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龐大部隊的趙軍
大秦:我融合獸魂後無敵了 作者:普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刻,他悔不當初,真該聽從前軍將士之言直往北歸去雁門關才是。正是因為這一次決策失誤,使得數以萬計的將士在這裏隕落。這是李牧首次遭遇這般重創與挫敗感,令他痛心疾首,自認走入了一個難以翻身的絕境。
“大……大人,我們的左側,秦軍正攻了過來!”此時,李牧身側一名趙軍將領奮力抵擋著攻勢,口中急促提醒道。
迴頭之際,李牧發現易風正帶領一小隊秦國精銳強行殺開了通道,直朝自己衝了過來。隻有這個名為易風的人物才能做到這等兇狠之舉。
易風和他的秦軍兄弟已然渾身是血人。但易風身上的血,全是敵方趙軍所留。從戰鬥打響到現在,他始終毫發未傷。
穿過敵軍重圍殺向這裏,隻為終結李牧的生命。“李牧,如果你願意投降,我可饒你不死,畢竟你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將領。”
然而行動前,易風尚希望試圖說服對方加入己方——能夠吸納一位這樣優秀的將領對於大秦無疑是幸事。
他稍稍停下,站立之處距離李牧僅有三數米遠,目光凝視戰馬之上的對手,擲地有聲道。“別癡心妄想了!”轉頭一瞥間,看到說話之人的全貌時,趙軍將軍幹脆地斷言迴拒。這一刻,他對敵手的樣貌記憶深刻。
上迴相見時,距離太遠,他僅僅知道那是一位手握戰錘秦國將領的存在;而此刻僅須一瞬觀察其背負的巨大兵器便確定無疑,麵前這位正是那位攪局之人——易風。
但待其真正目睹對方麵貌之時,眼神掠過絲絲不可思議之情,未曾設想這人不過是個約莫十四五少年而已,竟有這等武藝及氣勢。
見此情景,少年統領輕啟唇邊吐露出一句話:“如此,那就準備好迎接死亡吧!”易風冷冷說道。
他不再嚐試勸降李牧,這種人物向來意誌堅定,一旦決定的事情,不是易風幾句話就能動搖的。
“殺!”易風一聲令下,隨即揮動著手中的長戟,向著李牧猛撲過去。這短短的三四米距離,對易風來說不過一瞬間。
易風高舉長戟,猛然朝著李牧 ** 刺去。李牧見狀心驚膽戰,第一反應便是躲避。
然而,還沒等他有所動作,他的胸口已被易風的長戟貫穿。
“這速度……實在太快了!”李牧雙目圓瞪,滿是不敢置信之色。他沒有想到易風的行動如此迅疾,甚至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在他一生的征戰中,幾乎未嚐敗績,哪怕麵對強敵如匈奴,他也從未落敗。
但此次迴防邯鄲城,他已經連輸了兩次,而且都敗給了同一個人,敗得還極其慘烈。第一次他失去了五萬大軍,而這第二次恐怕就連剩餘的五萬人也難逃厄運。
“你……究竟是誰?”奄奄一息的李牧虛弱地問道。他不願意不明不白地就此死去,甚至不清楚奪走他性命的對手是誰。
“易風!”易風輕聲吐出兩個字,隨即手中長戟一轉,徹底粉碎了李牧的心髒,後者瞬間倒地身亡,滿眼都是不甘與憤恨。
望著倒在地上的李牧,易風心生遺憾與憐憫,但並不後悔。在這殘酷無情的戰場上,無所謂是非曲直,隻分勝敗與存亡。假如李牧不死,滅趙國將付出更為沉重的代價,因而李牧必然要死。
“李牧已死!”
