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曹操入徐州!
三國:百歲老將,貂蟬幫我磨槍 作者:一條小葉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切都準備妥當後,劉鴻迴信一封送到曹操那裏。
如今魯郡已拿下,接下來就是奪取徐州了。
另一邊。
曹操在收到了劉鴻的書信後,快馬加鞭來到了徐州,麵見陶謙。
陶謙見到曹操後,羞愧不已。
“孟德,巨高兄之死,發生在徐州境內,與我脫不了幹係,我實在是愧對於你。”
陶謙來到曹操的身前,語氣誠懇。
看著眼前的殺父仇人,曹操心中怒氣翻騰,表麵佯裝無事。
“此事我早已知曉,吾父之死與陶公並無關係,隻是錢財動人心,怪不得陶公。”
曹操按照荀彧的說法,假意惺惺的替陶謙洗清脫罪。
陶謙聽著這善解人意的話,看著曹操,感動不已,虧他先前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當即將曹嵩的屍首歸還。
“吾要先將父親安葬,不宜多留,陶公失禮了。”
曹操看著自己父親的屍首,悲聲道。
陶謙自無不可,正準備親自送曹操離去。
就在這時。
在陶謙一旁的謀臣陳登,忽然附在他的耳旁說道。
“主公,曹操孤身入城,此乃大好良機,我等可挾持曹操,奪取青州三郡之地,到時也就不必再怕那兗州劉鴻。”
陶謙皺眉看向陳登,一臉不滿。
“曹操如此至誠至信至孝之人,以吾之名聲,豈可做出這等齷齪之事。”
“而且,若是在此時圖謀青州,必然會被兗州盯上。”
陶謙後麵的話沒說,但很明顯他是不想當這個出頭鳥,觸這個黴頭。
陳登瞪大眼睛,看著跟隨已久的陶謙。
就算早就知道陶謙此人優柔寡斷,迂腐。
但如今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是一個不死不休的局麵。
對方隻是裝裝樣子,沒想到陶謙就相信了。
頓時怒其不爭道。
“主公莫要被那曹操偽裝的假象所蒙騙了,此人性格睚眥必報,頗具城府,父死之仇都能隱忍至廝,若是不借此良機將其軟禁,日後必將釀成大患啊!”
陶謙卻並未聽進去這一番話,直接怒叱陳登。
“住嘴,曹操此人如何,我心中早有計較,此事休要再提。”
說完,陶謙親自送曹操離去。
陳登心中越想越不對。
心中一狠,當即準備私下出兵誅殺曹操,以防後患。
待到集結兵馬之後,曹操卻早已離開,讓他撲了個空。
“可恨啊,若是主公聽我一言,挾持曹操,青州必然收入囊中。”
陳登神色懊惱,若是陶謙聽他所言,何至於讓曹操跑了。
陳登集結兵馬,私害曹操之事,終究還是瞞不過陶謙這個徐州牧。
“沒有我的命令,竟然敢私自出兵截殺曹操,險些就讓你釀成大禍!”
府邸之中,陶謙怒氣衝衝的看著陳登。
“今日起,降職禁足,沒有我的命令,不得外出。”
陶謙冷哼一聲,拂袖離去。
陳登看著陶謙離去的背影,心中歎了口氣。
失望之餘,心中也生出了另謀新主之意。
以他所見,陶謙這般優柔寡斷的性格,根本就守不住偌大一個徐州。
既然徐州早晚要易主,還不如留作他的晉身之資。
迴到家中後,陳登與自己父親商討。
“父親,陶謙此人不堪大任,我等還是要另謀出路才是。”
陳珪聞言,目露沉思。
“冀州袁紹,豫州袁術,兩者皆為袁氏子弟,就算投靠也難得重用,反倒是曹操與劉鴻二人皆有雄主之姿,不如從中選擇其一。”
“今日之事已經得罪曹操,若是被曹操知道我獻計讓陶謙殺他,以其性格必定會心生怨恨,為今之計,唯有投身劉鴻才是出路。”
“也隻能如此了。”
陳珪點了點頭。
另一邊,曹操輕騎出城,迴身看著身後,臉上露出一抹冷笑。
這陶謙,果然是個無能之輩。
荀彧讓他隻身入徐州,他還有些擔心陶謙會不會趁機下手。
沒想到這個陶謙竟然這麽迂腐,這麽輕鬆就將他放走。
這般無能之輩,何德何能成為徐州牧?
徐州活該為他所得!
看著父親的屍首,曹操咬牙切齒。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等我取下徐州之時,必將陶謙挫骨揚灰,以慰家父在天之靈!”
