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被克製的湖人
原來籃球之神是我啊? 作者:無情戀蒼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湖人隊的進攻迴合,防守孟浪的自然不是阿倫-艾弗森,說來也是一位老熟人:
喬治-林奇!
當年,孟浪就是踩著他的肩膀徹底揚名的。
這還是他第一次跟這家夥在總決賽的舞台上相遇。
隻是此刻早已經是物是人非。
孟浪已然成為了這個聯盟的門麵。
而喬治-林奇,他最終也算是成長得不錯,流浪了3支球隊,至少都是穩定的主力首發。
這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
畢竟當時他可一度被孟浪打擊得失去了自信心。
如今再次相遇,他的眼裏居然又多了幾分銳氣。
很快,孟浪就知道他眼裏的銳氣來自於什麽了……
當他持球強行突破,靠近罰球線,蒂姆-鄧肯立馬上前跟他形成了合圍之勢。
孟浪見狀從兩個人中間將球給到了籃下的大本。
大本剛要出手,鄧肯就迅速迴防,壓縮了他籃下的出手空間。
本-華萊士進攻端的粗糙在這一刻顯露無疑。
球險些被斷,又重新迴到了孟浪的手裏。
孟浪的目光這個時候,剛好跟科比對上,便將球傳到了他的手上。
科比早就等不及要單打阿倫-艾弗森了,拿球便攻。
他防不住阿倫-艾弗森,事實上,阿倫-艾弗森防守他也有點吃力。而且艾弗森的防守習慣那是特別的差,一個失位型搶斷,沒能得手,科比的麵前空出了一大塊。
按說這是個直接投射的好機會。
但科比卻選擇了“迎男而上”,企圖用他的身體素質征服費城的“高山”。
就這出手選擇,你是真沒辦法說……
“啪!”
然後穆托姆博就給他來了一記結結實實的大帽,直接給他帽得暈暈乎乎。
球被阿倫-艾弗森拿住,直接形成了快攻反擊。
孟浪的速度跟爆發力在nba已經算得上是一流以上,但在絕對速度上,跟阿倫艾弗森卻還有一點差距。反正他沒追上跑起來的“答案”。
隻能目送他完成得分。
查克-戴利微微皺眉。
作為主教練,他看得很清楚,費城76人這個內線,沙克-奧尼爾打不穿,現在他們湖人也很難打穿。
蒂姆-鄧肯的協防能力,還有穆托姆博鎮守籃下的護框能力,實在是……
這個問題無法解決,就意味著他們湖人隊陷入了跟之前熱火隊差不多的局麵。
如果來解決這個局麵……
孟浪給出了迴答。
他頂著喬治-林奇,在蒂姆-鄧肯上來之前,直接“翻身跳投”,球應聲落框,湖人隊總算是打成了這次總決賽的第一球。
阿倫-艾弗森這次的突破沒能立刻擺脫科比。
費城76人的主教練這個時候,焦急地喊了一聲,球從他的手上來到了,高位的蒂姆-鄧肯手裏。
本-華萊士頂在他的身後,卻幾乎對他造不成什麽影響。
轉身45度角打板,蒂姆-鄧肯進的非常輕鬆。
本-華萊士開始撓頭了。
孟浪這個時候也想起來了,大本的三大“克星”不就是沙克-奧尼爾、蒂姆-鄧肯跟姚明嗎?