易風高高舉起長戟高喊道,長戟上還插著李牧的身體。
“將軍!”仍然在頑抗的趙軍看到這一幕,齊聲哀叫,士氣驟降。
“將軍英明!”看到這一幕的秦軍將士們歡聲鼓舞,士氣高昂至極。
不遠處,王翦和王賁等人心潮澎湃地看著易風,隻見其身披趙軍 ** ,手舉李牧 ** ,滿身浴血,猶如一尊戰神。不多時,剩下的趙軍皆被盡數 ** 。
四野之內布滿趙軍 ** ,大地被鮮血浸染,這裏成了名副其實的修羅場。自此,李牧的五萬大軍盡數陣亡,無人幸免。
然而秦軍傷亡相對較少,究其原因在於秦軍無論從戰力還是人數上都占據絕對優勢。
戰役結束時,這些秦國將士們滿身是血,但卻洋溢著勝利的興奮之情。這場戰鬥使不少人再度建立戰功,或將升職加官,其家人也可得到更好的溫飽。
受傷的秦軍在一側包紮著傷口,而那些未受傷的秦軍則開始清理戰場,記錄戰果。易風帶領幾名士兵,在一處地方挖了個墓坑,將李牧安葬。盡管他們是對手,但在易風看來,李牧仍是一個值得尊敬的敵人。不遠處的王翦與王賁等人遠遠地注視著易風,眼中滿是欽佩之情。經曆了這場戰鬥後,王翦、王賁等人對易風愈發敬仰。
這一次戰鬥,不僅成功斬殺了李牧,還全殲了其麾下的五萬大軍,堪稱一場輝煌的勝利。而這所有的功勞都要歸於易風高超的指揮能力。連王翦都認為,即便是自己親自上陣,恐怕也很難做得如此出色。
“報告將軍,楊端和將軍率領的六萬大軍已抵達邯鄲城。”這時,一位士兵上前稟報。
“哦,楊端和將軍已經到了?”易風聞言心中暗喜,於是留下孫小雨帶領部隊繼續清掃戰場並統計戰果,自己則帶領其餘人迅速趕往邯鄲城。當易風抵達邯鄲城時,楊端和已率部在此等待多時了。
“末將參見將軍!”看見易風到來,楊端和及其眾部將急忙行禮。此刻的易風身份已大為不同,他是此次進攻趙國的大元帥了。
“楊將軍客氣了。”易風微微一笑,連忙將楊端和扶起。迴想起來,楊端和當初對他的知遇之恩頗重;如果不是因為楊端和提拔他指揮一支萬人隊,也不會引出後來這一連串的事情。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易風本身的才能獲得了認可。
“將軍身上這是?”看到易風滿身血汙的樣子及周圍的秦軍同樣遍體鱗傷,楊端和顯然猜測出了什麽,不由得詢問。
“我們剛剛擊潰了李牧所率大軍。”易風平淡地迴答。
“恭喜將軍再建奇功!”望著易風的笑容和將士們的興奮樣態,楊端和明白勝利已然屬於秦軍,隨即獻上祝賀之詞。
“想必這場戰鬥消滅了不少趙軍吧!”他笑問道。
“那五萬大軍包括李牧全都殲滅了!”在一旁的王翦得意地補充。
“全部被殲?包括李牧?!”聽到這消息,楊端和技術不禁驚訝不已。畢竟在趙國邊境抵禦匈奴多年的李牧名頭極大,甚至之前威名赫赫的上將軍桓齮也未能在其手中討到半點便宜。沒想到今次,李牧連同他的全部軍隊盡皆覆滅於此。消滅敵軍主將及其數萬兵馬,又是莫大的一個功勳。
楊端和及其身後的將領聽完後,都一臉豔羨地看著王翦和易風等人。
“當然,此次能夠成功破敵,全靠將軍指揮妥當,才沒落入李牧的詭計之中。”一旁的王翦再次說道。“李牧使了什麽詭計?”楊端和滿臉好奇地問。
隨後,王翦講述了李牧利用一部分趙軍為誘餌並焚燒山林的故事,聽得楊端和等人背上都冒了冷汗。
這要是李牧的詭計成功,會有多少秦軍葬身火海。連王翦提及此事時,也感到一陣後怕。
“我們進城吧。”易風淡淡地笑著說,然後帶領著楊端和及那六萬大軍進入邯鄲。
易風等到楊端和將軍隊安置妥當後,重新召集楊端和、王翦等將領討 ** 趙之事。
王翦的意見是穩妥行進,分步推進。既然已經攻克了邯鄲,並且擊潰了李牧所帶的十萬餘大軍,攻打趙國其它城池自然容易許多。
