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今天我讓你來是什麽事兒嗎?”


    方至明摸了摸自己胡須,悠哉悠哉的問,還端起一旁的茶抿了一口。


    跟他接觸久了,李山也明白他跟阮大夫一樣,是個很促狹的人,不想讓他成功拿喬,於是直接噗通一聲跪下:“師傅在上,請受徒兒一拜!”


    方至明沒想到他那麽無賴,但又說不出不收他的話,隻好故作冷漠的說了聲:“咳咳,起來吧,不要以為拜了師就可以放鬆警惕了,要知道你那幾個師兄沒一個是籍籍無名的,你要是幹了什麽丟人事兒,丟的可是我們整個師門的臉。”


    李山早就對方至明的徒弟好奇了,借此機會詢問:“師傅,之前阮大夫也提過我那幾個師兄,但是他有些諱莫如深,現在我正式拜師了,總可以了解一二了吧?”


    隻見方至明歎息一聲:“罷了,今後你進入朝堂,這都是繞不過的話題。”


    他端起一旁的茶水喝了口接著說:“你一共有三個師兄,大師兄已經六十多歲隱居去了,他叫宋瑞軒,是上上任宰相,先帝在時因為邊疆一事他們分歧很大,後來幹脆掛印而去。直到當今登基,想去請他迴來主持大局,但那孩子隱居還隱出樂趣來了,不願迴去。”


    李山咽了口唾沫,他知道他師門很厲害,但沒想到居然厲害至此。


    “你二師兄從小喜歡舞刀弄棒,但被他爹逼著科舉。是個能文能武的天才,要是他還活著的話,應該也五十多了吧。”


    方至明提到自己二徒弟眼中泛起了淚光。


    “師傅……”


    雖然師傅沒說他二師兄的名諱,但李山大概猜到了。


    大概三十年前,當今還沒登基,先帝對邊疆采取忍讓方式以求換的和平。


    但蠻夷還是屢次試探,甚至他們都要兵臨城下了,太守薛子昂多次向京城遞折子以求一戰,卻被那些貪生怕死之徒攔下,先帝更是派出最疼愛的女兒和親,希望對方退兵。


    先帝雖然軟弱無用,但他一對兒女卻都不是苟且偷生的性子。


    昭平公主到邊疆後看到不少被蠻夷折磨的百姓,對他們恨意滔天,竟在新婚之夜刺殺她的新婚丈夫,也就是那時的蠻夷首領阿布多吉。


    雖然沒有成功,也讓阿布多吉變成了殘廢,他們活捉了昭平公主綁到俠林關門下,想當著大晨朝邊疆百姓的麵活生生虐殺他們的公主。


    薛子昂的請戰折子再一次被拒後忍不住了,不止他忍不了,邊疆的戰士和百姓也忍不了。


    和那群蠻夷發生了巨大衝突,蠻夷們沒想到傳說中的一屆文臣居然用兵如神,那次戰爭居然大敗,還被大晨搶迴了公主。


    從此他們鐵騎的不敗神話被打破,而大晨朝上下舉國歡慶,可屬於薛之昂頭上那把閘刀也落下了。


    哪怕他勝利了,但在先帝和那批人眼中,他抗旨了,他有反叛之心。


    薛之昂怕拖累還在京城的家人,明明是英雄卻戴著枷鎖入京請罪。


    他路過時大晨朝百姓不約而同關上家門,想給這位英雄保留最後的體麵,不去看他落魄的模樣。


    連帶他入京的小吏都對薛之昂恭敬有加,那種時候,再不硬氣,誰知道大晨朝麵對的是什麽?


    可是高高在上貪生怕死的先帝不知道,那群醉生夢死以為給邊疆一點好處就能換來永久和平的官員們也不知道。


    他們被人蒙蔽了雙眼嗎?不,他們隻是不願意低頭去看看。


    昭平公主被折磨的沒有人樣,但還剩了一口氣,她硬撐著到了京城,在朝堂上當著眾人的麵用自己的命,來保全了薛家九族。


    自刎的公主,卻沒人敢說她的不是。


    至今邊疆百姓和底層士兵還在口口相傳著昭平公主和薛之昂的故事。


    之前李山去馮家,還看到馮老爺在祭拜薛太守和昭平公主,因為馮老爺就是那之後感覺邊疆越來越亂舉家逃到西南的。


    那些人從頭到尾都清楚薛之昂沒有反心,但他抗旨了就是罪無可恕。


    甚至有些人為了掩蓋自己的過錯,想將薛之昂的名字抹去。


    直到昭平公主的弟弟當今聖上登基,他重新為薛之昂修了墳,追封為鎮國侯,才讓大家正確的看待這段過去。


    看著李山的模樣,方至明明白他知道二師兄是誰了,不想多談這段過去,講起了他三師兄。


    “你三師兄啊,最不正經,明明一身才華,卻不願意科舉入仕,依靠一手字畫名揚天下。曾經還去混過幾年江湖,什麽名堂都沒混出來。沒想到老了老了,他還是最有福氣那個,子孫滿堂,兒女孝順。就是到現在還不願意搭理我這個老人家哦~”


    方至明說到這裏有些落寞。


    他迴憶起和三徒弟關係惡化的那個黃昏。


    *


    “師傅,你就不能救救二師兄嗎?師傅,我們都知道二師兄沒有反心。”


    三徒弟最是天真,那時候還是個喜歡追尋潮流的青年,一臉不可置信的看著最疼愛他們的師傅。


    “長生啊,你二師兄救不了了。”


    “好好好,你不救我救!”


    “長生,你去哪兒?莫做傻事兒。”


    方至明不知道三徒弟想做什麽,沒有及時攔下,隻知道最後三徒弟的行動是失敗了的,因為先帝提前問斬了二徒弟。


    從那以後他就沒有見過三徒弟鄭長生了,隻知道他書畫越來越值錢,被不少富商追捧。


    那個曾經有一身抱負想要實現的三徒弟,也許跟二徒弟一起走了……


    *


    李山看著陷入迴憶的師傅有些難過,怪不得阮大夫對他的幾個師兄不想多提。


    除了這幾個師兄,方至明還收了不少外門弟子,可以說是桃李滿天下。


    隻不過八十歲之後,他精力不濟,就在老宅裏頤養天年了。


    要不是阮家那小子說要送個孩子過來給他逗趣,他可能一開始不會接收李山。


    現在接觸久了,可能是寂寞了,也可能起了惜才之心,方至明打破了曾經下的決定,再次收了關門弟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家娃的科舉生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蔡欣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蔡欣程並收藏農家娃的科舉生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