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密報與刺殺預兆
我用現代知識拯救大明 作者:泥巴超酷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崇禎坐在養心殿書案前,窗外夜色如墨,四周靜得隻剩燭火偶爾爆出的細微劈啪聲。這平靜的夜晚,卻因王承恩的到來而蒙上了一層陰雲。
王承恩腳步匆匆,麵色凝重。他徑直跪在崇禎麵前,將一份密信雙手奉上:“陛下,這是玄衛傳迴的緊急情報。宮中可能潛伏著魏忠賢餘黨,他們正密謀一場刺殺行動,目標……是您。”
崇禎接過密信,展開紙張,燭火的光芒在他眸中映出跳動的寒光。他迅速瀏覽信中內容,字字如刀,刺入心底。信上詳細記述了刺客的潛入路線、可能的行動時間,甚至有幾名可疑內侍的名字。
崇禎靜靜盯著手中的密信,燭光在紙麵上跳躍,映照著字裏行間透露出的殺機。他再一次掃過情報,密信上標注的潛入路線和行動時間精確得令人不安,這表明敵人對宮廷的內部防禦了如指掌。
“王承恩。”崇禎抬起頭,聲音低沉而冷漠,“玄衛是如何得知這條線索的?”
王承恩稍稍抬頭,小心迴答:“陛下,此情報是由玄衛潛伏在宮內的一名暗探傳迴。此人最近成功接觸到一名魏忠賢舊黨餘孽,對方無意間透露出部分計劃。玄衛隨後進行了驗證,發現部分線索與宮內布防完全吻合。”
李辰目光微微一凝,將密信放在桌上,聲音多了一絲冷意:“如此精準,說明此事絕非偶然。宮中有人與外部勢力勾結,他們的手伸得太長了。”
王承恩不敢答話,隻是低頭跪地。他的額角滲出一絲冷汗,內心暗暗擔憂。天子一怒,伏屍百萬。這樣的情報,不僅僅是一次刺殺行動那麽簡單,更是對皇權的直接挑釁。
他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從暴怒中冷靜下來。腦中立刻唿喚玄天策:“係統,分析密信內容,評估情報可信度。”
玄天策的虛擬界麵迅速浮現,文字與光影交織在一起:
【情報分析:密信內容具備較高可信度。可能性:85%。】
【建議:立即加強宮廷防禦,監控名單內可疑人員,布置應急預案。】
崇禎抬起頭,目光如冰。他感知到王承恩的不安,於是語氣緩和了一些:“承恩,你認為玄衛的情報可靠嗎?”
王承恩低頭道:“玄衛一向謹慎,從未遞交過虛假情報。奴才以為,此事非同小可,應立即處理。”
崇禎點了點頭,一直催動著心鏡術,感知王承恩的情緒波動。他注意到王承恩的忠誠中夾雜著深深的擔憂,但並無隱瞞或別有用心。暗息點頭:總算還有一個可靠的。
“此事,朕自有決斷。”崇禎合上密信,站起身,來迴踱步片刻後冷聲說道,“傳令玄衛,今晚起,全員戒備。可疑人物名單內的內侍,立即監控,朕要知道他們的一舉一動,見過什麽人,說過什麽話,連吃過什麽菜,都要記得一清二楚。”
“奴才領旨!”王承恩匆匆退下,語氣中多了一絲釋然。
當夜,養心殿內的燭火亮了一整夜。崇禎將密信反複研究,又在玄天策的輔助下推演了幾種可能的局勢:
【模擬一】:立刻拘捕三名嫌疑人。結果:敵人計劃暴露後全麵潛伏,短時間難以再找到突破口,宮廷內仍充滿隱患。
【模擬二】:讓嫌疑人繼續行動,但嚴密監視,設伏抓捕。結果:行動可能成功攔截刺殺,掌握敵人部分線索,但風險較高。
【模擬三】:誘使嫌疑人傳遞虛假情報,逐步釣出幕後主使。結果:需要較長時間,敵人可能警覺,風險較低但效果不夠直接。
經過一番權衡,崇禎最終選擇了第二條路徑,最具風險的策略——讓嫌疑人繼續行動,但全程嚴密監視,並在關鍵節點設伏,以一場實際行動來徹底揭開隱藏在宮廷中的毒瘤。這不僅是為了阻止刺殺,更是為了掌握背後更大的陰謀網絡。他需要一場實質性的勝利來震懾暗中的敵人,同時為後續的清剿行動鋪平道路。
