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將武則天母女安排完以後便將這件事放到了一邊繼續專心寫書。
劉安則是安排人手帶著李治的迴信前往太原去迎接這對母女。
兩地之間用快馬通信倒是不慢僅需一兩日便可到達。
但此行是去接人當然不需要急著趕路。
因此留在李績府上等待消息的武則天母女在這段時間之內的心情便一直有些忐忑。
此時武則天母女正在自己所住的房間相對而坐,嘴裏有一句每一句的閑聊。
這是李績府中最好的一間客房,裏麵的家具器物全都是當下最頂級的好東西。
母女倆討論的話題便是與此有關。
“李長史隻比父親官大一級家中條件怎會比我家好了這許多?”武則天掃視著屋內的布置問道。
楊氏開口道:“你我母女隻是在此借宿,這些事還是不要隨意打聽為好。”
武則天疑惑的開口道:“李長史既然將我們母女安排在家中自是沒打算避諱。
母親為何不許女兒解開心中的疑惑?”
楊氏說道:“這畢竟是別人家事,你我隨意打聽豈不是讓人心生厭煩?”
武則天年紀尚小自然聽不懂母親話中的深意。
她此時隻是在心裏感歎父親為官半生又一直在經營商業到頭來家中的條件卻還是要比李績差了許多。
正當她還要開口發問的時候就聽門外響起了一聲唿喚:“嫂嫂可曾起了?
奴家讓下人準備了早飯嫂嫂快些趁熱吃了。”
楊氏聽到話音連忙起身打開了房門。
卻見高氏親手提著一個大大的食盒正快步向著房門走來。
楊氏見此趕緊迎了出去。
她一邊想要伸手接過食盒一邊開口道:“妹妹隻需安排下人傳喚一聲我母女自會到飯堂吃飯。
又何須親自走上一趟?”
高氏閃身讓過楊氏的雙手。
她一邊繼續向著屋裏走去一邊開口道:“姐姐剛來府中一切尚未熟悉。
妹妹身為主人自當將姐姐照顧好了。”
楊氏快步跟上伸手虛托著食盒開口道:“我母女前來打擾已是不該。
妹妹如此倒是讓姐姐更加無地自容了。”
高氏進屋以後將食盒放到了桌上轉身拉住楊氏的手說道:“姐姐這話說的便有些見外了。
懋功與應國公生前也算相交莫逆,如今你母女有了難處我家又怎能置之不理?”
楊氏紅著眼睛說道:“家中親人尚且嫌棄我們母女,妹妹如此待我,讓我如何心安?”
高氏拉著楊氏的手將她扶到椅子上坐好。
同時開口道:“姐姐切莫將這些小事放在心上,未來時日還長,說不得姐姐還能過上舒心日子。”
楊氏歎了口氣說道:“姐姐如今別無所求,隻盼小女能夠找個好人家安心過上一世。
至於自己能夠苟活多久便算多久吧。”
高氏道:“未來之事哪裏看得清?說不得晉王殿下就能輕易化去姐姐之難呢。”
說完這話她又對武則天招手道:“侄女莫要拘謹快些過來吃飯。”
武則天輕輕答應一聲坐到桌前。
高氏打開食盒將裏麵的食物一一端出。
其中有兩碗小米粥兩碟青菜和一疊肉包子。
高氏一邊端菜一邊開口道:“都是些家常便飯,你母女趕快趁熱吃了。”
楊氏開口道:“妹妹可曾吃過?”
高氏道:“懋功出門早,奴家早就陪他吃過了。”
楊氏聽了這話以後開口道:“那妹妹暫且稍坐,姐姐很快便吃完。”
高氏道:“姐姐切莫著急,妹妹閑來無事有的是時間。”
楊氏未再多言趕緊低頭吃飯,隻是片刻便將一碗粥全部喝完了。
她此時一直惦記著想要打聽一下李治的情況,擔心萬一真的見了李治不知如何應對。
吃完了飯以後楊氏便有些迫不及待的坐到了高氏身旁。
她猶豫了一下開口道:“妹妹對晉王殿下可有了解?
