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宛如喪家之犬
大秦:我融合獸魂後無敵了 作者:普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新鄭有駐守的二十萬軍隊加上堅固城牆與寬闊護城河守護,我們隻有十萬大軍,怎麽可能在這麽短時間內攻破新鄭?”
這時候,一道不同調的聲音傳出。
這是來自剛才企圖用魏國、楚國的支援軍隊來向嬴政逼宮求撤退的那個韓國使臣。他聽完請罪書的那一刻便滿臉難以置信的神情大叫起來,他不相信自己的國家會這樣迅速地 ** 。而當他離開新鄭不過數日,韓國便被摧毀?或者說,他在短時間內難以接受韓國覆亡這一現實。
這一刻, 韓使之官徹底被震懾了, 剛剛抵達鹹陽未幾, 甚至尚未及請降,韓國就被消滅。
麵對這樣的境況,贏政心中說不出的愉悅:就在不久以前, 對方居然想憑借魏、楚聯軍迫使他就範; 現如今韓已經破亡, 這些使者如今無家可歸。
“把那盒子打開給朕看一下。”見使臣宛如喪家之犬驚唿, 嬴政淡然對其手中的將軍命令。
“是,大王!”那將軍答了一聲,隨即將那小盒子打開,裏麵赫然是韓王的首級。
贏政見狀, 心中舒暢不少, 笑容也更加燦爛。心想著,還是易風格外知心。
易風將韓王的人頭帶迴來交給嬴政,這比僅僅帶迴一個活捉的韓王讓他更為欣喜。如果易風隻帶迴一個俘虜,嬴政在處置上還需顧及眾多因素,不能隨便將其殺害,這讓嬴政頗為煩惱如何處置這位君主。但現在易風直接帶來了韓王的人頭,便解決了所有問題,使得嬴政無需費心該如何處理韓王了。況且,看到韓王的人頭,嬴政無疑會感到更大的安心。畢竟,韓王一日不死,哪怕奪下了韓國的土地,仍舊會使嬴政寢食難安。
易風一舉幫嬴政解決掉了全部棘手的難題,有這樣能幹的手下,真是他的一大福氣。
“大,大王!”見到韓王首級的韓國使臣頓時抱住人頭,在殿堂之上痛哭不止。
“來人啊,帶韓國使臣去休息。”嬴政說道。隨即,宮廷侍衛上前把韓國使臣帶離了宮殿。此時的韓國早已是敗者,嬴政自不會再對其多加寬容;若不立即將其處死,已算是留有餘地。
“易風是怎樣擊潰韓國的呢?”待使臣帶走後,嬴政充滿好奇地詢問道。因為易風所呈上的認罪文書中內容太過簡略,未能詳述戰事的全貌,在吞並一個國家的背景下,這樣的勝利細節是嬴政渴望知曉的部分。
隨後一位武將開始描述起這場戰役的真實過程。
“的確,不愧是我心中的白起!”聽完後,嬴政由衷地感慨道。堂上文武百官個個亦是滿臉讚歎的表情。他們相信易風是秦國有能力統一其他各國的關鍵所在。“易風可有提到歸期?何時迴鹹陽呢?”嬴政繼續詢問。
“具體的時日未確定,不過將軍應當會迅速返迴至我們首都。”此將軍恭敬應答。
“朕已清楚。你可以退下去了。”嬴政淡淡地說。
等那武將退下後,嬴政看著還在振奮的百官說道:“看來關於易風獎賞一事,恐怕需要再做新的討論。”
聽到這話,那些官員們無不垂頭喪氣,顯現出極為難的神色。對易風的獎勵早已幾經變更,每次提及此事總是令人頭痛。此刻大家隻能默默在心祈願,這一輪會議過後能夠得出最終決議,並且不要再發生改變了。
韓國東北邊陲,有一路大軍正湧入其東北邊界之內。
而這批軍隊軍旗上麵赫然標記著一個“魏”字。不錯,這些就是魏國為了援助韓國而派出來的大部隊。魏王在得知韓使來信求助的消息後,和各位大臣進行了討論,並決定調遣駐紮於魏韓秦三國交匯地帶的十萬精兵來增援韓國。
與此同時,在楚、韓邊境處,一支龐大軍隊正從楚國領土推進至韓國的邊境。這是由楚國派遣以援助韓國抵抗秦國易風的軍隊,這支軍隊人數達到了驚人的十萬人。
