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微微挑眉,還是不說話。


    怡妃連忙磕頭,額頭磕在地上發出沉悶的聲響:“皇後娘娘,你原諒臣妾吧!臣妾真的錯了,以後臣妾再也不敢衝撞你了,以後你要臣妾做什麽臣妾就做什麽?絕對不會有半句怨言。”


    皇後神色依舊冷淡,看向一旁的厚禮,“這些身外之物,本宮並不稀罕。你若真想贖罪,便要用實際行動證明。從今日起,本宮會留意你的一舉一動,若再犯,定不輕饒。”


    怡妃剛想鬆一口氣,卻見皇後話鋒一轉:“不過,本宮暫住丞相府這段時間,諸多紛擾不斷,各官員家眷每日前來巴結討好,讓本宮心煩意亂。你身為後宮妃嬪,應該知道如何為本宮分憂。”


    怡妃心中一凜,她明白皇後這是要給自己出難題。但此刻,為了江家,她隻能硬著頭皮應下:“臣妾定當竭盡全力,為娘娘排憂解難。”


    皇後微微點頭,又閉上了眼睛,示意怡妃可以退下了。怡妃如蒙大赦,和老嬤嬤、江夫人一起退出院子。


    剛走出院子,江夫人便拉住怡妃的手,憂心忡忡地說:“夢怡,皇後娘娘這是給了你機會,可也給你出了難題,你打算怎麽辦?”


    怡妃咬了咬牙,眼中閃過一絲堅定:“娘,我知道。這次我一定不能再搞砸了。我會想辦法讓那些官員家眷不再來打擾皇後娘娘,向她證明我的誠意。”


    然而,怡妃剛迴到自己的房間,還沒來得及仔細思考對策,就有宮女匆匆來報:“怡妃娘娘,不好了,外麵有幾位官員家眷吵著要見您,說是有要事相商。”


    怡妃心中暗叫不好,臉上卻強裝鎮定,對宮女說道:“且讓她們在廳中稍候,本宮即刻就到。”


    整理好情緒,怡妃款步踏入廳中。隻見四位身著華服的夫人起身行禮,為首的禮部侍郎夫人率先開口:“怡妃娘娘,聽聞您迴府,我們姐妹幾個便趕忙過來了,實在是有要事相商。”


    怡妃微微頷首,端起茶杯輕抿一口,掩飾內心的慌亂,問道:“不知幾位夫人所為何事?”


    戶部尚書夫人滿臉堆笑,湊近說道:“娘娘,我們都是聽聞皇後娘娘在丞相府養病,一心想表表心意。可每次去求見,都被擋在門外,還望娘娘能在皇後麵前美言幾句,讓我們進去拜見一下皇後娘娘。”


    怡妃心中冷笑,麵上卻不動聲色:“幾位夫人的心意本宮知曉,隻是皇後娘娘近日身體抱恙,實在不宜見客。”


    吏部侍郎夫人卻不死心,從袖中掏出一張銀票,悄悄塞到怡妃手中:“娘娘,還請您通融通融,這是我們的一點小心意。”


    怡妃臉色一沉,將銀票狠狠甩在桌上:“幾位夫人這是何意?莫要以為本宮會收受賄賂,做出這等違背宮規之事!”


    夫人們見狀,臉色驟變,紛紛跪地求饒。怡妃見狀,心中一動,覺得這是個機會。


    “起來吧,本宮今日便給你們一個機會。你們也知道,皇後娘娘喜清淨,如今被這麽多人打擾,心中煩悶。若真想表達敬意,不如為皇後娘娘辦一場祈福法會,祈求娘娘早日康複。”


    夫人們麵麵相覷,猶豫片刻後,紛紛點頭應允。怡妃見狀,繼續說道:“這法會要辦得隆重,但不可驚擾到皇後娘娘。本宮會讓江府的管家協助你們,一切事宜都要聽從管家的安排。”


    待夫人們離開後,怡妃喚來管家,將事情詳細交代一番。管家領命而去,怡妃這才鬆了口氣。


    然而,怡妃還沒來得及好好休息,又有新的麻煩找上門來。傍晚時分,皇帝身邊的大太監匆匆來到丞相府,傳皇帝口諭,說是朝中有人彈劾怡妃一事仍在發酵,皇帝命怡妃速速迴宮,當麵對質。


    怡妃心中大驚,她深知此時迴宮,若不能妥善應對,不僅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還會連累江家。但聖命難違,她隻能匆匆收拾一番,跟隨大太監迴宮。


    迴到宮中,怡妃被直接帶到禦書房。皇帝坐在龍椅上,神色冷峻,兩旁站著幾位神色嚴肅的大臣。


    “怡妃,你可知罪?”皇帝的聲音冰冷,不帶一絲感情。


    怡妃連忙跪地,將之前準備好的認錯之詞娓娓道來,聲淚俱下,懇請皇帝饒恕。


    這時,一位大臣出列,指著怡妃說道:“陛下,怡妃在宮中橫行霸道,擾亂後宮秩序,其罪當誅。臣懇請陛下嚴懲,以正宮規。”


