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府中的一幫人正在忙著綢繆李泰的未來時,李治此時卻正在醫學院中看望李哲。
之前的兩日李治自己都不曾安生下來,自然也就沒有機會關注一下李哲。
好在昨天夜裏太子那邊的事情總算有了定論,李治的安全也算是徹底有了保障。
因此今天一早李治就來到了李哲的病房。
此時的李治還不知道關於太子的處理結果,因此他和李哲聊的還隻是李哲的傷勢和幾家鐵坊的不法行為。
當李哲說出楊氏鐵坊為太子供應武器時忍不住眉頭一皺。
“這楊氏鐵坊的背後可與宮裏有何聯係?”
李治猶豫了一下之後還是開口問道。
李哲低聲道:“好像是巢剌王妃楊氏。”
“李明的母親?”
李治瞪大著眼睛開口道。
李明是李治最小的弟弟,他的母親是上一任齊王李元吉的正牌王妃。
李元吉被李世民殺死在玄武門之外以後齊王府中的男丁自然是被清除一空。
但是王府中的女眷卻全都被單獨關押了起來過著清苦的生活。
這齊王妃貌美如花而且又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自然不願意受這種罪。
於是便主動勾引了李世民,並在幾年前有了孩子。
讓李治難以接受的是這李明的母親直到現在都還掛著巢剌王妃的名義,算是齊王李元吉的遺孀。
也就是說李世民殺了自己的弟弟,玩了他留下來的寡婦,生了屬於自己的孩子到最後還不給孩子他媽來個名分。
這在李治看來簡直就是妥妥的渣男行徑,更是完全顛覆了李治的三觀。
李哲看到李治的表情以後感到有些好笑。
“殿下,這些事情在宮闈之中向來是複雜難明,我等隻能遠遠觀望,不能過多涉入。”
李哲看著李治有著難看的臉色輕聲勸慰道。
李治聽了李哲的話以後想想也是。
曆朝曆代的皇室中這種狗屁倒灶的事情多了去了,他既然改變不了任何結果又何必去自尋煩惱?
於是他深吸了一口氣平複了一下心情,然後看向李哲:“李長史,不知另外兩家鐵坊又是何等狀況?”
李哲道:“據下官查證陰家和韋家的鐵坊各自向薛延陀出售了約有一千多件兵器。
但並未查出有出售盔甲的行為。”
李治聽了李哲的話以後點頭道:“如此來看兩家還算有些底線。”
說完這話他又有些疑惑的自語道:“不過奇怪的是陰家的鐵坊為何不首先將那些武器提供給李佑?”
李哲聽了李治的話以後開口道:“殿下,陰家手中掌握有幾座鐵坊。
其中一座就在齊州地界,倘若齊王需要武器應當也是要從那裏打製才算隱秘。”
李治聽了這話以後點了點頭道:“這倒是本王有些疏忽了。”
說完這話他又開口問道:“韋氏鐵坊又是何人做主?與宮中可有聯係?”
李哲道:“鐵坊掌櫃名叫韋德,倒是未曾聽說與宮中有何聯係。
不過此人在京兆韋氏一族的地位也是不低。”
李治聽了李哲的話以後撇嘴道:“隻要不是牽扯到我老子的後宮便可。
其他的,你見本王何時在乎過?”
“那陰氏和楊氏?”李哲問道。
李治道:“李佑謀反陰氏已經被牽連其中了。
陰氏鐵坊既然做得很大正好可以借機收歸國有。
至於楊氏鐵坊嘛!雖然他家看似死了不少人,但是楊家的鐵坊也不能繼續給楊家留著。”
李治的話說完以後李哲的臉皮馬上就抽搐了幾下。
隻聽他開口問道:“殿下的意思就是要對這幾家下死手唄?”
“這是什麽話?他們犯下的本就是大錯,怎麽能說是本王對他們下死手呢?”
