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次上殿麵見元孝文的時候都覺得視線不自覺就會被盤龍柱所吸引。
就在魏國大梁王宮大殿的正中央的柱子,雕刻著漆黑的盤龍,繞著柱子盤旋而上。
元孝文不過一地之藩王,竟然敢在大殿上如此猖狂的雕龍。
“是溫卿啊,來來來快給溫卿賜座!”
兩個老宦官端來一把椅子,溫北君順勢坐下,在椅子上一拱手道,“大王宅心仁厚,恕臣有傷在身,無法叩見大王。”
“無妨無妨,溫卿為我大魏出生入死,立了好大的功勞,此等細枝末節的小事,不必在乎。”
元孝文下了高階,緩緩向溫北君走來。
元孝文還是老了。
溫北君明顯感覺到他比前幾年蒼老多了。
元孝文身著正紅色的蟒袍,緩緩來到溫北君身前。
他伸出手,似是想要拍拍溫北君的肩膀,卻又在半空微微一頓,最終隻是虛虛搭了一下,“溫卿,此次平亂辛苦你了。”
溫北君垂眸,恭敬迴道:“此乃臣分內之事,不敢居功。”
元孝文輕輕歎了口氣,“溫卿不必過謙,若不是你,我大魏怕是要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說罷,他踱步到一旁的盤龍柱前,手指輕輕撫過那雕刻的龍紋,“溫卿,你看這盤龍柱,可還壯觀?”
溫北君抬眼,心中雖對這逾矩之物有所腹誹,但麵上仍平靜道:“此柱工藝精湛,自是壯觀非常。”元孝文嘴角勾起一抹淺笑,眼神卻透著一絲難以捉摸的深意,“這龍,象征著至高無上的權威,溫卿可明白?”
溫北君心中一凜,連忙起身,單膝跪地,“大王乃我大魏之主,權威自在人心,臣隻知效忠大王,萬不敢有他想。”
元孝文凝視著他,片刻後才說道:“溫卿起來吧,朕自是信得過你。”可溫北君卻依舊跪著,他深知元孝文的脾性,此時的平靜或許隻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九清走後,你日子也不容易吧。”
溫北君甚至不敢抬眼與元孝文對視,隻能忍著劇痛,匍匐在地。
“起來吧起來吧。”
溫北君這次才敢起身。
“坐,坐吧。”
元孝文一邊說一邊背過身,“這次你要什麽封賞,加功,進爵,還是要什麽承諾,孤像淩丕那樣對司行兆的承諾一般,給你一個燕王如何。”
說完他便笑著,笑著笑著突然轉過身。
溫北君還跪在原地。
元孝文臉上的笑容更甚了,“這樣吧,溫卿迴家好好歇上幾個月。”
溫北君重新坐在素輿之上,發現內襯已經被汗浸濕,被寒風一吹,格外的冷。
他扯緊大氅,半閉著雙目。
大梁的王宮竟然與阿房宮有不少相似之處。看來並不隻有元孝文一個人有野心。很有可能從元煥那代人就開始了,隻是元鍇算不上一代明君,耽誤了魏國罷了。
“王公公,那是何人。”
前方有一少年,一襲月白色錦袍,麵龐白皙如玉,劍眉斜飛入鬢,雙眸深邃有神,脖頸細長,向著他微微頷首致意。
“將軍,那是當今世子,也是我大魏未來的繼承人,元南。”
溫北君沒想到元南和元孝文的觀感完全不同。元孝文從見到的一瞬間就像一條陰狠的毒蛇,根本猜不到什麽時候就會咬在他的喉嚨之上。眼前的元南倒是顯得文質彬彬了些。
“臣溫北君,參見世子殿下。”
元南微微一笑,同樣是拱手道,“本世子仰慕將軍已久,今日得以一見,幸甚至哉啊。”
溫北君毫不懷疑元南師從過某位學宮的先生,不出意外的話,是和玉琳子或者溫九清他們有些關聯的先生,說話方式都極其類似。