最大的障礙是龐媛從燕地戰場返迴的二十萬趙軍,這與王翦一向穩健審慎的風格相符。
不過,易風卻想快速解決戰鬥,采用閃電戰術。因為冬天即將來臨,一旦降雪北方將會被冰雪覆蓋,那時候不再適合軍事行動。
因此,他主張要在降雪前消滅趙國。
\"降雪前攻占趙國?\"
王翦和楊端和等將士互相對視一眼,顯而易見易風此提議令他們深感意外和震驚。此時,距冬天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即表示一個月內他們需徹底征服趙國,在眾人的認知裏簡直是不可思議。
然而,易風依舊堅定他的閃電戰方案。
畢竟長期戰鬥消耗大量人力資源和財富;每過一日就意味著花費增多。趁秦軍初捷士氣高漲之時,趙國內亂未平之刻迅速解決是最優選項。
拖延隻會加大困難,若給予趙國時間恢複並聯合其他勢力對抗秦國,情況將愈發複雜;反之,若能阻止其組織反擊則問題會較為簡易解決。
正在這時,一個士卒急衝衝奔進:“報告!東門外十餘裏外,發現龐大部隊的趙軍。”
\"龐大的趙軍部隊?是否龐媛的人馬?”易風與王翦等人立即聯想到龐媛的大部隊,別無他選。 “來的恰是時機!”易風繼續高聲說道。
如果能夠將龐媛這二十萬大軍徹底擊潰,易風相信他能夠在一個月內征服整個趙國。等到楊端和的援軍到達,駐守邯鄲的秦軍就會達到二十多萬。
與二十萬趙軍交鋒,有如此規模的秦軍,易風覺得並沒有太大的問題,最關鍵是如何策劃這場戰役。
“密切監視這支大軍的動向,並及時向我報告。”易風命令士兵,隨即與王翦和楊端和等討論應對龐媛大軍的方法。
邯鄲城東部,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正緩慢地向邯鄲方向行進。這支大軍正是從燕國戰場撤離迴國支援的龐媛的二十萬大軍。
盡管這支部隊的人數很多,但是士氣卻不旺盛,連主帥龐媛和隨行的許多將領都滿臉憂鬱。
根據命令,他們是前來救援邯鄲的,可還沒有到達邯鄲,就已經得到了邯鄲失陷,守將身亡的消息,這使全軍一片震驚。
“大……大人,我們的左側,秦軍正攻了過來!”此時,李牧身側一名趙軍將領奮力抵擋著攻勢,口中急促提醒道。
迴頭之際,李牧發現易風正帶領一小隊秦國精銳強行殺開了通道,直朝自己衝了過來。隻有這個名為易風的人物才能做到這等兇狠之舉。
易風和他的秦軍兄弟已然渾身是血人。但易風身上的血,全是敵方趙軍所留。從戰鬥打響到現在,他始終毫發未傷。
穿過敵軍重圍殺向這裏,隻為終結李牧的生命。“李牧,如果你願意投降,我可饒你不死,畢竟你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將領。”
然而行動前,易風尚希望試圖說服對方加入己方——能夠吸納一位這樣優秀的將領對於大秦無疑是幸事。
他稍稍停下,站立之處距離李牧僅有三數米遠,目光凝視戰馬之上的對手,擲地有聲道。“別癡心妄想了!”轉頭一瞥間,看到說話之人的全貌時,趙軍將軍幹脆地斷言迴拒。這一刻,他對敵手的樣貌記憶深刻。
上迴相見時,距離太遠,他僅僅知道那是一位手握戰錘秦國將領的存在;而此刻僅須一瞬觀察其背負的巨大兵器便確定無疑,麵前這位正是那位攪局之人——易風。
但待其真正目睹對方麵貌之時,眼神掠過絲絲不可思議之情,未曾設想這人不過是個約莫十四五少年而已,竟有這等武藝及氣勢。
見此情景,少年統領輕啟唇邊吐露出一句話:“如此,那就準備好迎接死亡吧!”易風冷冷說道。