李治翻著白眼反駁道。
李哲聽了這話以後隻能開口道:“是是是,殿下說的是,雍州府辦案向來都是公平公正。
絕對不曾刻意針對過任何世家。”
“嗯…正是如此。”
李治點頭說了一句隨後又對李哲開口道:“你傷勢未愈,本王就不再打擾你了。
趁著眼下李佑還未被押解進京你便再多休息幾天。
三家鐵坊之事等到李佑進京之後一同審理便可。”
“多謝殿下關心,臣會盡快康複,以效忠陛下,輔佐殿下。”李哲開口道。
李治點了點頭衝著李哲擺了擺手便轉身離去。
他知道李哲是個值得信賴的人,因此將事情交予他之後便無需自己再多去操心。
眼下李治需要做的是盡快親自向李承乾確認一下他與巢剌王妃之間的關係。
倘若兩人之間隻是合作倒還罷了,若是兩人之間還有別的故事那他的三觀可真就要被震得稀碎了。
李哲看著李治離去的背影,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
他知道這次太子的謀反事件,此時才算是剛剛開始。
接下來大唐朝廷內部很快就將會開啟一場爭儲風波。
而他作為晉王殿下的鐵杆死忠一定要在這時候堅定的站在他的身後。
李治離開了醫學院之後又去了一趟皇宮隨後不久就帶著一隻宰殺好的肥羊和一個精致的銅鍋來到了太子府。
“聽說大哥喜歡和部下們一起用銅鼎烹煮牛羊。
今日小弟便教大哥一個新的吃法,保證大哥吃過以後再也看不上那種土法子。”
李治來到李承乾的寢宮之後馬上就開始動手張羅,很快就支起了一個火鍋。
劉安和段師子等人在院子裏一通忙碌,沒過多久便將一隻羊上最好吃的部位切成了薄薄的小片端了上來。
“大哥,大嫂,快帶兩位侄兒過來坐下,嚐嚐小弟發明的這種新的吃法合不合口味。”
李治將一整盤羊肉下進銅鍋裏一邊用筷子輕輕攪動了幾下一邊開口道。
他一邊張羅著手上也沒閑著,不斷的將剛剛燙好的羊肉夾進一隻隻盛有麻醬小料的碗裏。
李承乾目光複雜的看著從進門以後便一直忙活的李治。
如果說此刻他最不想麵對的是誰,那麽肯定非李治莫屬。
因為從始至終李治都不曾主動對他的地位發起過任何一次挑戰。
之前的兩日李治自己都不曾安生下來,自然也就沒有機會關注一下李哲。
好在昨天夜裏太子那邊的事情總算有了定論,李治的安全也算是徹底有了保障。
因此今天一早李治就來到了李哲的病房。
此時的李治還不知道關於太子的處理結果,因此他和李哲聊的還隻是李哲的傷勢和幾家鐵坊的不法行為。
當李哲說出楊氏鐵坊為太子供應武器時忍不住眉頭一皺。
“這楊氏鐵坊的背後可與宮裏有何聯係?”
李治猶豫了一下之後還是開口問道。
李哲低聲道:“好像是巢剌王妃楊氏。”
“李明的母親?”
李治瞪大著眼睛開口道。
李明是李治最小的弟弟,他的母親是上一任齊王李元吉的正牌王妃。
李元吉被李世民殺死在玄武門之外以後齊王府中的男丁自然是被清除一空。
但是王府中的女眷卻全都被單獨關押了起來過著清苦的生活。
這齊王妃貌美如花而且又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自然不願意受這種罪。
於是便主動勾引了李世民,並在幾年前有了孩子。
讓李治難以接受的是這李明的母親直到現在都還掛著巢剌王妃的名義,算是齊王李元吉的遺孀。
也就是說李世民殺了自己的弟弟,玩了他留下來的寡婦,生了屬於自己的孩子到最後還不給孩子他媽來個名分。
這在李治看來簡直就是妥妥的渣男行徑,更是完全顛覆了李治的三觀。
李哲看到李治的表情以後感到有些好笑。
“殿下,這些事情在宮闈之中向來是複雜難明,我等隻能遠遠觀望,不能過多涉入。”
李哲看著李治有著難看的臉色輕聲勸慰道。
李治聽了李哲的話以後想想也是。
曆朝曆代的皇室中這種狗屁倒灶的事情多了去了,他既然改變不了任何結果又何必去自尋煩惱?
於是他深吸了一口氣平複了一下心情,然後看向李哲:“李長史,不知另外兩家鐵坊又是何等狀況?”
