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的話說完以後房玄齡等人頓時露出了滿臉苦笑。
段綸道:“殿下這想法未免有些太過孩子氣了一些。
這樣做除了將所有人都得罪了之外實在是沒有任何好處啊!”
李治道:“怎會沒有?今日有人能用此事彈劾你等誰又能保證過些時日無人再來彈劾他人?”
房玄齡開口道:“殿下的意思是幹脆就此將這股風氣打斷?”
李治道:“諸位請想。
此等雞毛蒜皮的小事若是經常拿到朝堂之上討論父皇會如何?”
程咬金道:“怕是不需多久就會厭煩了吧?”
他的話說完眾人都是點了點頭,同時也想到了李世民煩了以後可能出現的後果。
幾人一邊前行一邊思索著李乾佑為何會突然間彈劾自己。
結果想了半天之後也沒發現自己哪裏得罪過對方。
於是他們自然而然的便開始考慮李乾佑的站隊問題。
不過依然暫時沒有答案。
李治與這幾人分開以後繞了一圈又迴到了太極殿。
他將自己的想法向李世民解釋了一下。
父子兩人又就此事商量了許久之後李治才離開太極殿返迴了自己的王府。
此時的李承乾正在府中發著脾氣。
他將自己關在了書房之內隨後對著裏麵的東西就是一陣打砸。
李治今日的作為讓他的後續計劃全都沒有了用武之地。
自己費盡心機想出來的計謀居然如此輕易的就被李治給破去了。
此時的李承乾被氣得雙眼通紅。
書房裏所有能夠拿得動的東西都被他當做了李治摔得乒乓作響。
他現在感覺自己身上的壓力太大了。
他已經非常努力的忍受著心裏的反感在和東宮官員們學習處理政務。
為此他甚至一直壓抑著自己的很多喜好,就是怕被身邊的那些官員們看到以後告訴自己的父親。
可即使這樣自己還是經常會被那些官員們拿來和李治進行比較。
甚至經常有人用李治做出的成績來向自己施壓,不斷的提醒自己要像李治學習。
李承乾覺得自己已經受夠了。
他再也不願意整天聽著那些官員們的嘮叨做一個循規蹈矩的儲君。
他現在更是恨極了李治,認為正是因為他的出現才讓自己被管教的越來越嚴。
發泄了半天以後李承乾決定要到外麵去散散心,於是他便帶著杜楚客等人離開了太子府。
而在他離開太子府的時候卻還不知道他剛才的一通發泄早已驚動了整個東宮。
太子府左庶子於誌寧,右庶子孔穎達兩人得到消息以後全都露出了滿臉憂色。
最近一段時間李承乾的變化有些大。
他除了經常發脾氣之外還時常頂撞自己等人。
這在之前是從來都沒有過的。
兩人還聽聞太子近些時日經常偷偷的跑到外麵去胡鬧,但一直苦無證據。
因此兩人隻能旁敲側擊的教育了太子幾句。
當時看太子的表現還是能夠虛心接受的。
此時看來太子還是有些過於放縱了。
自己兩人還應該管教的更嚴一些。
貞觀十二年的冬日終於因為李治的到來而出現了巨大的改變。
曾經備受寵愛的李泰因為他的出現不得不在政務上加倍努力。
而原本一切順遂的李承乾也因為李治的突然崛起而開始性情大變。
本該緩慢發展的大唐因為李治的出現而開通了海貿並發展出了現代工業。
大量增加的稅收使得整個大唐的發展都突然開始加速。
就在這種悄然無息的變化中貞觀十三年的元日悄悄來臨。
這一年的元日長安城也變得與往年大為不同。
裴明禮早早的就新開了一家專門販賣煙花爆竹的商鋪。
如今大唐的熱武器已經開始進行生產。
曾經需要嚴格保密的黑火藥也終於可以進入到尋常百姓的家裏。
元日這天一早朝中大臣們就在滿城的爆竹聲中來到宮中給李世民拜年。
而李治等一眾皇子公主們更是在李承乾的帶領下挨個去給李淵等長輩們送去祝福。
等到了中午的時候,李世民帶著長孫皇後以及一眾妃嬪和子女們來到了大明宮和李淵一起進行了一場大型宴會。
等到了晚上李治又安排人在宮門外的廣場上燃放起了煙花。
隨著宮門外的煙花衝天而起整個長安城各處都開始有煙花升空。
李淵在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的陪同下站在大明宮的三樓靜靜的欣賞著這一切。
五彩繽紛的煙花將整個長安城映照得亮如白晝。
城裏的喧囂即便是在大明宮中也能清楚的聽到。
李淵被這種喧囂的氛圍影響很快就露出了抑製不住的笑容。
“好好,這才是真正的萬民同樂,這才是朕心目中的盛世。”
李淵說著這話扭頭看向了李世民。
他拉起李世民的手拍了拍隨後開口道:“幹得不錯,為父很是欣慰。”
李世民聽了李淵的誇獎以後高興的像是一個孩子。
他不顧眾人的驚詫咧著嘴笑道:“你們聽到了嗎?