他不再嚐試勸降李牧,這種人物向來意誌堅定,一旦決定的事情,不是易風幾句話就能動搖的。
“殺!”易風一聲令下,隨即揮動著手中的長戟,向著李牧猛撲過去。這短短的三四米距離,對易風來說不過一瞬間。
易風高舉長戟,猛然朝著李牧 ** 刺去。李牧見狀心驚膽戰,第一反應便是躲避。
然而,還沒等他有所動作,他的胸口已被易風的長戟貫穿。
“這速度……實在太快了!”李牧雙目圓瞪,滿是不敢置信之色。他沒有想到易風的行動如此迅疾,甚至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在他一生的征戰中,幾乎未嚐敗績,哪怕麵對強敵如匈奴,他也從未落敗。
但此次迴防邯鄲城,他已經連輸了兩次,而且都敗給了同一個人,敗得還極其慘烈。第一次他失去了五萬大軍,而這第二次恐怕就連剩餘的五萬人也難逃厄運。
“你……究竟是誰?”奄奄一息的李牧虛弱地問道。他不願意不明不白地就此死去,甚至不清楚奪走他性命的對手是誰。
“易風!”易風輕聲吐出兩個字,隨即手中長戟一轉,徹底粉碎了李牧的心髒,後者瞬間倒地身亡,滿眼都是不甘與憤恨。
望著倒在地上的李牧,易風心生遺憾與憐憫,但並不後悔。在這殘酷無情的戰場上,無所謂是非曲直,隻分勝敗與存亡。假如李牧不死,滅趙國將付出更為沉重的代價,因而李牧必然要死。
“李牧已死!”
易風高高舉起長戟高喊道,長戟上還插著李牧的身體。
“將軍!”仍然在頑抗的趙軍看到這一幕,齊聲哀叫,士氣驟降。
“將軍英明!”看到這一幕的秦軍將士們歡聲鼓舞,士氣高昂至極。
不遠處,王翦和王賁等人心潮澎湃地看著易風,隻見其身披趙軍 ** ,手舉李牧 ** ,滿身浴血,猶如一尊戰神。不多時,剩下的趙軍皆被盡數 ** 。
四野之內布滿趙軍 ** ,大地被鮮血浸染,這裏成了名副其實的修羅場。自此,李牧的五萬大軍盡數陣亡,無人幸免。
然而秦軍傷亡相對較少,究其原因在於秦軍無論從戰力還是人數上都占據絕對優勢。
戰役結束時,這些秦國將士們滿身是血,但卻洋溢著勝利的興奮之情。這場戰鬥使不少人再度建立戰功,或將升職加官,其家人也可得到更好的溫飽。
受傷的秦軍在一側包紮著傷口,而那些未受傷的秦軍則開始清理戰場,記錄戰果。易風帶領幾名士兵,在一處地方挖了個墓坑,將李牧安葬。盡管他們是對手,但在易風看來,李牧仍是一個值得尊敬的敵人。不遠處的王翦與王賁等人遠遠地注視著易風,眼中滿是欽佩之情。經曆了這場戰鬥後,王翦、王賁等人對易風愈發敬仰。
這一次戰鬥,不僅成功斬殺了李牧,還全殲了其麾下的五萬大軍,堪稱一場輝煌的勝利。而這所有的功勞都要歸於易風高超的指揮能力。連王翦都認為,即便是自己親自上陣,恐怕也很難做得如此出色。
“報告將軍,楊端和將軍率領的六萬大軍已抵達邯鄲城。”這時,一位士兵上前稟報。
“哦,楊端和將軍已經到了?”易風聞言心中暗喜,於是留下孫小雨帶領部隊繼續清掃戰場並統計戰果,自己則帶領其餘人迅速趕往邯鄲城。當易風抵達邯鄲城時,楊端和已率部在此等待多時了。
“末將參見將軍!”看見易風到來,楊端和及其眾部將急忙行禮。此刻的易風身份已大為不同,他是此次進攻趙國的大元帥了。
“楊將軍客氣了。”易風微微一笑,連忙將楊端和扶起。迴想起來,楊端和當初對他的知遇之恩頗重;如果不是因為楊端和提拔他指揮一支萬人隊,也不會引出後來這一連串的事情。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易風本身的才能獲得了認可。
“將軍身上這是?”看到易風滿身血汙的樣子及周圍的秦軍同樣遍體鱗傷,楊端和顯然猜測出了什麽,不由得詢問。