魏國同楚國正準備聯手韓國,企圖一鼓作氣將易風及其所領導下的約十多萬人的秦國大軍擊敗,並借此消滅易風這一威脅。因為,如果不消滅易風,各國都無法感到安心。
在魏軍與楚軍進入韓國領地之後,他們就陸續遭遇到了已經被秦軍控製的城邑。針對這些建築,他們發起了 ** 。但是他們卻不敢選擇徑直趕往新鄭支援韓軍,因為一旦忽略了占領途中的秦 ** 隊的話,很可能會使得自己後院起火——導致補給線被截斷進而陷入困境。
因此,魏國以及楚國兩路大軍決定,一邊收複韓國境內的各處城池,一邊朝著新鄭進發,這樣做也有利於維持軍隊供給線的安全通暢。
“報,將軍,我們的東北方向有一隊魏軍已經深入韓國領域,此刻正在攻擊我們的防守區域, ** 支援!”新鄭城中,在韓原宮殿裏一個秦軍使者走過來向著易風報告說:“對方的實力如何?”聽了士兵的報告,易風略微鎖住了眉頭,開口問道。
這名信使考慮了一會後迴複說:“詳細數字尚未掌握,但是應該有大約十萬人。”“迴去轉告你的長官,假如抵禦困難的話,可以選擇暫時撤離新鄭城。”
思考了片刻以後,易風輕言細語道出命令。在他治下控製的每一座行政區域內隻部署了二千名士兵,這樣少量的兵力顯然抵擋不住數量如此巨大的魏軍。 “傳我口令給每座城市內的將領:一旦魏軍逼近攻打,進行象征性防禦即可,不必過多糾纏並快速撤退迴新鄭城裏。”隨即,他再次作出新的命令。“再來一位傳令兵前往北方,告訴王翦將軍,命他迅速帶領六萬大軍趕來南部,然後駐紮在韓魏邊界的韓國領土之中等待我的指令。”緊接上一個命令易風繼續下達指示。
易風心中有一個策略:放敵人進來關門擊潰,由於魏軍正試圖占領韓國城池, 所以,他會把它們讓給對手,但是一旦魏軍入內想撤退,事情就不簡單了。而為了確保這一戰略的成功實施,他甚至將北邊的六萬兵馬緊急調動至此。顯而易見,他打算將這支增援韓國的魏國十萬大軍徹底殲滅,並確保他們無路可逃。十萬軍隊被消滅或抓獲對於魏國來說將意味著無法挽迴的重大打擊。
“急報將軍,有一股來自東方的楚軍已經進入到韓邊界,並對我國部隊所在的城市進行圍攻,我軍指揮官擔心無法守住此地,特派我前來請求您的支援”。正當易風結束他的計劃時,另一個士兵跑來進行通告。“楚國派兵來了嗎? 易風輕聲道。 “那麽楚軍的實力如何?” 易風問得更深些,“請沿路上守衛的官員若遭到楚國進攻,則隻能象征性的防衛一段後再全麵撒迴至新鄭”。易風隨後繼續發布其新命令稱。
“楊端和!”易風繼續喊道。
“末將在!”楊端和立即站出來恭敬迴應。
“本將軍命你率領五萬大軍,從韓國南部繞至韓楚邊境,潛伏待命,等我的命令後再切斷楚軍的退路。”易風接著命令道。
“是,將軍!”楊端和鞠躬接令,隨即集結五萬大軍,從新鄭城的南門出發,先向南進發,隨後再繞路前往楚韓邊境,準備切斷楚軍的退路。既然楚軍也參戰了,就把他們都留下。
緊接著,易風開始在新鄭城外選擇兩處險要地形,布署兵力進行伏擊,等待魏軍和楚軍的到來。
正當易風忙碌地布置伏兵時,魏軍與楚軍不斷攻城略地,一路順風順水,逐漸變得愈加自信,覺得秦軍並不難對付,恨不得即刻抵達新鄭城下,與秦軍一決高下。因此,他們不停朝新鄭城推進。
但他們並不知道,易風已經布置好的兩支大軍早已在其必經之路上等待。
(請訂閱)
新鄭城以東及東北約八裏外,有著一片綿延的山丘。這山巒連綿之間,僅有兩條大道能夠通往新鄭城,其它皆為崎嶇的小路,不適合大軍通行。
兩條大道分別位於東側和東北側。