“蒙父王厚愛,特派韓祭酒為我師,如此算來,我倒要喊溫將軍一聲溫師叔了。”
溫北君突然覺得元南和元孝文本質上都是一類人,隻是元南還是更恐怖的那種,他在野獸的內心外麵還扯了一張人皮,隻是現在還小,沒有露出成年野獸的獠牙罷了。
溫九清應該喊韓修一聲師兄,自己又是溫九清的族弟。韓修的學生硬要喊自己一聲師叔倒是不足為奇,想和他這個最近風頭正盛的天殤將軍扯扯關係。可是問題就出在站在自己眼前的可是世子。
溫北君心中雖思緒萬千,但麵上仍保持著應有的敬重,“世子殿下抬愛,臣愧不敢當。”
元南卻似不以為意,笑容依舊和煦,“溫師叔不必過謙,您在軍中的威望、為大魏立下的赫赫戰功,本世子皆有耳聞,實乃我大魏之棟梁。”
“殿下謬讚,臣不過是盡臣子本分,隻願大魏長治久安,殿下日後能引領我大魏走向更輝煌的盛世。”
元南微微點頭,目光在溫北君身上停留片刻,似在審視,又似在考量,“溫師叔此次平亂歸來,想必對當下局勢有諸多感悟,若有閑暇,不妨與本世子暢聊一番,也好讓本世子能多些見識,日後更好地為父王分憂,為魏國謀劃。”
溫北君心中一緊,這看似平常的邀約,卻讓他感到如臨深淵。他恭敬地迴應道:“殿下有命,臣自當遵從,隻是臣剛經曆戰事,身心俱疲,待臣稍作休整,定當登門拜會,聆聽殿下教誨。”
元南輕輕一笑,“如此甚好,本世子便靜候溫師叔大駕。”言罷,元南帶著侍從緩緩離去,留下溫北君望著他的背影。
從始至終元南都沒有理會推著他的王貴。
“將軍見笑了,世子一向如此不著調。”
溫北君猛地一驚,從一個宦官口中竟然能聽到對當今世子的評價,而且是唯一的繼承人,繼位板上釘釘的事情。
“公公慎言啊。”
王貴輕笑了一聲,“將軍太過膽小了些。”
轉眼間,溫北君就看到站在原地的衛子歇。
“咱家就不送溫將軍了。”
溫北君點點頭,伸了個懶腰,好像滿身剛剛結痂的傷口都不屬於眼前這個男人。
溫北君忍著劇痛,擠出一個笑容。
“子歇,帶我迴家吧。”
就在魏國大梁王宮大殿的正中央的柱子,雕刻著漆黑的盤龍,繞著柱子盤旋而上。
元孝文不過一地之藩王,竟然敢在大殿上如此猖狂的雕龍。
“是溫卿啊,來來來快給溫卿賜座!”
兩個老宦官端來一把椅子,溫北君順勢坐下,在椅子上一拱手道,“大王宅心仁厚,恕臣有傷在身,無法叩見大王。”
“無妨無妨,溫卿為我大魏出生入死,立了好大的功勞,此等細枝末節的小事,不必在乎。”
元孝文下了高階,緩緩向溫北君走來。
元孝文還是老了。
溫北君明顯感覺到他比前幾年蒼老多了。
元孝文身著正紅色的蟒袍,緩緩來到溫北君身前。
他伸出手,似是想要拍拍溫北君的肩膀,卻又在半空微微一頓,最終隻是虛虛搭了一下,“溫卿,此次平亂辛苦你了。”
溫北君垂眸,恭敬迴道:“此乃臣分內之事,不敢居功。”
元孝文輕輕歎了口氣,“溫卿不必過謙,若不是你,我大魏怕是要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說罷,他踱步到一旁的盤龍柱前,手指輕輕撫過那雕刻的龍紋,“溫卿,你看這盤龍柱,可還壯觀?”
溫北君抬眼,心中雖對這逾矩之物有所腹誹,但麵上仍平靜道:“此柱工藝精湛,自是壯觀非常。”元孝文嘴角勾起一抹淺笑,眼神卻透著一絲難以捉摸的深意,“這龍,象征著至高無上的權威,溫卿可明白?”