他們三個人將本-華萊士尺寸不足的問題完全暴露了出來。
這跟球員的能力已經沒什麽關係了,更多的跟球員的天賦有關。
就像後來德隆-威廉姆斯“吃飯睡覺打保羅”。不是他的能力比保羅強多少,而是他這個類型的正好克製克裏斯-保羅這個類型的球員。
本-華萊士現在也是一樣,遇上蒂姆-鄧肯就撓頭。
比賽接下來,費城76人明顯掌握了主動權。
內線沒有便宜占,孟浪不得不提前開啟個人得分模式。
但是費城76人對於他的防守戰術執行得非常簡單,隻要你不進來,飄在外線投射,那就隨便你投。
而如果你要往著籃下走,那麽蒂姆-鄧肯就會來補防。
本-華萊士籃下的得分能力,足夠讓蒂姆-鄧肯放心地進行補防。
孟浪試過將球給迪瓦茨進行籃下強打。
“歐洲坦克”麵對其他人,籃下的攻擊性尚且夠用。但麵對穆托姆博這個“賽季最佳防守球員”,他是真的不太夠用。
企圖通過突破分球給內線打開局麵的方式完全沒有希望。
孟浪沒有坐以待斃,他開始跟科比打三分線外的交叉跑位,讓他對上阿倫-艾弗森,無疑可以從容地投射三分球。
這招一開始打成了幾次,但之後,科比跟孟浪交叉跑位,跟出來的就不是阿倫-艾弗森了,而是他們的二號位阿隆-麥基。這個身高1米96的得分後衛,是標準的“球隊拚圖”。
但他足尺寸的身高,可以更好地跟上孟浪。
不至於像阿倫-艾弗森那樣一點幹擾都無法形成。
孟浪還能繼續得分,隻是跟科比進行交叉跑位的戰術意義已經不是那麽大了。
喬治-林奇的速度沒那麽快,阿隆-麥基的尺寸沒有那麽大,算是各有可以抓住的缺點,但又各有長處。
至於將球給福克斯,讓他單打阿倫-艾弗森。
雖然他的身高尺寸要比阿倫艾弗森大上一圈。
可他麵對“答案”的進球效率,跟孟浪單打的效率,相差不少,讓他來打,還不如孟浪自己打。
總之湖人隊幾次嚐試後,孟浪發現,他的單打是湖人隊效率最高的方式。
其他的強點,要麽被費城76人限製,要麽麵對費城76人就不再是強點了。
而費城76人這邊,蒂姆-鄧肯高位拿球後的單打,幾乎無解,反正不管是本-華萊士還是迪瓦茨,都沒辦法一個人限製他。
而對他進行包夾,相當於讓蒂姆-鄧肯破壞了原本的防守陣型。
另外麵對費城76人,大本跟迪瓦茨無法像以往那樣擁有籃板球優勢。
沒有籃板意味著沒有“二次進攻”,同時也意味著湖人隊必須用更多的人來保護籃板,這就使得他們主動放棄了防守反擊。
反倒是費城76人,成功打出了好幾次的反擊。
從數據也可以看出來……
費城76人的防守反擊得分為20分,而湖人隊隻有10分。
籃板劣勢,進攻端手段匱乏,最終湖人隊以92比104,12分的分差輸給了費城76人。
總決賽的第一場比賽,76人笑到了最後。
蒂姆-鄧肯拿到了24分14籃板5助攻2搶斷2蓋帽的“大號兩雙”;穆托姆博拿到了12分10籃板的“兩雙”;阿倫-艾弗森砍下了28分4籃板7助攻2搶斷;
湖人隊這邊:
孟浪拿到了42分6籃板8助攻。
從他的籃板數據跟助攻數據其實也可以看出來湖人隊其他人這場比賽的表現了:
科比17分4籃板5助攻;福克斯8分;大本僅僅3分,連籃板球也隻保護下了8個;迪瓦茨倒是拿到了14分10籃板的“兩雙”,但他5次失誤3個助攻同樣說明了他打得極其不適應。
查克-戴利賽後神情凝重,洛杉磯媒體已經很久沒有看到他這個表情,他隻說了一句:“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
費城76人這邊,蒂姆-鄧肯表示:“這隻是總決賽的第一場比賽,這場比賽贏下了也說明不了什麽,我們麵對的是dream,這是目前聯盟最強大的家夥,我們仍然需要麵對一場場硬戰!”
阿倫-艾弗森也同樣表示:“湖人隊沒有那麽容易被對付!”
費城兩大核心這樣的態度,對於湖人隊的球迷而言,無疑是一把利刃,插得他們心窩子疼。
這特麽的也太謹慎了吧?
現在的新人們都這麽慎重嗎?
