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城外那累累 ** ,其中大部分都是他應得的戰功。


    麵對如此豐厚的戰功,怎麽能不讓他興奮呢?


    當然,這次最大的功臣無疑還是易風。


    毋庸置疑,易風首登城牆之功無人能及。


    所謂首登,是指第一個登牆的士兵。


    首登在曆朝曆代都被視為最高功勳,其獎勵甚至還高於斬將奪旗。


    通常隻要獲得這樣的殊榮,特別是這樣一座戰略要地的首登功勳,一輩子的榮華富貴是穩操勝券的。


    原因除了攻打城池極其艱苦外,還有一個關鍵在於,第一個登上城牆的舉動會讓兩軍所有人都看到,對士氣和信心有巨大激勵作用,同時也會沉重打擊敵人信心。


    毫無疑問的是,這其中的風險也是極大的,幾乎是九死一生的行為,等同於在拿命 ** 。


    若沒有厚賞,誰能冒險?


    這也正是為何在攻城之際,將士們都爭先恐後爭奪這一殊榮的原因。


    所以,僅憑這一點,易風便蓋過了所有人的功勞,更何況他還在此次戰役中斬殺了眾多敵人。


    更重要的是,此次大勝,大家都知道如果沒易風的存在,這座城恐怕是攻克不了的,更無他們的戰功一說了。


    因此,在今日這一仗裏,秦軍全體將士都需要向易風道謝。


    “我的戰功難道不是你的戰功嗎?”易風迴頭望了王離一眼,淡然一笑道。


    “哈哈,那還真是托你的福了。”王離笑著答道。


    “也許通過這次戰功,我都得變為你的部下將領了。”他又補充道,半帶著玩笑的語氣。


    “當我的部下將領有何不好?”易風也微笑著說道。


    “實乃榮幸之至!”王離抱拳說道。


    說實話,他對易風是心服口服,哪怕成為了易風的手下將領,他也沒有任何不滿,反倒有很多人都希望能追隨易風。


    “真不知道這次戰功之後,你能晉升到什麽爵位呢?”王離不由得感歎道。


    易風上次大戰的功勞還未受封賞,這一次又立下如此大的功績,想來又要提升好幾級。“我也不知道會怎樣呢。”易風微笑著說道。“你簡直是個小怪物!”王離不禁翻了個白眼,低聲嘟囔了一句。


    確實,易風能在風雨交加中登上城頭,在戰場上孤身奮戰這麽久,身上竟然連一點傷痕都沒有。因此他才會稱易風是個小怪物。當將士們包紮好自己的傷口並稍作休息之後,就開始清理戰場統計他們的功勞。


    隨後幾天,秦軍暫時駐紮在鄴城進行休整。


    要知道,鄴城剛被打下來,並沒有完全穩定。然而隨著此地的收複,秦軍的糧食供給和後勤補給也得到及時的充實。


    作為重要戰略位置的鄴城,原本就儲備了許多糧食物資,這也正好緩解了軍中燃眉之急。


    秦軍在進行修整的同時也加緊了統計戰役功勞的速度。而且依據易風的需求,王離也為易風將他們隊伍中陣亡士兵家人的信寄給了他們。經過這次大戰,易風率領的這支一千人的部隊隻喪失了十多個人,損失可謂極低。


    某日,王離再來找易風,還帶著一份戰役功勳冊。


    這份名冊裏詳細地記錄了上次夜襲戰役時,易風和他的部隊的全部戰功情況。這些成績早已計算清楚並由專人進行核實。


    由於上次戰鬥的規模較大,僅靠幾個人完成記錄任務比較困難,耗時自然也較長。


    依照流程規定,所有的統計工作完成後需要給每個參加人員查看是否存在問題,然後會根據秦國家中的戰功體係來獎勵。前幾次易風獲得迅速的認可與嘉獎,是因為之前的幾次作戰都規模較小,參戰人員也比較少,有相關人的配合工作得以順利執行。


    “易風啊,你實在太強了,上次戰爭我們一共擊潰了敵人三萬六千人,你這一隊人手就殺了敵方一萬八千人,你一個人獨 ** 敵六千人!你到底是怎麽做到的呢?” 王離望著他如見到外星生物一般說道。


    憑易風的能力,敵人基本上在他麵前是毫無反抗力;一夜的搏殺,六千個人頭對他來說並不誇張;他手下的一千戰士共斬首敵軍一千兩百人,換算過來每個人隻不過殺了十二個左右而已。