能否透露一二也好讓姐姐將來不致出醜。”
高氏笑道:“妹妹與殿下素未謀麵所知也是不多。
不過我家懋功倒是沒少在妹妹麵前提起殿下,今日妹妹便來與你說上一說。”
楊氏道:“妹妹請講。”
高氏道:“姐姐當知這並州乃是晉王殿下的封地。
懋功雖說是代為管理但很多事情都是得了晉王的命令才能做出。”
楊氏聽到這裏點了點頭。
高氏繼續道:“姐姐隻看如今這太原府周邊便該知曉,如今這道路,水利可都是花費不少。”
楊氏開口道:“確實如此,這幾年並州的工程似乎從未停過。”
高氏道:“這並州乃是上州,每年要上交的賦稅可是不少。
姐姐可知這每年的工程款項又是從何而來?”
楊氏聽了這個問題以後愣了一下。
武世彠雖是武將但朝中事務卻也完全熟知。
這楊氏身為武世彠家中的主母對這些自然也不會陌生。
並州人口雖多但作為大都督府所需要上交給朝廷和當地軍隊的賦稅也要比一般的州府多上不少。
如此一來能夠留存下來的賦稅其實也比其它州府多不了太多。
而並州這些年又是挖掘河道又是修橋鋪路,這每年的花銷絕對不是單純依靠賦稅就能辦到的。
楊氏想了半天也想不出錢從何來,於是搖頭道:“還請妹妹告知。”
高氏笑道:“說來姐姐可能不信,這錢都是晉王殿下自己出的。”
楊氏聽了這話以後當時就發出“啊”的一聲驚唿。
隨後她便開口問道:“晉王殿下怎會如此有錢?他又為何要如此急迫的建設並州?”
高氏道:“晉王殿下為何如此有錢妹妹所知不多,隻知他所經營的商業都極為賺錢。
至於他為何如此大力建設並州自是為了讓並州百姓過得更好一些。”
楊氏道:“並州為大唐龍興之地,本就較其它州府興旺不少,晉王殿下莫非還不滿足?”
高氏道:“我家懋功曾言晉王殿下一直覺得並州百姓過得還不是很好。”
楊氏聽了這話以後有些疑惑的問道:“晉王殿下莫非不知人間疾苦?否則怎會生出如此想法?”
高氏道:“晉王殿下曾言若是天下沒有了乞丐,百姓們便算過得好了。”
劉安則是安排人手帶著李治的迴信前往太原去迎接這對母女。
兩地之間用快馬通信倒是不慢僅需一兩日便可到達。
但此行是去接人當然不需要急著趕路。
因此留在李績府上等待消息的武則天母女在這段時間之內的心情便一直有些忐忑。
此時武則天母女正在自己所住的房間相對而坐,嘴裏有一句每一句的閑聊。
這是李績府中最好的一間客房,裏麵的家具器物全都是當下最頂級的好東西。
母女倆討論的話題便是與此有關。
“李長史隻比父親官大一級家中條件怎會比我家好了這許多?”武則天掃視著屋內的布置問道。
楊氏開口道:“你我母女隻是在此借宿,這些事還是不要隨意打聽為好。”
武則天疑惑的開口道:“李長史既然將我們母女安排在家中自是沒打算避諱。
母親為何不許女兒解開心中的疑惑?”
楊氏說道:“這畢竟是別人家事,你我隨意打聽豈不是讓人心生厭煩?”
武則天年紀尚小自然聽不懂母親話中的深意。
她此時隻是在心裏感歎父親為官半生又一直在經營商業到頭來家中的條件卻還是要比李績差了許多。
正當她還要開口發問的時候就聽門外響起了一聲唿喚:“嫂嫂可曾起了?
奴家讓下人準備了早飯嫂嫂快些趁熱吃了。”
楊氏聽到話音連忙起身打開了房門。
卻見高氏親手提著一個大大的食盒正快步向著房門走來。
楊氏見此趕緊迎了出去。
她一邊想要伸手接過食盒一邊開口道:“妹妹隻需安排下人傳喚一聲我母女自會到飯堂吃飯。
又何須親自走上一趟?”
高氏閃身讓過楊氏的雙手。
她一邊繼續向著屋裏走去一邊開口道:“姐姐剛來府中一切尚未熟悉。
妹妹身為主人自當將姐姐照顧好了。”
楊氏快步跟上伸手虛托著食盒開口道:“我母女前來打擾已是不該。
妹妹如此倒是讓姐姐更加無地自容了。”
高氏進屋以後將食盒放到了桌上轉身拉住楊氏的手說道:“姐姐這話說的便有些見外了。
懋功與應國公生前也算相交莫逆,如今你母女有了難處我家又怎能置之不理?”