他們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有記者拍到第二天一早,費城76人便進入到了緊鑼密鼓的訓練當中,一點也沒有贏下一場的放鬆。
費城76人的主教練是這樣說的,我們贏了一場,但如果我們輸掉第二場比賽,那麽我們贏下第一場的優勢也就沒有了。
畢竟總決賽的賽製在這擺著,打完前兩場主場,後麵費城76人要麵對的是連續三個客場。
如果他們輸掉其中1個主場,那麽接下來的局麵對於他們將是大大的不利,所以第二個主場,他們也必須拿下。
這樣才能確保他們還能迴到自己的主場。
從這個角度出發,阿倫-艾弗森跟蒂姆-鄧肯的謹慎也就不難理解了。
一天的休整,總決賽第二場比賽如期而至。
兩邊的開局都沒有任何的變化。
費城76人繼續打出他們的優勢,以7-2開局。
但是在這個時候,查克-戴利突然將迪瓦茨換下,將本-華萊士移動到了五號位,將霍裏拿上了場。
費城這邊一開始還沒有反應過來。
等比賽重新開始,孟浪突破分球,霍裏命中三分球,將比分改成5-7。他們這才反應過來,這是想通過三分線外的牽製,讓蒂姆-鄧肯無法再隨心所欲的進行補防。
效果從第一個迴合就表現了出來。
接下來的一攻,蒂姆-鄧肯還真因為忌憚霍裏的投射,不敢再隨意撲出來了。
孟浪這下麵對喬治-林奇連突帶投,直接給費城76人的主教練打得叫了暫停。
熱火隊花了一整輪係列賽都沒有解決的問題,查克-戴利隻是稍稍的變陣便解決了。
其中的關鍵:
霍裏的三分球!
還是那句話,籃球戰術是不斷發展的。
20年代的籃球場比00年代更加進步的地方,就是所有球隊對於出手的理解。
怎麽樣的出手是最好的選擇?
不用多說……
自然是空位出手!
那怎麽樣才能獲得空位出手的機會呢?
拉開空間,將球場上的每一寸土地都利用上,盡可能地拉開空間,讓對方的防守陣型無法首尾相顧。
所以你看20年,再沒有什麽“普林斯頓”,什麽“三角戰術”,所有的球隊要麽打球星的個人能力,要麽就是傳切,並不是這些戰術沒有了,而是所有球隊都一樣,以拉開空間為目標,將所有的戰術都雜糅在了一起。
往往一支球隊整場比賽打完,你可以看到好幾套戰術的影子。
而在盡可能拉開空間這件事情上,三分球的作用無可替代。
隻是因為這個時期的主教練們都認為三分球效率低下,並且太看手感,往往沒那麽重視。他們的思維還沒有將三分線跟最大的空間聯係在一起。
查克-戴利算是例外,雖然孟浪沒有明說,可從93年開始執教孟浪,他就一直看著孟浪如何用三分球打開局麵。
因此從他的角度,他並沒有那麽排斥三分球。
甚至非常明白三分球對於整個體係的作用。
總決賽的第一場,他其實就看出了想要拉開內線的空間,必須在四號位上放上一個可以在三分線外投射的家夥。
這樣的家夥球隊裏有。
當時霍裏上場後的效果也挺不錯。
隻是從後麵的結果來看,用迪瓦茨搭當霍裏,所能牽扯的空間有限,並且速度跟機動性還提不起來。
這一次他便嚐試用本-華萊士加上霍裏的方式,提升移動速度,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調動起費城76人的內線,讓這兩人組不那麽安逸地呆在舒適區。
畢竟真要是這麽打下去,讓他們一直待在內線,那麽本賽季估計沒有哪支球隊的內線兩人組可以擊敗他們。
必須打破他們的舒適區。
三分球就是突破口。
查克-戴利的變陣不僅僅隻是如此,對於費城76人的內線雙人組,在身高不夠的情況下,湖人隊將整個陣型收縮得很緊,目的就是破壞蒂姆-鄧肯在低位接球,另外一方麵,就是不給穆托姆博鑽空子的機會,減少他“吃餅”的次數。
同時也是為了限製阿倫-艾弗森的突破,用更多的補防,幫助科比,減輕他在防守端的負擔,讓他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進攻端。
總決賽第一場比賽科比的發揮不是很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科比在防守端消耗了太多的精力。
在湖人隊出手點大量被限製的情況下,孟浪之外,也就科比這個點可以依靠了。
查克-戴利必須確保“雙槍”的火力。
這是湖人隊可以跟費城76人抗衡的唯一底氣。
事實上,從風格上而言,連查克-戴利都得承認,費城76人一定程度上,非常克製湖人隊,就內線的壓製,等於是斷掉了湖人隊半邊身體。
湖人隊本賽季對於內外線的聯動要求非常高。
喬治-林奇!
