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心鏡洞察,臣心暴露
我用現代知識拯救大明 作者:泥巴超酷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殿內爭論聲如潮水般此起彼伏,文官的聲音高昂激烈,武將卻顯得沉默拘謹。崇禎端坐龍椅,雙手輕輕交疊,目光冷靜地掃視眾人。
他催動心鏡術,仿佛放下一層無形的紗簾,朝堂上每個人的情緒波動清晰地映入腦海。憤怒、恐懼、不安、試探……不同的情緒交織成複雜的圖景,猶如一張巨大的網,將他包圍其中。
“陛下,”東林黨的一名官員出列,正是言辭犀利的左都禦史李邦華。他朝崇禎深深一拜,聲音不卑不亢,“臣以為,今日朝議的重點應是削弱宦官勢力。這些人雖蒙陛下恩寵,但多年來貪贓枉法,朝野怨聲載道,不可不防。”
“李大人此言極是!”緊接著,另一名東林黨成員附和,“魏忠賢餘黨至今未徹底清算,若不速行處置,恐怕難以根治國弊。”
崇禎微微皺眉,心鏡術中捕捉到一股強烈的算計和試探。這些人表麵上是替朝廷鏟除弊政,但內心的動機卻是擴充自身派係的權力。東林黨以清流自居,實際上卻在利用清算宦官的機會來清理異己。
“忠誠的外衣下掩蓋著深深的私欲。” 崇禎心中冷笑。他沒有立刻迴應,而是將目光轉向右側的宦官派領袖曹化淳。
曹化淳感受到皇帝的目光,連忙躬身一禮,態度卑謙,“陛下明鑒,奴才等竭盡全力輔佐陛下,絕無不忠之意。若陛下欲肅清弊政,奴才當竭力配合。但奴才懇請陛下莫因一時偏聽偏信,傷了忠心之人。”
他話音未落,左側文官中傳來一聲冷哼,“曹公公此言,倒像是在威脅陛下。”李邦華毫不掩飾語氣中的諷刺,“所謂忠心之人,究竟是忠於皇上,還是忠於自己的私利?”
曹化淳臉色一變,連忙跪下:“奴才絕無此意!溫大人切莫如此苛責!”
崇禎靜靜看著這場針鋒相對的爭論。心鏡術的感知告訴他,曹化淳此刻的恐懼是真實的,但深藏其下的是強烈的不甘。他顯然意識到宦官集團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卻不甘心束手待斃。
朝堂內的氣氛越發劍拔弩張,文官們不斷發難,宦官則節節防守,整個場麵似乎已無法調和。
崇禎緩緩開口,聲音低沉卻充滿威嚴:“夠了!朕尚未開口,你們便爭得如此激烈,成何體統?”
殿內瞬間安靜下來,文官和宦官紛紛跪拜,“陛下息怒。”
崇禎站起身,居高臨下地掃視眾人,緩緩說道:“你們口口聲聲為朝廷憂慮,然而,究竟是為國事,還是為私利?”
這句話如同一道雷霆,劈在眾人心頭。皇帝的目光落在溫體仁身上,停留片刻,隨後又轉向曹化淳,語氣不善:“東林黨以清流自居,宦官派以忠心自稱,可朕看到的,卻是爾等的明爭暗鬥。爾等爭權奪利,是否將百姓疾苦放在眼中?”