李哲道:“據下官查證陰家和韋家的鐵坊各自向薛延陀出售了約有一千多件兵器。
但並未查出有出售盔甲的行為。”
李治聽了李哲的話以後點頭道:“如此來看兩家還算有些底線。”
說完這話他又有些疑惑的自語道:“不過奇怪的是陰家的鐵坊為何不首先將那些武器提供給李佑?”
李哲聽了李治的話以後開口道:“殿下,陰家手中掌握有幾座鐵坊。
其中一座就在齊州地界,倘若齊王需要武器應當也是要從那裏打製才算隱秘。”
李治聽了這話以後點了點頭道:“這倒是本王有些疏忽了。”
說完這話他又開口問道:“韋氏鐵坊又是何人做主?與宮中可有聯係?”
李哲道:“鐵坊掌櫃名叫韋德,倒是未曾聽說與宮中有何聯係。
不過此人在京兆韋氏一族的地位也是不低。”
李治聽了李哲的話以後撇嘴道:“隻要不是牽扯到我老子的後宮便可。
其他的,你見本王何時在乎過?”
“那陰氏和楊氏?”李哲問道。
李治道:“李佑謀反陰氏已經被牽連其中了。
陰氏鐵坊既然做得很大正好可以借機收歸國有。
至於楊氏鐵坊嘛!雖然他家看似死了不少人,但是楊家的鐵坊也不能繼續給楊家留著。”
李治的話說完以後李哲的臉皮馬上就抽搐了幾下。
隻聽他開口問道:“殿下的意思就是要對這幾家下死手唄?”
“這是什麽話?他們犯下的本就是大錯,怎麽能說是本王對他們下死手呢?”
李治翻著白眼反駁道。
李哲聽了這話以後隻能開口道:“是是是,殿下說的是,雍州府辦案向來都是公平公正。
絕對不曾刻意針對過任何世家。”
“嗯…正是如此。”
李治點頭說了一句隨後又對李哲開口道:“你傷勢未愈,本王就不再打擾你了。
趁著眼下李佑還未被押解進京你便再多休息幾天。
三家鐵坊之事等到李佑進京之後一同審理便可。”
“多謝殿下關心,臣會盡快康複,以效忠陛下,輔佐殿下。”李哲開口道。
李治點了點頭衝著李哲擺了擺手便轉身離去。
他知道李哲是個值得信賴的人,因此將事情交予他之後便無需自己再多去操心。
眼下李治需要做的是盡快親自向李承乾確認一下他與巢剌王妃之間的關係。
倘若兩人之間隻是合作倒還罷了,若是兩人之間還有別的故事那他的三觀可真就要被震得稀碎了。
李哲看著李治離去的背影,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
他知道這次太子的謀反事件,此時才算是剛剛開始。
接下來大唐朝廷內部很快就將會開啟一場爭儲風波。
而他作為晉王殿下的鐵杆死忠一定要在這時候堅定的站在他的身後。
李治離開了醫學院之後又去了一趟皇宮隨後不久就帶著一隻宰殺好的肥羊和一個精致的銅鍋來到了太子府。
“聽說大哥喜歡和部下們一起用銅鼎烹煮牛羊。
今日小弟便教大哥一個新的吃法,保證大哥吃過以後再也看不上那種土法子。”
李治來到李承乾的寢宮之後馬上就開始動手張羅,很快就支起了一個火鍋。
劉安和段師子等人在院子裏一通忙碌,沒過多久便將一隻羊上最好吃的部位切成了薄薄的小片端了上來。
“大哥,大嫂,快帶兩位侄兒過來坐下,嚐嚐小弟發明的這種新的吃法合不合口味。”
李治將一整盤羊肉下進銅鍋裏一邊用筷子輕輕攪動了幾下一邊開口道。
他一邊張羅著手上也沒閑著,不斷的將剛剛燙好的羊肉夾進一隻隻盛有麻醬小料的碗裏。
李承乾目光複雜的看著從進門以後便一直忙活的李治。
如果說此刻他最不想麵對的是誰,那麽肯定非李治莫屬。
因為從始至終李治都不曾主動對他的地位發起過任何一次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