當年,孟浪就是踩著他的肩膀徹底揚名的。
這還是他第一次跟這家夥在總決賽的舞台上相遇。
隻是此刻早已經是物是人非。
孟浪已然成為了這個聯盟的門麵。
而喬治-林奇,他最終也算是成長得不錯,流浪了3支球隊,至少都是穩定的主力首發。
這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
畢竟當時他可一度被孟浪打擊得失去了自信心。
如今再次相遇,他的眼裏居然又多了幾分銳氣。
很快,孟浪就知道他眼裏的銳氣來自於什麽了……
當他持球強行突破,靠近罰球線,蒂姆-鄧肯立馬上前跟他形成了合圍之勢。
孟浪見狀從兩個人中間將球給到了籃下的大本。
大本剛要出手,鄧肯就迅速迴防,壓縮了他籃下的出手空間。
本-華萊士進攻端的粗糙在這一刻顯露無疑。
球險些被斷,又重新迴到了孟浪的手裏。
孟浪的目光這個時候,剛好跟科比對上,便將球傳到了他的手上。
科比早就等不及要單打阿倫-艾弗森了,拿球便攻。
他防不住阿倫-艾弗森,事實上,阿倫-艾弗森防守他也有點吃力。而且艾弗森的防守習慣那是特別的差,一個失位型搶斷,沒能得手,科比的麵前空出了一大塊。
按說這是個直接投射的好機會。
但科比卻選擇了“迎男而上”,企圖用他的身體素質征服費城的“高山”。
就這出手選擇,你是真沒辦法說……
“啪!”
然後穆托姆博就給他來了一記結結實實的大帽,直接給他帽得暈暈乎乎。
球被阿倫-艾弗森拿住,直接形成了快攻反擊。
孟浪的速度跟爆發力在nba已經算得上是一流以上,但在絕對速度上,跟阿倫艾弗森卻還有一點差距。反正他沒追上跑起來的“答案”。
隻能目送他完成得分。
查克-戴利微微皺眉。
作為主教練,他看得很清楚,費城76人這個內線,沙克-奧尼爾打不穿,現在他們湖人也很難打穿。
蒂姆-鄧肯的協防能力,還有穆托姆博鎮守籃下的護框能力,實在是……
這個問題無法解決,就意味著他們湖人隊陷入了跟之前熱火隊差不多的局麵。
如果來解決這個局麵……
孟浪給出了迴答。
他頂著喬治-林奇,在蒂姆-鄧肯上來之前,直接“翻身跳投”,球應聲落框,湖人隊總算是打成了這次總決賽的第一球。
阿倫-艾弗森這次的突破沒能立刻擺脫科比。
費城76人的主教練這個時候,焦急地喊了一聲,球從他的手上來到了,高位的蒂姆-鄧肯手裏。
本-華萊士頂在他的身後,卻幾乎對他造不成什麽影響。
轉身45度角打板,蒂姆-鄧肯進的非常輕鬆。
本-華萊士開始撓頭了。
孟浪這個時候也想起來了,大本的三大“克星”不就是沙克-奧尼爾、蒂姆-鄧肯跟姚明嗎?