心鏡術的感知讓他捕捉到一絲絲複雜的情緒波動。文官隊伍中有人羞愧低頭,但更多的是不服氣;宦官一派則大多是畏懼和不安。當他冷聲質問“是否將百姓疾苦放在眼中”時,心鏡術中映出一幅複雜的情緒圖景:多數文官的情緒中夾雜著不滿和抵觸,他們對崇禎的質問感到羞辱,認為這是對自身清流身份的冒犯。但在人群中,有幾道情緒波動顯得格外獨特。
那是一絲羞愧和惶恐,像滴入平靜湖麵的漣漪,讓崇禎格外注意。那些人低垂著頭,神情顯得有些局促。他們似乎真的因崇禎的質問而感到觸動,或許,他們與其他人不同。
崇禎的目光掃過,假裝無意地停留片刻,隨後移開,手指卻在龍椅扶手上輕輕一扣,暗自記下了幾人的名字。他們的神態和心鏡術的感知告訴他,這三人或許並非一味追隨東林黨的勢力,而是尚存正直之心。
“這些人,也許是未來可以爭取的人才。” 崇禎在心中暗自盤算。
“在朝堂上,真正的可以掌控的人不是那些狂妄的大臣,而是這些尚未被勢力完全裹挾的小人物。他們或許微不足道,但若用得其所,將成為平衡局勢的重要助力。” 崇禎心中暗道,思緒卻未在臉上流露分毫。
他緩緩收迴心鏡術的感知,將那些複雜的情緒一一歸納,仿佛正在編織一張無形的網。這一網之中,有野心者,有忠誠者,有愚鈍者。崇禎明白,隻有掌控這些人的心,他才能真正掌控這座朝堂,掌控整個大明。
崇禎重新坐迴龍椅,語氣緩和了一些,卻依舊不失威嚴:“朕自有判斷,任何人都休想借清算之名謀取私利。至於國政,朕今日便做出決斷。”
他深吸一口氣,內心催動“玄天策”係統,模擬了幾種可能的決策結果:
全麵偏向東林黨,徹底清算宦官派。模擬結果:短期內清流聲勢大漲,但朝廷陷入東林一黨獨大的隱患,形成新的權力不平衡。
保留宦官部分權力,打壓東林黨。模擬結果:東林黨官員極為不滿,可能掀起朝野動蕩,造成更大的治理難題。
兩派勢力均衡處理,逐步削弱雙方的權力。模擬結果:朝堂權力平衡,但需要更多時間積累皇權威望,方能徹底掌控。
崇禎很快做出決策。他抬起頭,目光如炬:“溫體仁,周延儒,朕命你們草擬內政改革計劃,以肅清弊政;曹化淳,朕令你即刻清點宮中資產,將貪腐細作一一查明。”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全場,語氣冷冽:“若有人陽奉陰違,置朕意誌於不顧,無論是清流還是內廷,都休怪朕無情。”
隨著皇帝的聲音落下,殿中鴉雀無聲。東林黨和宦官派各自低頭,心中卻暗自掂量這位年輕皇帝的態度和決心。
崇禎靠迴龍椅,嘴角微微勾起。他知道,這僅僅是一個開始。他要做的,不是簡單地偏向某一派係,而是讓這些朝堂勢力逐步失去根基,最終牢牢掌控整個局勢。
“權力的遊戲,才剛剛開始。” 他在心中冷冷自語。
他催動心鏡術,仿佛放下一層無形的紗簾,朝堂上每個人的情緒波動清晰地映入腦海。憤怒、恐懼、不安、試探……不同的情緒交織成複雜的圖景,猶如一張巨大的網,將他包圍其中。
“陛下,”東林黨的一名官員出列,正是言辭犀利的左都禦史李邦華。他朝崇禎深深一拜,聲音不卑不亢,“臣以為,今日朝議的重點應是削弱宦官勢力。這些人雖蒙陛下恩寵,但多年來貪贓枉法,朝野怨聲載道,不可不防。”
“李大人此言極是!”緊接著,另一名東林黨成員附和,“魏忠賢餘黨至今未徹底清算,若不速行處置,恐怕難以根治國弊。”
崇禎微微皺眉,心鏡術中捕捉到一股強烈的算計和試探。這些人表麵上是替朝廷鏟除弊政,但內心的動機卻是擴充自身派係的權力。東林黨以清流自居,實際上卻在利用清算宦官的機會來清理異己。
“忠誠的外衣下掩蓋著深深的私欲。” 崇禎心中冷笑。他沒有立刻迴應,而是將目光轉向右側的宦官派領袖曹化淳。
曹化淳感受到皇帝的目光,連忙躬身一禮,態度卑謙,“陛下明鑒,奴才等竭盡全力輔佐陛下,絕無不忠之意。若陛下欲肅清弊政,奴才當竭力配合。但奴才懇請陛下莫因一時偏聽偏信,傷了忠心之人。”
他話音未落,左側文官中傳來一聲冷哼,“曹公公此言,倒像是在威脅陛下。”李邦華毫不掩飾語氣中的諷刺,“所謂忠心之人,究竟是忠於皇上,還是忠於自己的私利?”
曹化淳臉色一變,連忙跪下:“奴才絕無此意!溫大人切莫如此苛責!”