“我們剛剛擊潰了李牧所率大軍。”易風平淡地迴答。
“恭喜將軍再建奇功!”望著易風的笑容和將士們的興奮樣態,楊端和明白勝利已然屬於秦軍,隨即獻上祝賀之詞。
“想必這場戰鬥消滅了不少趙軍吧!”他笑問道。
“那五萬大軍包括李牧全都殲滅了!”在一旁的王翦得意地補充。
“全部被殲?包括李牧?!”聽到這消息,楊端和技術不禁驚訝不已。畢竟在趙國邊境抵禦匈奴多年的李牧名頭極大,甚至之前威名赫赫的上將軍桓齮也未能在其手中討到半點便宜。沒想到今次,李牧連同他的全部軍隊盡皆覆滅於此。消滅敵軍主將及其數萬兵馬,又是莫大的一個功勳。
楊端和及其身後的將領聽完後,都一臉豔羨地看著王翦和易風等人。
“當然,此次能夠成功破敵,全靠將軍指揮妥當,才沒落入李牧的詭計之中。”一旁的王翦再次說道。“李牧使了什麽詭計?”楊端和滿臉好奇地問。
隨後,王翦講述了李牧利用一部分趙軍為誘餌並焚燒山林的故事,聽得楊端和等人背上都冒了冷汗。
這要是李牧的詭計成功,會有多少秦軍葬身火海。連王翦提及此事時,也感到一陣後怕。
“我們進城吧。”易風淡淡地笑著說,然後帶領著楊端和及那六萬大軍進入邯鄲。
易風等到楊端和將軍隊安置妥當後,重新召集楊端和、王翦等將領討 ** 趙之事。
王翦的意見是穩妥行進,分步推進。既然已經攻克了邯鄲,並且擊潰了李牧所帶的十萬餘大軍,攻打趙國其它城池自然容易許多。
最大的障礙是龐媛從燕地戰場返迴的二十萬趙軍,這與王翦一向穩健審慎的風格相符。
不過,易風卻想快速解決戰鬥,采用閃電戰術。因為冬天即將來臨,一旦降雪北方將會被冰雪覆蓋,那時候不再適合軍事行動。
因此,他主張要在降雪前消滅趙國。
\"降雪前攻占趙國?\"
王翦和楊端和等將士互相對視一眼,顯而易見易風此提議令他們深感意外和震驚。此時,距冬天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即表示一個月內他們需徹底征服趙國,在眾人的認知裏簡直是不可思議。
然而,易風依舊堅定他的閃電戰方案。
畢竟長期戰鬥消耗大量人力資源和財富;每過一日就意味著花費增多。趁秦軍初捷士氣高漲之時,趙國內亂未平之刻迅速解決是最優選項。
拖延隻會加大困難,若給予趙國時間恢複並聯合其他勢力對抗秦國,情況將愈發複雜;反之,若能阻止其組織反擊則問題會較為簡易解決。
正在這時,一個士卒急衝衝奔進:“報告!東門外十餘裏外,發現龐大部隊的趙軍。”
\"龐大的趙軍部隊?是否龐媛的人馬?”易風與王翦等人立即聯想到龐媛的大部隊,別無他選。 “來的恰是時機!”易風繼續高聲說道。
如果能夠將龐媛這二十萬大軍徹底擊潰,易風相信他能夠在一個月內征服整個趙國。等到楊端和的援軍到達,駐守邯鄲的秦軍就會達到二十多萬。
與二十萬趙軍交鋒,有如此規模的秦軍,易風覺得並沒有太大的問題,最關鍵是如何策劃這場戰役。
“密切監視這支大軍的動向,並及時向我報告。”易風命令士兵,隨即與王翦和楊端和等討論應對龐媛大軍的方法。
邯鄲城東部,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正緩慢地向邯鄲方向行進。這支大軍正是從燕國戰場撤離迴國支援的龐媛的二十萬大軍。
盡管這支部隊的人數很多,但是士氣卻不旺盛,連主帥龐媛和隨行的許多將領都滿臉憂鬱。
根據命令,他們是前來救援邯鄲的,可還沒有到達邯鄲,就已經得到了邯鄲失陷,守將身亡的消息,這使全軍一片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