他們三個人將本-華萊士尺寸不足的問題完全暴露了出來。
這跟球員的能力已經沒什麽關係了,更多的跟球員的天賦有關。
就像後來德隆-威廉姆斯“吃飯睡覺打保羅”。不是他的能力比保羅強多少,而是他這個類型的正好克製克裏斯-保羅這個類型的球員。
本-華萊士現在也是一樣,遇上蒂姆-鄧肯就撓頭。
比賽接下來,費城76人明顯掌握了主動權。
內線沒有便宜占,孟浪不得不提前開啟個人得分模式。
但是費城76人對於他的防守戰術執行得非常簡單,隻要你不進來,飄在外線投射,那就隨便你投。
而如果你要往著籃下走,那麽蒂姆-鄧肯就會來補防。
本-華萊士籃下的得分能力,足夠讓蒂姆-鄧肯放心地進行補防。
孟浪試過將球給迪瓦茨進行籃下強打。
“歐洲坦克”麵對其他人,籃下的攻擊性尚且夠用。但麵對穆托姆博這個“賽季最佳防守球員”,他是真的不太夠用。
企圖通過突破分球給內線打開局麵的方式完全沒有希望。
孟浪沒有坐以待斃,他開始跟科比打三分線外的交叉跑位,讓他對上阿倫-艾弗森,無疑可以從容地投射三分球。
這招一開始打成了幾次,但之後,科比跟孟浪交叉跑位,跟出來的就不是阿倫-艾弗森了,而是他們的二號位阿隆-麥基。這個身高1米96的得分後衛,是標準的“球隊拚圖”。
但他足尺寸的身高,可以更好地跟上孟浪。
不至於像阿倫-艾弗森那樣一點幹擾都無法形成。
孟浪還能繼續得分,隻是跟科比進行交叉跑位的戰術意義已經不是那麽大了。
喬治-林奇的速度沒那麽快,阿隆-麥基的尺寸沒有那麽大,算是各有可以抓住的缺點,但又各有長處。
至於將球給福克斯,讓他單打阿倫-艾弗森。
雖然他的身高尺寸要比阿倫艾弗森大上一圈。
可他麵對“答案”的進球效率,跟孟浪單打的效率,相差不少,讓他來打,還不如孟浪自己打。
總之湖人隊幾次嚐試後,孟浪發現,他的單打是湖人隊效率最高的方式。
其他的強點,要麽被費城76人限製,要麽麵對費城76人就不再是強點了。
而費城76人這邊,蒂姆-鄧肯高位拿球後的單打,幾乎無解,反正不管是本-華萊士還是迪瓦茨,都沒辦法一個人限製他。
而對他進行包夾,相當於讓蒂姆-鄧肯破壞了原本的防守陣型。
另外麵對費城76人,大本跟迪瓦茨無法像以往那樣擁有籃板球優勢。
沒有籃板意味著沒有“二次進攻”,同時也意味著湖人隊必須用更多的人來保護籃板,這就使得他們主動放棄了防守反擊。
反倒是費城76人,成功打出了好幾次的反擊。
從數據也可以看出來……
費城76人的防守反擊得分為20分,而湖人隊隻有10分。
籃板劣勢,進攻端手段匱乏,最終湖人隊以92比104,12分的分差輸給了費城76人。
總決賽的第一場比賽,76人笑到了最後。
蒂姆-鄧肯拿到了24分14籃板5助攻2搶斷2蓋帽的“大號兩雙”;穆托姆博拿到了12分10籃板的“兩雙”;阿倫-艾弗森砍下了28分4籃板7助攻2搶斷;
湖人隊這邊:
孟浪拿到了42分6籃板8助攻。
從他的籃板數據跟助攻數據其實也可以看出來湖人隊其他人這場比賽的表現了:
科比17分4籃板5助攻;福克斯8分;大本僅僅3分,連籃板球也隻保護下了8個;迪瓦茨倒是拿到了14分10籃板的“兩雙”,但他5次失誤3個助攻同樣說明了他打得極其不適應。
查克-戴利賽後神情凝重,洛杉磯媒體已經很久沒有看到他這個表情,他隻說了一句:“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
費城76人這邊,蒂姆-鄧肯表示:“這隻是總決賽的第一場比賽,這場比賽贏下了也說明不了什麽,我們麵對的是dream,這是目前聯盟最強大的家夥,我們仍然需要麵對一場場硬戰!”
阿倫-艾弗森也同樣表示:“湖人隊沒有那麽容易被對付!”
費城兩大核心這樣的態度,對於湖人隊的球迷而言,無疑是一把利刃,插得他們心窩子疼。
這特麽的也太謹慎了吧?
現在的新人們都這麽慎重嗎?