    怡妃心中慌亂,卻又不知如何辯駁。就在這時,皇帝的貼身侍衛匆匆進入禦書房,在皇帝耳邊低語幾句。皇帝臉色微變,沉思片刻後,對怡妃說道:“怡妃,朕暫且饒你這一迴,若再犯,絕不輕饒。你且先迴去,好好反省。”


    怡妃如獲大赦,磕頭謝恩後,匆匆離開禦書房。她心中疑惑,不知那侍衛到底跟皇帝說了什麽,讓皇帝突然改變主意。


    迴到寢宮,怡妃剛坐下,就見老嬤嬤神色匆匆地走進來:“娘娘,可算迴來了。您知道嗎?,有人傳消息說您為了不讓那些官員家眷打擾皇後娘娘,費心安排了一場祈福法會,還拒收賄賂。這事兒不知怎麽傳到了陛下耳中。”


    怡妃這才恍然大悟,心中暗自慶幸自己的應對之策。但她知道,這隻是暫時的喘息之機,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在等著她,而她與江家的命運,依舊懸在這宮廷鬥爭的風口浪尖,搖搖欲墜 。


    怡妃還沒來得及從這突如其來的轉機中緩過神,老嬤嬤便神色凝重地湊近,壓低聲音說道:“娘娘,還有一樁事,聽聞那彈劾您的風聲,背後似有一股勢力在暗中推動,絕非表麵這般簡單。”怡妃心中一凜,深知平靜之下,暗潮洶湧。


    幾日後,祈福法會籌備工作正式啟動。怡妃每日天不亮便起身,與管家細細商討每一處細節。場地布置需既莊重又不能過於張揚,以免驚擾皇後;僧人的邀請,要確保德高望重,讓這場法會顯得誠意十足。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有條不紊地進行時,負責采買供品的太監卻在市集上與人起了衝突。怡妃得知後,立刻前去查看。原來,對方是禮部尚書的遠房親戚,仗著權勢,想要強行壓價收購供品,還對太監大打出手。


    怡妃臉色陰沉,此事若處理不當,不僅會影響法會進度,還可能引發朝堂紛爭。她命人將那鬧事者帶迴府中,同時派人去請禮部尚書。


    禮部尚書匆匆趕來,見到怡妃後,臉色微變,連忙行禮:“娘娘,犬子不懂事,衝撞了您,還望恕罪。”怡妃冷笑一聲:“尚書大人,此事可不僅僅是衝撞這麽簡單。如今是為皇後娘娘祈福,關乎皇室尊嚴,任何人都不得阻攔。”


    在怡妃的威嚴之下,禮部尚書隻能連連賠罪,並表示會嚴懲自家親戚。此事解決後,怡妃卻陷入沉思,她意識到,每一個環節都可能被人蓄意破壞,往後行事需更加謹慎。


    與此同時,宮中傳出消息,淑妃近日與幾位朝中大臣的家眷往來密切,行為頗為可疑。怡妃心中一動,莫非這一切與淑妃有關?她決定暗中調查淑妃的一舉一動。


    怡妃派了身邊最信任的宮女,悄悄跟蹤淑妃的貼身丫鬟。經過幾日的盯梢,終於發現了端倪。原來,淑妃正與吏部侍郎夫人謀劃,打算在祈福法會上製造混亂,讓怡妃出醜。


    怡妃得知此事後,並未慌亂。她一方麵加強了法會現場的安保措施,另一方麵,準備了一份大禮,親自前往淑妃宮中。


    淑妃見到怡妃,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換上一副假笑:“喲,這不是怡妃妹妹嗎?今日怎麽有空來姐姐這宮中了?”怡妃笑著將禮盒呈上:“姐姐,妹妹近日籌備法會,多虧姐姐平日裏的教誨,讓妹妹知道如何周全行事。這是妹妹的一點心意,還望姐姐笑納。”


    淑妃狐疑地打開禮盒,裏麵是一套價值連城的珠寶首飾。她心中雖有疑惑,但又舍不得拒絕這份厚禮。怡妃見狀,繼續說道:“姐姐,此次法會關乎皇家顏麵,妹妹希望能順順利利。姐姐若有什麽好的建議,還望不吝賜教。”


    淑妃心中盤算著,若此刻與怡妃撕破臉,恐怕會暴露自己的計劃。於是,她假惺惺地說道:“妹妹有心了,姐姐定會全力支持。”


    怡妃告辭後,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她知道,淑妃不會輕易罷休,但她早已做好準備。


    祈福法會當天,場麵宏大而莊重。皇親國戚、朝中大臣紛紛到場。怡妃站在一旁,神色緊張地觀察著四周。淑妃也在人群中,眼神閃爍,似乎在尋找著下手的機會。


    就在法會進行到關鍵環節時,突然,一陣陰風吹過,燭火搖曳。人群中有人發出一聲驚唿,場麵頓時有些混亂。怡妃心中一緊,難道淑妃的計劃開始了?