曹操有驚無險的迴到了北海郡。
將父親的屍首安葬好後,直接派人喚來夏侯兄弟。
很快,夏侯惇與夏侯淵兩人前來。
“主公。”
“你們二人率兩軍精銳,屯兵北海郡外,遇到兗州兵馬後,佯裝敗逃。”
曹操沉聲吩咐道。
“是!”
夏侯兄弟沒有多言,直接領命退下。
曹操微微眯起眼眸,眼神閃爍。
這個計劃除了荀彧和他無人知曉。
就是防止麾下士族或者是心腹之中有陶謙的探子。
一旦夏侯兄弟兵敗,陶謙就會出兵兗州。
到時候,徐州境內兵馬空虛,就是他趁機取下徐州的機會!
幾日之後,北海大戰爆發。
曹操不敵劉鴻兵敗的消息傳入陶謙的耳中。
“大事不好,曹操若是兵敗,青州被奪,徐州危矣!”
陶謙深知曹操若是兵敗,徐州不能獨存,當即讓謀士們商討對策。
包括被降職禁足的陳登也被喚了過來。
“諸公,可有良策?”
陳登出列拱手道。
“主公,曹操此次兵敗突然,過於蹊蹺,恐怕有詐,不如讓探馬前去探清虛實在做打算。”
陶謙見是陳登,一臉不耐煩的擺了擺手。
“曹操斷然不會在此事上有詐,我早已讓探子探清,青州兵敗是實,如今當務之急是援兵青州,以防劉鴻吞並青州。”
“若是青州有失,那下一個遭殃的就是徐州。”
陳登見狀不再言語,緩緩退下。
直覺告訴他,曹操這次敗的實在過於蹊蹺。
以曹操的性格,怎麽可能明知不敵,還要和兗州開戰。
但如今的陶謙怕是根本聽不進去曹操半句壞話,與其多言被陶謙心生厭惡,倒不如閉嘴。
陳登身後的一個謀士,見陳登吃癟,微微一笑。
緩聲出言。
“主公,我倒有一計,不如我等用圍魏救趙之策,從琅琊郡出兵泰山,逼迫那劉鴻退兵。”
“此計倒是不錯!”
陶謙頓時大喜。
一來青州不容有失。
二來他心中本就對曹操抱有虧欠之心。
當即應允,命人快速調集兵馬,出兵泰山。
陳登雖然感覺有詐,但見陶謙毋庸置疑的神情也知道勸不住,隻能無奈離開。
但心中那另投新主的想法越來越濃。
如今魯郡已拿下,接下來就是奪取徐州了。
另一邊。
曹操在收到了劉鴻的書信後,快馬加鞭來到了徐州,麵見陶謙。
陶謙見到曹操後,羞愧不已。
“孟德,巨高兄之死,發生在徐州境內,與我脫不了幹係,我實在是愧對於你。”
陶謙來到曹操的身前,語氣誠懇。
看著眼前的殺父仇人,曹操心中怒氣翻騰,表麵佯裝無事。
“此事我早已知曉,吾父之死與陶公並無關係,隻是錢財動人心,怪不得陶公。”
曹操按照荀彧的說法,假意惺惺的替陶謙洗清脫罪。
陶謙聽著這善解人意的話,看著曹操,感動不已,虧他先前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當即將曹嵩的屍首歸還。
“吾要先將父親安葬,不宜多留,陶公失禮了。”
曹操看著自己父親的屍首,悲聲道。
陶謙自無不可,正準備親自送曹操離去。
就在這時。
在陶謙一旁的謀臣陳登,忽然附在他的耳旁說道。
“主公,曹操孤身入城,此乃大好良機,我等可挾持曹操,奪取青州三郡之地,到時也就不必再怕那兗州劉鴻。”
陶謙皺眉看向陳登,一臉不滿。
“曹操如此至誠至信至孝之人,以吾之名聲,豈可做出這等齷齪之事。”
“而且,若是在此時圖謀青州,必然會被兗州盯上。”
陶謙後麵的話沒說,但很明顯他是不想當這個出頭鳥,觸這個黴頭。
陳登瞪大眼睛,看著跟隨已久的陶謙。
就算早就知道陶謙此人優柔寡斷,迂腐。
但如今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是一個不死不休的局麵。
對方隻是裝裝樣子,沒想到陶謙就相信了。
頓時怒其不爭道。
“主公莫要被那曹操偽裝的假象所蒙騙了,此人性格睚眥必報,頗具城府,父死之仇都能隱忍至廝,若是不借此良機將其軟禁,日後必將釀成大患啊!”