父皇誇我了!父皇誇獎我了!”
長孫皇後溫柔的看向李世民。
她知道李世民是多麽在意父皇的想法。
可以說在李世民的心裏父皇的一句誇獎抵得上天下萬民。
李淵看著興奮的有些顫抖的李世民再次開口道:“為父相信吾兒還能做得更好。
吾兒還要繼續努力莫要讓為父失望。”
李世民激動的點頭道:“父皇放心,兒臣會繼續努力,兒臣定不會讓父皇失望。”
李淵笑著點了點頭,隨後又將目光看向了燈火輝煌的長安城和滿天的煙花。
“這便是盛世該有的樣子吧?”李淵在心裏默默的想道:“或許我家二郎真的是那個天選之子。”
一家人吃過了年夜飯以後李世民的大手一揮宮裏的驅疫儀式“大儺”便就此展開。
李治和一眾兄弟們全都戴上獠牙麵具和宮裏的下人們圍著篝火翩翩起舞。
他們的舞姿並不優美,但是卻給李淵帶來了不少歡樂。
他如今已經到了垂暮之年,沒有什麽比兒孫們承歡膝下更能讓他感到高興。
即使是那高高在上的皇權大位也不能比。
段綸道:“殿下這想法未免有些太過孩子氣了一些。
這樣做除了將所有人都得罪了之外實在是沒有任何好處啊!”
李治道:“怎會沒有?今日有人能用此事彈劾你等誰又能保證過些時日無人再來彈劾他人?”
房玄齡開口道:“殿下的意思是幹脆就此將這股風氣打斷?”
李治道:“諸位請想。
此等雞毛蒜皮的小事若是經常拿到朝堂之上討論父皇會如何?”
程咬金道:“怕是不需多久就會厭煩了吧?”
他的話說完眾人都是點了點頭,同時也想到了李世民煩了以後可能出現的後果。
幾人一邊前行一邊思索著李乾佑為何會突然間彈劾自己。
結果想了半天之後也沒發現自己哪裏得罪過對方。
於是他們自然而然的便開始考慮李乾佑的站隊問題。
不過依然暫時沒有答案。
李治與這幾人分開以後繞了一圈又迴到了太極殿。
他將自己的想法向李世民解釋了一下。
父子兩人又就此事商量了許久之後李治才離開太極殿返迴了自己的王府。
此時的李承乾正在府中發著脾氣。
他將自己關在了書房之內隨後對著裏麵的東西就是一陣打砸。
李治今日的作為讓他的後續計劃全都沒有了用武之地。
自己費盡心機想出來的計謀居然如此輕易的就被李治給破去了。
此時的李承乾被氣得雙眼通紅。
書房裏所有能夠拿得動的東西都被他當做了李治摔得乒乓作響。
他現在感覺自己身上的壓力太大了。
他已經非常努力的忍受著心裏的反感在和東宮官員們學習處理政務。
為此他甚至一直壓抑著自己的很多喜好,就是怕被身邊的那些官員們看到以後告訴自己的父親。
可即使這樣自己還是經常會被那些官員們拿來和李治進行比較。
甚至經常有人用李治做出的成績來向自己施壓,不斷的提醒自己要像李治學習。
李承乾覺得自己已經受夠了。
他再也不願意整天聽著那些官員們的嘮叨做一個循規蹈矩的儲君。
他現在更是恨極了李治,認為正是因為他的出現才讓自己被管教的越來越嚴。
發泄了半天以後李承乾決定要到外麵去散散心,於是他便帶著杜楚客等人離開了太子府。
而在他離開太子府的時候卻還不知道他剛才的一通發泄早已驚動了整個東宮。
太子府左庶子於誌寧,右庶子孔穎達兩人得到消息以後全都露出了滿臉憂色。
最近一段時間李承乾的變化有些大。