溫北君心中一凜,連忙起身,單膝跪地,“大王乃我大魏之主,權威自在人心,臣隻知效忠大王,萬不敢有他想。”
元孝文凝視著他,片刻後才說道:“溫卿起來吧,朕自是信得過你。”可溫北君卻依舊跪著,他深知元孝文的脾性,此時的平靜或許隻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九清走後,你日子也不容易吧。”
溫北君甚至不敢抬眼與元孝文對視,隻能忍著劇痛,匍匐在地。
“起來吧起來吧。”
溫北君這次才敢起身。
“坐,坐吧。”
元孝文一邊說一邊背過身,“這次你要什麽封賞,加功,進爵,還是要什麽承諾,孤像淩丕那樣對司行兆的承諾一般,給你一個燕王如何。”
說完他便笑著,笑著笑著突然轉過身。
溫北君還跪在原地。
元孝文臉上的笑容更甚了,“這樣吧,溫卿迴家好好歇上幾個月。”
溫北君重新坐在素輿之上,發現內襯已經被汗浸濕,被寒風一吹,格外的冷。
他扯緊大氅,半閉著雙目。
大梁的王宮竟然與阿房宮有不少相似之處。看來並不隻有元孝文一個人有野心。很有可能從元煥那代人就開始了,隻是元鍇算不上一代明君,耽誤了魏國罷了。
“王公公,那是何人。”
前方有一少年,一襲月白色錦袍,麵龐白皙如玉,劍眉斜飛入鬢,雙眸深邃有神,脖頸細長,向著他微微頷首致意。
“將軍,那是當今世子,也是我大魏未來的繼承人,元南。”
溫北君沒想到元南和元孝文的觀感完全不同。元孝文從見到的一瞬間就像一條陰狠的毒蛇,根本猜不到什麽時候就會咬在他的喉嚨之上。眼前的元南倒是顯得文質彬彬了些。
“臣溫北君,參見世子殿下。”
元南微微一笑,同樣是拱手道,“本世子仰慕將軍已久,今日得以一見,幸甚至哉啊。”
溫北君毫不懷疑元南師從過某位學宮的先生,不出意外的話,是和玉琳子或者溫九清他們有些關聯的先生,說話方式都極其類似。
“蒙父王厚愛,特派韓祭酒為我師,如此算來,我倒要喊溫將軍一聲溫師叔了。”
溫北君突然覺得元南和元孝文本質上都是一類人,隻是元南還是更恐怖的那種,他在野獸的內心外麵還扯了一張人皮,隻是現在還小,沒有露出成年野獸的獠牙罷了。
溫九清應該喊韓修一聲師兄,自己又是溫九清的族弟。韓修的學生硬要喊自己一聲師叔倒是不足為奇,想和他這個最近風頭正盛的天殤將軍扯扯關係。可是問題就出在站在自己眼前的可是世子。
溫北君心中雖思緒萬千,但麵上仍保持著應有的敬重,“世子殿下抬愛,臣愧不敢當。”
元南卻似不以為意,笑容依舊和煦,“溫師叔不必過謙,您在軍中的威望、為大魏立下的赫赫戰功,本世子皆有耳聞,實乃我大魏之棟梁。”
“殿下謬讚,臣不過是盡臣子本分,隻願大魏長治久安,殿下日後能引領我大魏走向更輝煌的盛世。”
元南微微點頭,目光在溫北君身上停留片刻,似在審視,又似在考量,“溫師叔此次平亂歸來,想必對當下局勢有諸多感悟,若有閑暇,不妨與本世子暢聊一番,也好讓本世子能多些見識,日後更好地為父王分憂,為魏國謀劃。”
溫北君心中一緊,這看似平常的邀約,卻讓他感到如臨深淵。他恭敬地迴應道:“殿下有命,臣自當遵從,隻是臣剛經曆戰事,身心俱疲,待臣稍作休整,定當登門拜會,聆聽殿下教誨。”
元南輕輕一笑,“如此甚好,本世子便靜候溫師叔大駕。”言罷,元南帶著侍從緩緩離去,留下溫北君望著他的背影。
從始至終元南都沒有理會推著他的王貴。
“將軍見笑了,世子一向如此不著調。”
溫北君猛地一驚,從一個宦官口中竟然能聽到對當今世子的評價,而且是唯一的繼承人,繼位板上釘釘的事情。
“公公慎言啊。”
王貴輕笑了一聲,“將軍太過膽小了些。”
轉眼間,溫北君就看到站在原地的衛子歇。
“咱家就不送溫將軍了。”
溫北君點點頭,伸了個懶腰,好像滿身剛剛結痂的傷口都不屬於眼前這個男人。
溫北君忍著劇痛,擠出一個笑容。
“子歇,帶我迴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