    當然,這隻是一種粗略的估算,不可能每個人恰好都是十二個人頭。顯然,有的人斬獲更多,有的則相對較少。


    舉個例子,在易風身邊最靠近的張小山與趙小虎便算是最多的,他們都分別獲得了大約五十人首級的成果;而即便是擊殺數最低的戰士也至少砍下了六七個敵人的頭顱。而這主要得益於與易風的合作;若單憑自身實力,這些戰功可能根本無從談起。


    事實上,在上次的戰鬥中大多數士兵並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力量獲得成績。


    於是,現在的張小山、趙小虎等幾位隨同易風戰鬥的戰友內心滿是幸運與滿足之情,他們的表情充滿了喜悅和感激。每當看到記錄上所顯示的戰績,笑容總是難以抹去。


    當看見由易風指揮所獲得的人數眾多的戰果,“天哪!將軍一個人殺了那麽多人?”張小山和趙小虎等人發出驚叫之聲,表現出難以置信的心情。


    不僅僅是現在張小山和趙小虎這樣的士兵感到驚訝,即便是像桓齮和王翦這樣的高級 ** ,在首次得知易風取得的人數時,反應也基本一致:目瞪口呆。


    然而易風隻是簡單地將其歸結於:“隻是有點運氣罷了”。


    但是旁邊聽到了的王離立刻翻了個白眼——那可絕對不隻是好運,那是壓倒性的戰鬥力所致。


    盡管如此,作為易風直屬指揮,他的成功自然是整個隊伍的光彩,更不必提這一千個人的軍功,最終也要加總統計為易風的貢獻。


    “將軍,這迴你應該要連升數級了!”站在一邊興高采烈的張小山笑著說道。


    “這次你們也都能晉好幾級呐。”易風微笑著對他們表示祝賀,並非僅指他自己高興,而是為所有人的進步歡欣。


    最後,在核實沒有錯誤後,桓齮便草擬了上一次夜襲擊戰的結果匯報書以及相關的功績清單並派專人遞呈至都城鹹陽;


    此戰大獲全勝,斬敵多達人的戰績,即使是作為最高指揮官的他即使本身無所建樹,也將成為他的赫赫戰果。


    為此他在文件中特別強調了如何給予易風表彰的必要性。畢竟易風現在的地位已是達到了侯門第八等級,繼續升職需得更高一層批準了。且以他當前立下這樣的殊勳,一時還真難決定應該如何封賞。