沿著這兩條大路旁的山林深處,分別埋伏著兩支部隊。他們仿佛獵人一般,耐心等待目標出現。
這兩支部隊正是由易風安排在此伏擊的秦軍,各擁兩萬人馬。
此外,這兩支部隊相距並不遙遠,便於及時相互支援。魏軍和楚軍如欲進攻新鄭城,必須通過這兩大通道才行。
當楊端和帶領五萬兵馬離去後,易風在新鄭城裏隻剩下五萬兵馬。他自己率四萬人馬在外布防,並留一萬人鎮守新鄭。
同時,他們埋伏之地距離新鄭城不遠,一旦新鄭受襲,他們能迅速返迴馳援。
易風立於山頂,極目遠眺。
這個位置是他精心挑選的。憑著超強的目力,他能看見兩裏之外的情形,若大軍由此接近,可以立即覺察。
隻是,在此等候兩天,卻一直沒有魏軍和楚軍的身影。倒是有不少撤迴的新鄭城其他駐地的秦軍趕來歸隊。
易風將這些秦軍悉數編入,加入埋伏。短短兩天,通過此兩條大道歸來的秦軍人數達到一萬人。
因此,易風手下這兩批伏兵人數分別增加到了兩萬五千人。
“下雪了!”到了第三日,易風未等到魏軍或楚軍增援,卻迎來了冬季裏的第一場雪,而且雪越下越大。
“傳達本將軍的命令,全軍撤至山的另一側,並在那裏紮營駐守。”易風發令道。
大雪已至,而魏軍與楚軍很可能在這兩天內也無法趕來,故此他們的伏擊計劃已告失敗。因此他命全軍在靠近新鄭城的群山一帶設營。
說來這場大雪對魏軍和楚軍來說也算是個意外的幫助。自然,也有壞的一麵,即由於下雪的關係,魏軍與楚軍行動會變得更艱困。
易風接著下令秦軍開始構建防禦設施,挖掘戰壕,堆高壁壘,並預備巨石與檑木等裝備。同時還運送自新鄭城取得的防禦武器至這兩個營地中。
其後,易風將負責兩個營區大軍的權利交予趙小虎與孫小雨兩人手中,留下張小山守備新鄭城。新鄭作為如此重要之地,不能有任何閃失。他還囑咐趙小虎及孫小雨二人隻須固守營寨,就算魏軍或是楚軍出現,也不許主動迎敵,隻要堅守陣地即可。
憑借這二處的堅固防守,再加上各營地中的兩千五百兵力,即使是麵對十萬規模的魏軍或楚軍,也有實力堅持至少一至兩個月。
這時候,一道不同調的聲音傳出。
這是來自剛才企圖用魏國、楚國的支援軍隊來向嬴政逼宮求撤退的那個韓國使臣。他聽完請罪書的那一刻便滿臉難以置信的神情大叫起來,他不相信自己的國家會這樣迅速地 ** 。而當他離開新鄭不過數日,韓國便被摧毀?或者說,他在短時間內難以接受韓國覆亡這一現實。
這一刻, 韓使之官徹底被震懾了, 剛剛抵達鹹陽未幾, 甚至尚未及請降,韓國就被消滅。
麵對這樣的境況,贏政心中說不出的愉悅:就在不久以前, 對方居然想憑借魏、楚聯軍迫使他就範; 現如今韓已經破亡, 這些使者如今無家可歸。
“把那盒子打開給朕看一下。”見使臣宛如喪家之犬驚唿, 嬴政淡然對其手中的將軍命令。
“是,大王!”那將軍答了一聲,隨即將那小盒子打開,裏麵赫然是韓王的首級。
贏政見狀, 心中舒暢不少, 笑容也更加燦爛。心想著,還是易風格外知心。
易風將韓王的人頭帶迴來交給嬴政,這比僅僅帶迴一個活捉的韓王讓他更為欣喜。如果易風隻帶迴一個俘虜,嬴政在處置上還需顧及眾多因素,不能隨便將其殺害,這讓嬴政頗為煩惱如何處置這位君主。但現在易風直接帶來了韓王的人頭,便解決了所有問題,使得嬴政無需費心該如何處理韓王了。況且,看到韓王的人頭,嬴政無疑會感到更大的安心。畢竟,韓王一日不死,哪怕奪下了韓國的土地,仍舊會使嬴政寢食難安。
易風一舉幫嬴政解決掉了全部棘手的難題,有這樣能幹的手下,真是他的一大福氣。
“大,大王!”見到韓王首級的韓國使臣頓時抱住人頭,在殿堂之上痛哭不止。