楊氏紅著眼睛說道:“家中親人尚且嫌棄我們母女,妹妹如此待我,讓我如何心安?”
高氏拉著楊氏的手將她扶到椅子上坐好。
同時開口道:“姐姐切莫將這些小事放在心上,未來時日還長,說不得姐姐還能過上舒心日子。”
楊氏歎了口氣說道:“姐姐如今別無所求,隻盼小女能夠找個好人家安心過上一世。
至於自己能夠苟活多久便算多久吧。”
高氏道:“未來之事哪裏看得清?說不得晉王殿下就能輕易化去姐姐之難呢。”
說完這話她又對武則天招手道:“侄女莫要拘謹快些過來吃飯。”
武則天輕輕答應一聲坐到桌前。
高氏打開食盒將裏麵的食物一一端出。
其中有兩碗小米粥兩碟青菜和一疊肉包子。
高氏一邊端菜一邊開口道:“都是些家常便飯,你母女趕快趁熱吃了。”
楊氏開口道:“妹妹可曾吃過?”
高氏道:“懋功出門早,奴家早就陪他吃過了。”
楊氏聽了這話以後開口道:“那妹妹暫且稍坐,姐姐很快便吃完。”
高氏道:“姐姐切莫著急,妹妹閑來無事有的是時間。”
楊氏未再多言趕緊低頭吃飯,隻是片刻便將一碗粥全部喝完了。
她此時一直惦記著想要打聽一下李治的情況,擔心萬一真的見了李治不知如何應對。
吃完了飯以後楊氏便有些迫不及待的坐到了高氏身旁。
她猶豫了一下開口道:“妹妹對晉王殿下可有了解?
能否透露一二也好讓姐姐將來不致出醜。”
高氏笑道:“妹妹與殿下素未謀麵所知也是不多。
不過我家懋功倒是沒少在妹妹麵前提起殿下,今日妹妹便來與你說上一說。”
楊氏道:“妹妹請講。”
高氏道:“姐姐當知這並州乃是晉王殿下的封地。
懋功雖說是代為管理但很多事情都是得了晉王的命令才能做出。”
楊氏聽到這裏點了點頭。
高氏繼續道:“姐姐隻看如今這太原府周邊便該知曉,如今這道路,水利可都是花費不少。”
楊氏開口道:“確實如此,這幾年並州的工程似乎從未停過。”
高氏道:“這並州乃是上州,每年要上交的賦稅可是不少。
姐姐可知這每年的工程款項又是從何而來?”
楊氏聽了這個問題以後愣了一下。
武世彠雖是武將但朝中事務卻也完全熟知。
這楊氏身為武世彠家中的主母對這些自然也不會陌生。
並州人口雖多但作為大都督府所需要上交給朝廷和當地軍隊的賦稅也要比一般的州府多上不少。
如此一來能夠留存下來的賦稅其實也比其它州府多不了太多。
而並州這些年又是挖掘河道又是修橋鋪路,這每年的花銷絕對不是單純依靠賦稅就能辦到的。
楊氏想了半天也想不出錢從何來,於是搖頭道:“還請妹妹告知。”
高氏笑道:“說來姐姐可能不信,這錢都是晉王殿下自己出的。”
楊氏聽了這話以後當時就發出“啊”的一聲驚唿。
隨後她便開口問道:“晉王殿下怎會如此有錢?他又為何要如此急迫的建設並州?”
高氏道:“晉王殿下為何如此有錢妹妹所知不多,隻知他所經營的商業都極為賺錢。
至於他為何如此大力建設並州自是為了讓並州百姓過得更好一些。”
楊氏道:“並州為大唐龍興之地,本就較其它州府興旺不少,晉王殿下莫非還不滿足?”
高氏道:“我家懋功曾言晉王殿下一直覺得並州百姓過得還不是很好。”
楊氏聽了這話以後有些疑惑的問道:“晉王殿下莫非不知人間疾苦?否則怎會生出如此想法?”
高氏道:“晉王殿下曾言若是天下沒有了乞丐,百姓們便算過得好了。”