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朝廷選拔出的武舉人遠多於之前那迴,第一項個人戰,再次精篩個人武力。


    第二項考驗團隊的協作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和各自同鄉組成隊伍到大山裏麵去,隻要用這隻帶著洗不掉的染料的去頭箭矢射中對方就算拿下一分。


    到時候看哪個隊伍能在山裏生活的最久且身上染料最少,在這期間若是能夠被心服口服被團隊眾人推舉為小將軍,那他就能拿更多分,當然,對團隊有突出貢獻的人也能得分,到時候每個團隊會跟隨三個記錄官記錄他們一言一行。


    第三項嘛,大家肯定想不到,居然是要比學習能力和親和力,誰學東西最快且能快速和陌生人打成一片,就能拿更高分。


    第四項大家就更想不到了,居然是比拚鳧水,考驗誰的水性好。”


    今日京城茶樓的說書先生都沒了賣關子的性質,實在是憋不住了,太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吐槽了。


    他咬字清晰語速極快的一口氣說完後,咕嚕咕嚕的灌了一大杯茶水。


    看著台下眾人麵麵相覷的表情有些自得,看來不止他一人得到消息時震驚。


    “不是,前兩項武比內容我們都明白,但先生,這後兩項到底是什麽鬼?”


    有一長著痦子的男子忍不住詢問。


    此話一出,仿佛按下了某個開關,其他人也議論了起來。


    “咳咳,這個本人不才,有些微猜想。”


    說書先生摸了摸胡須,然後得意的點了點頭清清嗓子,看眾人都望了過來才繼續說。


    “老夫懷疑,陛下這次選拔出來的武狀元是要出海的。”


    這個消息雖然官員早就已經知道了,但因為事情還未落實,所以未傳到民間。


    而大海對於內陸百姓來說太過遙遠,平日裏都忙著生活,哪有空去想朝廷是否要出海呢?


    所以許多百姓一時沒有將這次武舉和出海聯係起來,現在聽說書先生這麽說,反倒覺得合理了。


    “那如果需要出海,是得水性好,還要和外邦打交道,是不能選個莽漢出來。”


    最開始說話的痦子男點點頭,十分讚同,然後又拍了一記景元帝的馬屁:“我就知道咱們聖上不會無那個什麽放什麽。反正做事兒都是有道理的。”


    “無的放矢。”


    旁邊一讀過書的小年輕也不想糾正別人,顯得有些不禮貌,但真的忍不住,不糾正就不舒服。


    此時李山和忍冬做百姓打扮坐在景元帝下首,他們還是頭一次跟陛下微服私訪,沒想到就看到這副場景。


    景元帝已經習慣了,罵他的誇他的,皆不會放在心裏,但隨著在位時間越長,現在幾乎沒有罵他的人了。


    “李山啊,之前我在這個茶樓,還見了你們那個西城小丫頭一麵呢,確實有意思的緊。”


    在外景元帝也不喊愛卿或是李大人了,直接直唿其名。


    聽到這話李山心裏就是一緊,連忙賠罪:“黃老爺,西城人大大咧咧慣了,那丫頭若是有冒犯的地方,還望寬容一二。”


    景元帝卻是爽朗的笑了:“可不覺得冒犯,有意思的緊。聽她說話,老夫也想去西城看看了。可惜這輩子,怕是沒機會出京城了……”


    景元帝的最後一句話顯得有幾分落寞,他少年時也曾幻想過一馬一劍走天涯,感受一番無拘無束的日子。


    “老爺……”


    李山從景元帝話語中聽出幾許悵然,但也不知如何安慰,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景元帝去過最遠的地方是京郊,幾乎日日都在那座四四方方的宮殿裏,難得有放鬆的時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家娃的科舉生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蔡欣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蔡欣程並收藏農家娃的科舉生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