“來人啊,帶韓國使臣去休息。”嬴政說道。隨即,宮廷侍衛上前把韓國使臣帶離了宮殿。此時的韓國早已是敗者,嬴政自不會再對其多加寬容;若不立即將其處死,已算是留有餘地。
“易風是怎樣擊潰韓國的呢?”待使臣帶走後,嬴政充滿好奇地詢問道。因為易風所呈上的認罪文書中內容太過簡略,未能詳述戰事的全貌,在吞並一個國家的背景下,這樣的勝利細節是嬴政渴望知曉的部分。
隨後一位武將開始描述起這場戰役的真實過程。
“的確,不愧是我心中的白起!”聽完後,嬴政由衷地感慨道。堂上文武百官個個亦是滿臉讚歎的表情。他們相信易風是秦國有能力統一其他各國的關鍵所在。“易風可有提到歸期?何時迴鹹陽呢?”嬴政繼續詢問。
“具體的時日未確定,不過將軍應當會迅速返迴至我們首都。”此將軍恭敬應答。
“朕已清楚。你可以退下去了。”嬴政淡淡地說。
等那武將退下後,嬴政看著還在振奮的百官說道:“看來關於易風獎賞一事,恐怕需要再做新的討論。”
聽到這話,那些官員們無不垂頭喪氣,顯現出極為難的神色。對易風的獎勵早已幾經變更,每次提及此事總是令人頭痛。此刻大家隻能默默在心祈願,這一輪會議過後能夠得出最終決議,並且不要再發生改變了。
韓國東北邊陲,有一路大軍正湧入其東北邊界之內。
而這批軍隊軍旗上麵赫然標記著一個“魏”字。不錯,這些就是魏國為了援助韓國而派出來的大部隊。魏王在得知韓使來信求助的消息後,和各位大臣進行了討論,並決定調遣駐紮於魏韓秦三國交匯地帶的十萬精兵來增援韓國。
與此同時,在楚、韓邊境處,一支龐大軍隊正從楚國領土推進至韓國的邊境。這是由楚國派遣以援助韓國抵抗秦國易風的軍隊,這支軍隊人數達到了驚人的十萬人。
魏國同楚國正準備聯手韓國,企圖一鼓作氣將易風及其所領導下的約十多萬人的秦國大軍擊敗,並借此消滅易風這一威脅。因為,如果不消滅易風,各國都無法感到安心。
在魏軍與楚軍進入韓國領地之後,他們就陸續遭遇到了已經被秦軍控製的城邑。針對這些建築,他們發起了 ** 。但是他們卻不敢選擇徑直趕往新鄭支援韓軍,因為一旦忽略了占領途中的秦 ** 隊的話,很可能會使得自己後院起火——導致補給線被截斷進而陷入困境。
因此,魏國以及楚國兩路大軍決定,一邊收複韓國境內的各處城池,一邊朝著新鄭進發,這樣做也有利於維持軍隊供給線的安全通暢。
“報,將軍,我們的東北方向有一隊魏軍已經深入韓國領域,此刻正在攻擊我們的防守區域, ** 支援!”新鄭城中,在韓原宮殿裏一個秦軍使者走過來向著易風報告說:“對方的實力如何?”聽了士兵的報告,易風略微鎖住了眉頭,開口問道。
這名信使考慮了一會後迴複說:“詳細數字尚未掌握,但是應該有大約十萬人。”“迴去轉告你的長官,假如抵禦困難的話,可以選擇暫時撤離新鄭城。”
思考了片刻以後,易風輕言細語道出命令。在他治下控製的每一座行政區域內隻部署了二千名士兵,這樣少量的兵力顯然抵擋不住數量如此巨大的魏軍。 “傳我口令給每座城市內的將領:一旦魏軍逼近攻打,進行象征性防禦即可,不必過多糾纏並快速撤退迴新鄭城裏。”隨即,他再次作出新的命令。“再來一位傳令兵前往北方,告訴王翦將軍,命他迅速帶領六萬大軍趕來南部,然後駐紮在韓魏邊界的韓國領土之中等待我的指令。”緊接上一個命令易風繼續下達指示。
易風心中有一個策略:放敵人進來關門擊潰,由於魏軍正試圖占領韓國城池, 所以,他會把它們讓給對手,但是一旦魏軍入內想撤退,事情就不簡單了。而為了確保這一戰略的成功實施,他甚至將北邊的六萬兵馬緊急調動至此。顯而易見,他打算將這支增援韓國的魏國十萬大軍徹底殲滅,並確保他們無路可逃。十萬軍隊被消滅或抓獲對於魏國來說將意味著無法挽迴的重大打擊。