崇禎提筆,寫下第二道密旨,喚來玄衛首領王安。他的命令言簡意賅,卻含著致命的精準:
嚴密監控名單人員:確保三名嫌疑人一舉一動都在掌握之中。
布局守衛攔截:在密信中提到的刺殺路線沿線,布置隱秘崗哨和精銳玄衛,以確保刺殺無法得逞。
偽造虛假情報:通過隱秘渠道散布假消息,誘導幕後主使現身。
“繼續放任那三名嫌疑人行動,不要打草驚蛇,但每一步都必須在掌控之中。玄衛精銳分成兩隊,一隊貼身跟蹤,記錄其所有接觸的人和行為;另一隊提前布防,在密信所指的刺殺地點設伏。”
王安單膝跪地,目光如鷹:“陛下放心,玄衛必不辱命。”
“記住,”皇帝的聲音低沉而有力,“若敵人行動如預期,務必做到人贓俱獲。但凡稍有差池,立即撤退,不可讓玄衛暴露。”
王安領命而去,夜色中,一支支玄衛小隊悄然出動,分散在宮廷的隱秘角落。他們著裝低調,隱藏身份,將自己完全融入到宮中的日常事務之中,與此同時,那三名嫌疑人的一舉一動,也被密切監控。
密旨傳出後,整個宮廷立刻運轉起來。玄衛、侍衛、內廷宦官紛紛暗中調整布防,一切表麵上仍維持平靜,但暗流已在這座深宮中湧動。
“魏忠賢已死,餘黨卻依舊不甘。他們以為還能像過去一樣掀起風浪,但他們不知道,如今的崇禎,不再是從前。”
他的手輕輕按在桌麵上,冷聲自語:“這次刺殺,我不僅要粉碎他們的計劃,更要讓這些腐朽的餘黨徹底消失。”
崇禎閉上眼,緩緩調整唿吸。心鏡術和玄天策的結合,已經讓他不再是那個長在和平年代的科學家,在不知不覺間成長為一位有勇有謀的帝王。他知道,天亮時,一場不見硝煙的廝殺即將拉開序幕,而勝利的天平,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
窗外的夜,似乎更深了。
王承恩腳步匆匆,麵色凝重。他徑直跪在崇禎麵前,將一份密信雙手奉上:“陛下,這是玄衛傳迴的緊急情報。宮中可能潛伏著魏忠賢餘黨,他們正密謀一場刺殺行動,目標……是您。”
崇禎接過密信,展開紙張,燭火的光芒在他眸中映出跳動的寒光。他迅速瀏覽信中內容,字字如刀,刺入心底。信上詳細記述了刺客的潛入路線、可能的行動時間,甚至有幾名可疑內侍的名字。
崇禎靜靜盯著手中的密信,燭光在紙麵上跳躍,映照著字裏行間透露出的殺機。他再一次掃過情報,密信上標注的潛入路線和行動時間精確得令人不安,這表明敵人對宮廷的內部防禦了如指掌。
“王承恩。”崇禎抬起頭,聲音低沉而冷漠,“玄衛是如何得知這條線索的?”
王承恩稍稍抬頭,小心迴答:“陛下,此情報是由玄衛潛伏在宮內的一名暗探傳迴。此人最近成功接觸到一名魏忠賢舊黨餘孽,對方無意間透露出部分計劃。玄衛隨後進行了驗證,發現部分線索與宮內布防完全吻合。”
李辰目光微微一凝,將密信放在桌上,聲音多了一絲冷意:“如此精準,說明此事絕非偶然。宮中有人與外部勢力勾結,他們的手伸得太長了。”
王承恩不敢答話,隻是低頭跪地。他的額角滲出一絲冷汗,內心暗暗擔憂。天子一怒,伏屍百萬。這樣的情報,不僅僅是一次刺殺行動那麽簡單,更是對皇權的直接挑釁。
他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從暴怒中冷靜下來。腦中立刻唿喚玄天策:“係統,分析密信內容,評估情報可信度。”
玄天策的虛擬界麵迅速浮現,文字與光影交織在一起:
【情報分析:密信內容具備較高可信度。可能性:85%。】
【建議:立即加強宮廷防禦,監控名單內可疑人員,布置應急預案。】
崇禎抬起頭,目光如冰。他感知到王承恩的不安,於是語氣緩和了一些:“承恩,你認為玄衛的情報可靠嗎?”
