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州百姓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也是拚了。


    他們特意請了太原城最為知名的大儒寫了一封洋洋灑灑足有數萬言的奏折來讚頌李績和李治兩人。


    這封奏折裏將李績在並州做出的所有政績全都列舉了出來。


    說句不好聽的可能就連扶老太太過馬路的事跡都沒放過。


    也幸虧並州的這封萬民書寫的足夠囉嗦,因此才有足夠的紙張來讓並州百姓們按上指印。


    但即便如此並州百姓的熱情也讓這封萬民書顯得有些滑稽。


    當那封萬民書最終被送到李世民手上的時候基本上已經看不見上麵的字跡了。


    李世民在一片鮮紅的手印中勉強找到了幾個字以後最終還是放棄了繼續讀下去的想法。


    他將那封萬民書放到了一邊扭頭對張阿難問道:“說來懋功留在並州的時日已是不短了吧?”


    張阿難躬身道:“迴陛下,前後已有一十六年啦!”


    李世民聽了張阿難的話以後點了點頭。


    隨後他稍加沉思就將房玄齡,魏征以及長孫無忌等人全都叫來。


    在嶺南各州官員任命一事上各方勢力一直都在不斷扯皮。


    如此一來不但牽扯到了房玄齡極大的精力而且在進度上嚴重遲緩。


    加上工部尚書段綸已經多次提出致仕的要求李世民依然未曾應允。


    因此李世民在收到這封萬民書之後心裏很快就有了決斷。


    眾人到齊以後李世民首先開口道:“諸位愛卿,有關嶺南各州官員任命之事始終進度遲緩。


    眼下對占婆,真臘以及驃國用兵一事也尚未結束。


    加之曇娘已經多次向朕請辭。


    是以朕思來想去決定借此對朝中官員的任命做出一番更改。”


    眾人聽了李世民的話以後相互對視了一眼。


    房玄齡最先開口道:“官員任命之事實乃微臣無能才有所延誤,臣請陛下責罰。”


    李世民擺手道:“朕召喚你等前來並無責罰之意。


    如今大唐正是發展之期,各部事務之繁忙遠非之前幾年可比。


    朕深知諸位愛卿俱已為此殫精竭慮,所有未盡事宜也多是因為力不從心。”


    說完這話李世民又話鋒一轉道:“朕準備讓君集轉任吏部尚書一職也好盡快解決嶺南官場之事。


    此外,懋功在並州任上多年如今已將並州打造成僅次於雍州的富庶之地。”


    說到這裏他拿起桌上的那封萬民書說道:“從這封萬民書中可見懋功在並州定是深受百姓愛戴。


    朕以為以懋功的政績足以接替君集執掌兵部大權。”


    他的話說完幾人的目光便看向了房玄齡和一旁的侯君集。


    對於這份任命其他人都不會有什麽意見。


    主要看身為左仆射的房玄齡願不願意讓侯君集接手吏部的工作。


    同時也要看看侯君集是否願意離開兵部。


    房玄齡首先開口道:“君集行事向來穩妥,與各方關係也算融洽,臣以為由君集擔任吏部尚書一職恰如其分。”


    侯君集聽了房玄齡的話以後開口道:“臣願為陛下分憂。”


    李世民見兩人全都答應了下來於是點了點頭。


    隨後他又提起了有關工部尚書一職的討論。


    “曇娘精力日漸不濟,也已多次提及致仕。


    朕準備重新任命一位工部尚書讓曇娘到宗正寺去養老。


    不知諸位愛卿可有合適人選?”


    李世民的話音落下以後所有人都做出了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但是卻半天都無人說話。


    選什麽?有什麽好選的?


    如今的工部儼然就是大唐科學院的下屬單位。


    工部所轄的各寺各監哪個部門不是被塞滿了到大唐科學院進修過的官員。


    如今工部各個部門所應用的技術又有哪一個外人能夠弄得明白?


    如今段綸的年紀遠遠未到致仕的地步可他為何還要不斷請求致仕?


    還不是因為他自己覺得繼續待在那裏實在是太沒意思?


    以段綸的年紀想要重新學習那些新的知識肯定是來不及了。


    而沒有掌握那些知識又使得他很難插手各個部門的工作。


    這就使得段綸在工部就相當於一個隻能簽字蓋章的工具人。


    最主要的是他簽了字蓋了章可是要承擔責任的。


    這種在無知的情況下承擔的責任有幾個人能夠毫不在意?


    在場這些人全都知道段綸為何辭職,因此大家全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沉默。


    在他們看來工部的事情除了皇上之外就兩個人有說話的權利。


    其中一個自然是身在廣州的李治,而另外一個則是李愔。


    李世民見眾人都不說話於是開口對房玄齡問道:“玄齡心中可有人選?”


    房玄齡道:“陛下,微臣對工部事務了解實在有限,想來段尚書或許有推薦之人。”


    “國舅可有人選?”


    李世民又對高士廉問道。


    高士廉搖頭道:“臣觀工部各司主管都很出色,實在無法做出選擇。”


    李世民又看向了一旁的長孫無忌。


    “臣以為還是由段尚書推薦一人為好。”


    長孫無忌不等李世民發問就開口道。


    魏征在一旁接口道:“陛下,如今工部職司早已非尋常官員所能了解。


    微臣建議工部尚書一職可以請段尚書親自舉薦也可請晉王殿下或吳王殿下推薦一人。”


    李世民聽了幾人的意見之後便結束了這番討論。


    而工部尚書的職位則是在李世民征詢了段綸和李愔的意見之後安排給了顏立德擔任。


    嶺南道的戰事和空缺官員的任命每天都要占用李世民等人很大的精力。


    特別是當水師將士們徹底拿下了占婆國之後更是多了一項發動移民的工作。


    除此之外通過戰爭俘虜的那些奴隸全都需要安排到修建各地道路的工地當中。


    一時間忙碌的昏天黑地的李世民對外界輿論的關注自然鬆懈了很多。


    而此時長安城裏的茶樓酒肆中有關李承乾的各種消息已經成為了百姓們討論最多的話題。


    “老劉最近可有關於太子的消息?”


    “你還別說,昨日還真就聽說了一樁…”


    被稱作老劉的人一邊開口迴答對方一邊警惕的看了看左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繡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白馬蜂蜜的峰師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白馬蜂蜜的峰師兄並收藏錦繡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