他們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有記者拍到第二天一早,費城76人便進入到了緊鑼密鼓的訓練當中,一點也沒有贏下一場的放鬆。
費城76人的主教練是這樣說的,我們贏了一場,但如果我們輸掉第二場比賽,那麽我們贏下第一場的優勢也就沒有了。
畢竟總決賽的賽製在這擺著,打完前兩場主場,後麵費城76人要麵對的是連續三個客場。
如果他們輸掉其中1個主場,那麽接下來的局麵對於他們將是大大的不利,所以第二個主場,他們也必須拿下。
這樣才能確保他們還能迴到自己的主場。
從這個角度出發,阿倫-艾弗森跟蒂姆-鄧肯的謹慎也就不難理解了。
一天的休整,總決賽第二場比賽如期而至。
兩邊的開局都沒有任何的變化。
費城76人繼續打出他們的優勢,以7-2開局。
但是在這個時候,查克-戴利突然將迪瓦茨換下,將本-華萊士移動到了五號位,將霍裏拿上了場。
費城這邊一開始還沒有反應過來。
等比賽重新開始,孟浪突破分球,霍裏命中三分球,將比分改成5-7。他們這才反應過來,這是想通過三分線外的牽製,讓蒂姆-鄧肯無法再隨心所欲的進行補防。
效果從第一個迴合就表現了出來。
接下來的一攻,蒂姆-鄧肯還真因為忌憚霍裏的投射,不敢再隨意撲出來了。
孟浪這下麵對喬治-林奇連突帶投,直接給費城76人的主教練打得叫了暫停。
熱火隊花了一整輪係列賽都沒有解決的問題,查克-戴利隻是稍稍的變陣便解決了。
其中的關鍵:
霍裏的三分球!
還是那句話,籃球戰術是不斷發展的。
20年代的籃球場比00年代更加進步的地方,就是所有球隊對於出手的理解。
怎麽樣的出手是最好的選擇?
不用多說……
自然是空位出手!
那怎麽樣才能獲得空位出手的機會呢?
拉開空間,將球場上的每一寸土地都利用上,盡可能地拉開空間,讓對方的防守陣型無法首尾相顧。
所以你看20年,再沒有什麽“普林斯頓”,什麽“三角戰術”,所有的球隊要麽打球星的個人能力,要麽就是傳切,並不是這些戰術沒有了,而是所有球隊都一樣,以拉開空間為目標,將所有的戰術都雜糅在了一起。
往往一支球隊整場比賽打完,你可以看到好幾套戰術的影子。
而在盡可能拉開空間這件事情上,三分球的作用無可替代。
隻是因為這個時期的主教練們都認為三分球效率低下,並且太看手感,往往沒那麽重視。他們的思維還沒有將三分線跟最大的空間聯係在一起。
查克-戴利算是例外,雖然孟浪沒有明說,可從93年開始執教孟浪,他就一直看著孟浪如何用三分球打開局麵。
因此從他的角度,他並沒有那麽排斥三分球。
甚至非常明白三分球對於整個體係的作用。
總決賽的第一場,他其實就看出了想要拉開內線的空間,必須在四號位上放上一個可以在三分線外投射的家夥。
這樣的家夥球隊裏有。
當時霍裏上場後的效果也挺不錯。
隻是從後麵的結果來看,用迪瓦茨搭當霍裏,所能牽扯的空間有限,並且速度跟機動性還提不起來。
這一次他便嚐試用本-華萊士加上霍裏的方式,提升移動速度,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調動起費城76人的內線,讓這兩人組不那麽安逸地呆在舒適區。
畢竟真要是這麽打下去,讓他們一直待在內線,那麽本賽季估計沒有哪支球隊的內線兩人組可以擊敗他們。
必須打破他們的舒適區。
三分球就是突破口。
查克-戴利的變陣不僅僅隻是如此,對於費城76人的內線雙人組,在身高不夠的情況下,湖人隊將整個陣型收縮得很緊,目的就是破壞蒂姆-鄧肯在低位接球,另外一方麵,就是不給穆托姆博鑽空子的機會,減少他“吃餅”的次數。
同時也是為了限製阿倫-艾弗森的突破,用更多的補防,幫助科比,減輕他在防守端的負擔,讓他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進攻端。
總決賽第一場比賽科比的發揮不是很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科比在防守端消耗了太多的精力。
在湖人隊出手點大量被限製的情況下,孟浪之外,也就科比這個點可以依靠了。
查克-戴利必須確保“雙槍”的火力。
這是湖人隊可以跟費城76人抗衡的唯一底氣。
事實上,從風格上而言,連查克-戴利都得承認,費城76人一定程度上,非常克製湖人隊,就內線的壓製,等於是斷掉了湖人隊半邊身體。
湖人隊本賽季對於內外線的聯動要求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