崇禎靜靜看著這場針鋒相對的爭論。心鏡術的感知告訴他,曹化淳此刻的恐懼是真實的,但深藏其下的是強烈的不甘。他顯然意識到宦官集團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卻不甘心束手待斃。
朝堂內的氣氛越發劍拔弩張,文官們不斷發難,宦官則節節防守,整個場麵似乎已無法調和。
崇禎緩緩開口,聲音低沉卻充滿威嚴:“夠了!朕尚未開口,你們便爭得如此激烈,成何體統?”
殿內瞬間安靜下來,文官和宦官紛紛跪拜,“陛下息怒。”
崇禎站起身,居高臨下地掃視眾人,緩緩說道:“你們口口聲聲為朝廷憂慮,然而,究竟是為國事,還是為私利?”
這句話如同一道雷霆,劈在眾人心頭。皇帝的目光落在溫體仁身上,停留片刻,隨後又轉向曹化淳,語氣不善:“東林黨以清流自居,宦官派以忠心自稱,可朕看到的,卻是爾等的明爭暗鬥。爾等爭權奪利,是否將百姓疾苦放在眼中?”
心鏡術的感知讓他捕捉到一絲絲複雜的情緒波動。文官隊伍中有人羞愧低頭,但更多的是不服氣;宦官一派則大多是畏懼和不安。當他冷聲質問“是否將百姓疾苦放在眼中”時,心鏡術中映出一幅複雜的情緒圖景:多數文官的情緒中夾雜著不滿和抵觸,他們對崇禎的質問感到羞辱,認為這是對自身清流身份的冒犯。但在人群中,有幾道情緒波動顯得格外獨特。
那是一絲羞愧和惶恐,像滴入平靜湖麵的漣漪,讓崇禎格外注意。那些人低垂著頭,神情顯得有些局促。他們似乎真的因崇禎的質問而感到觸動,或許,他們與其他人不同。
崇禎的目光掃過,假裝無意地停留片刻,隨後移開,手指卻在龍椅扶手上輕輕一扣,暗自記下了幾人的名字。他們的神態和心鏡術的感知告訴他,這三人或許並非一味追隨東林黨的勢力,而是尚存正直之心。
“這些人,也許是未來可以爭取的人才。” 崇禎在心中暗自盤算。
“在朝堂上,真正的可以掌控的人不是那些狂妄的大臣,而是這些尚未被勢力完全裹挾的小人物。他們或許微不足道,但若用得其所,將成為平衡局勢的重要助力。” 崇禎心中暗道,思緒卻未在臉上流露分毫。
他緩緩收迴心鏡術的感知,將那些複雜的情緒一一歸納,仿佛正在編織一張無形的網。這一網之中,有野心者,有忠誠者,有愚鈍者。崇禎明白,隻有掌控這些人的心,他才能真正掌控這座朝堂,掌控整個大明。
崇禎重新坐迴龍椅,語氣緩和了一些,卻依舊不失威嚴:“朕自有判斷,任何人都休想借清算之名謀取私利。至於國政,朕今日便做出決斷。”
他深吸一口氣,內心催動“玄天策”係統,模擬了幾種可能的決策結果:
全麵偏向東林黨,徹底清算宦官派。模擬結果:短期內清流聲勢大漲,但朝廷陷入東林一黨獨大的隱患,形成新的權力不平衡。
保留宦官部分權力,打壓東林黨。模擬結果:東林黨官員極為不滿,可能掀起朝野動蕩,造成更大的治理難題。
兩派勢力均衡處理,逐步削弱雙方的權力。模擬結果:朝堂權力平衡,但需要更多時間積累皇權威望,方能徹底掌控。
崇禎很快做出決策。他抬起頭,目光如炬:“溫體仁,周延儒,朕命你們草擬內政改革計劃,以肅清弊政;曹化淳,朕令你即刻清點宮中資產,將貪腐細作一一查明。”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全場,語氣冷冽:“若有人陽奉陰違,置朕意誌於不顧,無論是清流還是內廷,都休怪朕無情。”
隨著皇帝的聲音落下,殿中鴉雀無聲。東林黨和宦官派各自低頭,心中卻暗自掂量這位年輕皇帝的態度和決心。
崇禎靠迴龍椅,嘴角微微勾起。他知道,這僅僅是一個開始。他要做的,不是簡單地偏向某一派係,而是讓這些朝堂勢力逐步失去根基,最終牢牢掌控整個局勢。
“權力的遊戲,才剛剛開始。” 他在心中冷冷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