王承恩低頭道:“玄衛一向謹慎,從未遞交過虛假情報。奴才以為,此事非同小可,應立即處理。”
崇禎點了點頭,一直催動著心鏡術,感知王承恩的情緒波動。他注意到王承恩的忠誠中夾雜著深深的擔憂,但並無隱瞞或別有用心。暗息點頭:總算還有一個可靠的。
“此事,朕自有決斷。”崇禎合上密信,站起身,來迴踱步片刻後冷聲說道,“傳令玄衛,今晚起,全員戒備。可疑人物名單內的內侍,立即監控,朕要知道他們的一舉一動,見過什麽人,說過什麽話,連吃過什麽菜,都要記得一清二楚。”
“奴才領旨!”王承恩匆匆退下,語氣中多了一絲釋然。
當夜,養心殿內的燭火亮了一整夜。崇禎將密信反複研究,又在玄天策的輔助下推演了幾種可能的局勢:
【模擬一】:立刻拘捕三名嫌疑人。結果:敵人計劃暴露後全麵潛伏,短時間難以再找到突破口,宮廷內仍充滿隱患。
【模擬二】:讓嫌疑人繼續行動,但嚴密監視,設伏抓捕。結果:行動可能成功攔截刺殺,掌握敵人部分線索,但風險較高。
【模擬三】:誘使嫌疑人傳遞虛假情報,逐步釣出幕後主使。結果:需要較長時間,敵人可能警覺,風險較低但效果不夠直接。
經過一番權衡,崇禎最終選擇了第二條路徑,最具風險的策略——讓嫌疑人繼續行動,但全程嚴密監視,並在關鍵節點設伏,以一場實際行動來徹底揭開隱藏在宮廷中的毒瘤。這不僅是為了阻止刺殺,更是為了掌握背後更大的陰謀網絡。他需要一場實質性的勝利來震懾暗中的敵人,同時為後續的清剿行動鋪平道路。
崇禎提筆,寫下第二道密旨,喚來玄衛首領王安。他的命令言簡意賅,卻含著致命的精準:
嚴密監控名單人員:確保三名嫌疑人一舉一動都在掌握之中。
布局守衛攔截:在密信中提到的刺殺路線沿線,布置隱秘崗哨和精銳玄衛,以確保刺殺無法得逞。
偽造虛假情報:通過隱秘渠道散布假消息,誘導幕後主使現身。
“繼續放任那三名嫌疑人行動,不要打草驚蛇,但每一步都必須在掌控之中。玄衛精銳分成兩隊,一隊貼身跟蹤,記錄其所有接觸的人和行為;另一隊提前布防,在密信所指的刺殺地點設伏。”
王安單膝跪地,目光如鷹:“陛下放心,玄衛必不辱命。”
“記住,”皇帝的聲音低沉而有力,“若敵人行動如預期,務必做到人贓俱獲。但凡稍有差池,立即撤退,不可讓玄衛暴露。”
王安領命而去,夜色中,一支支玄衛小隊悄然出動,分散在宮廷的隱秘角落。他們著裝低調,隱藏身份,將自己完全融入到宮中的日常事務之中,與此同時,那三名嫌疑人的一舉一動,也被密切監控。
密旨傳出後,整個宮廷立刻運轉起來。玄衛、侍衛、內廷宦官紛紛暗中調整布防,一切表麵上仍維持平靜,但暗流已在這座深宮中湧動。
“魏忠賢已死,餘黨卻依舊不甘。他們以為還能像過去一樣掀起風浪,但他們不知道,如今的崇禎,不再是從前。”
他的手輕輕按在桌麵上,冷聲自語:“這次刺殺,我不僅要粉碎他們的計劃,更要讓這些腐朽的餘黨徹底消失。”
崇禎閉上眼,緩緩調整唿吸。心鏡術和玄天策的結合,已經讓他不再是那個長在和平年代的科學家,在不知不覺間成長為一位有勇有謀的帝王。他知道,天亮時,一場不見硝煙的廝殺即將拉開序幕,而勝利的天平,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
窗外的夜,似乎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