“急報將軍,有一股來自東方的楚軍已經進入到韓邊界,並對我國部隊所在的城市進行圍攻,我軍指揮官擔心無法守住此地,特派我前來請求您的支援”。正當易風結束他的計劃時,另一個士兵跑來進行通告。“楚國派兵來了嗎? 易風輕聲道。 “那麽楚軍的實力如何?” 易風問得更深些,“請沿路上守衛的官員若遭到楚國進攻,則隻能象征性的防衛一段後再全麵撒迴至新鄭”。易風隨後繼續發布其新命令稱。
“楊端和!”易風繼續喊道。
“末將在!”楊端和立即站出來恭敬迴應。
“本將軍命你率領五萬大軍,從韓國南部繞至韓楚邊境,潛伏待命,等我的命令後再切斷楚軍的退路。”易風接著命令道。
“是,將軍!”楊端和鞠躬接令,隨即集結五萬大軍,從新鄭城的南門出發,先向南進發,隨後再繞路前往楚韓邊境,準備切斷楚軍的退路。既然楚軍也參戰了,就把他們都留下。
緊接著,易風開始在新鄭城外選擇兩處險要地形,布署兵力進行伏擊,等待魏軍和楚軍的到來。
正當易風忙碌地布置伏兵時,魏軍與楚軍不斷攻城略地,一路順風順水,逐漸變得愈加自信,覺得秦軍並不難對付,恨不得即刻抵達新鄭城下,與秦軍一決高下。因此,他們不停朝新鄭城推進。
但他們並不知道,易風已經布置好的兩支大軍早已在其必經之路上等待。
(請訂閱)
新鄭城以東及東北約八裏外,有著一片綿延的山丘。這山巒連綿之間,僅有兩條大道能夠通往新鄭城,其它皆為崎嶇的小路,不適合大軍通行。
兩條大道分別位於東側和東北側。
沿著這兩條大路旁的山林深處,分別埋伏著兩支部隊。他們仿佛獵人一般,耐心等待目標出現。
這兩支部隊正是由易風安排在此伏擊的秦軍,各擁兩萬人馬。
此外,這兩支部隊相距並不遙遠,便於及時相互支援。魏軍和楚軍如欲進攻新鄭城,必須通過這兩大通道才行。
當楊端和帶領五萬兵馬離去後,易風在新鄭城裏隻剩下五萬兵馬。他自己率四萬人馬在外布防,並留一萬人鎮守新鄭。
同時,他們埋伏之地距離新鄭城不遠,一旦新鄭受襲,他們能迅速返迴馳援。
易風立於山頂,極目遠眺。
這個位置是他精心挑選的。憑著超強的目力,他能看見兩裏之外的情形,若大軍由此接近,可以立即覺察。
隻是,在此等候兩天,卻一直沒有魏軍和楚軍的身影。倒是有不少撤迴的新鄭城其他駐地的秦軍趕來歸隊。
易風將這些秦軍悉數編入,加入埋伏。短短兩天,通過此兩條大道歸來的秦軍人數達到一萬人。
因此,易風手下這兩批伏兵人數分別增加到了兩萬五千人。
“下雪了!”到了第三日,易風未等到魏軍或楚軍增援,卻迎來了冬季裏的第一場雪,而且雪越下越大。
“傳達本將軍的命令,全軍撤至山的另一側,並在那裏紮營駐守。”易風發令道。
大雪已至,而魏軍與楚軍很可能在這兩天內也無法趕來,故此他們的伏擊計劃已告失敗。因此他命全軍在靠近新鄭城的群山一帶設營。
說來這場大雪對魏軍和楚軍來說也算是個意外的幫助。自然,也有壞的一麵,即由於下雪的關係,魏軍與楚軍行動會變得更艱困。
易風接著下令秦軍開始構建防禦設施,挖掘戰壕,堆高壁壘,並預備巨石與檑木等裝備。同時還運送自新鄭城取得的防禦武器至這兩個營地中。
其後,易風將負責兩個營區大軍的權利交予趙小虎與孫小雨兩人手中,留下張小山守備新鄭城。新鄭作為如此重要之地,不能有任何閃失。他還囑咐趙小虎及孫小雨二人隻須固守營寨,就算魏軍或是楚軍出現,也不許主動迎敵,隻要堅守陣地即可。
憑借這二處的堅固防守,再加上各營地中的兩千五百兵力,即使是麵對十萬規模的魏軍或楚軍,也有實力堅持至少一至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