底無言,跪地哀求道:“陛下開恩!小的知錯,再不敢妄為!”


    “開恩?”崇禎目光森冷,語氣中透出殺伐之意,“你囤積賑災糧,害百姓受苦,罪不可恕!斬立決,以儆效尤!”


    隨著行刑令下達,趙懷德被押送刑場問斬。圍觀的百姓一片嘩然,隨即爆發出雷鳴般的喝彩聲:“好!殺得好!陛下英明!”


    趙懷德的死訊傳迴地方,震動了整個士紳階層。許多原本心存僥幸的士紳迅速調整態度,不敢再以身試法。一些本打算拖延糧倉計劃的地方官員,也開始積極配合朝廷的命令。


    然而,仍有少數士紳暗中聯絡,試圖聯合地方勢力進行反抗。在河北某個豪紳的密室中,幾人正在商議。


    “趙懷德死得冤枉,朝廷就是借糧倉計劃削我們的家產!”一人憤憤說道。


    “不錯!我們必須聯合起來,共同抵製。不然下一個死的就是我們!”


    其中一人低聲說道:“不過,玄衛無孔不入,我們若公開反對,隻怕結局和趙懷德一樣。”


    眾人沉默片刻,最終有人提議:“不如利用地方流民挑起事端,讓朝廷疲於應付,糧倉計劃自然無法順利推進。”


    這番話得到了幾人的讚同,但他們的密謀很快被玄衛截獲。


    玄衛將這些情報呈遞給禦前。他冷笑一聲:“以流民為借口挑事?這些人當朕是泥捏的嗎?”


    他隨即下令:“派玄衛追蹤這些士紳的聯絡人,掌握他們的所有活動。一旦證據確鑿,立即將其拘押。同時,調集軍隊加強災區巡邏,安撫流民,杜絕任何事端。”


    數日後,幾名密謀的士紳被押解至京師,玄衛查獲的信件和賬目鐵證如山。崇禎親自下令公開審判,並將他們的資產充公,用於補充糧倉儲備。


    這場公開處置震懾了其他地方士紳,糧倉計劃得以順利推進。


    數月後,大明糧倉在數個試點地區初步建成。南方的富餘糧食通過運河源源不斷地運往北方,災區的糧食供應逐步穩定。


    與此同時,高產作物的試點推廣也取得初步成效,北方的小麥產量顯著提升。百姓的生活逐漸恢複。


    然而,就在一片表麵上的平靜中,玄衛卻發現部分士紳暗中聯絡,試圖借地方勢力掀起反抗的浪潮。


    崇禎站在地圖前,凝視著那些標注有風險的地區,喃喃自語:“地方士紳的反撲,隻是時間問題。我倒要看看,他們究竟能翻出多大的浪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用現代知識拯救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泥巴超酷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泥巴超酷的並收藏我用現代知識拯救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