    畢竟根據秦律戰獎係統的規定看,在一場戰役斬首超過萬餘的人理論上應當晉升六七個爵位層級。


    一名領隊千夫長帶著一千名士兵能夠殺敵一萬八千,根據這個數字論,提升六個或七個爵位並不誇張。


    然而再這樣上升下去就超出了桓齮所能控製的範圍了。而且對於是否應當將整個戰鬥過程獲得三萬六千個敵人腦袋都記錄為易風一個人的努力這個問題上,桓齮也表示猶豫不決。


    因此他覺得還是把這個複雜的難題直接提交給大王及其幕僚們吧。


    另外,易風在這次攻打鄴城的戰績還未完全統計出來。


    如果將這次易風在鄴城作戰的功勞納入計算,易風又能升多少級別還很難說。


    因此,這些問題都留給秦王和朝廷的大臣去解決,他根本不打算去理會。


    這要是處理得不當,不但容易冒犯他人,也會造成軍隊中將士們的反感。


    緊接著,桓齮又草擬了一份戰報,詳細記錄了這次針對鄴城進攻的情況。


    攻克鄴城,無疑是一件巨大的成就。


    在報告中,桓齮詳盡記述了易風在整個作戰期間的各種出色表率作用。


    事實上,整個軍隊都對易風的卓越作為有目共睹,沒有什麽需要隱藏的,更不如就此順水推舟成人之美。


    戰報擬完後,桓齮再度督促相關統計人員抓緊時間將功績匯總起來,以便於將戰報同戰功簿一同遞交給鹹陽。


    直迄到了午後,才終於完成了整個戰功數據的匯總並且進行了全體戰士的二次校驗確認。


    在本次戰爭中,總共擊斃了五萬四千敵兵,其中易風及其所統率的戰士就達二萬四千敵兵。


    其餘二十餘萬兵力僅共同獲得了三萬個人頭的成果。


    這中間絕大部分都是被王翦手下十萬兵馬斬獲。


    原因是在這次作戰行動裏,王翦手下的十員大將是在前沿衝擊,自然而然大部分的榮譽都歸結在了他的隊伍頭上。


    而對於駐紮於最後的楊端部隊來說,則並沒有獲得過多立功的機會。


    而且,單是易風本人便砍下了敵人九千個腦袋。


    若把他所指揮的士官殺敵數和他的先鋒之功合算進來,易風自然是功高蓋世者。


    看到這些歸在易風頭上的諸多功績,最為歡喜的當屬王離、王賁與王翦三人,自然也少不了桓齮本人。


    因為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易風的戰功同樣等同於上級指揮人員的成績。


    當然,根據不同的層級指揮官,晉升的標準也會各不相同,還需減去其下士卒的傷亡數目。


    幸運的是由於後麵幾次戰鬥中的巨大勝利,即使是王翦也能獲得一個晉級的資格了,對於王離而言,他甚至有機會晉兩級或更多。


    在最終統計出了戰力數據後,桓齮把關於拿下鄴城的相關戰況報告和立功人員記錄一同發往鹹陽城,待由秦王與滿朝文武決定易風的封賞問題。


    此時此刻,在此次激戰結束之後,易風的名字已經名震全營。


    軍營內的士兵幾乎無人不知道他的英名,他甚至走在哪裏都能成為眾人的注目的中心。


    那種瘦削的身材獨自持戟提盾,在連天箭陣中奮不顧身疾行,繼而攀上城牆,獨身與眾多趙軍士兵對抗,那份英勇的景象早已深刻印刻在他們心裏,久久無法抹去。


    特別是當他們得知易風電光石火般的立下了駭人敵人的功績時,每一位士兵的心裏都難免泛起一絲敬佩夾帶著的顫抖。


    他們實在難以想象,一個僅僅十四歲的少年是如何辦到這一切的。


    自那時起,易風在秦軍之中獲得了一個新綽號——少年殺神!


    所有人在見到易風時,眼裏都充滿了敬重之情。


    同樣地,每當看到易風麾下的士兵們時,眾人的眼神裏都滿是對這些幸運兒的羨慕之情。


    軍營內的士兵無不渴望加入易風的隊伍,希望能夠跟隨易風一起戰鬥。即使是那些將領也不例外,他們羨慕王翦、王賁和王離擁有這樣一位傑出的猛將。


    當然,不論士兵還是 ** ,大家對於易風在接連立下赫赫戰功後會收到什麽樣的嘉獎也都滿懷好奇與期待。


    就在將戰果與戰功記錄送往鹹陽城之後的第二天早上,桓齮便重新集結大軍召開會議商量進一步的軍事部署。


    奪取鄴城這個戰略據點後,秦軍已穩穩掌握住了戰場上的主導權。


    南向可直逼不到二十公裏外的安陽,向北更是能夠直搗趙國的首都邯鄲,同時還可沿著趙國邊界深入韓魏兩國,對他們構成極大的軍事壓力。


    成功控製了鄴城之後,通往趙都邯鄲的道路已經更加近一步。


    秦國多年間跟六國持續爭鬥,特別是在白起領軍之時曾讓六國幾乎無法抬頭反擊,卻始終沒能完全摧毀任何一個對手。


    而現在桓齮心中的那份熱切重燃——他期望趁著此時一舉摧毀趙國。


    若真能實現此願望,則將是對一個國家的巨大功勳,其意義深遠到無法形容的程度,所以沒有任何一位將領會不對這一目標感到振奮。


    與此同時,此時正值趙國與燕國交手期間,國內的防務力量非常虛弱,正好提供了最好的機遇去消滅趙國,若錯過此次良機,則待打擊完燕國迴師的趙軍歸來時,想再滅趙便會難得多。


    為此,桓齮決定兵分三路展開行動。


    一方麵是由楊端和統率的主要隊伍守護鄴城,並繼續攻占地附近其他城池以形成統一陣線保障秦軍大本營穩固。


    另外一方麵是王翦麾下十萬部隊徑向北部推進跨過漳河對邯鄲進行南方攻勢;


    而最後一組則是由桓齮 ** 的剩餘十萬人軍隊自北方迂迴到邯鄲背側,聯結前兩隊對趙都施行上下夾攻之勢。


    在這次攻克鄴城的過程中,楊端和帶領的部隊受到最沉重的損失——不僅因為他們每次都最先衝在前線而未能突破城防牆;


    更在於最終攻破防禦時,他的部隊處在最遠離主戰場位置以至於多數軍功被前麵英勇奮戰的隊伍攬走——因而他這支隊實際上所取得的軍功並不能完全補償他們的傷亡。


    因此可以說,楊端和相當不走運。


    “上將軍,在這次作戰過程中我們不幸失去了重要的指揮官,使得一萬名將士暫時缺乏領導者,希望可以請上將軍撥一人過來作為新的將領統領這批戰士。”


    待討論漸入尾聲之時,楊端和站了起來,並彎下身子向著桓齮懇求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我融合獸魂後無敵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普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普化並收藏大秦:我融合獸魂後無敵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