    但很快,她便鎮定下來,大聲說道:“諸位莫慌,這是神靈顯聖,想必是感受到了我們的誠意。”眾人聽後,紛紛安靜下來。


    原來,怡妃早已料到淑妃可能會利用一些手段製造恐慌,提前安排了人在暗處觀察。一旦有異常,便立刻出麵穩定局麵。


    法會順利結束,皇後也對怡妃的表現頗為滿意。“看來她是真的改過自新了。”


    然而,怡妃知道,這隻是一場短暫的勝利。淑妃不會善罷甘休,朝堂與後宮的鬥爭,依舊如暴風雨前的寧靜,暗藏危機。而她與江家,必須在這波譎雲詭的局勢中,步步為營,才能求得生機 。


    法會圓滿結束,怡妃雖鬆了口氣,卻絲毫不敢懈怠。迴宮後,她每日仍保持著高度警惕,密切留意著淑妃的一舉一動。而淑妃那邊,表麵上風平浪靜,對怡妃也客客氣氣,可暗中卻在謀劃著新的陰謀。


    一日,怡妃在禦花園散步,偶然間聽到兩名宮女在角落裏竊竊私語。“聽說了嗎?淑妃娘娘近日一直在秘密聯絡宮外的人,似乎在籌備什麽大事。”“噓,小聲點,要是被別人聽到可不得了。”怡妃心中一驚,佯裝無事地從旁走過,卻在心裏暗自記下了此事。


    迴宮後,怡妃立刻招來自己的心腹,讓他們想盡辦法去打聽淑妃究竟在謀劃什麽。經過幾天的調查,終於有了消息。原來,淑妃不知從何處得知了一個關於江家的陳年舊案,雖然此事年代久遠,且證據不足,但淑妃打算利用此事大做文章,再次彈劾江家,欲將江家徹底扳倒。


    怡妃心急如焚,她深知,若此事處理不當,江家必定遭受滅頂之災。她決定先穩住淑妃,同時讓江丞相在朝中做好應對準備。怡妃再次帶著禮物來到淑妃宮中,這次,她帶來的是一幅珍貴的前朝名畫。


    淑妃看到畫後,眼中閃過一絲貪婪,但很快又恢複了常態:“妹妹又破費了,這可讓姐姐怎麽好意思。”怡妃笑著說道:“姐姐喜歡就好。姐姐,妹妹近日聽聞一些關於江家的傳言,心中實在不安。姐姐在宮中多年,見識廣,不知對此事有何看法?”


    淑妃心中冷笑,卻故作關心地說:“妹妹,這傳言可不能輕信。不過,江家在朝中勢力龐大,難免會有人眼紅,想要找些把柄。妹妹可要提醒江家,做事還是要謹慎些。”怡妃連忙點頭稱是,心中卻在盤算著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危機。


    迴到丞相府,怡妃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江丞相。江丞相聽完,臉色凝重:“沒想到淑妃竟會拿這件事做文章。當年之事雖無實據,但若是被有心人利用,大肆宣揚,也會對江家造成極大的影響。”父女倆商議許久,決定先從當年的知情人入手,看看能否找到證據,證明江家的清白。


    在江丞相的安排下,江家的暗衛開始四處尋找當年的證人。經過一番艱苦的搜尋,終於找到了一位關鍵人物——一位早已告老還鄉的老官員。他曾參與過當年的事件,手中或許掌握著能證明江家清白的證據。


    江丞相親自帶著怡妃前往老官員的住處。見到老官員後,江丞相誠懇地說道:“大人,如今江家深陷危機,還望大人能念在往日情分,出手相助。”老官員長歎一聲:“當年之事,我本不想再提。但如今江家有難,我也不能袖手旁觀。”說著,他拿出了一份當年的密函,上麵詳細記錄了事件的真相,足以證明江家的清白。


    拿到密函後,江丞相和怡妃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然而,還沒等他們鬆口氣,宮中又傳來消息,淑妃已經在朝堂上彈劾江家,皇帝下令徹查此事。


    怡妃和江丞相深知,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他們帶著密函趕迴京城,準備在朝堂上為江家洗清冤屈。在朝堂上,淑妃慷慨陳詞,列舉了江家的種種“罪行”,引得朝中大臣議論紛紛。


    就在這時,江丞相站了出來,呈上密函,並將事情的真相一一闡述。皇帝看完密函後,臉色陰沉,他沒想到淑妃竟為了一己私利,妄圖扳倒朝中重臣。皇帝怒聲斥責淑妃:“淑妃,你身為後宮妃嬪,不思本分,竟在朝堂上搬弄是非,誣陷大臣。來人,將淑妃打入冷宮,無朕旨意,不得踏出半步!”


    隨著淑妃被懲處,江家終於度過了這場危機。怡妃也在這場風波中,變得更加成熟穩重。她深知,在這深宮裏,在這朝堂之上,鬥爭從未停止,未來或許還有更多的挑戰在等著她與江家,但她已做好了準備,將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守護江家,守護自己的地位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後我誰也不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的小說男主有臉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的小說男主有臉了並收藏穿越後我誰也不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