陶謙卻並未聽進去這一番話,直接怒叱陳登。
“住嘴,曹操此人如何,我心中早有計較,此事休要再提。”
說完,陶謙親自送曹操離去。
陳登心中越想越不對。
心中一狠,當即準備私下出兵誅殺曹操,以防後患。
待到集結兵馬之後,曹操卻早已離開,讓他撲了個空。
“可恨啊,若是主公聽我一言,挾持曹操,青州必然收入囊中。”
陳登神色懊惱,若是陶謙聽他所言,何至於讓曹操跑了。
陳登集結兵馬,私害曹操之事,終究還是瞞不過陶謙這個徐州牧。
“沒有我的命令,竟然敢私自出兵截殺曹操,險些就讓你釀成大禍!”
府邸之中,陶謙怒氣衝衝的看著陳登。
“今日起,降職禁足,沒有我的命令,不得外出。”
陶謙冷哼一聲,拂袖離去。
陳登看著陶謙離去的背影,心中歎了口氣。
失望之餘,心中也生出了另謀新主之意。
以他所見,陶謙這般優柔寡斷的性格,根本就守不住偌大一個徐州。
既然徐州早晚要易主,還不如留作他的晉身之資。
迴到家中後,陳登與自己父親商討。
“父親,陶謙此人不堪大任,我等還是要另謀出路才是。”
陳珪聞言,目露沉思。
“冀州袁紹,豫州袁術,兩者皆為袁氏子弟,就算投靠也難得重用,反倒是曹操與劉鴻二人皆有雄主之姿,不如從中選擇其一。”
“今日之事已經得罪曹操,若是被曹操知道我獻計讓陶謙殺他,以其性格必定會心生怨恨,為今之計,唯有投身劉鴻才是出路。”
“也隻能如此了。”
陳珪點了點頭。
另一邊,曹操輕騎出城,迴身看著身後,臉上露出一抹冷笑。
這陶謙,果然是個無能之輩。
荀彧讓他隻身入徐州,他還有些擔心陶謙會不會趁機下手。
沒想到這個陶謙竟然這麽迂腐,這麽輕鬆就將他放走。
這般無能之輩,何德何能成為徐州牧?
徐州活該為他所得!
看著父親的屍首,曹操咬牙切齒。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等我取下徐州之時,必將陶謙挫骨揚灰,以慰家父在天之靈!”
曹操有驚無險的迴到了北海郡。
將父親的屍首安葬好後,直接派人喚來夏侯兄弟。
很快,夏侯惇與夏侯淵兩人前來。
“主公。”
“你們二人率兩軍精銳,屯兵北海郡外,遇到兗州兵馬後,佯裝敗逃。”
曹操沉聲吩咐道。
“是!”
夏侯兄弟沒有多言,直接領命退下。
曹操微微眯起眼眸,眼神閃爍。
這個計劃除了荀彧和他無人知曉。
就是防止麾下士族或者是心腹之中有陶謙的探子。
一旦夏侯兄弟兵敗,陶謙就會出兵兗州。
到時候,徐州境內兵馬空虛,就是他趁機取下徐州的機會!
幾日之後,北海大戰爆發。
曹操不敵劉鴻兵敗的消息傳入陶謙的耳中。
“大事不好,曹操若是兵敗,青州被奪,徐州危矣!”
陶謙深知曹操若是兵敗,徐州不能獨存,當即讓謀士們商討對策。
包括被降職禁足的陳登也被喚了過來。
“諸公,可有良策?”
陳登出列拱手道。
“主公,曹操此次兵敗突然,過於蹊蹺,恐怕有詐,不如讓探馬前去探清虛實在做打算。”
陶謙見是陳登,一臉不耐煩的擺了擺手。
“曹操斷然不會在此事上有詐,我早已讓探子探清,青州兵敗是實,如今當務之急是援兵青州,以防劉鴻吞並青州。”
“若是青州有失,那下一個遭殃的就是徐州。”
陳登見狀不再言語,緩緩退下。
直覺告訴他,曹操這次敗的實在過於蹊蹺。
以曹操的性格,怎麽可能明知不敵,還要和兗州開戰。
但如今的陶謙怕是根本聽不進去曹操半句壞話,與其多言被陶謙心生厭惡,倒不如閉嘴。
陳登身後的一個謀士,見陳登吃癟,微微一笑。
緩聲出言。
“主公,我倒有一計,不如我等用圍魏救趙之策,從琅琊郡出兵泰山,逼迫那劉鴻退兵。”
“此計倒是不錯!”
陶謙頓時大喜。
一來青州不容有失。
二來他心中本就對曹操抱有虧欠之心。
當即應允,命人快速調集兵馬,出兵泰山。
陳登雖然感覺有詐,但見陶謙毋庸置疑的神情也知道勸不住,隻能無奈離開。
但心中那另投新主的想法越來越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