他除了經常發脾氣之外還時常頂撞自己等人。
這在之前是從來都沒有過的。
兩人還聽聞太子近些時日經常偷偷的跑到外麵去胡鬧,但一直苦無證據。
因此兩人隻能旁敲側擊的教育了太子幾句。
當時看太子的表現還是能夠虛心接受的。
此時看來太子還是有些過於放縱了。
自己兩人還應該管教的更嚴一些。
貞觀十二年的冬日終於因為李治的到來而出現了巨大的改變。
曾經備受寵愛的李泰因為他的出現不得不在政務上加倍努力。
而原本一切順遂的李承乾也因為李治的突然崛起而開始性情大變。
本該緩慢發展的大唐因為李治的出現而開通了海貿並發展出了現代工業。
大量增加的稅收使得整個大唐的發展都突然開始加速。
就在這種悄然無息的變化中貞觀十三年的元日悄悄來臨。
這一年的元日長安城也變得與往年大為不同。
裴明禮早早的就新開了一家專門販賣煙花爆竹的商鋪。
如今大唐的熱武器已經開始進行生產。
曾經需要嚴格保密的黑火藥也終於可以進入到尋常百姓的家裏。
元日這天一早朝中大臣們就在滿城的爆竹聲中來到宮中給李世民拜年。
而李治等一眾皇子公主們更是在李承乾的帶領下挨個去給李淵等長輩們送去祝福。
等到了中午的時候,李世民帶著長孫皇後以及一眾妃嬪和子女們來到了大明宮和李淵一起進行了一場大型宴會。
等到了晚上李治又安排人在宮門外的廣場上燃放起了煙花。
隨著宮門外的煙花衝天而起整個長安城各處都開始有煙花升空。
李淵在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的陪同下站在大明宮的三樓靜靜的欣賞著這一切。
五彩繽紛的煙花將整個長安城映照得亮如白晝。
城裏的喧囂即便是在大明宮中也能清楚的聽到。
李淵被這種喧囂的氛圍影響很快就露出了抑製不住的笑容。
“好好,這才是真正的萬民同樂,這才是朕心目中的盛世。”
李淵說著這話扭頭看向了李世民。
他拉起李世民的手拍了拍隨後開口道:“幹得不錯,為父很是欣慰。”
李世民聽了李淵的誇獎以後高興的像是一個孩子。
他不顧眾人的驚詫咧著嘴笑道:“你們聽到了嗎?
父皇誇我了!父皇誇獎我了!”
長孫皇後溫柔的看向李世民。
她知道李世民是多麽在意父皇的想法。
可以說在李世民的心裏父皇的一句誇獎抵得上天下萬民。
李淵看著興奮的有些顫抖的李世民再次開口道:“為父相信吾兒還能做得更好。
吾兒還要繼續努力莫要讓為父失望。”
李世民激動的點頭道:“父皇放心,兒臣會繼續努力,兒臣定不會讓父皇失望。”
李淵笑著點了點頭,隨後又將目光看向了燈火輝煌的長安城和滿天的煙花。
“這便是盛世該有的樣子吧?”李淵在心裏默默的想道:“或許我家二郎真的是那個天選之子。”
一家人吃過了年夜飯以後李世民的大手一揮宮裏的驅疫儀式“大儺”便就此展開。
李治和一眾兄弟們全都戴上獠牙麵具和宮裏的下人們圍著篝火翩翩起舞。
他們的舞姿並不優美,但是卻給李淵帶來了不少歡樂。
他如今已經到了垂暮之年,沒有什麽比兒孫們承歡膝下更能讓他感到高興。
即使是那高高在上的皇權大位也不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