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官員的任用除了科舉取仕便是由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員和地方刺史以上的長官舉薦。


    如此一來無論如何都不好繞過世家一係。


    因此李世民的想法確實有些難以實現。


    “城西學院當中也有不少學子無法達到進入科學院的標準。


    這些人既然能夠分配進入各家國營工坊為何便不能令其為官?”李世民對眾人問道。


    “這...城西學院向來隻注重格物之學的教育對於國學,太學知識少有涉獵。


    將彼等派去地方為官怕是連官場規矩都無人能懂吧?”長孫無忌開口道。


    李世民等人聽了這話以後都未再發聲。


    官場規矩並無明文規定,原本就是由官場前輩一代代口耳相傳流行下來。


    這些規矩既能讓剛剛進入官場的新人知道如何處理政務。


    也能讓新人們懂得如何在上下級之間說話辦事。


    對於李世民來說正是因為官場上存在這種不成文的規矩他才能借此判斷哪些奏折需要緊急處理。


    哪些奏折看似情況嚴重實則隻是虛張聲勢。


    若是一個官場上的愣頭青不懂規矩將所奏之事如實上報那李世民處理起來還真有可能會出亂子。


    比如雍州大旱造成糧食大麵積減產,一個有經驗的官員一定會上報糧食絕收。


    這樣朝廷才會引起重視安排最為妥當的救濟之策。


    倘若有官員如實上報減產幾成,會對當地百姓有何影響。


    那麽包括李世民在內的一眾官員肯定會以為這些損失其實很小。


    有可能連賑濟的糧食都不會下發。


    到時候一些本就土地貧瘠的百姓便很有可能會因為一個小小的誤會而活活餓死。


    長久的沉默以後房玄齡突然有了主意。


    隻聽他開口道:“陛下,城西學院的學子雖然不懂官場規矩但卻懂得如何解決問題。


    既然朝廷眼下朝廷暫且離不開世家的支持不妨便安排世家官員主政一方。


    但大可在其身旁安排一位能幹的副手。


    到時既能牽製世家官員又能將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條。


    這官場規矩說來神秘其實也不是過分難以領會。


    幾年下來便是全無經驗的新人也能熟練掌握。


    如此一來朝廷便又能掌握主動。”


    房玄齡的話說完以後李世民等人的眼前頓時一亮。


    房玄齡提出的辦法不但解決了眼前無人可用的難題,同時也為朝廷今後的動作打好了基礎。


    將來若是世家一係不肯配合朝廷那麽李世民動起手來也不會有太大顧慮。


    “便按玄齡之法應對此事,但也需多方權衡,最好讓世家一係騰出一些空缺安排忠於朝廷之人上位。”


    李世民拍板道。


    商議完有關補充官員的事情李世民再次開口道:“雉奴請求繼續探索海上航道之事不知諸位有何想法?”


    高士廉開口道:“老臣對探索大食航道並無疑問,但不知晉王殿下為何主張繼續探索北方無人之地。”


    李世民道:“如今室韋,靺鞨均為大唐藩屬,自海上貿易開展以來兩地百姓俱有所獲益。


    其百姓對我天朝親近程度明顯增強。


    如今從未與我朝交往的流鬼國也因為海貿發展而上表臣服。


    以朕想來便是繼續探索一番北方航道也無不可。


    先不說極北之地是否尚有其他國家存在。


    便是如同雉奴所言先將無主之地占據待他日條件成熟再進行開發也是好的。”


    李世民的話說完以後高士廉便不再發聲。


    其他人也對此事抱有無所謂的態度。


    於是這個議題很快掠過。


    李世民又開口提出了另一件事。


    “如今通往西域的道路修建緩慢,對我大唐財政造成了不小的負擔。


    然則此路的修建於我大唐至關重要斷不能半途而廢。


    諸位可有良策將修路成本降下一些?”


    幾人聽了李世民的話以後都不由有些頭疼。


    從長安到西域一路上高山峽穀數不勝數。


    沿途或是風沙彌漫或是氣候多變。


    即便在農閑之時征調大部分隴西青壯一同參與修建仍然時常遇阻。


    很多時候便是有著威力巨大的炸藥作為輔助仍然要耗費大量時間才能修通一段幾裏長的路麵。


    以眼下的進度來看沒有十年以上的光景這條路是絕無可能修通的。


    沉默了一會兒之後房玄齡首先開口道:“將作監那邊正在加快研製一些工程機械。


    據說一旦投入使用能夠提高十倍以上的效率。”


    李世民聽了這話以後開口道:“此事朕倒是有所耳聞,但聽說製造設備難度也是不小。


    也不知何時才能滿足修路的需求。”


    魏征道:“陛下,如今也別無他法,隻能期望將作監的進度快些。


    隻要能夠成功便是製造的慢些也要比人力問題更加容易解決。”


    “是啊陛下,吐穀渾境內並無太多百姓居住。


    等道路修出隴西再想征調大量青壯便不是如同現在一般容易了。”


    李世民聽了這話以後歎息道:“看來也隻能如此了。”


    說完這話他最後開口道:“嶺南道的案子不可久拖。


    便勞煩玄胤和德威二人同往廣州與雉奴一同審理此案。


    一切罪行確定以後便在廣州就地處置吧。”


    “陛下,這樣做怕是不妥吧?


    此案牽涉人員眾多陛下便無需看上一眼卷宗再行定奪嗎?”高士廉道。


    李世民看了高士廉一眼道:“彼等涉案之人均乃為了私利罔顧國家大義。


    單是參與走私一案便已是死不足惜。


    倘若再有其他罪行隻會加速彼等死亡之期。


    此等卷宗朕看了隻會徒生閑氣,國舅莫非還以為朕會饒過彼等不成?”


    高士廉的想法李世民豈會不知?


    還不就是想要尋找機會為那高吉強求情?


    可是李世民心裏現在早就將那高吉強恨得死死的。


    若不是李治親自來信詢問自己到現在都還不知在那遙遠的嶺南之地還有一人打著自己的旗號作威作福。


    十幾年的稅賦啊!就這麽白白便宜了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外人。


    要知道自己在幾年前可還是要整天扣扣索索的過日子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繡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白馬蜂蜜的峰師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白馬蜂蜜的峰師兄並收藏錦繡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